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16章 二更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第16章 二更

作者:鱼陇曼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3 23:44:49 来源:文学城

地节元年,三月,宣帝赐郡国间贫民田地。夏六月,下诏维系宗室,另此前国绝者,若能找到贤德的后嗣,可恢复其宗室资格。

地节二年,霍光死。宣帝下诏奖其生前功绩,评价他可比萧相国萧何。五月,宣帝终于亲政,思及霍光功德,给了霍光兄长的孙子霍山尚书的官位。

地节三年,冬十月,宣帝下诏自陈过失,反思了边境屯戍之劳民伤财,下令停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边疆。

地节四年,宣帝下诏,特意指出亲属对家人包庇的行为并不应该构成连坐罪名,加以宽宏。秋七月,霍氏大司马霍禹谋反,霍氏子孙姻亲皆有罪,甚至还试图谋杀太子,危及宗庙,皇后霍氏被废,众霍伏法。

元康元年,宣帝为父亲史皇孙立皇考庙。恢复高帝功臣周勃等人的后嗣,让他们继续供奉祖先祭祀香火,世世勿绝。

元康二年,宣帝体恤民间因刘病已这个名字犯名讳的平民,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询,下令改名之前犯讳的一律免罪。

【昆明池的鱼:宣帝在上位之后,其实一直在拉拢和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不要忘记在前文继位封赏时,除了霍光及其家族姻亲权柄爵位皆在最上,他还适当的拔擢了一些霍氏集团之外的人。

比如救他于襁褓的丙吉被封光禄大夫。

有样学样,宣帝和他的前任帝王们一样,都非常积极的在笼络宗室,那么这种行为自然是对权臣外戚势力的一种正常制衡。】

【上林苑的骆驼:地节二年霍光死了之后,宣帝的动作也很有意思,给霍山安置到尚书这个位置上,实际我们都很清楚,尚书几乎没有什么理政权,文书也基本不经其手,而是直接到中朝皇帝手中,所以明面上给霍山、霍云这些人的体面,实则上是完全架空了霍氏实权。

这可能也给霍禹在大司马这个位置上继承来的爵位名存实亡的感觉,加速了霍氏集团的动作变形,最终谋反。】

【气运之子邦:终于来了个有点朕神韵的孩子,之前的几位倒显得不够看了。】

【武库执吾人:刘病已对霍氏的精准打击显得如有神助一样。的确就像鱼大前面说过的,他好像很懂人性。】

【昆明池的鱼:恩威并施做的很不错的一位。地节三年他罢屯田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可能对西汉在边陲屯兵屯田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大家可以去翻一翻边地出土的汉简材料。

这些发配边疆屯兵屯田的士兵和流民,当中有许多是罪人服役,边疆在今天固然算是环境改造之后一个相对比较宜居的结果,但在汉代,几乎可以说是那种基建项目从头干起,而且医疗、饮食全部都跟不上,很多汉简里写到在边疆屯戍的伤亡是十有**的一个几率,去屯田对这些人意味着有去无回,生离死别。

所以史书上短短几个字,背后的血泪是难以想象的。

宣帝能体察到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称职的君王了。】

【飞廉馆的小僮:这么说地节四年的诏书也很好玩儿。刘病已居然下诏让那些包庇血亲的人免罪,这直接就是为当年自己侥幸在襁褓里逃脱这件事整了个台阶,让所有的当事人都彻底洗清罪责。

完全是一举两得,既体恤了天下庶民,又给当年的事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好聪明啊。】

【昆明池的鱼:秋天,霍禹这个沉不住气跟宣帝再博弈一段的霍氏嫡子终于反了,主要是宣帝气氛也烘托到了,霍禹简直不反不行。

我说过,人的**是亘古不变的。贪心不足,便遭反噬,霍禹和其他的霍氏儿郎可能在温柔乡里待的太久了,不习惯地位上的变动。

当然,聪明人自然知道,终究有这么一遭,皇帝有猜忌,想铲除,反与不反,又有什么区别。

刘询非常清楚,皇后霍氏只能让她成为一个傀儡,而绝不能诞下有霍氏血脉的皇嗣。

白切黑的气质没跑了,简直是权谋文大男主级别。】

【飞廉馆的小僮:这么聪明感觉有卫氏基因在发力哈哈哈,会打仗的脑子好使。】

【昆明池的鱼:那霍禹的小霍基因去哪儿了???】

【飞廉馆的小僮:你都说了不反不行,他再聪明也没用啊。】

【昆明池的鱼:我觉得主要肯定还是这个时候霍氏存在尸位素餐的情况了。不弄霍光纯粹是因为人家本人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行径。而整个霍氏集团发展到这个时候连带的关系太多了,各种高官女婿,你说皇帝要怎么在用人上排兵布阵?用你还是不用你呢?

势力急剧膨胀,太高调了之后,无论有没有反意,皇帝都要扫清障碍,避免万一。这是帝王权术的必然。、

霍氏被清扫之后,宣帝依然在安抚群臣人心,给高祖功臣恢复祖荫,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就事论事的帝王,这一点做的很到位。

同时给亲父史皇孙立庙,完全是独立执政之后,彰显自身皇权的重要一步,因为承认自己亲父的地位,等同于和昭帝一脉有彼此矛盾的地方,这种事情连东汉开国之后都觉得棘手——正统世系上对不上。在古代是非常遵从世系连贯的规则的,给皇考立庙看似简简单单孝子行径,背后对自身权力至高无上的强调意味,非常浓厚了。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品味到这一点。从逻辑上来说,世系此时应该是武帝-昭帝(戾太子、昌邑王刘髆)-海昏侯(曾皇孙)-宣帝,宣帝本应尊刘贺为父考,毕竟昭帝皇后上官氏成为了宣帝朝的太皇太后,刘贺当年也尊上官氏为皇太后,以全世系正统,被迎入长安。

但好在刘贺身上脏水太多,此时宣帝给曾皇孙立庙倒也显得没那么突兀了。】

【武库执吾人:宣帝终于改名了,这点小事儿他也能顾及到,的确是个很全面的君主,比之武帝雄韬大略,宣帝的人味儿重一点,不愧是在民间真正历练过的。】

【气运之子邦:现在看这几位子孙倒看得有些明白了。彻儿所谋甚大,弗陵做事有模范,无有逾矩之处,倒像个郡国提上来的美孝廉,而这询儿则独得了几分朕的神韵,张弛有度,可堪中兴之主。】

【昆明池的鱼:你果然喜欢刘询哈哈哈哈。】

元康三年,封赏张贺、史氏、许氏众人,称其等有阿保之功。

五凤三年,匈奴大乱,单于庭四分五裂,呼韩邪单于率五万人来降归顺,北境安定,神鸟鸾凤屡现。

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入五原塞,上书愿称臣,位在诸侯王之下。宣帝回复“礼所不施,不及以政”,愿以客礼待之,在诸侯王之上。

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入长安来朝见,宣帝在建章宫招待,赏赐众多。呼韩邪单于归去,坐镇漠南,其余单于远遁,匈奴终于安定下来。冬天,和亲乌孙多年的刘解忧归汉。

黄龙元年,宣帝下诏称海内赋闲却贫苦,是官吏不察不治之责,肃清官吏队伍。冬天,宣帝驾崩于未央宫。

【昆明池的鱼:一直到班固的点评部分,宣帝都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刻板意义上的明君,论进取,他政治生涯后期能让匈奴来归,论权术,他把霍氏一党玩弄的没有还手之力,论恤民,他三令五申免灾年租税,多次让朝臣深入各地走访,了解民生,甚至还把乳名改了,不给民众添麻烦。

是个很完美的君主了。

但真的完美吗?

在宣帝朝后期,海内虽战乱不多,也就平个西羌、珠崖,不算大动干戈,让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解决心腹大患,但汉室确是一个穷困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班固在字里行间给了一些线索,首先是此前提及连年谷丰,粮食售价极低。虽是吃饱喝足了,没有饥饿风险,但切莫忘了,“谷贱伤农”,庶民口袋里更加没有余钱了。

这是其一。再次,匈奴连连来朝,简简单单几句称兄道弟的漂亮话,便可换走大量府库里的金银财宝、物产粮食,这自然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

你说呼韩邪单于能不年年来么。

结果便是海内虽平稳,农夫犹饿死。】

【上林苑的骆驼:给继承人其实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宣帝最大的问题是不太懂宏观调控,有点抓小放大了,要知道前任武帝、昭帝之类的,在调控马政、盐铁政、酒政这些事情上,算是游刃有余,适时解决了很多关键性的问题。

这是宣帝不太玩的惯的。

好有意思,突然觉得六边形战士好难当啊,要一个君主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权术、又懂军事和地理,果然不是好当的,我干不了。】

【气运之子邦:尔等真会做梦……询儿的确在心术上有些天赋异禀,和人打交道挑不出错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确是稍逊一筹。

而且朕还发现,询儿的诏书写的不错,看来张贺为其延学,打了个不错的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