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数钱的星星Staring Deeply > 第17章 Spica

数钱的星星Staring Deeply 第17章 Spica

作者:知更蓝L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9:41:54 来源:文学城

深秋的上海,寒意渐浓。

恒景东方的顶层办公室里,却温暖如春。落地窗外,黄浦江的水面,在清晨的薄雾中,像一块灰色的、冰冷的铁。

公司餐厅里,梁景轩难得地出现了。他穿着一件柔软的灰色羊绒衫,正亲自将一片烤得恰到好处的吐司,和一份火候完美的太阳蛋,摆在殷灿言的面前。

他会记得她在深夜工作时,为她备好一杯温度刚好的热牛奶;他会在她因为某个数据模型而烦躁时,不动声色地,为她播放她最喜欢的巴赫;他甚至……开始看那些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关于随机过程和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书籍。

「尝尝。」他将一杯手冲的蓝山咖啡,推到她面前,「我试了三次,水温92度,研磨度3.5,闷蒸30秒。看看这个参数,是不是你的最优解。」

殷灿言切着盘中的鸡蛋,没有抬头。

「梁总。」她开口,声音平静,「欧洲银行那边的催款函,昨天又发过来了。如果你今天不能给他们一份让他们满意的背书报告,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沉没成本。」

梁景轩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这时,他接到了景佩仪的一个电话。

「景轩。」电话那头,景佩仪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优雅,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命令,「今晚带上殷小姐回老宅吃饭吧。上次的并购案,咱们还没好好单独谢谢她。」

当晚,梁家老宅的客厅里,气氛诡异。

梁业恒在外应酬,来的都是景佩仪手帕交里的核心成员,一群在上海滩真正的名利场里,浸淫了几十年的「老钱」贵妇。

她们围着殷灿言,问着各种看似关心、实则充满了「尽职调查」意味的问题。

茶过三巡,一位穿着最新款香奈儿斜纹软呢套装的徐太太,用银签,慢条斯理地、挑起一小瓣剥好的橘子,放入口中。

然后,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无关紧要的趣闻一样,用纸巾轻轻沾了沾嘴角,对着景佩仪,轻笑道:「哦哟,佩仪姐,侬还记不记得啦?交关年数了,阿拉一道去美国看小囡,我帮侬讲起过的,普林斯顿那个跟王院士做研究的清爽小伙子?」

她顿了顿,拿起手边的茶盏,仿佛在给景佩仪思考的时间。

「我前两日看新闻,伊现在回国发展,了不得了,年纪轻轻就是国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我啊,就帮阿拉屋里厢丫头提了一句,问伊认不认得,想帮伊拉牵个线呀。」

她说到这里,故意露出了一个「自家囡囡勿懂事」的、又好气又好笑的无奈表情,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了在场唯一的外人——殷灿言。

「结果被伊狠狠白了一眼,讲我拎勿清。伊讲,普林斯顿伊拉那个华人圈子里,哪一个不晓得啦?」

徐太太的声音,在此刻,压得更低,更私密,像是在分享一个只有在座几位「自己人」才能听的顶级秘密。

「——伊拉这位乔神呀,从老早底在北大的辰光,身边就一直有一个小女朋友的呀。两个人好得来,像一个人一样。也是学物理的,后来好像转特为去做精算了……毕业辰光,两个人还一道,跑去拉斯维加斯……」

她没有把那个最关键的词说出来,只是用一种「你懂的」眼神,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景佩仪,然后,用一句更轻描淡写的话,收了尾。

「……侬晓得的,年轻人嘛,总归是有些浪漫想法的呀。」

梁景轩端着茶杯的手,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他抬起头,眼神里露出了明显的困惑。

景佩仪优雅地笑了笑,没有立刻接话。她只是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然后,才像是在确认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一样,将目光,温和地、第一次,真正地,落在了殷灿言的身上。

「哦?徐太你说的是……就是我们灿言吧?」她的语气,亲昵得仿佛在介绍自家的晚辈,「我记得,灿言你和乔博士,确实是大学同学,对吗?」

「是的,景伯母。」殷灿言微笑着点头,回答得滴水不漏。

「哎呀,我就说嘛!」徐太太立刻拍了一下手,脸上的八卦热情显得恰到好处,「阿拉屋里厢丫头,当年哦,崇拜伊拉两个人,崇拜得来不得了!伊讲,整个普林斯顿华人圈子,哪一个不晓得啦?伊拉两个人,就是阿拉讲的呀——金童玉女,天生一对的呀。」

她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更私密的、仿佛在分享姐妹悄悄话的语气,对殷灿言说:「我记得哦,阿拉丫头还偷偷帮我讲过一嘴,讲侬毕业旅行的辰光,还帮伊一道,跑去拉斯维加斯……到小白教堂里厢,闹着玩似的,办了个……小仪式?」

梁景轩端着茶杯的手,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他抬起头,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困惑。

而景佩仪,则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用一种最体贴、最善解人意的姿态,主动为殷灿言「解围」。

「年轻人嘛,还是在拉斯维加斯那种地方。」她笑着,对徐太太摆了摆手,「喝多了,一时冲动,许个诺言、办个手续,也是常有的事。当不得真的。」

然后,她转过头,用一种更温和、更像是「长辈关怀」的目光,看着殷灿言,仿佛在给她递台阶:「不过说起来,灿言,我记得,美国内华达州的法律,这种教堂婚书,如果没有后续去法院进行正式的公证和登记,在法律上,好像……是没什么效力的,对吧?」

「哗啦——」

梁景轩手中的骨瓷茶杯,终究还是没拿稳。滚烫的茶水,泼了他一手。

全场的谈话,瞬间,都停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了他的身上,以及……他身旁那个,从始至终都面带微笑、仿佛在听别人故事的殷灿言身上。

「哎呀,景轩,怎么这么不小心!」景佩仪立刻拿出丝帕,关切地走过来。

她一边为儿子擦拭着手背上的水渍,一边用一种看似责备、实则意有所指的语气,对徐太太说:「你也是,陈年八卦了,还拿出来说……」

晚宴在一片暗流涌动的和谐气氛中结束。

宾客们陆续散去。梁景轩站在老宅门廊的阴影下,看着殷灿言,礼节性地,与自己的母亲和那群贵妇们一一告别。她的脸上,依然挂着那副无懈可击的微笑。

「我让司机送你。」他走上前,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

「不用了。」殷灿言甚至没有看他。她只是低着头,从手机App上叫了一辆专车,「南京西路离这里不远。」

她说完,对着远处缓缓驶来的一辆黑色轿车,抬了抬手。

然后,她才转过头,对着梁景轩,露出了一个礼貌的、但比深秋的夜风还要疏离的微笑:「梁总,回见。」

她说完,便转身,拉开车门,坐了进去。没有一丝犹豫。

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汇入了夜色之中。

梁景轩一个人,站在那座充满了「规矩」与「羞辱」的老宅门口。

他回到自己的宾利里,却没有立刻发动。他只是坐在黑暗中,将身体重重地,摔进了冰冷的皮质座椅里。

车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路灯昏黄的光,勾勒出他僵硬的侧脸。

一些画面,像无数块拼图的碎片,在他脑中疯狂地旋转、碰撞。

论坛上,她对乔珩说的那句他听不懂的那句「贺施万」;乔珩口袋里那支本该属于她的、被精心修复过的万宝龙星际行者;那群老头子脸上,那种「圈内人」才懂的、心照不宣的微笑;乔珩,拉起她的手,在她的无名指根部,落下了一个轻柔的、却又无比郑重的吻……

而最后,所有的碎片,都被两个刚刚听到的词,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串联了起来——

「拉斯维加斯……」

「结婚……」

那个吻,根本不是在亲吻「手背」。

那个吻,是隔着空气,在亲吻一个……曾经戴在那里,不,本该戴在那里的……戒指!

是德语。

「贺施万」应该是德语。

——乔珩回国前在德国马普天文所工作,万宝龙是德国钢笔。

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回了另一个同样阳光刺眼的、费城的午后。

那是大三,宾大设计学院的一间阶梯教室里。

他记得,他当时,正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他正低着头,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为沃顿的一个投资竞赛,完善着一份关于「杠杆收购」的PPT。

他记得,坐在他旁边的,是还在读研、尚未成为自己表姐夫的许亭筠。

他还记得,那天,许亭筠的身边,还坐着一个已经开始在IAS做访学、偶尔会到宾大课程的、传说中的「学长」。

一个他想不起名字,只记得气质温和、却又带着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通透感的男人。

他记得,年迈的德裔教授,正唾沫横飞地,讲解着Peter Latz的《ROST ROT》。

而那位学长和许亭筠,则在低声地,用他听不懂的德语,交流着什么。

他记得,当教授宣布,下学期会亲自开一门「德语原典研讨课」时,许亭筠兴奋地用手肘碰了碰他,问他要不要一起。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连头都没抬。

他只是轻蔑地、笑了一声,然后,将自己刚刚完成的、那页关于「如何通过资产剥离,在三年内实现35%收益」的PPT,像展示战利品一样,展示给了他们看。

「Dude!」他当时说,语气里,充满了对「老古董」的不屑,和对「华尔街」的无限向往,「你们觉得,高盛的面试官,会在乎我能不能用德语,读懂一本关于『如何在废铁上种草』的书吗?」

他记得,许亭筠当时,看着他,脸上那种混合着「惋惜」与「了然」的、淡淡的微笑。

而那位学长,则只是推了推眼镜,看了一眼他的PPT,然后,说了一句他当时觉得「故弄玄虚」,此刻却像魔咒一样在他脑海中轰鸣的话。

「学弟。」那位学长当时说,语气平静,像在给一个入门级的案例做点评,「你这个模型,很漂亮。但你似乎,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我们这个行业的本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费城的天际线,那眼神,不像在看建筑,像是在看一张巨大的、充满了资本流动的资产负债表。

「整个基建行业,是以经济为核心,结构为根基,施工为主体。」

「而我们学的建筑学,只分到了其中最末端的……关于『功能』、『统筹』和那一点点……聊胜于无的『文化艺术』。」

他收回目光,最后看了一眼梁景轩那页充满了「35%收益」的PPT。

「你用最强大的核心工具,去攻击最薄弱的末端,当然能算出漂亮的收益率。但这,不是真本事。」

他一字一顿地,给出了他的最终「判词」:

「……这只是自、欺、欺、人。」

「不——」

一声压抑的、野兽般的嘶吼,从他自己的喉咙深处,迸发了出来。

他狠狠一拳,砸在了方向盘上。刺耳的鸣笛声,划破了老宅门前虚假的宁静。

他回到恒景一品的顶层公寓,迎接他的,是更大的、令人窒息的「空」。

这里,没有她。

没有她敲击键盘的声音,没有她身上清冷的香水味,也没有她那个该死的、挂着「小西格马」挂件的公文包。

但这里,又处处都是她。

今天早上,她就是坐在这张餐桌旁,冷静地,用「催款函」和「沉没成本」,戳破了他所有的「温柔攻势」。

马场的露台上,她坐在同款的沙发上,告诉他,「你是考场」。

而现在,这个「考生」,带着他不知道的、属于另一个男人的「婚书」,回到了一个他从未踏足过的「家」。

他拿起手机,点开了她的聊天界面,又猛地关上。

那个在论坛上,说自己「今晚不走,基地有通宵会」的男人……

当时他真的……回基地了吗?

还是……那个男人,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就在她的床上?!

就在南京西路那间他从未踏足过的公寓里,她身上那件在晚宴上对着他得体微笑的黑色礼服,是不是正被另一双手,轻车熟路地,解开?

她那张在辩论场上,说出「价值为零」时,无比犀利、无比冷酷的嘴……此刻,可能就正贴在另一个男人的耳边,用他本该听懂、却听不懂的德语,说着那些只属于他们的、该死的「情话」。

她那颗永远在计算着「风险」与「收益」的大脑,说不定正在另一个男人的引导下,沉溺于一场……没有任何「逻辑」可言的、纯粹的「沉沦」。

他站起身,一把抓起茶几上的水晶烟灰缸,狠狠地,砸向了身后的落地窗!

哗啦——

巨大的钢化玻璃,应声而裂,蛛网般的裂痕,瞬间爬满了整面窗户。窗外陆家嘴的璀璨夜景,在那些裂痕的分割下,变得支离破碎,如同他那颗彻底崩塌的、骄傲的心。

他站在那片破碎的「世界」前,像一头困兽般喘着粗气。

整个公寓,空无一人。

没有人来安抚他。

没有人来「审判」他。

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他去质问、去发泄的对象。

他疯了一样,冲向书房。

他打开那台粉色的彭博终端机,双手颤抖着,在键盘上,敲下了那句他只问了一半的、该死的问题:

「Orthogonality = Independence?」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仿佛想从这句冰冷的公式里,找到那个能将他从这场「嫉妒」地狱中,拯救出来的答案。

殷灿言从梁家老宅出来,直接打车,回了自己南京西路的「安全屋」。

一进门,她就将自己扔进了沙发,连灯都懒得开。黑暗中,只有窗外城市的光污染,勾勒出她疲惫的轮廓。

她闭上眼,脑海里一遍遍地复盘着刚才那场「鸿门宴」。景佩仪的每一个眼神,陈太太的每一句暗示,以及……梁景轩最后那双充满了震惊与羞辱的眼睛。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

是一个加密的视频通话请求。来自乔珩。

她按了接听。

屏幕上,他看起来有些疲惫,背景是「搜神计划」那间永远灯火通明的控制室。

「灿言。」他没有寒暄,「我看到了恒景对外公布的碳汇林项目数据。我用目前搜神号的公开遥感数据……做了一个交叉验证。」

他将一份数据对比图,分享了过来。

「他们的数据,至少夸大了30%。这是一个骗局。我知道,那份给欧洲银行的背书报告是你主笔。灿言,不要在这种东西上,签下你的名字。」

殷灿言看着屏幕上那两条分道扬镳的、刺眼的曲线,又看了看乔珩那双充满了「担忧」和「原则」的眼睛。

「乔珩……」她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如果这艘船上,还载着几万名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呢?如果让它现在就沉没,会引发一场更大的风暴呢?」

「这不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乔珩的声调,第一次,拔高了,「你的责任,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唯一的底线!」

「是吗?」殷灿言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悲哀的弧度,「但有时候,真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她挂断了通话。

房间里,重新陷入了死寂。

一个半小时后,接近午夜零点。

门铃响了。

殷灿言从猫眼里向外看,愣住了。

门口,站着乔珩。他依然穿着那身简单的白衬衫,手里,却捧着一个粉色的保温盒,和一袋还在冒着热气的、牛皮纸袋装的糖炒栗子。

她打开了门。

「你怎么……」

「我让同事开车送我过来的。」他走进门,像回自己家一样,熟门熟路地换上拖鞋,将东西放在餐桌上,「辩论输了,总得让我请你吃点东西,找回点面子吧?」

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那个保温盒,里面是一小盅炖得恰到好处的冰糖桂花蜜。然后,他坐下来,戴上一次性手套,拿起一颗滚烫的栗子,开始极其耐心地、为她剥壳。

他将一颗剥好的、完整的栗子肉,在温热的桂花蜜里,轻轻地滚了一圈,然后递到她的嘴边。

「尝尝。」

殷灿言看着他,看着他那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清澈的眼睛,最终,还是张开了嘴。

温热的、香甜软糯的栗子,在口腔里化开。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像一颗不合时宜的炸弹,尖锐地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梁景轩。

她按了免提,放在桌上。

「在哪?」电话那头,传来梁景轩压抑着怒火的、冰冷的声音。

「在家啊。」殷灿言平静地回答,同时,又吃下了一颗乔珩递过来的栗子。

「哪个家?!」梁景轩的声音,瞬间拔高。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寂。只能听到梁景轩那粗重的、仿佛困兽般的呼吸声。

而电话这头,乔珩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气氛的诡异。

他只是又剥好了一颗栗子,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用一种讨论学术问题的、再正常不过的语气,问殷灿言:「对了,Pollert教授单位没换吧?我有个关于随机矩阵的问题,想发邮件请教他一下。」

殷灿言正专心于那颗沾满了蜂蜜的栗子,一时没反应过来。

「嗯?Pollert教授?」

而电话那头的梁景轩,在听到这个典型的「德国姓氏」时,整个人,瞬间,被点燃了!

就在这时,电话这头,乔珩看着殷灿言那副小馋猫的样子,忍不住他站起身,绕到她的身后,从背后,轻轻地、环住了她的腰,将下巴,搭在了她的肩窝上。

然后,他咬着她耳边的空气,先是用一种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语气,仿佛在逗一个不听话的学生,轻声说:「这么晚,该睡觉了……」

他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了一下。

随即微微低下头,轻轻朝她凑得更近,圈住她的手拢得更紧了些。

殷灿言的身体,瞬间僵住了。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他温热的呼吸,像一股微弱的电流,拂过她耳廓。

然后,她感觉到,她的耳垂,被他,用嘴唇,轻轻地、含住了。

殷灿言的呼吸,在那一刻,彻底乱了,从内而外惊起一阵湿润。她甚至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极轻的、被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嘤咛。

而乔珩,就在她耳边,用一种只有她和电话那头的「窃听者」才能听到的、充满了磁性和蛊惑的气音,缓缓地,说完了他那句极其标准的德语,像一句情人间的呢喃:「Guten Abend, Herr Professor...」

随即,他的伦敦腔像羽毛一样,扫过她的耳膜:「...it should still be the weekend in Germany... shouldn't it?」

电话那头,传来了「嘟」的一声。

梁景轩,直接,挂断了电话。

这样就不会听见接下来的声音,远比他想象的,更……令人疯狂。

殷灿言彻夜沦陷,醒来时整个人酸软得像卸了螺丝的计算主机——多亏了乔珩把她搂在怀里,才没散架。

阳光,透过没有拉严的窗帘缝隙,切开了房间里的昏暗。

她缓缓睁开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乔珩安静的睡颜。光线勾勒出他清瘦的下颌线,和他肩膀上那个清晰的、甚至还带着一丝暗红血痕的牙印。

殷灿言的呼吸,有微不可查的一滞。

她盯着那个牙印看了两秒,随即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清明。她用一种近乎流体般的动作,将自己的手臂从他的臂弯里抽离出来,滑下了床。

浴室里,滚烫的热水从头顶浇下,雾气瞬间模糊了玻璃门。她闭着眼,任由水流冲刷着身体,仿佛要将昨夜所有的温度都剥离下去。

她关掉水,水珠顺着发梢滴落。她打开盥洗台的镜柜,手伸向那个熟悉的、白色的药板。

她的手,在半空中,僵住了。

镜子里,是她苍白的脸。她的目光死死锁住那排药片,指尖在冰冷的玻璃层板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计算着日期。

昨晚,她忘了。

在那场心照不宣的、告别仪式般的沉沦里,她第一次,忘记了这个奉行多年的、如同「风险对冲」般的安全协议。

她握着盥洗台边缘的手,指节用力到泛白。

「……没关系。」

她对着镜中那双微微放大的瞳孔,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安全期……概率,很低。」

她没有再看那盒药,转身走出浴室。

她穿上浴袍,走到书房。电脑屏幕的冷光,是她此刻唯一熟悉的理性。

她打开电脑,登录加密邮箱,准备完成那份给欧洲银行的报告。

一封来自「小蒋记者」的新邮件,正停在收件箱的最顶端。

邮件内容很短:

「女王,在忙吗?刚跟一个『上面』的朋友喝茶,他听说了你在处理恒景的烂摊子,很感兴趣,随口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没答上来,想请教你一下。」

殷灿言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微微收紧。

「他问:你认为,在系统性风险面前,一个有瑕疵的lifeboat,是否比没有救生艇更好?」

殷灿言盯着屏幕上那行关于「救生艇」的提问。

她的目光没有移动,但眼角的余光,却下意识地瞥向了身后卧室那扇紧闭的门。

那里,躺着她昨夜「失控」的「风险敞口」。

她的手,从键盘上抬起,缓缓地、平摊着,移到了自己平坦的小腹上,停留了三秒。

一个极淡的、冰冷的弧度,在她嘴角缓缓成型。

她没有再犹豫。

她重新打开了那份报告的草稿。她的手指落在键盘上,发出清脆、稳定、且极富节奏的敲击声。

她没有删除那些虚假的数据,也没有美化它们。

她只是在报告的开头,加入了一个全新的章节,标题是:《关于「创新性ESG模型」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规范化建议》。

在章节里,她用冷静的笔触写道:

恒景的数据「瑕疵」,应被定义为「在探索『碳资产』价值最大化路径中的、一种先行先试的压力测试」。

其财务模型,应被定义为「将未来收益进行当期确认的、一种激进的、但符合国际前沿会计准则探索方向的创新」。

在报告的结尾,她强调了恒景这艘「破船」,对于「稳定就业」、「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和「为国家ESG转型探索道路」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正面社会价值」。

她承认「瑕疵」,却将「瑕疵」定义为「创新」。

她将这份报告,加密,发送。

做完这一切,她走到窗边。

灰蒙蒙的天空,正透出第一缕清晨的微光。

那光线冰冷,照在她平坦的小腹上,照亮一颗淤泥中的星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