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佛法修学概要 > 第29章 第26集《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第29章 第26集《佛法修学概要》

作者:妙音0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5 10:03:34 来源:文学城

己二、忏悔方法 庚一、忏悔意义;庚二、忏悔方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六页,我们看己二的忏悔方法。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的身体,修学佛法而增上,叫作增上生。

第二个,从净土宗的角度,当然我们净土宗没有来生就是“愿我临终无障碍”,受持五戒能够保障我们的临终让罪业的势力降到最低,让善业表现出来,我们能够在一种身心安稳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就是净土宗受持五戒的意义,能够让我们身心世界的障碍降到最低。

五戒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严持四重,尤其是前面只要是讲到上品不可悔罪的,你都要注意。因为佛陀讲,这个根本重戒,它的势力一发动出来,像暴风雨,像龙卷风一样,你的心念扛不住的。所以你千万要断掉,尤其是这种上品不可悔罪,如果你过去犯的话,现在要赶快断掉,因为你不能让它产生数数现行,业力最可怕的就是一种相续的力量。一旦它累积的力量到成熟的时候,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那个暴风雨一来,所有的善根、佛号的力量全部连根拔掉了,你临终佛号根本提不起来。所以你不应该把自己的临终推在一种暴风圈的状态,最好不要给自己临终添麻烦,你要严持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这是第一个,严持四重。

第二个,勤修忏悔。没有其他方法,犯了罪以后是不可取代的。诸位要知道,其他宗教说,你犯了罪用布施来取代,这是两码事。造罪有造罪的果报,布施有布施的功德,这是两码事。我再讲一次,犯了罪以后,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只有如法忏悔。你要让过去的罪业消失掉,只有如法忏悔,其他通通没有用。

所以我们受持五戒,两个心态:第一个,守住你的根本——四根本重戒,起码这个重大的风暴不要让它起现行,先守住重戒;第二个,就是勤修忏悔,因为我们不知道过去生有没有这种业力。

庚一、忏悔意义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大凡我们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尤其四根本重罪,犯到以后,你的生命会有两个负面的力量障碍你:第一个,是外在的业力;第二个,是你心灵的一种负面的烦恼。所以,你一旦造了罪业,是内外都有障碍。

如果你是刚开始造了一次两次,在三次以内的,马上忏悔,心理的问题就不大了,因为它没有形成数数现行,没有形成无惭无愧、深生好乐的情况,所以它不会破坏你的善根。但是,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这时你要小心了。它已经不是业力的问题了,它侵损到你内心的善根,已经伤害到骨髓,你的菩提心、往生的善根全部破坏了。所以,罪业最怕你数数现行、深生好乐。我们讲过很多次了,最怕你无惭无愧。

忏悔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恢复你的善根;第二个,消除外在的业力。你刚开始造罪的时候,这伤害是由外而内,就像我们受伤一样,这毒瘤它在皮肤时你不治,慢慢伤到你的神经,你再不治,伤到你的骨髓,你就没有办法治,就无药治了,因为你自己不想忏悔。等到你善根破坏时,你自己连忏悔都不想忏悔,关键在这儿!你已经把它当功德想了,就是这个人已经起颠倒了,没有救了。所以,你造罪时,只要善根还在,忏悔都还有救。

我们造了罪以后,有两个后果:

第一个,习果。这是内心的等流习气,“染心相续,辗转增盛”。我们已经在创造一种杀盗淫妄的烦恼,在那个地方滚雪球。一次两次,它不见得会破坏你的善根,等到时间长的时候,就破坏善根,应该说是遮障你的善根,这第一个,心理的问题,心理的障碍;第二个,业力的障碍,报果。你未来有三涂果报跟世间的因果,世间的一个别报。

如法忏悔,它断除两个:第一个,心理上断除恶念的相续,恢复我们清净的戒体,恢复我们的善根;第二个,忏悔三恶道的果报。

诸位要知道,忏悔只能够忏悔总报,不能忏悔个人的别报,因果不失。尤其是杀戒,因为杀戒不是单方面,你杀了他,你忏悔,你的业力消失了,不到三恶道了;你忏悔,你内心那种瞋心的烦恼破坏了,你的善根、慈悲的善根又恢复了。但关键是,你在佛堂忏悔,对方——被你杀的人,他不放过你,以后也会有麻烦。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神通难敌业力。诸位都知道,佛陀弟子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的死亡值得我们深思。他是怎么死的?诸位!我们说明一下。

目犍连尊者,有一次他到一个森林去,走累了,在树下打坐。远方来了四五个外道,叫执杖外道,他们拿了棍棒。这个执杖外道过去生跟目犍连尊者有杀业的牵扯,所以执杖外道看到目犍连尊者在树下打坐,就特别生气,过去不分皂白就一阵的乱棒,把目犍连尊者打死了,而且是打成肉酱,都血肉模糊了。

在经典上说,佛陀叫阿难尊者拿一块布,把目犍连尊者的肉一块一块包回去。包回去以后,佛陀当然知道因缘。这时最为生气的是阿阇世王,因为阿阇世王是拜目犍连尊者作师父的。竟然杀了我师父!所以他一气之下,把执杖外道抓起来,丢到火堆里烧死了。第二件事情,阿阇世王把国家里所有的医生都找来,他说:“这是我师父,你们看着办。你要么把他医好,要不然我通通把你们杀死!”这些医生就慌了!说:“打成肉酱,怎么治呢?”这些医生中一个有智慧的就说:“现在只有求目犍连尊者。”

大家就跪在目犍连尊者的肉堆旁边说:“尊者!你老人家神通第一,你也应该救救我们。现在国王要杀我们,你这个身体没办法救了。”目犍连尊者不可思议,他一下子把那个肉就重新组合起来,变成目犍连尊者的相。这种神通力非常困难,一般阿罗汉做不到,把肉这样重新组合,这是法身菩萨才做得到的神通力,目犍连尊者居然做到了,他把肉以神通力重新组合起来。组合以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向佛陀告别;第二个,去找他弟子阿阇世王。他跟阿阇世王说了一个偈颂:“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负众苦不休息。我已灭除三毒苦,安乐当趣涅槃城。”他说:国王!你不用为我担心,我的死亡跟你们凡夫不同,我现在是欢喜地离开娑婆世界,因为我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个色身了,我身已尽。这个色身给我的是痛苦,我整天要去吃饭,要去照顾它,对我是一个累赘。对于一个成就阿罗汉的人,色身是个累赘——“荷负众苦不休息”。“我已灭除三毒苦”,我已经没有招感三界果报的力量了;“安乐当趣涅槃城”,我要进入涅槃的安乐。讲完以后,以三昧真火把身体烧掉了。

这个地方是说明什么事呢?就是说,个人的业力没办法透过忏悔改变,因为它放不放过你,跟你修行的高下是两码事。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放蒙山。忏公师父讲,超度冤亲债主,放蒙山。所以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特点。放蒙山,就像忏公师父说的,你每天把他召请过来,请他吃饭,请他喝饮料,时间久了,慢慢化解彼此的怨恨。所以超度冤亲债主,就不是靠忏悔了,就是放蒙山,特别是堕胎的,要小心!因为你忏悔只是你清净,但对方要不要放过你,这个是双方面的问题了。

庚二、忏悔方法分二:辛一、事忏;辛二、理忏

辛一、事忏 分三:壬一、责心忏;壬二、作法忏;壬三、取相忏

前面是讲到犯罪的果报,我们再看如法忏悔。

如法忏悔,有事忏跟理忏。事忏有三个:第一个责心忏;第二个作法忏;第三个取相忏。

壬一、责心忏

先看责心忏,下品的,请合掌。

一、责心忏,但有染心,未动身口。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我们一般比较轻的,只要你看前面是下品可悔罪的,特别是它只有烦恼,没有付诸行动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忏悔。

怎么忏悔呢?诃责自己的烦恼,使令我们对烦恼产生厌离。

诃责方法有几种:第一种,如病、如痈、如毒。你观想,罪业它就像生病的病毒一样。我们一个健康人没有人喜欢病毒;就像身上长毒疮,就像是毒蛇,你被咬到以后就死掉;又好像贼,烦恼经常活动,它每天把你好不容易所做的功课,你参加念佛做义工的功德,点点滴滴把你的功德流失掉了。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贼跑到我们家里,没有一个人喜欢毒蛇跑到家里;我们也就不喜欢烦恼在心中活动,就把烦恼观想成盗贼、毒蛇跟病毒,慢慢你对它产生远离,烦恼的势力就薄弱了,这第一个。

壬二、作法忏

我们看第二个作法忏,中下品罪。

二、作法忏,中下品罪,向清净大小乘僧一人乃至三人发露忏悔。

如果是比较重的下品,下品有分成轻重,轻的就是只有烦恼没有活动;如果有轻微的活动,就向一人发露忏悔;如果是中品就向三人发露忏悔。

不过在菩萨戒,它有开缘。如果你找不到如法忏悔的人,可以在佛前忏悔,也可以向佛菩萨,你的本尊,发露忏悔中下品罪,中品罪、下品罪都可以,但是上品罪就没那么容易。

壬三、取相忏分二:癸一、总说;癸二、忏悔须知

癸一、总说

我们看第三个,取相忏。

三、取相忏,上品罪。于中或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内资理观,外假坛仪,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皆属“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

假设我们是今生或者前生,曾经有杀盗淫妄的重罪,最好在临终之前,把这个罪业忏除干净。怎么忏呢?在时间上,或者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是两块:

第一个,你在拜的过程当中,见到好相了。比方说你梦到光明,梦到你口吐秽物,梦到了三宝,这叫见好相。这时你不管拜多久,你可能一七、二七、三七,只要见好相,这个罪就灭了。这是第一个,有见到好相。

第二个,你没有见到好相,那也没关系。你每天拜每天拜,有一个定课,拜满一年也可以重受,就算清净,以一年为期。

所以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以一年为期;第二个,以见好相为期。这是两个说法,这说明拜忏的时间。

我们再看它所依止的法门。

当然这个法门不离开心,你的心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至诚恳切;第二个,内资理观。你拜忏时要很摄心虔诚,要有惭愧心,当然你要发露,最好能够有理观。

理观有两个:一个是四念处观;一个是空观。四念处观,我们讲四谛十二因缘会讲到;空观,在大乘会讲到。你最好有一点观照力,然后再配合内心的惭愧心,至诚恳切,摄心专注,这是心态的准备。

第二个,再说明它所依止的法。

你要有一个忏悔的仪轨,比方说法华忏、方等忏。方等忏就是八十八佛或者大悲忏、占察忏等,都属于“取相忏”摄。忏法里面都会告诉你该礼拜的该读诵的,该怎么样的,它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仪轨,你照着做就可以了,这就是外假坛仪。

看它的功德。

取相忏只要是忏满一年,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忏满一年,至诚恳切忏满一年,或者见好相,能够灭根本重罪,使令清净的戒体再生起来。如果你是见好相,理论上不用重受了,因为你戒体已经生起了。

所以你菩萨戒犯了根本罪以后,你见好相,就不用重受了,这待会儿我们会说明。当然你要重受也可以。但是你没有见好相,你是以忏满一年,以时间算的,你一定要重受,一定要忏满一年,你没有再犯以后,再重受。

癸二、忏悔须知分四:子一、忏悔心态;子二、应忏对象;子三、拜忏方法;子四、罪除之相

什么叫作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作一个说明。

我们看《佛法修学概要》补充讲表,第一个附表,忏悔须知。

以下有四段。

子一、忏悔心态

第一个,忏悔当然就是心态的准备了,就是惭愧心的准备。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一、业果决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在忏悔之前,我们第一个心态准备就是先培养自己一种坚固的惭愧心,叫增上惭愧。惭愧心怎么培养呢?从道理上思考。

第一个思考,业果决定。就是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的果报,受了过去生业力的主导;来生的果报,受了今生业力的主导。所以我们一旦造了罪业,未来一定会因为这个罪业而得到痛苦的果报,一定会的。只要这个罪业在一天,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它可能在临命终表现出来,也可能在来生表现出来。

所以你造了罪业,就有一个业力的种子在你内心的深处。这个业力的种子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破坏你的快乐,创造你的障碍,它有这种力量。这个已经形成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业果不失。这种业力,你不处理它,它不会自己消失掉,这个很重要!它不会消失掉了,因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用一个染污的因缘把它创造出来,你没有用一个清净的因缘把它还灭,它怎么会消失呢?这是第二个,就是说,它一定生生世世的跟着你了。你不处理它,它不会自动消失。

第三个,更可怕的是增长广大。你拖得越久对你越不利。因为你春天种一颗粟,秋天就会收万颗的果实。你现在造的是一个点滴的业力,你越早处理,越好处理;拖得越久,它的势力只有增长广大。

为什么这样子呢?在唯识学说明这个道理:因为心力创造业力,业力它也含藏在心力里面。业跑哪里去了?诸位!你在造业的时候,是心去攀缘外境造业,造完以后,身体的动作是无常的,诸行无常,造完以后业跑哪里去了?当然跑到你的内心去了。跑到内心去的时候,你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同意它;第二个,你不同意它。同意就是随喜,不同意就是诃责。

诸位!你造业,你当时的心态就是同意,你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发出第二个指令时,你的心是念念在随喜这个罪业,念念随喜,这就是为什么你造了罪业以后,白天在增长,更可怕的是晚上睡觉也在增长,因为它有一个等流性了,你没有给它第二个指令,它就跟进第一个指令走。你说,欸,我也没有同意它,但是你造了业,你就是因为同意它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忏悔,它就在不断增长广大了。

业力的可怕,就是你造了以后,它没有办法马上表现出来。尤其是福报大的人更可怕,因为福报大的人造业,他刚开始一点感觉都没有。福报大的人,他的福报力把他保护住,福报没有享尽之前,他照样有快乐。所以业力的可怕是它要经过一个保存阶段,这个最麻烦,等到你知道的时候来不及了。

所以古德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个有智慧的菩萨会事先知道,业力还没有得果报之前就要忏悔,他在因地就要赶快处理掉了,因为他有佛陀的智慧,他会自我反省。愚痴的众生,造罪的时候不知道怕,等到果报现前了才知道怕,怕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佛弟子,得到一个非常好的便宜。就是说,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用理论来推敲,叫比量。我们合理地推论,这个业力已经进去我们的内心深处了,所以我们要把握第一时间,在它还没有表现出来之前赶紧忏掉。因为你不忏掉,它就不断地增长广大,所以“拖”对我们是不利的。

这就是三种思考。这时我们下定决心,勇敢地面对它,生起惭愧心,这是第一个心态准备。

子二、应忏对象

第二个,什么人应该忏悔?

先看看罪相的判断。我们念一遍。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我们怎么知道身口意已经背负了重罪要忏悔呢?

以下有六种情况,都必须要赶紧地利用时间把这个罪忏掉,否则临命终的时候就不吉祥了。有六种,越后面越严重。

先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你经常觉得心老是昏昏钝钝的,就表示你明了性的外面有一层罪业在遮住你了,因为这不正常。正常人的心明了性很强,你觉得精神昏昏钝钝的,心识昏昏钝钝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无事而常起烦恼”。这更严重了。不但是昏钝,你经常莫名其妙躁动不安,这个业力就比之前那个更严重了。它不但是遮蔽你,已经有一种活动力开始活动了,因为罪业是躁动性的,善业是寂静性的。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你见到有德行的君子,应该要随喜赞叹,结果你反而心虚,这个就是你罪业的第三种状态。

到这个时候,问题都还不大,都只是业力的问题。但如果这时你不忏悔,继续造作下去,那就不是业力问题,就是破坏善根了。前面三个是增长罪业,是罪业的增长相状,四、五、六就是善根的伤害了。

第四个,“或闻正法而不欢喜”。听到正法,你应该要欢喜赞叹,结果你反而排斥,表示你已经是无惭无愧了,你的善根已经失掉了。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应该得到赞美,结果人家反而伤害你。这就是《金刚经》说的,你在弘法或者在做义工,本来是在造善事,结果反而产生很多的问题,表示你过去一定有罪业。这种情况就是好现象了,重报轻受了,这第五个。当然这也表示你的罪业要忏悔了,因为善业跟罪业互相地冲击,它会先把罪业逼出来。

第六个,是最严重的,“夜梦颠倒,妄言失志”。这个人已经颠三倒四了,根本谈不上善根了,已经没办法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了,内心的观照善根完全丧失了。

以上六种都是罪孽之相,就是有重大罪业之相。那怎么办呢?“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要把握时机好好忏悔了。

这是说什么呢?因为造罪要得果报,先有一个种子的过程,但这个种子是没有形相的,所以我们很难去看到内心的种子,到底我是不是有业种子,你看不到。那怎么办呢?佛菩萨的智慧,就是当你有这个罪业种子时,它有些征兆出来,我们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看到风吹就知道明天要刮风了,这是一种征兆。

正常人的内心,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修行的内心有三种功德。修行人,有修戒定慧。第一个,明了性很强。你的心平常是明了的;第二个,它是寂静的。明了,就是不暗钝,是寂静,它绝对不能躁动。你平常没有事在那个地方,你的心是寂静的,安稳的;第三个是法喜,带有一种淡淡的欢喜。但那个法喜不是外境的刺激,是你内心有一个法,念佛持咒,自然会产生一种法的力量的欢喜,由内心生出来,它不是靠外境的刺激。

前面的六种情况,跟这三种功德都不相应,它既不明了,也没有寂静,没有法喜。所以合理地推论,你那个明了的心已经有罪业遮住了,有一片乌云遮住了,要赶紧处理了。

这是判断忏悔的对象。

子三、拜忏方法

先把它念一遍,有五段: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拜。五、如教明证。

在律上说忏悔要具足五个条件:

第一个,要请忏悔主。请一个圣人当忏悔主。诸位!我们前面的下品跟中品,忏悔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凡夫的出家众,或者是同梵行的,你受五戒,找一个五戒的;你受菩萨戒,找一个菩萨戒的或者找出家众,都可以。

但是取相忏,只要是上品的,一定要找圣人。比方说大悲忏,是请观世音菩萨当忏悔主;比方说八十八佛,是请普贤菩萨为忏悔主。你要先顶礼忏悔主——不过有的像八十八佛是在后面,拜完以后再顶礼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总而言之我们要请一个忏悔主。

第二个,在忏悔主面前,发露自己的罪业。

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自己知道你造了什么罪业,在修忏之前,至少第一次,就要白告:我要做三个月的加行,我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做了什么事,我向忏悔主普贤菩萨发露,我从今以后宁舍身命绝不再做,要发露罪业。这是你已经知道的罪相。我不知道我今生有没有做,但是我过去做了,就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就总相忏悔也可以,总相的发露。

第三个,忏悔。不但要发露,还要立定誓愿:从今以后,宁舍身命绝不再犯。忏悔是针对过去做的,发愿是针对未来的时间,我不再造作了。

第四个,要有方便,要读诵、礼拜。这在忏法里都有规定,照着做就好。

第五个,如教明证。就是要见好相。

一般来说,你不要自己设立一个忏法,因为你忏的法不见得会比祖师好,一般我们是拿现成的。你找八十八佛,找大悲忏,找梁皇忏,水忏,都可以,它都已经具足这五个条件了。

诸位!如果说,你有前面的六种情况,身心暗钝,躁动不安或者是颠颠倒倒的,经常自己会莫名其妙起烦恼,合理地推论,你有罪业,我们的建议是这样子:古人是以一百天为一个加行,而且只能够选择一个固定的法门,你修一百天,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或者拜一部大悲忏,你衡量你的时间。那么你冲一百天,见到好相,那就 OK 了。

如果没有见到好相,第二回再冲一百天。假如你冲三次,都没有见好相,但是你是如法地做三次加行,也可以灭重罪。你可以找你相应的时间,但是这三个一百天的加行,最好在临终之前把它完成。你会发觉有不可思议的效果,罪业真的是没有体性,只要你愿意开始去忏悔,它的势力就算没有忏干净见好相,起码你可以让业力沉淀下来,变成不增长业。

如果你见好相,当然表示你罪业消除了;你见不到好相,起码它不障碍你了,它势力薄弱了。从临终无障碍来说,已经及格了。你到了净土再来处理,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你到了净土,你是一个圣人,内心有不可思议的般若波罗蜜,你往内一观照,照见五蕴皆空,你观照力强,就把那个业给破坏了。

所以说,我们的标准当然是取法乎上,最好是以见好相为标准。但是见不到好相,你拜三个加行,起码让罪业的势力变成不增长业,也可以,不障碍你临终,这也可以。

子四、罪除之相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以下它讲到了八种情况。八种情况,前面五个是初步的忏悔,叫作业障消除。第六七八就不容易得到,叫作善根增长。忏悔不但把过去的业障给消除了,你还因此而进步了,因祸得福了,善根增长。所以他有两块:一个是业力的改变;一个是心灵的改变。

先看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心神恬旷表示说,这个罪业不再障碍你了,你觉得很愉快、很开阔,这个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你觉得“智慧顿开”。表示你的心识比较灵巧了,不像之前那么暗钝。

第三个,“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到很繁琐的事情,你也不起烦恼,你的心非常寂静、安稳,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缘经常干扰你,而动不动发脾气了,你心的寂静力增长。

第四个,“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这个人本来对你不欢喜,你忏悔以后这个业消了,他对你没有对立心了。

第五个,“梦吐黑物”。在梦中,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梦到你洗澡,梦到你排出大小便等等,这都是业障消除,罪业从你的内心里已经脱落了,见好相就是业已经消了。

六七八就不容易了,是善根的问题。

第六个,“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梦到祖师大德来跟你开示,这是感应道交的问题。《论语》上说,孔夫子有一段时间,他做官,整天忙政务,他就感叹,说: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啦。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孔夫子提倡的就是周礼,他以周公为他的上师,他对这个内心的道生疏了,所以他跟周公的感应力量薄弱了。

你今天如果能够忏悔到见到祖师大德,表示你不是罪业消而已,而且你的善根增长,因为你的磁场已经能够感应到祖师了。

第七个,“或梦飞步太虚”。你觉得你的身心世界,很轻飘,不粗重。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心经常很轻松愉快,梦中看到你在飞,这个人一定有菩提心,有愿力。有愿力的人他的身心是轻松的,轻飘的;没有愿力的人,他很容易落入一种当下的烦恼粗重。所以梦到自己是往上飘的,这非常好。在空中飞翔,表示你有很清净的很坚固的愿力——出离心,菩提心。

第八个是最好的,“梦到幢幡宝盖”。这是佛的智慧光明,幢幡宝盖表示佛的智慧,表示你的心——心与佛合,心与道合。

所以梦到一二三四五,你这个忏悔刚好持平,恢复你原来没有造罪之前的相貌而已,把罪业消了。如果你梦到六七八,那恭喜你!你因祸得福了,你因为这个忏悔,不但把罪业消了,你的功德还增上。这一定要理观才有办法做到。你没有理观,很难达到六七八的,你不但是把过去的罪消掉,还比以前没有造罪之前更加殊胜,所以忏悔不但是消业障,还可以增上,看你怎么忏。

辛二、理忏

怎么忏才能够达到六七八呢?我们看理观的部分,回到讲义第七十七页,我们把它念一遍。

理忏——无生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前面的事忏,就是你要遵守忏法的仪轨,该礼拜时礼拜,该跪下读诵时读诵,该发愿时发愿,该发露时发露。

理忏是一种心地法门。在忏的过程当中,他是一种有智慧的人,就是这个人学过经典,他有很多方便,可能透过念佛持咒礼拜等等。重点在下面:“随所施为,恒观无性”。“恒”就不是说一时的对治了,你经常要安住空性。观察“业性本空”,这个很重要!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不要站在本来就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两个会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你真实功夫提起来时,除了你的精进的用功以外,就考验你的心理水平了。你所学的道到什么程度,就影响到你坐什么车乘,这个是真实功夫——你开始在忏的时候,你那个心地法门,你是怎么观照的。你能够直接观到它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最圆满了!所以恒观,就是安住的意思,它不是一时,不像四念处是一时的对治,对治烦恼,一下就过去了。

所以佛法的药有两种:一种是一时的对治。只要是这个药非常猛,比方说不净观、无常观、苦谛观,这个药一下来,你的烦恼马上会停止的,药性很猛的,都不能常试的,一定有副作用,因为你吃得太多,菩提心发不出来,你对痛苦的感受太强烈,这种是一时对治的。

但是只要是正念真如的、观照清净本性的这种药,就比较温和,要常常地安住,叫“恒观无性”。“恒”就是怎么样呢?经常性的,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本来就没有罪业嘛!你本来就有罪业吗?那是你一念的妄动,一念的妄心攀缘妄境,心境和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如果你本来就有罪业,那你就不可能忏干净了。你怎么忏干净呢?它本来就有的!它因为是因缘而有,所以它才有可能被因缘消失掉。

既然是因缘而有,它是如梦如幻嘛,所以你不能随因缘而转,你一定要安住在心性的本体来面对它。安住是很重要的!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忏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虽然我们不知道过去做了什么,如果你想临终没有障碍,我们的建议是:你最好一生当中至少要修一次忏,一百天的忏,先把心中比较重大的垃圾除掉。差不多八十八佛一天四十五分钟,大悲忏我是没拜过,我们的传承都拜八十八佛,放蒙山的。

你最好是,比方说,一年当中找一个比较空闲的时间,做一个加行,但是不能断续。你不能做一个礼拜,休息两个礼拜,那就没有效果了,这个火刚好烧到一个热度,就被断掉了。所以你这个加行,它一定要相续,以一百天为期。

你修过一次忏以后,诸位,你再来念佛,你的心跟佛号,你会觉得中间那个隔层的障碍消失了,你佛号念得很清楚,除非你后面再造作。如果你刚忏完,心中提佛号时,会发觉你的心跟佛号几乎没有距离,会觉得你跟阿弥陀佛距离非常接近。

所以忏悔业障,虽然不是正行,它的确有帮助,助行!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最好你一生至少要做一次修忏,而且越早做越好。趁你精神体力在的时候,拖到年纪大了就比较难做了,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五戒的法门,严持四重,勤修忏悔,我们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

好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