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决赛在即,顾云昭执教的中学校队,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手队伍里有两个体育特招的“怪物”,战术素养极高,体能储备惊人。几次模拟对抗,自家队伍都被全面压制,士气低落。
晚上,顾云昭对着比赛录像抓耳挠腮,一筹莫展。林栀予给她端来温水,轻声安慰,却也帮不上技术层面的忙。
“要是苏澄影在就好了……”顾云昭下意识地嘟囔。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栀予悄悄把这个情况发到了“六人组”群里。
半小时后,苏澄影的电话打了过来。
“云昭,把对手最近三场比赛的完整录像,以及你们队员的体能测试数据和位置习惯,发给我。”
顾云昭一愣:“澄影?你要这个干嘛?”
苏澄影言简意赅:“建模,分析,找最优解。”
与此同时,陆止安和江澈也发来了信息。
陆止安:「需要实时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吗?可定制。」
江澈:「现有战术分析软件效率低下。我们可以开发一个临场决策辅助程序。」
沈寒星更是直接发来一串语音:“云昭!稳住!心理战和后勤交给我!保证让孩子们以最佳状态上场!”
“最强外援团”,就此集结。
苏澄影拿到数据后,熬了一个通宵。她利用复杂的数学建模和博弈论,分析了对手每一个球员的跑动热区、传球路线偏好、体能分配节奏,甚至通过微表情捕捉(拜托了陆止安的一个小程序)分析了他们在不同比分下的心理状态变化。最终,她给出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报告,指出了对手在由攻转守瞬间的协同漏洞,以及在下半场第15-20分钟因体能极点可能出现的注意力涣散期,并据此提出了几套针对性极强的、动态调整的战术方案。
陆止安和江澈则连夜改装了一批轻便的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队员的心率、血氧、肌肉负荷等数据,并同步到江澈开发的平板程序上。程序能根据实时数据和苏澄影的模型,动态计算出每个队员的最佳上场时间、位置微调建议、甚至补水时机,界面简洁,指令清晰。
沈寒星拉着林栀予,负责队员的心理建设和后勤。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幽默,驱散了队员们心头的阴霾,组织了有趣的团建活动。林栀予则细心准备了补充能量的饮食和放松按摩,确保孩子们身体状态万无一失。
决赛日,当对手看到这支前几天还被他们压着打的队伍,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战术执行精准,换人时机刁钻,总能出现在他们最不舒服的位置,体能分配更是科学得令人发指——他们彻底懵了。
最终,顾云昭的队伍巨大优势获胜,拿下了梦寐以求的省冠军。
颁奖典礼上,顾云昭激动地抱紧了每一个队员。她看向观众席,苏澄影对她微微颔首,陆止安和江澈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专注,沈寒星和林栀予则用力地挥舞着双臂,笑得比谁都开心。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胜利。这是他们这个“家”,各展所长,共同创造的奇迹。顾云昭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难题,她的身后,永远站着这群最可靠、最独特的“最强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