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 第5章 陶梨的日记 1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第5章 陶梨的日记 1

作者:拾云海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0-28 09:38:53 来源:文学城

二零一四年九月四日星期二晴

凉城的九月,暑热还未完全退去,黏腻的空气里漂浮着桂花的残香,甜得有些发腻。

高二了,日子像教室外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拖得长长的,一成不变。

直到今天下午的语文课。

新来的语文老师,姓顾,单名一个念字。顾念。念。舌尖轻轻抵住上颚,再缓缓放开,一个很轻,却莫名让人心里一沉的名字。

她走进教室时,带着一阵不同于这座小城沉闷气息的风。白色的棉质长裙,长发松松挽起,露出纤细的脖颈和清晰的锁骨。

她不是那种标准的、带着距离感的美,而是……很干净,像雨后初晴的天空。

她说话的声音也很好听,不疾不徐,像月光下潺潺的溪流。她说她去年刚从大学毕业,说她是东北人。

东北,那该是个多么遥远又开阔的地方,有漫天的风雪,和这里永远湿漉漉的、拧不干的天气截然不同。

她没有照本宣科地讲那些枯燥的文言文和中心思想。她问我们,有没有读过波伏娃。

全班寂静。我低下头,心跳却莫名加快。

我在图书馆最角落的书架上,看到过那个名字,《第二性》,厚重的、落满灰尘的一本。

我没敢借阅,只觉得那书名都带着一种惊世骇俗的力量。

她笑了笑,没说什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我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我相信人的自由是无限的。”字迹清秀,带着一股韧劲。

然后,她开始念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她的声音有一种魔力,那些原本印在纸上的方块字,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活了过来,在我贫瘠的心田上,轻轻踩出了一串新鲜的脚印。

幸福?

周游世界?

这些词汇离我太遥远了。

我的世界,只有一条永远泛着潮气的巷子,一栋日渐老去的房子,和奶奶日渐沉重的咳嗽声。

可是,在她念出这些诗句的时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春暖花开。

那光亮,虽然短暂,却真实地刺破了我灰暗的天空。

下课铃响,她合上书,轻轻说了句:“希望我的课,能让你们觉得,文字不止是考试的分数,它也可以是……武器,是港湾,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

她走出教室,裙角带起细微的气流。

我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某个沉睡已久的角落,似乎被轻轻敲了一下。

二零一四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一 阴

奶奶的咳嗽又厉害了。

夜里,那一声声压抑的、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的声音,透过薄薄的墙壁传过来,让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黑暗里,我睁着眼睛,听着窗外的虫鸣,和奶奶断续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觉得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了吧,无尽的、沉重的负担,看不到出口。

今天在学校,整个人都是昏沉的。课间操时,独自躲在厕所隔间里,不想出去面对那些喧闹的人群。

他们三五成群,谈论着新出的偶像剧,或者谁和谁的暧昧。那些快乐和烦恼,都与我无关。

下午又是语文课。是我一周里,唯一能喘口气的时刻。

今天顾老师放了一首歌。李健的《贝加尔湖畔》。空灵、悠远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

“多少年以后/ 往事随云走 / 那纷飞的冰雪 / 容不下那温柔……”

她靠在讲台边,微微闭着眼,似乎在感受音乐。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那一刻,我觉得她不像老师,更像一个……旅人,一个吟游诗人,不小心流落到了我们这座小城。

我偷偷看着她,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向往。我向往她口中的世界,向往她身上那种自由和宁静的气息。如果我能像她一样,该多好。

可是,我能吗?

奶奶怎么办?

我甚至不知道,高中毕业后,我能去哪里。

父亲留下的钱,大概只够勉强支撑到毕业。之后呢?

或许,就像这城里大多数女孩一样,找份糊口的工作,嫁个不讨厌的人,重复着父辈的生活,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慢慢腐朽。

不。

我不要。

这个念头冒出来时,吓了我自己一跳。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二晴

今天上午,去办公室交作业时,顾老师正在批改周记。

我的周记,总是写得很长。与其说是交给老师的作业,不如说是我唯一能倾诉的树洞。

写奶奶的病,写院里的梨树,写我的迷茫和孤独。

我知道这很幼稚,很矫情,可除了这些苍白的文字,我还能抓住什么呢?

走到办公室门口时,我心跳得厉害。

透过虚掩的门缝,我看到办公室里只有顾老师一个人,她正低头批改着什么,眉头微微蹙着,很专注的样子。

午后的阳光照在她身上,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金边。

我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她抬起头,看到是我,嘴角很自然地弯起一个弧度,“陶梨啊,进来。”

我把在班上收的作业放在她桌上,手指因为紧张有些发凉。

“这次的周记我看了,”她拿起放在最上面的本子,是我的。

她的指尖轻轻点着纸面,“写得很好,情感很真挚。尤其是对梨树的那段描写,‘叶子的边缘已经开始泛黄,像岁月悄悄浸染的信笺’,这个比喻很细腻。”

我的脸一下子烧了起来,心跳如擂鼓。她看了!她不仅看了,还记住了!还觉得……很好?

“不过,”她话锋一转,声音温和,“陶梨,人生不总是孤独的。你还这么年轻,未来有无限可能。要多看看外面,心里……装点更开阔的东西。”

她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是舒婷的诗集《双桅船》。

“这本诗集送给你。里面有一首《致橡树》,我很喜欢。或许……你可以看看,除了梨树,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树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站立着。”

我接过书,封面上是淡蓝色的海浪和帆船。书页还带着淡淡的墨香,和她指尖的温度。

我紧紧攥着书,指甲掐进了掌心,才勉强忍住眼眶里突如其来的酸涩。

“谢谢……顾老师。”我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不客气。”她又笑了笑,眼睛像月牙一样弯起来,“去吧。”

我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办公室。跑到无人的楼梯拐角,背靠着冰冷的墙壁,才敢大口呼吸。怀里那本诗集,滚烫得像一块烙铁。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日星期日微风

院子里的梨树,叶子落得更多了。我搬了张旧藤椅,坐在树下,翻看着顾老师送我的诗集。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一字一句地读着,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

这是一种我从未接触过的、关于爱情的观念。独立,平等,并肩站立。不是依附,不是索取。

我一直觉得,梨树是美的,清雅的,安静的。就像我以为的爱情,或许是温柔的陪伴,是细腻的牵挂。

可这首诗告诉我,还有一种爱,是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那么,顾老师呢?她像什么树?她不像橡树那般刚硬,也不像梨树这般柔弱。她像……像一棵北方的白桦,清秀,挺拔,骨子里带着一种不易折的坚韧。

如果……如果我能像《致橡树》里写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么,我首先得成为一棵树。一棵能经历风雨,能扎根土地的树。

我能吗?

我看着光秃秃的梨树枝桠,想象着明年三月,梨花盛开的景象。那该是怎样一片洁白如雪的光景?那时候的我,会在哪里?会不会有勇气,去触碰一下,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光?

奶奶在屋里咳嗽了几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现实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涌回。我合上诗集,把它紧紧抱在胸前。

心里有个声音,在微弱地,却执拗地响起:我想试试。我想离开这里。我想……成为能和她并肩的,一棵树。

哪怕,只是为了不辜负,她送我这本诗集时,那双带着期许的,温柔的眼睛。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晴

一整天,心里都空落落的。没有她的课,日子便显得格外漫长而乏味。数学公式像纠缠不清的藤蔓,历史年份是干瘪的虫壳,一切都失了颜色。

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唯独她的言语,能像春雨一样,滴滴渗进我龟裂的心田?

奶奶去大姑家了,晚上只剩我一个人。放学后,背着沉重的书包,慢吞吞地挪向那个空荡荡的、不再有炊烟和咳嗽声等待我的家。

经过教师宿舍楼时,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更慢,视线鬼使神差地飘向二楼那个熟悉的小阳台。

心跳,就在那一刹那漏跳了一拍。

她站在那里,倚着栏杆,正对着我微笑招手。傍晚柔和的光线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晕,不像平时讲台上那般带着微微的距离感,此刻的她,更像一幅温暖的、流动的油画。

“陶梨,来老师宿舍一下,帮老师个忙,尝尝味道正不正!”

她的声音穿过薄暮的空气,清脆得像玉珠落盘,却又带着一丝柔软的牵引力。

我愣住了,下意识地低下头,手指紧紧绞住洗得发白的校服衣角,那里已经被我磨得有些起毛。心里乱成一团,是惊喜,是惶恐,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自惭形秽。

等我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她已经下了楼,站在宿舍楼那道小小的铁门边,笑盈盈地望着我。

那笑容太有感染力,像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我几乎没怎么挣扎,就像被施了咒语般,跟着她走了进去。

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她的私人领域。心脏在胸腔里擂鼓,好奇又小心翼翼地打量着。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桌,一把小沙发,还有那个……最抓我眼球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书,很多书名我连听都没听过,《存在与虚无》、《荒原狼》、《沉默的大多数》……还有更多诗集,它们安静地立在那里,像守护着一个个浩瀚而迷人的秘密世界。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好闻的味道,是阳光晒过被子的气息,混合着她身上那种独特的、像雨后青草又带点书卷墨香的味道。

她让我在小沙发上坐下,自己转身进了厨房。我拘谨地坐着,背挺得笔直,手指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可内心的浪潮却一波高过一波。

这种被邀请,被需要(哪怕是帮忙尝菜),被温暖气息包裹的感觉,我已经多久没有体验过了?

和奶奶给予的亲情温暖不同,这是一种更让我心跳加速、心神摇曳的温馨。

香气先从厨房飘了出来,是酸甜诱人的焦香。随后,她端着一盘色泽金黄、勾着晶莹芡汁的锅包肉走出来。我的目光,第一次如此肆无忌惮地、认真地落在她身上。

她随意绑了个马尾,几缕碎发俏皮地垂在耳边,身上穿着一条印着棕色小熊图案的围裙,中和了她平日里的那份知性,添了许多生活气的可爱。

而且,她没有化妆,纯素颜的脸干净透亮,皮肤好得不像话,眉眼清晰,唇色是自然的嫣红。

“好可爱……”这三个字像不受控制的泡泡,在我脑海里咕嘟咕嘟地冒出来。

当她俯身将盘子放在我面前的小桌子上时,那股淡淡的清香更清晰地笼罩了我,让我的呼吸都为之凝滞。

她又转身拿来两碗米饭和筷子,在我身边坐下。

“快吃吧,一会凉了可就不好啦~”她声音轻快,率先夹了一大块金黄的肉片放到我碗里,“你多吃点,现在正是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时候。”

我小口小口地吃着,吃得很慢,很珍惜。外酥里嫩,酸甜的汁水在口中迸开,是我从未尝过的、属于北方的豪迈与温柔交织的味道。

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在此刻拉长,再拉长。因为我知道,走出这扇门,等待我的,只有空寂冰冷的房屋,和漫无边际的孤独。

她和我讲东北的雪,冬天能积半人高,上学时要踩着前人踩出的雪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课间时,整个校园都沸腾在打雪仗、堆雪人的欢闹里。

她说起这些时,眼睛亮晶晶的,仿佛那些洁白的、冰冷的雪,在她记忆里是滚烫的、闪着光的快乐。北方的人,似乎总有一种魔力,能将童真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不被成长的尘埃掩埋。

她还说起在黔城大学的日子,那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湿热的南方。饮食不惯,气候难耐,想家想到偷偷掉眼泪。

但她的舍友们来自天南地北,性格各异却意外地合拍,一起熬夜复习,一起疯闹,一起用做家教攒下的钱,去看大西北的苍茫戈壁,内蒙古的辽阔草原,还有江南水乡乌镇的袅袅炊烟,景德镇瓷器的温润光泽……

她的人生,像一幅徐徐展开的、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着自由、广阔和无限可能。

那是我只能在书本和梦境里窥见的世界。我安静地听着,几乎没有插话,只是把她提到的每一个地名,都像珍藏宝石一样,悄悄镌刻在心里。

不,我不是只想自己去看看。

我心里有一个更隐秘、更奢侈的愿望——我想和她一起去。

想和她一起踩在西北的戈壁滩上,想和她并肩看草原的落日,想和她在乌镇的摇橹船上,听细雨敲打篷顶。

这个念头让我心惊,却又带着罂粟般的诱惑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