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 第74章 六岁骑马,三顾茅庐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第74章 六岁骑马,三顾茅庐

作者:鱼不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03:22:54 来源:文学城

安定公主按照去年拜见李勣的程序,亲手写了拜帖给苏定方。经过一年的进学,她的作文进步不小,虽然称不上文采斐然,也算得上笔酣墨饱。

她甚至引用(显摆)了杨春花和她讲苏定方时所说的一句评价,“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这句评价将来会在为苏定方所灭百济后,由贺遂亮所作、立于扶余定林寺的《大唐平百济国碑铭》上。这碑至现代仍立于异国,碑文所用文字却非异国本土文字,而是代表征服者的本国文字,成为后世戏言的“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中代表征服属地的珍贵史料。这便给当初了解这一历史的杨春花留下了有趣且深刻的印象。

再加上这碑铭融汇李牧、霍去病、彭越、韩信等传世名将,甚至其后接着“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这样朗朗上口的表述。所以,杨春花和安定公主讲到兴头上就忘了这碑铭还得过几年才作出来,自然而然便讲了出来。

而安定公主一听也觉得很有气魄,朗朗上口,值得一记。这就跟现代小孩子记流行歌词似的,注重韵律的诗赋碑文就相当于唐朝的流行歌。尤其是写赵云、关羽这句,安定公主甚至还和她的李阿翁大声诵读了一遍,以表自己将会成为勇冠三军、万人难敌的大唐新将。

嗯……先别管李勣看着当时6岁,好吧,马上就要7岁的小家伙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是如何忍俊不禁,还要强装严肃地轻轻拍拍小家伙的肩膀,表示自己的支持和相信。反正,安定公主觉得这句话说出来就是非常有气势,她这样的未来大将军就应该学这种东西!

而武皇后对于安定公主挂在嘴边的这几话,在夸奖了女儿的志向和好学后,便看着一旁情绪复杂的杨春花调侃道,“春花博闻广记,文采斐然。”安定公主也跟着起哄,“杨姑姑就是懂得特别多,比那些夫子厉害多了!”

杨春花看着含笑的武皇后、骄傲的安定公主,抿了抿唇,略带幽怨地看着武皇后,“娘娘,您又不是不知道婢的水平。这是旁人所作,婢只是偶然听到,觉得不错便记下罢了。”

武皇后只觉得杨春花矛盾得可爱。明明博闻广记,却会对佛道经典、礼教经书这些世人推崇的学识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倾向;明明见解非常,却总推脱是他人所创,自己只是有幸闻之;明明有委以重任的可靠和能力,却时常会在做好后表现出“松了一口气”“竟然完成了”这样小孩子的性子。

“春花何必自谦?安定能有这样的学识,足以证明你的学识高于世人,乃为大才。”武皇后看着杨春花认真地说道。

安定公主接着称赞,“对啊,对啊,安定这么厉害,都是因为杨姑姑教得好!”

杨春花红着脸看着这天下最高贵的母女俩,一个雍容含笑,一个矜贵骄傲,全都满眼信任地看着自己,心中复杂的别扭和虚浮都消散了,代替它们的是踏实和自信。她想,确实,自己也并非平庸之人。

这样想着,杨春花也笑了起来,坦然地接受了母女俩的称赞。

说回当下,安定公主给苏定方递上了自己觉得好极了的拜帖,便自信地等着见苏定方了。她穿着一身利落的骑装,稳稳地坐在吉量身上。

自显庆元年领养吉量后,安定公主便经常亲自喂马、洗马。虽然一开始不能立即骑马,但是安定公主还是隔三差五便抽出时间牵着吉量在马场溜达,如果出宫也会牵出吉量,让它放风。

渐渐地,吉量越来越信任安定公主,安定公主也将吉量当做不可替代的成长伙伴。

待吉量认主后,在显庆三年的秋天,五岁的安定公主已经开始尝试在站定的吉量背上坐一会儿了。待到了显庆四年的秋天,一人一马已经可以配合默契地越过三尺(即1米左右)高的障碍了。

当时,杨春花就站在一旁,看着一人一马身披漫天红霞,迎风越障,意气风发的模样,心里不由地想起高适那句“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

杨春花骄傲地想着,胡儿十岁就能骑马奔跑又如何,她的安定公主六岁便已娴熟马术。

苏府的门再度打开,安定公主下马上前。

守门老仆恭敬行礼,面露歉意,“公主殿下,国公爷正在会客,若您方便,可明日再来。”

安定公主先是让那老仆免礼,随后宽容地笑了笑,“本宫贸然拜访,确实唐突。既然邢国公正在会客,那本宫明日再来便是。”

守门老仆再次恭敬行礼,以表歉意。

安定公主再次让他免礼,随后重复一遍自己明日的拜访时间,让那老仆告知邢国公,便告辞离开了。

待目送安定公主离开,那老仆便又去见苏定方,告知了对方安定公主明日还会再来的消息。

苏定方此时确实是在会客,身旁坐着萧嗣业、药罗葛·婆闰、刘伯英、庞孝泰等好友和下属。他们最近在商量夷平百济的事儿。

去年,百济在高句丽的支持下多次侵犯新罗,新罗王上表求救。

贞观二十一年,善德女王金德曼崩殂,其堂妹真德女王金胜曼即位。真德女王即位后,面对同在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高句丽的威胁,先是下令全国易服为唐朝样式,后有亲自织锦作《太平颂》进献李治,并行永徽年号。在真德女王和其继任者金春秋的努力下,新罗成功与唐朝结盟,成为唐朝在朝鲜半岛的代理人和盟友。

因此,面对新罗王的求救,李治很快就决定派兵救援,顺便彻底诛灭百济。不过因为苏定方没有从西域回来,所以李治便决定等苏定方班师回朝后,由他率军灭掉百济。

为了不泄露军情,李治还扣押了倭国的遣唐使,下发诏敕:“国家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倭客,不得东归。”

李治扣押倭国遣唐使,并非出于上国的蛮横,而是确有考虑。

尽管倭国朝臣说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派遣多批遣唐使入唐学习,但是倭国却觊觎着朝鲜半岛的利益。

在百济和新罗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倭国曾建议新罗和他一起派遣使者入唐,企图离间唐朝和新罗的联盟。新罗当然是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告知了唐朝此事。

再加上倭国遣唐使入唐后,自称是蒙受欺骗,才做出了违法乱纪之事,险些被流放。

面对这样刺探唐朝对朝鲜半岛用兵情况,且违法乱纪的倭国遣唐使,无论是出于礼法还是谨慎,自然是不会放他们离开。不过也只是将其软禁,待唐朝灭了百济,就放归他们了。

倭国方面的引文和资料来自《日本书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六岁骑马,三顾茅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