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续梦 > 第4章 第 4 章

红楼续梦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圣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2:00:53 来源:文学城

且说雍正年间的京都内城街市繁华热闹,游人时尚悠闲。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所以在京城里最不缺少的就是饭庄和酒楼。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多,京城又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高官云集,富商遍地,来往京城的客流量也相当大,人多了各种需求当然也就多。饮食行业不但是京城特有的一个大产业,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味美食佳肴,还能让人们吃出当地的民风习俗,品味和了解京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柳泉居是一家在京城里很有名气的饭庄,它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历史相当久远。这里的菜肴被制作得十分精致,而且口味独特,食后叫人回味无穷,但是这里的烹饪制做工艺和流程一直都秘而不宣。柳泉居饭庄的看家招牌大菜有:干烧紫鲍、翡翠鸳鸯鱼翅、豆豉干烹大对虾等等。这家饭庄是品味美食,宴请家人和朋友的好去处。

一天晚饭后,王夫人和贾政坐在书房里边吃茶边说话。王夫人道:“我们搬来京城居住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咱们很少去外面的的饭庄里吃饭。都说这京味的地方菜肴甚是好吃,哪天我们进城去找一家像样的饭庄吃上一顿,也品尝一回这京城的特色菜到底是怎么样的。”

贾政说:“这个使得。前些日子我去袁大人的府上说话,他告诉我说,在京城的这些饭庄酒楼房中,顶数柳泉居饭庄的菜肴最好吃,口味也独特。等我们几时得了闲,一起去柳泉居饭庄瞧瞧,进一趟城里不易,必是要找一家有名气的饭庄吃顿饭才好呢。”

贾政一家人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较清静,因为家里的人口不多,以前的那些族人和世交好友现在也不大走动,所以对外的应酬就少了很多,实际上贾政一家人现在更喜欢清清静静的过日子。毕竟是时过境迁,现在贾家在社会上也不得势,为人处事儿还是低调些的好。

早晨,王夫人用过了茶饭,她对小丫头荷香说道:“荷香,你去前屋把宝二奶奶找来,我有要紧的话儿要和她说。”

荷香笑着答应了一声:“我知道了,太太。”她说完便出去了。

这荷香姑娘今年只有十六岁,她皮肤细白,身材高窕,性格爽利,一双水杏眼左顾右盼,荷香走路的样子翩翩摇摇的。此时荷香身着蜜合色比肩褂,葱心绿的细纱长摆裙,她苗条的身姿越发显的飘逸了。荷香出了王夫人的上房内室,一径朝宝钗的屋里走来。荷香刚走到院子里,正巧遇上了贾环,荷香笑着问道:“大清早的,爷这是急急地往哪里去?”

贾环见荷香这般妩媚可人的样子,他的心里不由得一动,贾环拿眼睛上下不住地盯着荷香看,心里品度着:荷香这丫头近来出落得越发超逸了,她真是个天生的美人坯子。俗话讲得好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贾环思忖着,他身不由己地往前凑了凑,小声地对荷香说道:“我现在也没甚太要紧的事儿要办,你这急匆匆地是往哪里去?不如我们先在这里说会子话吧。”

荷香听了连忙回道:“不好,太太叫我去找宝二奶奶呢,她要和二奶奶说些要紧的话儿,太太还特意吩咐我要快去快回呢。如果我在这里拌住了脚,回去晚了,太太必得痛骂我一顿不可。”荷香一边说着,便急急地往前面去了。

荷香刚往前走了没有几步远,她又回过头来看了贾环一眼,这可真是美人一瞥百媚生。只这一瞧立马让贾环喜得有些六神无主和不知所措了,他站在那里想三想四的都有些挪不动脚步了。

贾环瞧着荷香那阿娜的身影,贪婪地嗅闻着她身后飘落的那一缕清香,贾环不由得想入非非。他站在那里楞了一小会儿才回过神来,贾环不见荷香回来,他只得悻悻而去。贾环边走边想:荷香可是太太屋里的小丫头,凡事都须仔细些才好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过自己如果能把荷香搞到手,这一辈子也就别无所求了。贾环慢腾腾地回到了自己的屋里,他躺在炕上不由得动起了小心思。

不多一会儿的工夫,宝钗和荷香一起来到上房,宝钗进了王夫人的屋里,向王夫人问好请安。王夫人道:“宝钗,且坐下说话吧。”

宝钗坐在炕沿一边的椅子上,用眼睛看着王夫人问道:“荷香刚才告诉我,说太太找我有要紧的事情?”

王夫人回道:“正是呢,我已得到了准信儿,说你母亲带着两个小丫头已经在路上了,再过些日子她们就要到京城了。这几天你赶紧抽时间叫人打扫出来一处空屋子,收拾得干净些才好呢,看着如果缺少什么日常使用的东西,也好提前预备着。别等她们一行人到了京城,一时缺这少那的不方便。”

宝钗道:“前一段时间我母亲叫人捎来口信说,她想来京城住些日子。没想到她们再过些日子就到了,我们这里还没一点准备呢。”

王夫人道:“叫人收拾出来个房子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说她们还要等些日子才能到京城呢,我们这边有充裕的时间做些事情。这一晃我和你母亲起码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咱们家在京城这边的亲戚也不多,妹妹来的正当时,我们在一起说个话儿,人多了还能热闹些。”

宝钗回道:“太太说的正是,这一阵子我也甚是惦念着她们。只是我现在带着个孩子,想去哪里都不方便。平时我还要教岩儿识些字,背诵几首古诗,学多学少都比不学强。这孩子的脑子也挺好用的,不管教他学什么东西,他都很快的记住了。”

王夫人听了笑道:“那就好,男孩子以后必是要走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最后入仕为官这条路的。所以岩哥儿的脑子好用比什么都强,以后他读好了书进了学,再做一个大官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连我们大伙都跟着风光呢。”

宝钗笑道:“谁知道他是不是那个材料呢,但我平时是不敢太放任他的。”

王夫人道:“这就对了,小孩子是娇惯不得的。宝钗你可知道吗,直到现在老爷还时常埋怨我呢,他说宝玉是被我们从小贯坏了的,任由他整日混作乱闹,不务正事,还总是袒护他,小孩子不严格管教怎么行,娇儿就是害了他们。现在看来宝玉小的时候不肯用心读书,其后来的结果就是这样的,时至今日家里人还要替他操心。”

宝钗回道:“是太太说得这个理儿,小孩子是娇惯不得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吗。”

王夫人又说道:“老爷还说宝玉的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什么出息了。他现在已经把家族以后的希望都放在了贾岩的身上。老爷还对我说再过几天,他要叫岩哥儿去他的书房里背书呢。”

宝钗说:“老爷说这番话的意思也是恨铁不成钢,男孩子以后必是要成名立身的。但宝玉当初是含玉而生的,而且他从小的行为和举止就有些与众不同,有的时候他做事甚至还有些怪异,很多事情原本就是有因果定数的,实在是由不得旁人说了算。我们除了在心里替他着急,还能怎么样呢。”

王夫人道:“宝玉现在就是这么样了,我们也不去管他了。宝钗,以后你只管看紧了岩哥儿便好,你得了闲多教他识一些字,再背诵几首古诗和文章,也好提前预备着。说不准哪天老爷会叫岩哥儿过去给他背诵文章呢。”

宝钗说:“这个我知道了,太太也不必太过操心了。等过了年,我便打算把岩儿送到私塾里读书。”

王夫人说:“这个使得,老爷前些日子也有这个意思呢。”

宝钗道:“我这里一定会看紧了岩儿,太太只管放心吧。”

王夫人笑道:“等你母亲到了京城,咱们几个抽空一起去寺庙上个香,许个愿。京城这个地方大的很,我们多几个人作伴一起出去才好呢。”

宝钗说:“我记着这件事儿呢,到时候我会提前安排一下。”

王夫人问道:“宝钗,现在家里的日常开销怎么样?还能够应付得过去吗?我一直想着问问你这件事儿,总是给忘了。现在我的精神也短了,家里的事情总是懒怠过问,你平时就多操些心吧。”

宝钗回道:“总的来说还算好,咱们家在外城的那个当铺的收益还是稳定的,利钱虽然不多,但钱款都能按时到账。只是通州那边的几百亩典地的地租钱,现在还迟迟没有交过来。家里钱款的账面上还有不少余额呢,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太太只管放心吧。”

王夫人道:“那就好,回头你打发阿福去通州那边催一催钱款。”

宝钗又小坐了一会儿,便起身一径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宝钗叫来了两个小丫头,一起去收拾那间空房子,并准备了一些铺盖和生活日用物品,只等着薛姨妈她们一行人到了京城后好使用。

闲言少叙,且说薛姨妈她们一行人在去京都的路上走得甚是匆忙,可谓是人疲马乏,她们只想着能早些抵达京城才好呢。薛姨妈离家时带上了两个小丫头在路上陪着她,个子高些的小丫头叫翠微,她长得甚是端庄秀气,性格沉稳乖巧,平时话语也不多;矮个子的叫小青,人长得很是喜性,削肩细腰,鸭蛋脸儿,俊眼修眉,生性活泼爱动。她们几人打算从金陵坐马车到镇江,然后再坐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走水路先到通州,下船后再乘坐马车,便可以直接进入京都内城。

薛姨妈这一行三人早起从金陵出发,现在她们已经顺利地抵达了镇江,并在这里休息了一日。然后几个人将改乘客轮继续北上,等她们登上了客船的甲板后,才发现船上的乘客很多,由于她们订的座位是在散客船舱里,这里就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了。

又过了些时候,这艘老旧的叫《客满隆》的客船便慢慢地起航了。薛姨妈此行带了两个丫头,那个叫小青的丫鬟坐在船舱里看守着她们的行李,一步也不敢离开。另一个叫翠微的丫头则是陪在薛姨妈的左右,二人偶尔的也会到甲板上放放风,观看一下两岸的风景。到了傍晚,她们几个在船舱里随便地吃了些自带的点心。

谁知到了第二天的早晨,这艘老旧的客轮刚走了还不到几里地的路程,它便坏掉了。船老大只得把客船停靠在岸边,并去找人进行临时的维修。他告诉船上的乘客:“这艘客船的维修工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你们可以待在船舱里,或是上岸找一家客栈临时住上一夜。我估计得等到次日的上午,我们的客船才能被修好,到时候大家再上船继续赶路。”

虽然船客们听了都纷纷抱怨,牢骚满腹,但是他们也毫无办法。幸好在京杭大运河的沿岸,分布着一些小客栈和酒馆。薛姨妈她们几个人走下船来,住进了附近的一家叫《阿薇客栈》的小旅店。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个地道的广东人,名字叫陈若薇,今年她能有四十几岁大。她对入住的房客服务得十分热情、周到。她先把薛姨妈她们一行人安顿好了,随后便过来和薛姨妈说些闲话,她笑着问道:“几位女客主这是要往哪里去?打算在我们的店里住上几天?”

薛姨妈回道:“我们这是要赶往京城去,专程去看我的女儿和外孙子。我们只能在这里住上一夜,等明日客船修好了,我们便要启程上路了。”

老板娘笑道:“这可真是趟远门呢。你们住进了我的店里,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如果有了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对我说。”

“薛姨妈点头微笑道:“那敢自好,我们难得出门一次,能遇到你们这样整洁的店铺,和像你这么热心肠的老板娘真的是难得呢。”

老板娘又道:“我们的客栈里为客人们准备了一些既简单又可口的饭菜。如果你们嫌着不合口,附近也有一两家小饭馆呢,而且他们的饭菜价格也不算贵。”

薛姨妈回道:“我们女人家成天家呆在家里是极少出门的,这次我们住进了这么称心的好客栈已经知足了。再说我们娘几个走得实在是累了,今儿哪里都不想去了,只想在你们这里随便地吃顿饭,便要赶早歇着了。”

老板娘笑道:“从这里去京城的一路上,沿岸的风景是极好的。这回你们几个可以大饱眼福了,我保你们在旅途中会开开心心的。”

薛姨妈听了笑道:“那敢自好,到时候我们一定会看仔细些的。”

大家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后,薛姨妈便和两个小丫头去了客栈的饭堂里用餐。她们点了两盘小菜,和三份小笼屉蒸虾饺,外加两屉清蒸五味凤爪,薛姨妈自己又吃了两小盅黄酒。几个人边吃边说笑,显得十分开心。两个小丫鬟都是头次出远门,她们自然高兴的什么似的。小青笑道:“这个蒸虾饺甚是好吃,以前我还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呢。”

翠微回道:“因为平时你吃贯了家里的饭菜,已经觉得腻烦了。冷丁一出门就会觉得外边的东西好吃,因为换了个不同的口味。如果天天给你吃这个,你就不会觉得它多好吃了。”

薛姨妈笑道:“这个五味凤爪的味道确实好得很,而且它还是个下酒的好东西,只是吃着费事些,她们这些广东人很会做吃的呢。”

大家出门在外,也顾不上什么规矩礼节了,薛姨妈和她带来的两个丫头,在同一个餐桌上吃过了饭。随后大家净了手漱了口,小青又给薛姨妈递上了一钟茶来,薛姨妈喝了两口茶后说道:“再过几日我们赶到了京城,便会暂时住在二老爷的府上,他们那里人多口杂,而且府上的规矩也不少。你们两个以后做事情一定要勤快些才好呢,如果叫人家说了什么不是,大家都没意思。”

翠微笑道:“我们刚到了京城二老爷的府上,又是初来乍到的,哪里敢不尽心尽力的做事情呢。这个太太只管放心就是了。”

小青道:“我长得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去京城呢。这一回我倒是要看看皇上居住的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

她们吃过了饭后,薛姨妈便由两个小丫头陪着,到外面散步和消遣。她们看了一看周围的风景,便回客栈里歇着了。这一晚上,她们几个自是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的上午,船老大已经找人修理好了客船。大家又重新回到客船上,等船客全部都到齐了,客船才徐徐地驶离了岸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旅途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外面风和日丽,沿岸的风景如画,大家见了自是十分的开心。

几天过后,客船终于顺利地抵达了通州码头。一时间大家都忙了起来,下船的、接客的、招揽生意的,人们拥挤的不得了,船上船下顿时乱得一团糟。

薛姨妈和两个小丫头也拿着自己的行李,匆忙地走下船来。她们往前还没有走出几步远,就看见一个几岁大的小男孩穿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站在路边,另有一个老婆子跪在一旁,她哭天抹泪的向过往的行人作揖想讨些钱花。薛姨妈走上前去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大白天在这里哭哭啼啼的,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儿了吗?”

那个老婆子回道:“我们的家乡发了洪涝水灾,家中没有一点吃的东西,我们娘俩只好出来讨一口饭吃。这孩子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求太太行个好吧。”

薛姨妈听了,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她看那孩子怪可怜见的,薛姨妈也没有说什么,她上前给了那老婆子几吊子钱。那老婆子接过了钱,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感谢大恩人,好人一定会长命百岁。”她说完,又跪在地上给薛姨妈磕了一个头。

和薛姨妈一起来的小丫头翠微又朝那个可怜的孩子摆了摆手,她们一行三人才出了通州船站码头。她们租用了一乘四**马车,一路直奔京城而来。那匹白色的高头快马不停地跑了些时候,一座漂亮的大都市便出现在她们的眼前了。高高的城门楼,宽敞笔直的街道,金碧辉煌的皇宫,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青砖瓦房的京式四合院。大街上的行人既时尚又悠闲自在,他们说话办事有条不紊,讲着地道纯正的京腔儿,轻声细语的还带着一点尾音儿,京城这边的人文景观看着自是和别处不同。

晌午天刚过,薛姨妈她们一行人就来到了贾俯的大门外。王夫人和宝钗听小丫头传过话来,说姨太太已经来到大门外了,她们便匆忙地起身接了出来。大家见了面,自是互至问候和寒暄了一番,随后她们一起来到大厅里,各自都归了座。大家相互问长问短说个不停,自家人到了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这时一个小丫鬟过来给大家递上了茶水。

王夫人笑着说道:“这两天我老是和宝钗叨念你们,也不知道你们走到哪里了。这不,说着说着妹妹就到了。”

薛姨妈笑道:“我们在路上也不想多耽搁时间,出门在外哪里都不如家里方便,心里只想着能快点到京城才好呢。”

宝钗在一旁说道:“太太昨日说了,等你们一到了京城,她要特意摆下一桌酒席给妈妈接风洗尘呢。”

王夫人道:“吃饭的事情不用着急,叫他们先歇两天。妹妹这一趟长途跋涉甚是辛苦,身子可吃得消?我现在一想着出远门心里头便打怵。”

薛姨妈笑答:“我感觉着还算好呢,我们妇道人家成天家待在家里,难得有个机会出门去瞧瞧外面的风景。我们出了这趟远门不但长了些见识,也开阔了眼界呢。身上觉着疲乏些,但心里喜欢。”随后,薛姨妈又讲述了几件她们在旅途中见到的新鲜事儿,大家听后纷纷大笑不止。

这时王夫人屋里的丫鬟银玲领着贾岩进来了,王夫人笑着对薛姨妈说道:“妹妹倒是瞧得仔细些,宝钗的这个儿子现在长得像谁?”

宝钗往前推着贾岩,并说道:“岩儿,过去向姥姥问好。叫姥姥仔细地瞧瞧,你长得到底像谁。”

贾岩应了一声,往前走了两小步,他站在薛姨妈的面前,小声地说了一句:“姥姥好,我们大伙都想你了。”

薛姨妈笑着伸手将贾岩拉到自己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头顶,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道:“好一个乖巧伶俐的孩子,你今年几岁大了?”

贾岩回道:“姥姥,我已经五岁了。”

薛姨妈侧过身来对王夫人笑道:“我看这孩子长得像宝玉,你瞧他那小脸蛋儿长得圆脸宽额的,和宝玉小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两样。我听说宝玉再过些日子要回来,这话可是靠谱的吗?”

宝钗回道:“应该是一准的,这是宝玉自己亲口说的,他现在是个出家人不会混说乱道的,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回来的准确日子。”随后宝钗把宝玉前些日子云游至京城,还特意回来认了家门的事情,告诉了薛姨妈。

薛姨妈听了立马笑道:“那敢自好,这一晃宝玉已经走了好几年,他现在应该回来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总是不着家怎么使得。宝玉不在家里,大伙的日子都过得不痛快。”

王夫人听了,叹了一口气说道:“一提起宝玉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便叫我心里觉着闷得慌。我为宝玉操了半辈子的心,只怪我的命苦也罢了。可是宝丫头和他成亲过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不辞而别了,而且这一走就是好几年,谁都没有料到这小子会来这么一手。我是觉得宝玉这么做,着实是叫宝丫头受到了莫大的委屈,而且也对不住岩哥儿,我的心里头都在为她们感到不平呢。再过些日子宝玉果真能回来,以后在家里好好地过日子,大伙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呢。”

薛姨妈听后回道:“姐姐也不必太过烦恼了,现在我们好歹是有个盼头了。凡事都有个定数和前因后果,这是咱们自家人的事情现在也怨不得谁。事到如今,也算是苦尽甜来了。这几年虽然大伙的日子过得都不开心,但是只要宝玉能回来,这便是个团圆美满的好结局呢。”

王夫人又道:“妹妹来的正是时候,有件事情我们正好在一起商确一下。再过几日便是老爷的七十岁大寿,又是个整日子。我们原本的打算是在家里置办上几桌酒席,请大伙过来好好的乐一乐。这几天我已经和宝丫头合计了好几次,想着给老爷办一个像样些的生日酒席,但是宝丫头嫌弃家里的厨子不中用。正好妹妹也赶到了京城,不如我们在一起把这件事情定下来吧,也好早点预备着。”

薛姨妈道:“给老爷办寿辰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在家里置办上几桌子酒席,叫大家过来开心地吃上一顿。再出去找个小戏班来,到家里给老爷唱上几出好戏听,大家好好的乐一乐不就得了,老爷见了必会喜欢的。”

宝钗在一旁说道:“事情并不像妈妈说的这么简单,我们厨房里的那两个厨子不太中用,她们平日里做的那些家常便饭,现在家里已经有人吃得腻烦了,就更别提叫她们置办酒席宴会的事了。我的意思是,不如大家一起进城去,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饭庄吃一顿酒席。这样既可以品尝一下地道的京城美味佳肴,也省去了很多麻烦事儿,岂不是更好。而且城里的戏园子也有好几个呢,那里高朋满座,精彩剧目轮番上演,喝彩之声不断,不但热闹更是喜庆呢。”

王夫人对薛姨妈说:“我觉得宝丫头才说的这个主意可行,只是不知道老爷是否愿意。自从我们搬来京城居住这几年,平时就很少去城里的饭馆吃饭,我老早就念叨着要进城品尝一下地道的京味菜呢。妹妹现在来的正当时,再过几日不如我们一起进城去,一是给老爷过七十岁大寿,二也顺带着给妹妹接风洗尘了,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我看此事就这样说定了,等会儿我过去和老爷说一声,看看他是个什么主意。”

薛姨妈道:“京城这个地方这么大,那好些的饭馆哪里是容易找的。”

宝钗笑道:“这个妈妈只管放心,以前我就听别人说过,在京城里最有名气的饭庄非《柳泉居》莫属。这是一家在明朝就开张了的饭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里的饭菜也甚是美味可口。等几时得了闲儿,我叫阿福先过去瞧一瞧,预先订下几桌酒席,到时候大家一起过去吃酒席,在那里给老爷庆贺生日最好不过了。等大家吃好了、喝好了,再去附近的戏园子里听上两出戏,这个要比在自己家里给老爷庆寿辰要强得多呢。”

薛姨妈听了笑道:“我的儿,这样甚是使得。到时候我们只管进城里去吃喝玩乐,大伙都开心了比什么都强。其它的事情我可不跟着掺合了,你们就张罗着和安排吧。”

大伙又说了一会话,薛姨妈便回屋里歇着了。

晚饭后,王夫人把大伙下午商量的想法告诉了贾政,王夫人道:“再过些日子,便是老爷的七十岁大寿。刚才我们几个合计了好一会子,打算叫全家人一起进城去,找一家像样的饭庄给老爷置办几桌生日酒席。老爷的七十岁大寿还是个整日子,家里必是要好好的庆贺一番的,这件事儿一点也马虎不得。宝钗嫌弃家里的那两个厨子不太中用,我也怕她们做不出什么太像样的菜来,等贺寿的宾客和好友都到齐了,再叫人家挑了理反而不好。不知老爷的意思是怎么样的?”

贾政听了,回道:“不管在哪里置办生日酒席,只要大伙都吃好了,都开心了便好。在家里会随便些,进城里品尝一下地道的京味菜的主意也不错。只是我们去城里吃酒席,一定要告诉家人低调些才好呢,切不可太过张扬了,更不能吃多了酒便在外面招惹是非。这个是顶要紧的,闹出了事来可不是玩的。”

王夫人道:“这个我们会留意的,老爷只管放心。”

又过了几天,正是贾政七十岁大寿的吉晨良日。贾政与家人高高兴兴地乘坐着几个轿子,和一乘大马车鱼贯而行,一径往城里走来。这个阵势在诺大的京城里看着并不算太乍眼。

贾政一家人前去用餐的这家饭庄,在京城里的名气可是不小,这家名叫柳泉居的饭庄已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店里的各种菜肴和美食的口味在京城里绝对是一流的,不但色香味俱全,食后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里菜肴的价格属于中上等,既实惠又美味。用餐的环境也比较幽雅,饭庄内外被装饰得古香古色,很有京城的地方特色。

贾政和家人进了城里,他们直奔柳泉居饭庄而来,大伙专程去给老爷庆贺七十岁大寿。在这些族人当中,包括周姨娘、薛姨妈和贾环等人,王夫人的大丫头银玲陪着她一起进城吃酒席,也好在前后服侍着她,小丫头荷香被留下来看家。

这柳泉居饭庄的建筑风格看上去也很独特,很像是一座宫殿,主体建筑五彩琉璃,飞檐流阁,独门大院,院内还有一处假山,和数株垂柳。室内装饰得更是古香古色,紫檀实木的桌椅,墙壁上还挂着一幅仙姑贺寿图。

此时庆贺贾政七十岁大寿的酒席宴会马上就要开席了,贾政和王夫人已在正位落坐。贾政今天的心情甚是愉悦,他即兴对到场的宾客和家人讲了几句话:“今日是我的七十岁生日,我们大伙欢聚在此一同吃顿酒席,共享天伦乐,此时我的心里甚是欢喜。贾家的儿孙们肩负着家族的未来和家道复兴的重任,所以你们一定要用心读书,争取考得功名,光宗耀祖,重振祖业,千万不要辜负了祖上的厚望。”

贾政的话音刚落,大伙一起鼓掌叫好,庆贺生辰的酒席宴会正式开席。最先上桌的是开胃海鲜汤和酒水,随后端上来的是几道柳泉居的传统看家招牌大菜,八仙闹海、干烹海水大对虾、干烧紫鲍和翡翠鸳鸯鱼翅等,另有几道具有京城风味的地方菜肴和主食也纷纷的摆上了餐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品味美食,诉说亲情。最后端上来的是生日甜点和水果,大家也都少吃了一些。

贾政一家人在柳泉居饭庄里吃好了酒席,便出了门来,他们坐上了自家的几乘轿子,又去前门附近的大戏园子里听了几出戏。听完了戏后,薛姨妈对宝钗说道:“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出来一次甚是不容易,咱们不如在城里多逛一会儿。现在我们专挑那热闹的地方瞧瞧去,方能尽了兴呢。”

宝钗答应了一声,便把阿福叫了过来,她吩咐道:“阿福,你看这城里哪儿有热闹的地方可看,便引领着几个轿子过去,叫大伙仔细地瞧一个够,今儿咱们晚些回去也不碍事的。”

阿福听后笑着回道:“是的,二奶奶,这个没有问题。”

且说贾环今儿在酒席桌上吃得十分开心,又多喝了几钟酒,此时他早已是心猿意马,又见大家都去听戏逛街了。贾环心中暗想:听那几个戏子哼哼唧唧的混唱实在没有意思,自己不如去找个清静的地方乐一乐才好呢,可是去哪儿呢?他一时也没想出个主意来。贾环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吗,我何不如此这般。贾环拿定了主意,他一片腿便骑上了那匹白马,右手拉紧缰绳,两腿用力一夹,便急匆匆地往家里赶。贾环这是要趁着现在家里无人,偷偷地去找荷香约会。

此时,荷香正一个人坐在屋里无聊地打着瞌睡。这会子家里的人都去城里吃酒席了,宝钗偏偏叫她留下来,看着王夫人的上房内室,荷香觉得今儿过得好没意思。

贾环骑着那匹快马,用时不多便回到了贾府。此时,整个院子里都是静悄悄的,只有两个守门的小厮正坐在大门一旁发呆。他们见贾环回来了,赶紧上前打招呼和问好,并把那匹白马给牵了过去。贾环朝他们摆了摆手,随后便蹑手蹑脚地来到上屋内室的外间,只见四处都静悄悄的,只有小丫鬟荷香坐在那里发楞。贾环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去,一下子便抱住了荷香,他想和荷香亲热一回。

荷香被突然出现的贾环下了一大跳,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用力地推着贾环。荷香急得直跺脚,她红了脸大声地喊道:“快放开手,我可要喊人了。”

贾环嘻嘻一笑道:“我的好人,大伙都进城里吃酒席去了,单单把你留在家里,我哪里能放心得下,这顿酒席我都没有吃安稳呢。现在家里没有旁人,正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不如我们说会儿话吧。”

荷香不开心地说道:“我们有什么话好说?你再不放手,我就要喊人了。”

贾环听了,只得先放开荷香,并说道:“荷香今日你如果肯依顺了我,日后我必会对你好的,你想怎样我都依着你。如果是谁说了话不算数,下辈子就让他托生成个王八崽子。”

荷香生气地说道:“你一进了屋里,便和我拉拉扯扯的,你果真把我当成了个不三不四的下贱女人么,想想好没意思。你放开我说明你是个知趣的,现在你赶紧出去吧,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贾环听了说道:“不行,这会子我不把话和你说明白了,我是不会出去的。”

荷香道:“这可是在太太的屋里,如果是叫旁人瞧见,那可就了不得了。我走到哪里都说不清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我勾引你来的呢。”

贾环听了,立马回道:“我实在是该死,刚才竟一时糊涂了。你只管放心,以后我必会放尊重些的。”

荷香想了想说道:“这样便好,你是主子,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应该放尊重些。知道的还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个不正经的下人,专门喜欢在暗地里勾搭主子,想攀龙附凤呢。”

贾环往前凑了凑,笑道:“管他们怎样说呢,其实我想你已经有些日子了,我是真心地喜欢你。荷香,今儿你就答应我吧,以后我必会对你好的。”

荷香说道:“你要是真心实意的对我好,就应该事先给我一个知会儿才行。哪里像这样动手动脚的在一起混闹,如果是叫别人看见了,我的脸面往哪里放,人家必会在背后嚼舌头根子。如果是叫太太知道了,她绝对是不会放过我的,一顿打骂肯定是躲不过去的。所以我宁愿去死,都不会依顺于你的。”

贾环忙回道:“这个我知道了,以后我必会放规矩些的,你只管放心好了。其实我是发自内心喜欢你的,绝对不是想从你身上讨个便宜或是逢场作戏。这个我可以对天发誓,如果现在你肯答应我,以后什么事情我都听你的。如果是你愿意,以后我可以把你收房作妾,你便成了半个主子,你看这样不好吗?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绝无半句戏言,如果今日我混说乱道哄骗你,叫我遭天打五雷轰。”

荷香思忖了片刻说道:“你也不必急着发誓,这么大的事情我还要再仔细地想想呢。”荷香心想:要做便做一个正室夫人,做一个忍气吞声的小妾有什么意思,处处都得看别人的眼色,永远都没有一个出头的日子。

贾环见荷香不说话在那里琢磨事儿,便知道她已有些动心了,便笑道:“荷香,只要你先答应了我,其它的事情怎么样都使得,我们可以慢慢地商量。到时候不管什么事情我全都听你的,你看如何?”

荷香心想:这样的好事情哪里找去,从奴才到主子便一步登天了,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想怎么样呢。我不如就答应了他,这总比我以后嫁给一个奴才小子要强得多呢。此时,荷香的心里似乎是拿定了主意,但她的嘴上却说:“你要是真心实意地待我,要先答应我一件事儿才使得。”

贾环急忙问道:“是个什么事儿?你只管讲来。”

荷香笑道:“我的终身婚姻大事,必是要我娘亲自做主的。这件事情得先容我回去和娘商量一下,然后才能回来答复你。我们家里的事情都是由我娘说了算,但她是否能答应我们在一起,我现在可说不准。”

贾环想了想说道:“也罢,这事也只好这么着了。但是你可别让我等得太久了,我的心里现在急着呢。”

荷香又道:“现在已过了晌午天了,你赶紧回去吧。太太她们一会儿就要回来了,如果叫她看见你在这里,那可就不得了了。”

贾环一边拉着荷香的手一边说道:“我的好人,你可要快些给我回信,我的心里实在是放不住事呢。”言毕,贾环便告辞了荷香,他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荷香,还真的是有些难舍难分的意思呢。

贾环来到了院子里,一看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他现在甚是口渴难耐,便打算先去厨房里找一杯热茶吃。贾环吃过了茶,他刚从厨房里走出来,就听见大门的外面吵吵闹闹的,贾环知道是那些去城里吃酒席的人都回来了。贾环紧走几步,他一转身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他从窗户里往外瞧,只见贾政走在最前面,王夫人和宝钗等几个人跟在后面,她们边走边说笑着。

贾环一转身便躺在了炕上,他的嘴里得意洋洋地哼着小曲,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自己的美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