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为保天庭金饭碗 > 第46章 规劝

为保天庭金饭碗 第46章 规劝

作者:渡云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7 22:04:05 来源:xx

雨点噼里啪啦地拍打在檐上,洗去了世间一切的污秽,也掩去了夜里不寻常的动静。闪电惊掠过一剪竹帘,惨白的光照亮在虚室玉簟上对坐的面容,却无法照亮他们心中昏沉的欲念。

一壶茶用小火煨着,一人放下玉盏:“交代你的事如何了?”

案几另一侧的中年人小心答道:“大人放心,我已着人去办,不会出差错。”

他斟酌了一下,又道:“这郑斌平日里游手好闲没个正行就罢了,手脚居然如此不干净,他一死了之倒好,要不是大人有心提醒,我们余下的人恐怕都要牵扯进来。”

“大人”顿了一下,抬起深邃老成的眸子看向他:“郑太师原是武将出身,一介莽夫,如何会教导子孙。只是我也没料到,他的脑子居然如此不好,竟然公然在朝堂上闹事。”

他目光定在幽暗深处,声音愈渐低沉:“如此,当初就不该帮他。”

雨声渐渐褪去,竹帘外传来异响。

中年人闻声“唰”地扯开帘子,就见一窈窕女子端着一盘茶点跪在虚室外,腿边放着一柄油伞。虽是雨夜,暑气尤盛,她却穿戴厚重,颈间系着一条丝帕。

她倾身向前,双手将托盘递了过去:“官人,夜深了,妾备了些点心,给您和大人提提神。”

中年人一时没接,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幕离下的她。许是托盘太重了,缠绕着白绸的纤细手腕微微发颤。中年人终是从她手中接过,道:“知道了,回去早些歇息吧。”

女子低头道:“是。”

中年人随手将茶点搁置在案几上,“大人”扫了一眼,道:“你这小妾倒是有心。”

他发出几声怪异的闷笑:“女人嘛,进了这间屋子就得依附于我,没有我,她还在......”

他突然噤声,半晌:“下官知错,下官再也不提了。”

“大人”冷冷看了他一眼:“你的那些手段,近段时间收敛些,别叫人看出了端倪。”

中年人脸上一晒,掩藏在幽暗处,连连颔首:“是是是。”

安泰钱庄这厢财物未丢,却遗失了账本。

东家刘康惊魂未定,加上肩头负伤,再次晕厥过去。

百里珩在钱庄内未找到线索,明白昨夜的刺客是声东击西,他们并非在意刘康的命,而是想要毁掉账本上证据。

杜沅康已死,沈治中被移送大理寺监牢。因圣上警告再三,百里珩无法私自靠近。

原本官府走不通,他还可以从民间查,可安泰钱庄的线索一断,他就不得不回到原点,将主意打到沈治中头上。可沈治中是块硬骨头,入京后一言未发,就连刑部尚书匡斯夷匡大人亲自审问也拿他束手无策。

百里珩于是登门拜访匡斯夷,看能否从中获得杜沅康暴毙的线索。

匡斯夷乃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刑部衙门的司务通报一声出来,说匡大人身体不适,暂不见客。

匡斯夷正在审理杜沅康一案,避之不见,定是有他的理由。百里珩也不强求,便说过几日再来拜会。

官民两条路都被堵死,眼下他想凭一己之力继续查,有些难了。

王府的马车缓缓前行,百里珩端坐在车内,双手放在膝上,闭目养神。马车驶入闹市,嘈杂的声响灌入耳中,百里珩眉间一跳,突然睁眼道:“停车。”

他掀起车帘向外看去,长街一角,行人熙攘,一身淡色衫裙的戚惜正在一书肆前与店里的伙计攀谈,身旁的丫鬟从他手中取走几本书卷。

他的目光在四周逡巡,没有找到熟悉的身影,眸光不自觉黯了黯。

又听清风送来几个模糊的音节,“阿姊......托人......找了好久......”

待戚惜离开后,百里珩让人去打听,侍卫回禀道:“书肆的人说是几本工部员外郎李栋鹤的诗文。他的诗文曾风靡一时,如今已算不得出名,辗转了许多人才找到。”

百里珩微微蹙眉,思索戚夫人如何与李栋鹤搭上关系,揉了揉睛明穴,道:“去查查李栋鹤是什么人。”

“李栋鹤?”刑部衙门内,正查阅杜沅康一案卷宗的匡斯夷,听派去大理寺打探的衙役禀报道:“是啊,李大人今日一早去大理寺牢狱探视了。”

匡斯夷顿了一下,目光未从卷宗上移开:“他当年是沈治中的得意门生,去看他也在情理之中。再去盯着。”

李栋鹤约莫四十上下,着青衫布履,身量清瘦,眉眼却十分清明。他在朝中上下无靠,任工部员外郎已十三载,一腔热血早在磋磨中渐渐迷失。

前几日临安王派人来寻他时,他还以为听错了。

直到听到沈治中三个字,才恍然明白其中的用意。

这些天他不是没有想过济州的案子。

二十年前,沈治中尚未升任济州知州,曾在一乡绅捐助的义塾中为穷苦百姓授业。

李栋鹤就是那时成了他的一名门生。

二十年前,义塾简陋,竹柏葱郁,尚值青年的沈治中在讲台上传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一身清简,却掩不住意气风发。

有学生问:“老师,肚子都吃不饱,如何能立心立命?”

沈治中放下手中的书卷:“立心立命,不是教人饿着肚子空谈大道。它的第一要义,恰恰是让百姓衣食丰足、安居乐业。你若能使一户农家秋收满仓,便是在为这家人“立命”。若圣贤之学不能解民生疾苦,那学它何用?所以,先俯身耕好那一方田,让锅中有米、灶下有薪,这件事本身,就是圣贤之道。你且静心体会,将来学以致用。”

李栋鹤跟随狱卒走下地牢,快步中重重铁栏向后飞逝,犹如光阴辗转,蓦地停在某处。

阴湿牢狱内,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两鬓斑白,须发散乱,身上囚服污迹斑斑,蜷缩在牢房一角。

李栋鹤扑上前抓着铁栏,哽咽道:“老师......”

沈治中在大牢中待了半月,似乎老态更显,他混沌的眼珠朝李栋鹤挪了挪,干裂的唇嚅动:“是你。你怎么来了?”

李栋鹤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啜泣出声:“老师,怎么会变成这样?”

沈治中微微扯了一下唇角:“成王败寇,愿者服输。”

李栋鹤仍在低泣:“可是,可是您曾说过,安身立命、心系天下,那些如今又算什么?”

沈治中默了半晌:“栋鹤,当年那些学子只有你走出来了。可你也不过区区六品员外郎,论权势人外有人,论钱财两袖清风,你独身一人在盛京城中蹉跎岁月,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你又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李栋鹤初来盛京时曾因诗文风光一时,可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世上不缺才子,他很快便被新人淹没。他不是没有醉酒到天明,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可他从不认为这是一种蹉跎。

沈治中的话让李栋鹤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垂眸哽咽道:“十七年前我初入盛京,长街车水马龙,巷子酒绿灯黄,繁楼纸醉金迷,瓦肆夜夜笙箫。我这个一穷二白的书生,几乎迷失在盛京的繁华中。

“我想我读书考学,所求之事不过如此,我要留下来出人头地,再也不复当年的窘迫。可是无权无势在盛京举步维艰,无奈之下,我只好拜入前大学士范昊门下,做一名侍读。翰林院人才济济,我再怎么努力,才学也不过平平。

初时我伏小做低,为同僚铺纸研墨、洗衣做饭,可其中一人却由为过分,屡屡出言不逊,一次醉酒甚至妄图欺辱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将他推入书院的莲花池中,若不是过路的学子将他救起,恐怕会酿下大错。”

沈治中望着他略显诧异。

李栋鹤痛声道:“学生因此被赶出翰林院,若不是范昊大人暗中护着,我可能难以继续留在盛京。我辗转求了好些人,遭了许多白眼,终于得以被调入工部做主事,却在任职第二年又遇见了那名曾欺辱我的同僚。

“他再次出言不逊,让我当众难堪,可我心中谨记老师教诲,仁德善念,立心立道,不与他一般见识。久而久之,他见无法激怒我,也就失了兴致。

“老师,若非您当初一番教诲,我恐怕一生也难以踏入盛京半步,我能在此安身立命,尽我所能,心中虽有遗憾,仍是满足。”

他抬起湿润的双眸,惋惜道:“老师,您当年最是克己守礼,这些年一定吃了很多苦,才会变成现在的模样吧。”

牢房内蓦地静下来,穿堂风呼声幽幽,形如鬼魅。

沈治中良久不语,透过面前一扇铁栏,那双不再年轻却依旧清澈的眼,叫他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一个不知何时被他弃如敝履的人。

沈治中蜷缩的身体向前挪了一寸,却又停下,良久,喟叹一声。

“栋鹤,我二十四岁中举,在官场浮浮沉沉二十余载,除了刚入仕那几年,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煎熬。我做了许多错事,有些是受人逼迫,有些是身不由己,如今想来都是自己的选择。”

他牵动干裂的唇角,露出一个惨笑:“老师如今这副模样,让你们失望了。”

“老师,收手吧。”李栋鹤眼中的惋惜更甚。

沈治中摇了摇头:“我已不能回头。”

李栋鹤握紧铁栏:“老师,您可以的,只要您认罪,可以求皇上从轻论处。老师,您不怀念当初在义塾的日子吗?”

“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有什么可怀念的?”

“不是的,是那些您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日子。是您与同僚、学子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的日子。是那些豪情壮志、笑看风云的日子。没有权力倾轧,没有欲壑难填,唯有万事无心岁月长......”

沈治中仍呆坐在大牢中,高墙上一方小窗透进来的日光,斜斜映在草堆上。

细碎浮尘悠悠飘扬,顺着金色甬道飘向广阔的天地。

刑部大牢内潮湿阴暗,少了沈杜二人,似乎变得更加幽暗寂寥。

狱卒打开先前关押杜沅康的牢房,侧身退到一旁,匡斯夷走入房内,四下一览无余。

牢房在杜沅康遇害后,被从里到外搜查了个干净,除地面上残留的点点污迹,其余都已搬走。

衙门再三搜查,狱卒在送饭时,身上没有毒物。

难道真是临安王派人进入大牢杀了杜沅康?

他隐隐觉得不对。

可如果不是临安王,难不成是杜沅康自己杀了自己?不,杜沅康贪生怕死,是绝不可能自裁的。

如果杜沅康在被押入大牢后,有人暗中将毒药下在他身上呢?

可那人如何把握时机,正巧赶在临安王派人来时毒药发作,将事情栽赃在他头上,一举两得?

匡斯夷百思不得其解,出了牢房,定定地站在铁栏外出神。恍然想起卷宗上写着,当日临安王的手下进入大牢前,曾吩咐狱卒将另一间牢房关押的沈治中叫走。以沈治中的机敏,不会察觉不出有人想借机撬开杜沅康的口。

匡斯夷踏入昔日沈治中的牢房,内里依旧维持着先前的样子,一张简陋的木床,铺着薄薄的草垫。

他在牢房四角分别站立片刻,蹲下身借着天井的光,目光仔细落在木床的草垫上。

草垫是拿洗净晒干的稻草编织的,因沈杜二人入狱时尚未确定罪名,牢房内铺设的草垫成色较新。

但这草垫如今凌乱不堪,色泽萎靡,倒像是被磋磨得厉害。

他的手轻轻拂过草垫,忽然眼中精光一闪,搓了搓手指上粘的粉末,再从中缓缓抽出一根不算起眼的茎。

与其余稻草并列放在一起则能看出区别。

那是一根被压扁的秸秆。

“大人!”小吏突然闯入大牢:“沈治中服罪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张载《横渠语录》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翼《论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规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