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行九歌/秦时明月]悲回风 > 第171章 第一百七十一话:奉予烟尘

烛幽记起自己但凡跟卫庄见面就没有不打架的,这次竟然没有动手安然地完成了会面,到底该算是他们都没有空长年岁。张良随烛幽一行入朝,卫庄北上去找他师哥,赤练不打算跟着他,准备留在已经是三川郡的韩国故土,至于白凤嘛,烛幽诚邀他加入隐秘卫,但被拒绝了,他也准备就留在故土。匆匆聚首又再次分别,大家都习以为常,再表珍重便各奔东西,离别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主调。

贤才入朝,扶苏自然是十分高兴,有了张良,众人一时竟各自卸下去不少事。新法令在入冬之后正式颁行,刑罚、徭役、赋税都轻了,虽然也有不满的声音,扶苏都顺利地安抚了下来;同时,烛幽像阎王似的开始跟章邯一起清洗李斯和赵高留下的势力,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踢了不少人去开发岭南,赵佗将军高高兴兴地领着人回去了;焰灵姬把家小都接到了咸阳,几个孩子都长大了,但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甜甜地叫着烛幽“姨母”,被安排进入各府司学习各种事务;颜路除了在蒙毅手底下干活,还兼领学宫,他的名声也让旧贵族们愿意把孩子送来学习,趁着窝冬时节,先前的计划基本得以实现,咸阳的“普法运动”如火如荼;边关捷报频传,战事基本平息,蒙恬上表表了不少人的功,大概这些人就是日后军中的中流砥柱了。

新政渐渐步入正轨,比起九月时候的岌岌可危,情势大体都稳定了,唯一还有争论的还是到底维持郡县制还是稍微放松些。其实这个争议一直没有平息过,先前的焚书坑儒是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扶苏自己也吃过亏,再面对这个问题时就更纠结了,何况这次一边是烛幽坚定地维护着嬴政的遗志,坚决地反对放松,另一边是坚定站在对立面的张良。朝会开了又开,双方斗争妥协了许久,最后决定维持现状,但也要给六国旧贵族留一条出路,于是颁布了新诏令:想要重新做官就必须通过学宫的考试,考不过就老实待在咸阳,考过了也不许回祖籍,直接领监御史外派。监御史是个好活,有辖制郡守之权,所以旧贵族们开始削尖了脑袋走这条路。你问为何都选了这?那还不是因为烛幽带着阴阳家像把刀似的悬在他们头顶,她杀起人来可没有半点手软。

冬天在嘴仗中平静地过完了,然而开春之后,丞相府的案头多了几起零星上报的聚集性疫病的消息,张良怕演变成大规模的瘟疫,让烛幽派了少司命去查看下情况,一看就发现不太妙。岭南疫病频发,焰灵姬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比较丰富,于是扶苏让她来主理,可即便这么早就开始响应,还是有众多人陆续病倒,甚至影响到了春耕,不得不调了军队来补缺。这边在应付这些事情,秋天才被打跑的匈奴竟然又南下扰边了,众人都怀疑咸阳有异族的间谍,为了查这事,章邯又忙得脚不沾地。

秦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打肯定打得过,可此时内忧外患,后勤压力过于大了,为了维持眼下好不容易松弛下来的稳定状态,出于长远考虑,扶苏最终决定先采用张良提出的和亲计划。这个决定毫无疑问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秦人已经几十年没有这么窝囊过了!老臣们哭天抢地喊着秦风不存,刚刚老实的六国旧贵族又悄悄冒起了头,还传出了嬴政不行了的消息,连蒙恬都派王离亲自回来表示不需要和亲。可帝国太需要休养生息了,扶苏还是力排众议执行了这件事,至于和亲人选,大司命推荐了一位当初随她出海又回国的女童,并保证,只要派她去,匈奴至少有五年会自顾不暇。烛幽警告大司命,要是她推荐的人办不到,那就派她亲自去和亲,大司命和那位长成少女的女童自信地让她放心,于是扶苏认她为义妹,加封为公主,让焰灵姬教会了她火媚术,又精挑细选了陪嫁,这才送往边关。

颜路不禁感叹:“看看这一行人,根本不是去和亲,是去打入敌人内部。”

烛幽答道:“本来就不应该存着用女人就可以换来和平的想法,等五年之后大军北上,这些人回来就能够论功行赏了。”

张良挥了挥手中的信,补充道:“在下已经拿到了九原送来的作战规划了。”二人看过去,发现署名是“韩信”二字。

以前没见过,是蒙恬发掘的新人吗?烛幽不予置评,再次开口,语气中带了点如释重负:“好了,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什么啊?”焰灵姬好奇。

“扶苏不该登基了吗?”

嬴政病重的消息在和亲队伍出发的同时被放了出来,匈奴一听,立刻去而复返,卯足劲儿的九原边军果断出击,又将他们一顿痛打,这样即使后面接着皇帝殡天的消息,和亲的众人也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烛幽借机再次处理了一批心里有小九九的人,等疫病完全控制住的时候,嬴政病逝扶苏继位的消息终于得以昭告天下。

已经去世半年的始皇陛下终于不用再被迫活在他们的谎言中,可以安心入土了,不过也算如他的愿,送了扶苏一程——烛幽跪在重新挂满白幔的大殿上的时候如是想着,殿内人多,又燃着香烛,又闷又热,呛得她眼泪直流。已经经历过一遍葬礼的众臣似乎都有些哭不出来,焰灵姬偷偷告诉烛幽,那些人都是光打雷不下雨,嗷嗷地假哭,不过也没人在意。守灵的日子如同殿内晨昏的光晕,一升一没,眨眼便过了,大家完全习惯了由扶苏主政的日子,国丧期间一边服丧一边处理政务也没有半点不适应,烛幽到此时才终于有空踏实地落进失去嬴政的悲伤中,安静地感受心中的空寂。

下葬的前一天,焰灵姬想确认陪葬品是否齐全了,却发现找不到烛幽了,她问了一圈都没有人说见过她,有些着急,结果撞上章邯火急火燎地进殿来,一问也是在找烛幽。

“晓梦传信给我,说她昨晚观星见到苍龙七宿方位的星陨,便算了一卦,卦象是复卦,让我留意一下宫中的情况。”

“苍龙七宿?复卦?什么意思?”焰灵姬不懂这个,晓梦从来都懒得跟别人多解释,包括章邯,于是两人又连忙去寻张良。

“复卦,地震之卦,一阳复起,阳刚始生,万物亨通。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复又可讲作‘往复’,‘重来’,‘复兴’。”张良娓娓道来,“苍龙七宿的往复……得去问一下师兄。”

颜路被问得一头雾水,但作为苍龙七宿的传人之一,他还是极快给出了一个答案:“每次通过苍龙七宿打开通天之路,七宿就会重新归位,选定下一批传人,等待下一个开启者。如果是往复重新开始了的话,那就说明上一次的循环已经结束了。”

章邯皱眉:“什么叫已经结束了?”

焰灵姬却反应过来:“烛幽她肯定出事了!”

就在他们找不到头绪时,忽然发现天色边泛起火红,似乎是起火了,焰灵姬想都没想就往那边赶。热意遥遥地就扑到她的脸上,很快她就明白了到底是哪里起了火——是兴乐宫,高耸入云的鸿台伫立在烟火中,那是属于烛幽的宫殿,它的象征意义过于明显,在这个节骨眼上这里起火不免让焰灵姬心中漫起不祥的预感。

来来回回灭火的人群中站着湘君,焰灵姬冲上去:“烛幽呢?她是不是在里面?”

湘君十分平静:“她不在。”

“那这怎么回事?她人呢?”

湘君低声回答:“里面是那个傀儡,烛幽让把它烧掉,以免再起祸端。至于这场火,就说沅夫人悲伤过度,**殉葬了。”

“那她人呢!?”

他沉默了一会儿:“在正殿的那口棺材里。”

焰灵姬如遭雷击:“可……可她……既然知道情况,你为何不劝她!”

湘君叹气:“不是劝不劝她,而是这本就是打开通天之路应付出的代价。她不是自尽,而是时间到了,我早知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料到会有这般快。”

颜路喃喃:“难怪那日在城头,她说公子登基是最后一件事。”

接到消息的扶苏也赶来了:“发生什么了?”而作为回答的只有面前滚滚的烟尘。

烛幽很清楚自己的结局,玄女已经为她讲明了,所以面对嬴政的死,她没有什么悲伤,面对自己的死,她也一点不害怕。她用最后的时间努力地延续嬴政的希望,给了他身后的帝国一个不错的开头。今日,她望着装着自己身体的棺被送进了墓室,摆在嬴政身边,如释重负——她没有违背她与嬴政生同衾死同穴的诺言。

因为打开了太多次通天之路,烛幽的魂魄已经承受不起轮回里的罡风,走不了也留不下。玄女派来接她的仙童问她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愿望,她想了想:“我能和嬴政再见一面吗?”

仙童皱了皱鼻子:“不能哦。”

“为什么?”

“你是属于过去的,只能往过去走,再继续沿着时间往前,还没见到他就会灰飞烟灭。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他的近况。上天认可了他的功绩,天道降下了功德,他已经接受后土娘娘的安排了。”

天道什么时候这么善良了?烛幽愣了愣,然后笑着感叹:“那太好了。”

仙童望着她:“所以你还有其他的要求吗?”

她郑重地点点头:“有的。”

公元前256年,秦国质子嬴异人于一年前逃回秦国,留下赵姬和儿子嬴政在邯郸艰难度日。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天色昏暗,几乎看不清路,街上的人不多,还未寻到避雨处的行人也闷头走得极快,此时,小小的嬴政手里捧着一个馒头往家里跑,却被从他身边经过的人碰倒。他年纪太小,脚下也不稳,一下子就跌到了水洼里。而那个撞到他的大人非但不道歉,反而啐了他一口,骂了一声晦气。小嬴政眼里包着泪,但却因为大雨的冲刷而不甚明显。他委屈地从地上爬起来,抹了抹脸,走了两步想捡起了滚落一旁的那个馒头——虽然被泥水浸湿之后已然不能吃了。就在此时,一袭蓝白的裙裾行至他的身前,头上的雨忽然停了,一只干燥的手牵起了他冰凉潮湿的手指。小嬴政惊讶地抬头,看到一张没有表情,但意外让他感觉很温柔的脸。他忍不住问:“你是谁?是爹爹派来接我和娘亲回家的吗?”

来人摇了摇头:“我是郗璨,你可以叫我璨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