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国家队比赛日,荷兰队要打的比赛是欧预赛——欧洲杯预选赛。
53个欧足联成员国被分为十组,一起争夺23个出线名额。荷兰队所在的小组有法国、丹麦、爱尔兰和直布罗陀四个对手。
在将近一周的时间内,荷兰队要打的比赛一场是主场对爱尔兰,另一场是客场对直布罗陀。
按照纸面实力看,荷兰队这两场比赛都是稳赢的。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又考虑到几名主力球员的伤病情况,主帅科曼才打算大胆启用新人,磨合国家队,力争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多几个选项。
约翰当天就拎着包去了橙衣军团的训练基地。听亨克说那基地采取封闭式管理,只有在第一场比赛结束之后能够回家休息一晚。基地里面有吃有住,一切都已事先安排好,倒是没有什么需要他这个经纪人操心的。
果然,抵达训练基地的当天上午,就有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和比赛日程发给本次入选的球员。
这在克鲁伊夫自己的时代其实也有,但通常都是打印出来,钉在一起,球员们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不像现在,全都是发到每个人的手机上的。
据说这叫“无纸化”。
约翰皱眉看着,他还是有点不习惯。
相比之下,国家队内其他成员审视的目光倒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本次征召的26人中,约翰的年纪最小,效力时间最长的也只不过是阿贾克斯的梯队,在一线队登场的机会屈指可数。
这在队友们看来自然好奇:这么一个“小孩哥”,怎么就突然被教练组征召了呢?
难道,真是应了传闻:他是被英超两大俱乐部同时“相中”的人,所以也入了主教练科曼的法眼?
进入训练基地后,助理教练向所有人宣布了注意事项之后,训练就正式开始了。先是最基础的体能训练,然后是基本技术特训,包括控球、传球、盘带与射门等等。
在训练期间,约翰基本上一直是一个人,除了与助教沟通之外,与队友是零交流,隐隐有点儿被孤立的意思,毕竟在这国家队里约翰谁都不认得。
也有人上来打招呼,似乎是阿贾克斯出身的队友。
约翰见对方客套多过热情,便也只是点点头。
他不需要朋友。
也不会完全相信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种心态,源于阿贾克斯时代队友们的一次残酷背叛。
那是在1973年,克鲁伊夫本人的状态正如日中天,阿贾克斯也是一样。
这支俱乐部刚刚连续在两个赛季中夺得了荷甲冠军、荷兰杯冠军,并且连续三年夺得了欧洲冠军杯。这是荷兰足球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
但就在那个赛季结束之后的8月,阿贾克斯的队友们在一次闭门会议中票选皮埃特·凯泽尔取代克鲁伊夫作为阿贾克斯的队长。
克鲁伊夫直到票选结果出炉,才“被通知”,他已经不是阿贾克斯队长了。
凯泽尔是克鲁伊夫在队内的老大哥,两人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克鲁伊夫也相信阿贾克斯不能没有凯泽尔。
但是,他无法忍受队友们在他背后的小动作。
他只是本能觉得,这个俱乐部他已无法再待下去了。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在两周之内,科斯特就已经帮他安排好了转会去巴塞罗那的一切手续。
十年感情,两周之内,快刀斩乱麻般地尽数切断。
只是,心中的隐痛随着时间推移却一直不曾完全消除。
那次转会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不小争议,克鲁伊夫曾经被很多人质疑:当时的西班牙还在弗朗哥治下,他这次转会一度被认为是替这位统治者“站台”。直到两年后弗朗哥去世,这种争议才渐渐平息。
而克鲁伊夫的离开,也同样给阿贾克斯带来不小的困扰,直到三年以后,这家俱乐部才重新捧起了荷甲冠军的奖杯。
“接球!”
远处的助理教练将球传给约翰,并且大声提醒他集中精神。
约翰看着远处的假人障碍,轻笑一声,足弓轻轻一勾,竟然没有直接停球,凌空就将皮球踢向远方。
这球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让开了障碍,踢到了指定位置。
助理教练看见这一幕,忍不住向约翰瞪眼睛:谁让你不停球了?
却又不得不佩服:凌空也能踢成这样,这小孩难道是克鲁伊夫再世吗?
这时,约翰身后响起一片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有闪光灯在闪烁。
在训练场的栅栏外,一群摄影记者正扛着长/枪短炮,冲着约翰拍个不停。
看起来,这个突然被征召进入国家队的“小孩哥”,才是记者们关注的重点。而约翰刚才那一脚“天外飞仙”,引燃了他们的热情,甚至有人叫着约翰的名字问:“能再来一脚吗?”
约翰:……现在的记者都这么没见过世面吗?
“小老弟!别理会那些记者。”
一位老大哥模样的队员从后面跑过来,拍拍约翰的肩:“他们除了会拍照之外,还很擅长花边八卦。”
这人的身高至少有1米9,和约翰的小身板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约翰不得不抬起头来看他。
说着这人向约翰伸出手:“维吉尔·范戴克。”
早在国家队大名单出炉的时候,约翰就已经按照亨克教的,用一个名叫“搜索引擎”的东西把每个“队友”的基本情况都看了一遍。无须对方介绍,他已经从对方的发型上认出了这位荷兰国家队的队长。
“约翰·范德贝格。”
约翰也伸出手与对方互握,既镇定又冷静。
范戴克见他这副模样,又看看远处摆出大阵仗的记者们,顿时笑了:“原本以为你是太腼腆,现在看起来你还是挺自在的。”
“怎么样,去玩Rondo吗?”
“Rondo?”
约翰一下子抬起头来,果然见到远处,有十来名穿着训练服的队友正站成一个圈,正在相互传球。
这种训练的正式名字应该叫“传球圈”或者“传球练习圈”,但大家平时都叫它Rondo。它的规则超级简单,外围一圈八到十人相互传球,而中圈有一到两人防守,外圈球员需要防止中圈球员抢断,如果中圈球员防守成功,那么就与刚才传球失败的外围人员互换位置。
约翰:……好熟悉的训练游戏。
范戴克又问了一遍:“去一起玩吗?”
他看见约翰站着没动,以为他年纪小不太擅长社交,于是半是鼓励半是解释地说:“去一起玩吧!这种训练既有趣又能锻炼技巧。毕竟克鲁伊夫曾经说过:‘在足球比赛中能够用到的一切技巧……’”
约翰也记起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顿时笑了起来,顺着范戴克的话一起往下说。
“‘……除了射门,你都能在Rondo里练习。’”
如何培养竞争意识、学会争取空间、知道控球时应该做什么、不持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如何进行“一触”足球,如何对抗紧逼防守,以及如何赢回球权……所有一切都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圆圈游戏学到。
克鲁伊夫没想到,自己曾经赞赏和大力推广的训练游戏,在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荷兰国家队这样级别的球队奉为重要的手段。
而且……不知触动了约翰的哪根神经,竟让他感到了跃跃欲试。
这个游戏,是真的挺好玩的。
于是,范戴克与他相视一笑,两人同时走向远处的队友们。
来到那个圆圈跟前,范戴克拍拍约翰的肩膀,冲着站成一圈的球员简短地介绍:“约翰·范德贝格。”
视线顿时都溜了过来,刚刚触球的一名队友也忙将球扣在脚下。
试问,有谁不对这位“空降”国家队的小孩哥好奇呢?
范戴克却直接将约翰带进了圈子:“我们继续!”
球员们相互看看,圆溜溜的皮球顿时又飞了出来——
范戴克的介绍虽然简短,但是足够了。毕竟足球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要认识一个队友,在Rondo的圈子里耍一遭,比什么自我介绍都来的简单有效。
约翰也渐渐玩得好胜心起,开始全身心融入。
他这具身体并不壮硕,但是肢体协调、关节灵活,底子很好。
而且……这具身体里的芯子是克鲁伊夫啊!
当年在阿姆斯特丹街头和墙壁、马路牙子、电线杆、街灯柱子们一起训练练出的那些技巧,令他总能在队友们万万想不到的角度传出皮球,又能以极其灵活的姿态,或头顶或脚踢,将别人的传球拦下来。
每每到这时,队友们有的赞赏,有的钦佩,有的笑骂。
气氛融洽起来。大家开始很亲切地叫他“小约翰”,不再像开始时那么拘谨地叫他“范德贝格”了。
约翰也顺势利用每个人的惯用脚和技术特点记住了每个队友。
——“破冰”就是这么简单。
玩累的人暂时先换下去,新的队友纷纷加入,众人玩得乐此不疲,完全忘记了他们此刻身在训练场,很快就要打国家队比赛。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此刻大家在Rondo里玩得尽兴,主教练罗纳德·科曼则正在远处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没说话。
“约翰·范德贝格。”
他反复念着这个名字:约翰、约翰……
科曼:好熟悉,是老板的味道。
克鲁伊夫在阿贾克斯有“三进三出”,文中提到的73年那次只是“三出”中的“第一出”。
对克鲁伊夫转会的原因一直有很多讨论,本文中提到的原因是克鲁伊夫在自传中自述的原因。
也有人认为,队友们投票换队长这件事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导火索。而克鲁伊夫本人早已感受到了南欧足球的巨大吸引力,投票事件只是进一步推动他做出了这个决定而已。
乔比较相信克圣本人的自述,因为读他的自传能够感受到他的个性,他就是那样一个性情中人,一言不合,一个转身就走了,只留给你一个背影。
*
另外明天请一天假orz,下一章周六下午两点更。
乔最近会努力争取日更,但是确实比较忙,7月底之前大概都是一周更六天这样,万望大家谅解,八月份应该就能满勤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