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 第12章 雪酿暖意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第12章 雪酿暖意

作者:艺江南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0-26 14:43:20 来源:文学城

第一场雪落下来时,沈砚正在窖池边检查新酿的“雪酿糟”。细碎的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很快就化了,留下一点冰凉的湿意。陶瓮里的酒液泛着莹白的光,凑近闻,除了熟悉的酒糟香,还多了丝松针的清冽——这是他今年新试的法子,在发酵时往窖池里铺了层晒干的雪松针,没想到竟酿出了这般特别的味道。

“沈掌柜,渡头来了个老客,说是从苏州来的,指名要喝您家的‘雪酿糟’。”王二柱裹着件厚棉袄,哈着白气跑过来,手里还攥着块油布,“雪下得越来越大,我把他让到账房烤火了,您快去看看吧。”

沈砚拍了拍肩上的雪,跟着王二柱往账房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笑声,掀开门帘一看,竟是苏州“裕和酒行”的老掌柜陈松年。陈松年穿着件貂皮大衣,手里捧着个暖炉,见他进来,连忙站起身:“砚小子,好久不见,你这糟坊的酒香,隔着半条街都能闻到!”

“陈掌柜,您怎么突然来了?”沈砚笑着递过一杯热茶,“这么大的雪,路上肯定不好走。”

陈松年喝了口茶,叹着气说:“还不是为了酒的事。今年苏州的雪比往年大,好多槽坊的窖池都冻了,酿不出好酒。我想着你家的‘雪酿糟’最适合冬天喝,就赶紧跑来了,想订两百坛,正月里给苏州的老主顾们送过去。”

沈砚心里一动。裕和酒行是苏州最大的酒行,若是能和他们长期合作,沈家槽坊的名声就能传到苏州去。可他转念一想,今年的秋酿加上新酿的“雪酿糟”,总共也就九百坛,之前已经订出去五百多坛,剩下的四百坛里,还要留些给糟香渡的乡邻,两百坛怕是有些紧张。

“陈掌柜,您先别急。”沈砚拿出账本,翻到存货那一页,“今年的‘雪酿糟’总共酿了三百坛,现在还剩一百五十坛,若是您不嫌弃,我可以把这一百五十坛都给您,另外再给您五十坛‘金露糟’,‘金露糟’的酒香更醇厚,冬天热着喝也很舒服。”

陈松年眼睛一亮,拍着桌子说:“好!就按你说的来!一百五十坛‘雪酿糟’,五十坛‘金露糟’,正月十五前一定要送到苏州,运费我来出,另外我再给您加十两银子,算是给伙计们的辛苦费。”

沈砚连忙摆手:“陈掌柜,运费就不用您出了,咱们都是老相识,哪能让您多花钱。正月十五前,我保证把酒送到苏州。”

两人刚签好契,账房外就传来一阵咳嗽声。沈砚抬头一看,是周先生的儿子周明,他裹着件单薄的棉袄,脸色苍白,手里还拿着个药包。

“明儿,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雪,不在家好好休息。”周先生连忙站起来,接过药包,眼里满是心疼。

周明咳嗽着说:“爹,我听说陈掌柜来了,想着您可能忙不过来,就来帮您搭把手。”

沈砚看着周明单薄的棉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周先生在槽坊干了二十多年,忠心耿耿,周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槽坊转,懂事又勤快,只是身体一直不好,冬天特别容易生病。

“明儿,你先坐着烤火,我让厨房给你煮碗姜汤。”沈砚转身对王二柱说,“二柱,你去库房里拿件新棉袄,给明儿穿上,库房里那件蓝色的就很好,大小应该合适。”

王二柱应了声,快步跑向库房。周明连忙摆手:“沈掌柜,不用麻烦您,我不冷。”

“听话,穿上暖和。”沈砚笑着说,“你要是冻病了,周先生还要分心照顾你,反而耽误事。”

周明红着脸,接过王二柱递来的棉袄,穿上后果然暖和了不少。陈松年看着这一幕,笑着说:“砚小子,你这槽坊的人情味,比酒香还让人暖心。难怪你家的酒卖得好,做生意啊,先做人,再做事,你祖父当年就是这么教你的吧?”

沈砚点点头,心里想起祖父。祖父在世时,总是说“糟坊的生意,靠的不是方子,是人心”,以前他还不太明白,现在终于懂了——对伙计好,对顾客诚,对乡邻亲,这样的糟坊,才能长久。

傍晚时分,陈松年要回渡头的客栈,沈砚让王二柱送他回去,顺便把订酒的定金取回来。他则和周先生一起,去库房清点要给陈松年的酒坛。

库房里整齐地堆着陶瓮,每个陶瓮上都贴着标签,写着酒的种类和酿造日期。沈砚走到“雪酿糟”的区域,敲了敲陶瓮,瓮声清脆,没有一点杂音。

“周先生,你看这些陶瓮,都是今年新订的,质量比去年的还好。”沈砚笑着说,“等明年春天,咱们再添十个窖池,再多雇几个伙计,把槽坊扩大些,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沈家槽坊的酒。”

周先生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我跟着老掌柜干了二十多年,现在跟着你,看着槽坊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比谁都高兴。”

正说着,库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沈砚抬头一看,是里正李大爷,他裹着件厚棉袄,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些冻梨和冻柿子。

“砚小子,周先生,你们在忙啊?”李大爷笑着走进来,把竹篮放在地上,“今年的冻梨冻柿子特别甜,我给你们送些来,冬天吃这个,解腻又开胃。”

沈砚拿起一个冻梨,咬了一口,冰凉清甜,果然好吃。他笑着说:“李大爷,谢谢您,您总是想着我们。”

“谢什么,”李大爷摆摆手,“你沈家槽坊是糟香渡的招牌,你对乡邻们也好,去年秋汛,若不是你带头解决陶瓮和窖池的事,咱们糟香渡的糟坊怕是要损失不少。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

三人坐在库房里,吃着冻梨冻柿子,聊着天。外面的雪越下越大,落在库房的屋顶上,发出“簌簌”的声音,屋里的炭火盆烧得正旺,暖融融的,让人心里也暖暖的。

夜里,沈砚躺在床上,却没睡着。他想起陈松年订的两百坛酒,想起周明穿上新棉袄时的笑容,想起李大爷送来的冻梨冻柿子,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沈家槽坊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和支持。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外面的雪还在下,月光洒在雪地上,泛着莹白的光。窖池里的“雪酿糟”在夜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和雪的清冽混在一起,格外好闻。他忽然觉得,冬天虽然寒冷,却也有着别样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朋友的信任,来自伙计的忠心,来自乡邻的关爱。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沈砚站在晒场上,看着伙计们忙着把要给陈松年的酒坛搬出来,擦拭干净,贴上标签。王二柱扛着个酒坛,笑着说:“沈掌柜,您放心,这些酒坛我都检查过了,没一个漏的,保证送到苏州时,还是满满的一坛好酒。”

沈砚点点头,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他转身对周先生说:“周先生,你去准备些红纸,咱们在每个酒坛上都贴个‘福’字,再系上根红绳。正月里送酒,图个喜庆,也让苏州的老主顾们感受到咱们糟香渡的心意。”

周先生笑着说:“好主意!我这就去准备。”

伙计们很快就把红纸剪成了“福”字,贴在酒坛上,再系上红绳。原本朴素的陶瓮,一下子变得喜庆起来,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中午时分,送酒的船到了。伙计们忙着把酒坛搬上船,陈松年也来了,他看着贴满“福”字的酒坛,笑着说:“砚小子,你这心思真细!有了这些‘福’字,这酒送出去,老主顾们肯定更喜欢。”

沈砚笑着说:“陈掌柜,这是咱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这些酒,能给苏州的老主顾们带去新年的祝福。”

船缓缓驶离码头,陈松年站在船头,朝沈砚挥手:“砚小子,明年我还来订酒!”

沈砚也挥着手,看着船渐渐远去,消失在南河的尽头。他知道,这两百坛酒,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沈家槽坊走向外面世界的第一步。

回到槽坊时,周明正在晒场上帮着翻晾酒糟,他穿着新棉袄,脸色比昨天好多了,也不怎么咳嗽了。沈砚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儿,好好干,等明年槽坊扩大了,我让你管库房,怎么样?”

周明眼睛一亮,激动地说:“真的吗?沈掌柜,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信任!”

沈砚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沈家槽坊的故事,还会继续。未来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守住人心,守住手艺,这糟香渡的酒香,就会飘得更远,温暖更多人的冬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