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10章 武帝纪(3)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第10章 武帝纪(3)

作者:鱼陇曼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3 23:44:49 来源:文学城

(元朔二年)春天,武帝下诏借梁王、城阳王愿兄弟之间再行分封地的事情,颁布了推恩令,郡国的封地借此达到划分的越来越小的目的。

匈奴再入上谷、渔阳,卫青、李息再度出兵,西至漠北符离,大获全胜,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

(元朔三年)春天,弃置苍海郡。

夏天,匈奴又入代郡,杀太守,入侵雁门,杀了许多人。

秋天,西南夷独立出去,下令在朔方郡修城。

(元朔四年)夏天,匈奴入犯代郡、定襄、上郡,又杀许多人。

(元朔五年)春天,大旱、卫青带十余万兵马出兵朔方郡,一路达到朔方以北的高阙,斩五千敌人首级,大获全胜。

秋天,匈奴又入代郡,杀都尉。

(元朔六年)春天,卫青带十余万兵马出兵定襄,大获全胜。

夏天,卫青又带人直接打到匈奴南界核心腹地,他手下的将军赵信和苏建一个投降匈奴,一个因为临阵脱胎被贬为庶人。而卫青大获全胜。

【昆明池的鱼:元朔年号的这几年,每一年都在和匈奴推拉,这背后我们其实发现几个问题,由于匈奴背靠的腹地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地界上,每一次南下进犯都像游击一样,让人很难摸清头脑。

这其实就是除了卫青以外,其他人表示很难对付的原因。

而匈奴是否有觊觎河套以南土地的野心呢?我觉得这要打个问号,如果我们看王明珂先生的几部经典作品,包括《游牧者的抉择》、《华夏边缘》,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时候的匈奴还没有这种魄力。】

【飞廉馆的小僮:确实。感觉只是季节性的南下掠夺资源,但是蛮族精神世界较为落后些,每每伤人太过,的确有伤国格,这也是武帝下定决心要打的原因吧。】

【上林苑的骆驼:匈奴的地理位置和生计方式决定了他们可以快速在欧亚大陆上移动。

我不明白,既然生活在草原沙漠地带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困扰,这个民族当然有可能狼子野心进犯华夏核心地带,如果对生计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昆明池的鱼:我感觉主要还是因为一种生活模式形成代际扎根之后,的确比较难改易,比如留子出国,他根本上是吃不了白人饭的。

不要小看食谱的威力,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对北朝食物的点评也是够尖锐的,何况是长城南北的人群,如果让匈奴长期定居,就像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一样,根基性质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何况这是早期的北方民族。】

【武库执吾人:而且在卫大将军这里,班固首次用了“大克获”这个概念,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正史里的第一次,克指克敌制胜,获应该指的是获得人力,即俘虏,还有物资这类的情况,卫青百战百胜的“人物设定”至此又更深一步。】

【昆明池的鱼:而且彻儿很有魅力的点也在赏罚分明,在几番征匈奴过程中,出征,跟随大将军出征,大获全胜,封爵得赏,这件事情本身对将士们来说是有获得感的。】

元狩元年,武帝又到雍县,祭祀五帝。立皇太子,行封赏。

武帝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诏书,喻君民关系为:“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并大行赏赐天下弱势者。

匈奴入侵上谷,杀了数百人。

(元狩二年)武帝再次到雍县,祭祀五帝。

【昆明池的鱼:又是一封字字恳切的诏书,不知这些诏书自白是皇帝自撰,还是有人捉刀代笔,按道理汉代的中朝是有这个功能的,也就是后来发展出的宦官集团,其实一开始主要是为君王代笔,本身有很好的文学底蕴,是读过书的人。】

(元狩二年)霍去病第一次出兵陇西,到了皋兰河,杀了敌军八千多人。

夏天,南越国进献被驯服听人言的象,以及能说话的鹦鹉。

霍去病和公孙敖出兵离开北地到两千余里外,涉过居延水,杀敌三万余人。

匈奴入侵雁门。武帝派张骞、李广出兵右北平,李广杀匈奴三千人,但自己领的兵损失四千人,张骞和公孙敖皆没有及时赶到战役中心,李广独自脱身回朝,因此皆被贬为庶人。

秋天,昆邪王杀了休屠王,带四万民众来投降,武帝因此设置属国,安置在武威、酒泉郡。

【昆明池的鱼:这是非常妙的一场布局。首先在当年武帝派出霍去病等出河西作战,且大获全胜,霍去病也因此一战成名,奠定祁连山战神的基础,但武帝并没有掉以轻心,仍让派出李广等人在右北平以北,也就是燕山北地一带,对匈奴左贤王势力进行钳制,这样能最大程度维护陇西的胜利果实。

但由于战争结果不同,可以说是赏罚分明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广又一次没有受到命运的眷顾。】

【武库执吾人: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霍去病和他舅舅的作战方式还是挺一致的,都是直入腹地,而且在兵力上也很少是在极大优势的情况下获胜,单纯来说就是卫霍军队的武力值是绝对的。

这跟将军个人气质应该是有紧密的关联,类似于我们今天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克里斯马”这个概念,比较强调领导者个人的个性特征和魅力在事件中造成的绝对影响,

那么在班固笔下,我们读者觉得李广的悲催和时运不济是显而易见的,而太史公可能投注了更多对飞将军的怜悯之心,但具体的幽微和真实,可能今天我们不能尽然得知了。】

【气运之子邦:不错,有将星出世,又有彻儿这么有谋略的布局者,大汉江山基业岂有不稳的道理。】

(元狩三年)秋天,匈奴再入右北平、定襄。

陇西、北地、上郡设置的戍卒人数撤走一半。

遣有罪隶人在长安城西南凿昆明池。

【昆明池的鱼:这个时候局势应该是河西这个部分比较稳定了,所以匈奴对右北平一带的进犯自然而然,可见霍去病在陇西作战打下了多么坚实的基础。】

【飞廉馆的小僮:在长安城西南凿昆明池,又是武帝的一桩“大动干戈”哈哈,回到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武帝开始对长安城的营造才算是给这样一座都城增添了很多丰富的色彩。

众所周知,昆明池和预备与西南作战,尤其是练习水上攻战有重要关联,而且武帝特意开凿在长安城西南,正和昆明在国土上的地理位置,其实证明武帝是一个四方天下观非常清晰的帝王。

这一点应该说秦始皇在中国北方做到了一半,武帝将这个天下观向西域和南方开拓,百越是重要一环,包括物产、民俗风情等等,这些在武帝这个时代逐渐通过交流,将整个大中华概念的地域联结起来,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是武帝对国土周域的进取心,间接带来了一个包容能力比较强的“上国”。

这才使我们在很多的汉代图像材料里看到一些异域风采的东西,尽管都还显得比较拙朴,但是这些都给普通民众的启智带来益处。

比如一些大象啊、大型雀鸟啊、水陆攻战啊等等,很有意思。】

【上林苑的骆驼: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出现在社会中下层的图像材料,多半在墓葬里,他们的设计者和赞助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些平民、地主,未必能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些异域物种。

但是他们充满了对这些东西和人群的好奇,我觉得这一点也显示出一种华夷之间的张力:彼此既畏惧又好奇,在这种张力中,可能换来了知识性的、物种上的交流传播。】

本章可参考:

王明珂《华夏边缘》、《游牧者的抉择》

“克里斯马”式领袖:[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武帝纪(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