林翰民教授虽然退休,但作为顾问也来到了现场。
当一位欧洲学者用复杂的固体物理术语探讨硅中位错成因和滑移系时,陆向真流畅地与之交流了几个回合,随即自然地转向林翰民:“林教授,您在晶体缺陷理论方面造诣深厚,这个问题请您为客人详细解答一下如何?”
林翰民会意,立刻接话,用略带口音但逻辑极为清晰的言语,引经据典,从晶格结构、热应力分布讲到他们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和理论推演,深入浅出,既解答了对方的疑问,充分展示了己方的理论深度,又巧妙地将话题控制在基础理论层面,未触及任何核心工艺。
那位欧洲学者听完翻译,脸上露出由衷的佩服神情,连连点头,主动向林翰民伸出手去。
参观到器件工艺验证实验室时,江晓负责讲解。
她起初有些紧张,声音微颤,但在陆向真鼓励的目光下,很快稳定下来。
她负责介绍的是他们如何利用自产的硅片进行简单的二极管和晶体管试制,并对器件性能进行初步测试。
她拿出一组测试数据图表,用清晰的图表和对比数据,说明了采用不同质量硅片对最终器件性能的关键影响。
讲解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外国技术人员似乎觉得她年纪轻、资历浅,试图用一个比较偏门的技术参数概念来考较她。
江晓愣了一下,这个参数确实有些生僻。现场气氛微微凝滞。
然而,江晓并没有慌乱,她凝神思索片刻,随即用清晰的语言回答道:“您提到的这个参数,更常用于表征高频器件下的界面特性。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还集中在解决材料的基础性能和批量一致性上,对于您提到的这个参数,我们有一定的监测数据,但尚未作为核心控制指标。不过,根据我们的理论模型推测,优化我们现有的表面处理工艺,应该能对这个参数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她不仅承认了当前工作的侧重点,展现了诚实,更随即联系到己方的工艺方向,提出了合理的推断,显示出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思路。
那位提问的年轻技术人员听完翻译,脸上露出一丝讪讪之色,不再多言。
代表团中几位年长的专家则对江晓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陆向真和何沁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欣慰。
新生代,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整个参观过程,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交锋。
中方科研人员用扎实的工作、清晰的逻辑和得体的应对,一步步扭转着外宾们最初的预设印象。
他们依旧能看出共和国在整体设备水平、自动化程度、生产规模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但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群在简陋条件下,凭借智慧和汗水,硬生生在硅基之路上开辟出一片天地的科学家。
沈屹虽然全程陪同部委领导,看似主要在应对官面上的交流,但他的目光始终若有若无地关注着技术交锋的现场。
看到陆向真从容应对、滴水不漏,看到何沁调度有方、细节把控到位,看到王世钧底气十足、展现工匠精神,看到江晓沉稳作答、后生可畏,他冷峻的嘴角偶尔会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那是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参观结束后的大型技术交流会,气氛则相对融洽了许多。
代表团团长格哈特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国际半导体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信息量巨大,令在场的共和国科研人员受益匪浅,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未来的挑战。
陆向真代表研究所,做了一个精心准备的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所在高纯材料制备、晶体生长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了大量扎实的实验数据和应用案例(当然是经过筛选的),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符合国情、自力更生的发展路径。报告既展现了成绩,也坦诚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态度不卑不亢。
报告完毕,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中方人员,掌声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动。格哈特教授、福斯特博士等人也礼貌鼓掌,几位技术专家看向陆向真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真诚的敬意。
他们明白,在这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国度,取得这样的成果,需要付出何等惊人的努力和智慧。
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气氛更加活跃。
双方就共同关心的技术难题,如更大直径单晶的控晶技术、新型掺杂源的开发、氧化层质量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言语需要通过翻译,有时甚至需要借助黑板画图才能理解彼此的意思,但那种专注于技术本身的纯粹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些初步的合作意向也开始萌芽,比如双方交换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公开技术文献,共同开展一些基础理论课题的研究等。
这无疑是此次交流最实质性的收获之一。
晚上的接待晚宴设在北京饭店。气氛比白天的技术交流轻松了许多。
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觥筹交错。
代表团中的几位外企顾问显然很适应这种场合,言谈举止颇为自如。
他们聊起了在美国硅谷的工作生活,说起优渥的薪水、宽敞的别墅、随时可以享受到的最新娱乐方式——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嘈杂的摇滚乐酒吧、周末的帆船出游、轻松自在的西西里海滨度假生活……
言语间,不免带着几分炫耀和优越感,甚至隐晦地向陆向真传递出“以您的才华,若在西方,必将获得远超此时的待遇和尊重”的潜台词。
一位略显发福、手指夹着雪茄的顾问,笑着通过翻译对陆向真说:“陆所长,听说贵国的科研工作者都非常清贫和辛苦。看到这些,您是否觉得……嗯,我们的生活更令人向往?或许您应该考虑出去看看,世界很大。”
翻译尽可能委婉地转述了原意,但其中的意味依然清晰。
同桌的几位中方领导脸色微微有些变化。沈屹的目光骤然冷了一下,但并未立刻发作,只是静静地看着陆向真。
陆向真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脸上依旧带着得体的微笑。
她静静地听翻译说完,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放下茶杯,跳过翻译,用清晰而流利的英语直接回答道:“Thank you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 Mr. Johnson. However, I find building my own country much more attractive than enjoying those.”(“谢谢您的盛情邀请,约翰逊先生。不过,我发现建设我自己的国家,比享受那些要有吸引力得多。”)
她的英语发音标准,语调平稳,带着一种冷静而坚定的力量。
陆向真顿了顿,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外宾:“您提到的音乐和电影确实令人愉悦。我个人挺喜欢一些流行音乐,比如披头士,他们的旋律很动人。”
这一下,不仅那位约翰逊先生愣住了,整个桌子的外宾都显露出一些惊讶的神色——他们没料到这位看起来严肃古板的共和国女科学家不仅能说出流利的英语,措辞直接又不失风度,而且还对他们引以为豪的“自由”生活也如此了解。
她说到这里,稍稍停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对我,以及我的许多同事而言,见证祖国工业和科技的成长,并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为之贡献力量,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她的话语真诚而坦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或虚张声势。
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坚定,让原本带着几分炫耀心态的外宾们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他们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女性,她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或许远非他们用豪宅香车、高薪娱乐所能理解和撼动的。
席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格哈特教授率先反应过来,他举起酒杯,由衷地说道:“陆所长,您的精神和您团队的成就一样,令人敬佩。为你们的奉献精神,干杯。”
尴尬的气氛被打破,众人纷纷举杯。那位顾问约翰逊先生也讪讪地举了杯,不再多言。
陆向真微笑着举杯示意,轻轻抿了一口茶。心中却并非毫无波澜。
听着那些熟悉的娱乐方式名词,看着眼前西装革履、谈论着优渥生活的外宾,她恍惚间有种时空交错之感。
那些她穿越前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些厌倦的现代生活元素,在此刻的时空背景下,却成了他人炫耀的资本和试图动摇她的筹码。
命运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表面看似走到了另一面,实则却与起点悄然相连。
这么多年过去,历经风雨坎坷,从最初的震惊彷徨到如今的坚定从容,她为之奋斗的目标愈发清晰——用所学的知识,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
兜兜转转,她似乎越往前走,越靠近那个最初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心怀理想的自己。只是这份理想,如今已与家国命运紧密交织,变得更加厚重和具体。
——21岁的陆向真,我没有辜负你。
晚宴结束后,回到中关村的家中,已是夜深人静。
沈屹脱下外套,递给陆向真一杯温热的牛奶。他今天喝了不少酒,也替她挡了一些意图明显的敬酒,眼神却依旧清明。
“今天表现得很好。”他看着妻子略显疲惫却眼神发亮的面容,低声道,“尤其是晚宴上,很提气。”
陆向真接过牛奶,笑了笑:“憋不住,就说了。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她指的是突然说英语的事。
“无妨。”沈屹摇摇头,“在那个场合,恰到好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人,不是他们想象中那种封闭落后的样子,也好。”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嘲,“那些人的心思,无非还是那套用物质吸引人才的把戏,老掉牙了。”
陆向真靠在沙发上,轻轻叹了口气:“其实他们说的那些,别墅、高薪、娱乐……我确实都见过。”
她抬起眼,看向沈屹,眼神有些飘忽,“沈屹,你知道吗?在我来的那个时代,那些是很普通的生活。”
沈屹在她身边坐下,沉默了片刻,然后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指。
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带着常年握笔和工具留下的薄茧。
“我知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
陆向真看向他,她其实猜到在湖北坦白之前,他大概就有疑虑了,但是就像他从不问起一样,她也从来没有仔细问过他。
“嗯哼?我倒是没有问,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我猜到的。”沈屹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看进她的心底,“从很早的时候,大概在沈阳,你拿出那些远超时代的知识和方法时,我就有所怀疑。后来,你的很多想法、偶尔脱口而出的陌生词汇、对某些事物异乎寻常的熟悉和淡然……都指向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至少,你的知识和一部分经历,不属于这里。”
他的语气如此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
“沈阳的时候?那你……那时为什么不问?”
沈屹默然片刻,握紧了她的手。
“一开始,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缓缓道,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回溯着漫长的时光,“那时共和国百废待兴,极度缺乏你这样的人才。你的能力是实实在在的,能解决国家迫在眉睫的难题。你的来历再奇特,比起你能带来的价值,都不重要。我不能因为虚无缥缈的怀疑,就放弃一个能助力国家建设的天才。”
他转过头,重新凝视着她,眼神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关切,有信任,更有深沉如海的爱意。
“后来……是因为你本身。”他的声音愈发低沉,却带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是因为我知道你陆向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看到了你如何在艰苦中坚守,如何为国家付出一切,如何对待身边的同志。我相信你的心,相信你的品格,相信你无论来自何方,都会是那个我认识的、值得用一切去守护的陆向真。刨根问底,有什么意义?追问你的过去,并不能让我更懂得如何爱你、保护你。反而可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危险。”
“所以,不用再问了。”
他伸出手,轻轻拂过她的脸颊,动作带着温柔和珍视:“你就是你。是我的妻子,是共和国的材料学家陆向真。这就够了。”
向真望着他,眼眶无法控制地湿润起来。
她反手紧紧握住他的手,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声低低的呼唤:“沈屹……”
沈屹将她轻轻揽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都过去了。以后的日子,我还在你身边。”
窗外,秋夜静谧,繁星点点。
研究所的接待任务圆满成功,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西方代表团回去后,虽然出于各种原因,公开报道有限,但在专业圈子内,共和国在高纯硅材料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社会对共和国科技水平的看法,也为后续一些有限的、真正平等互利的技术合作打开了缝隙。
至少,想要再轻易地用一些落后技术或淘汰设备来搪塞或交换共和国的稀有资源,变得困难了许多。
研究所的工作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平静,但又似乎有些不同。
经过这次与顶尖专家的直接交锋,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了差距,也更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
陆向真和团队开始系统性地梳理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去芜存菁,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融入到后续的研究规划中。
江晓经过这次历练,变得更加自信沉稳,开始独立承担更重要的课题。何沁和王世钧依旧是陆向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一个心思缜密地打理着所内大小事务,一个风风火火地攻克着设备与工艺难题。
沈屹的工作愈发繁忙,他的职位又有了变动,被任命为主管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司长,权责更重,视野也更宏观。
他更加注重战略布局和资源整合,努力为像新材料研究所这样的研发机构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撑条件。
夫妻二人依旧各自忙碌,但每晚灯下的并肩而坐,或简短的技术探讨,或无声的陪伴,都成了生活中最踏实温暖的时刻。
其实赚不到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1章 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