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行九歌/秦时明月]悲回风 >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话:子不知父

云中君本该应召去咸阳,但是因为嬴政去了曲阜,蜃楼又出了点问题,所以还留在桑海,步光急急忙忙找到他时他就知道有事不妙。

“又出什么事了?”云中君抹了抹额上的汗,脸似乎比平常都要黑,他如临大敌般走进屋,身后还跟着大司命和少司命。

烛幽见他们三人都在,有种“省事了”的松快:“正好你们都在。”

大司命一路走一路看,基本猜出了个情况,李斯把荀子气死了?她更好奇的是烛幽将他们叫来这儿是做什么:“是儒家?还是李斯?”

烛幽看向她:“都有。”

云中君没等烛幽说话就抢白道:“陛下已经对预言产生了怀疑,都下令召我去咸阳了……你不要觉得你是陛下的宠妃就能为所欲为,你身上还扛着整个阴阳家!你总要管管我们,管管还留在云梦的这么多弟子!你此刻要么作壁上观,要么火上浇油,把我们都叫过来做什么?现在情况这么不容乐观,我们再跟儒家搭上关系真的就没了!”自从她和星魂把东皇太一搞没了之后阴阳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他本想着东皇死了没关系,还有个有野心的星魂,可星魂也没救得回来,徒留了个满心只有嬴政的烛幽,看看阴阳家现在什么样子!

烛幽不知道云中君所思所想,只道:“带着蜃楼出海吧。”

“什么?!”云中君以为自己没有听清。

烛幽以为是没有条件启航,便问:“蜃楼还没修好吗?”

大司命看看云中君,又看向烛幽道:“今日调试若是没有问题,便可以启航。”

烛幽点点头,淡定地说:“那你们带着伏念他们,今日就走吧。”

云中君连忙打断她:“你什么意思?你想让我们抗旨?这个节骨眼儿上走?还带上儒家的人?”

“对。我后面做的事情会牵连很多人,你们都走了我才安心。”

“我谢谢你终于将我们纳入考虑范围了啊。”云中君气极,忍不住阴阳怪气。

“我一直都有。”烛幽回道,“之前我让你帮我找《录图书》的时候应该就拿到出海的旨意了,所以现在走也不会如何。”

大司命倒是认为即使走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就算嬴政要治他们的罪,他们铁了心不回来帝国一时也没有能力捉他们回,况且现在忙着四处灭火,已然捉襟见肘,只不过她没有明白烛幽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干这样的事,可以说除了保下小圣贤庄的这些人再没有别的好处,她什么时候会做不利于嬴政的事了?于是问:“我们倒是可以一走了之,但你怎么办?我们日后又该如何回来?秦法严明,你能保证可以时过境迁?”

云中君也痛心疾首,劝她别瞎祸祸:“阴阳家眼见淡出朝政再次式微,你应该趁儒墨两家都再无力威胁我们巩固一下地位,好不容易入世一次,你难道又想我们出世吗?”

烛幽道:“我准备打开通天之路,不知会掀起什么波澜,也不知能有怎样的结果,蜃楼出海去寻长生不老药也算是阴阳家的另一个出路。若我成功了,你们找不到长生不老药也可回来;如果我失败了,便指望你们;若你们也没寻到,和儒门众人自去寻他处从头再来也是个办法。”

“那湘君?”

“我会请旨让他和云梦众人前去百越之地。”烛幽的目光扫过他们几人,凝重地说,“诸子百家凋零,阴阳家当感唇亡齿寒。”

几人一时沉默,云中君欲言又止,梗了半天最后叹了口气,嘴硬道:“那也不该带上儒家。”

“伏念走了,我才好借此悠悠之口杀了李斯。”

大司命笑道:“你想杀便杀了,反正新仇旧恨一起了了陛下气过了总不会拿你如何,但你用舆论去逼迫陛下,恐怕……”

烛幽微微蹙眉,犹豫了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固然如此,可朝政也需要李斯,她冷静下来之后更觉得不能草率行事。她看向被绑着睡在地上的大秦丞相,觉得人的割裂感如此的强烈,可恨之人又有可用之处,大概做一个无可替代的讨厌鬼竟是一条令本人快活的生存之道?简直不可理喻。

大司命见她沉默下来,又笑笑说:“不如你把湘君也叫上,随我们一同走了便罢,何苦来哉。”

烛幽这下果断地摇头。

大司命掸了掸手指甲,对少司命道:“瞧,情情爱爱最是要不得,阴阳家这么多人都栽这上头还前赴后继呢。”

少司命惯常没有反应,倒是云中君深以为然。

此时儒家诸人也已准备完毕,烛幽干脆让众人从后山一同离开。而前山大门前,步光看着脚边倒的李斯一行,还有站在一旁抹汗的桑海丞,问道:“夫人,我们现在回咸阳吗?”

烛幽“嗯”了一声,脸被火光映得火红,表情却沉重如冰,藏书楼一层一层地垮将下来,熏人的风裹挟着木屑乱舞,又闷又热,她却恍若未觉,扭头看向桑海丞:“荀夫子的后事便交予你了,如果有事,便用传信青鸟递于我,我会派人解决。至于小圣贤庄,全都烧了吧,人没了,地方也没了,以后就干干净净的了。”

桑海丞不知为何竟被她平静无波的话语惊得一个激灵,他愣了愣,旋即垂眸拱手道:“下官明白。”

烛幽点点头,对步光说了声走,队伍便有序地沿路下山,回转咸阳。她记忆里最后的堡垒就此轰然崩塌,眠于尘埃。她骤然觉得有些冷,诚然身后火光猎猎,烧红了大半个天空,而她就是由内而外地觉得冷,那种从心底发散出的难以言明的空虚夹杂着害怕——她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了,她所熟识的人尽数远走,她现在还剩下什么?算来只剩下嬴政,以及嬴政带给她的一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呢?

这趟回咸阳的路真的很短,短到她都没有办法思考出一个答案,便已在巍峨宫城的脚下。入城时,一只传信青鸟扑簌簌地落在了她的肩头,她本还担心桑海这般快就出事了,谁想看清鸟儿之时却有了更不好的预感——这竟然是蒙恬从边关送回来的。

步光牵着马车进了城,见她迟迟不动,便回转来瞧:“夫人?”

烛幽皱着眉头看向她。

“出什么事了吗?”步光极少见到她这样的表情,顿时有些担心。

烛幽眸光闪烁,一时也有些混乱,并未答话,她望向城门的方向,只见李斯从马车上下来,形状仍有些狼狈,他理着衣服迎向前来接他的胡亥,两人说了些什么后,李斯便回头朝她看来,露出一个胜券在握的笑容。烛幽心底急震,而就在他们旁边,是蒙毅急匆匆地逆着人潮朝她们这边挤来,他急奔而至,拽过烛幽的袖子急促地低声用气声说:“快回宫!出大事了!”

烛幽急忙随蒙毅上车,刚坐定,蒙毅便抢道:“事情你可知道了?”

她有些茫然,将蒙恬的手书递与他:“我不知道。君上为何要坑杀儒生?什么时候下的命令?扶苏又怎么了?”

蒙毅一副要完蛋的表情,他接过绢帛潦草看完,三言两语说完前因后果:“大哥传信于你也晚了,也不知赵高有没有拦住扶苏。”

烛幽听完心下大定,原来是要坑杀学宫那些人,那扶苏着实不该回来,不过蒙毅现在也一样昏了头,竟然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身上:“赵高怎么可能拦他?”

蒙毅崩溃道:“我们连番游说了公子三次,大哥、公子府上的门客、我,公子去见陛下之前最后一道关卡就是赵高,他碍于立场也得劝一劝,公子若能想清楚就再好不过了……不过我也知道没什么希望,不如赶紧来找你。”

找她也没有用,这么些时间,扶苏估计早就见到嬴政了,不过烛幽转念一想:“既是下了政令,那蒙恬将军是什么态度?”

“你就不能叫声大哥?”蒙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后道,“没有态度就是赞同。政令直达四方,呈上来折子的都是赞同,剩下的没有上折子就是默认。”

“那大哥没有递折子,是让扶苏带了折子回来?”若是这样,推说他是回咸阳探视嬴政也可以。

“没有,他怕君臣离心,想护着蒙家。”

“那你就不知道把扶苏打晕了送出来?”

蒙毅嘴角抽搐,“你敢这么干,我敢吗?!”

烛幽默然。

“我还得问问你,去小圣贤庄一趟,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吧?”

“没有。”

蒙毅松了口气:“那便好,你与儒家牵扯过深,此事上切不可行差踏错,否则你们俩一块儿跪到陛下面前……这场面我想都不敢想。”

烛幽点头:“我自然知晓。”

蒙毅心下急如汤煮,扭头催促步光赶路。此刻他就只有一个感觉——咸阳太大了。从城门到宫城再到东偏殿这一路,他无数次地掀开车帘都未能见到熟悉的景色,恨不得这车能飞。而烛幽坐在车厢一角,垂眸不知在想些什么。

下了马车,烛幽几乎是被蒙毅提着直奔东偏殿书房,昏黄的日光下,一她眼便瞧见扶苏直挺挺地跪在空荡荡的御座下首,嬴政不知去了哪里,独留赵高守在他惯常站的位置。见烛幽进来,他快步迎上来:“夫人回来了。”

烛幽点点头:“陛下呢?”

赵高轻声叹气:“陛下先时大怒,急火攻心之下几欲吐血,召来太医瞧了,服了药回了寝殿休息。一刻钟前臣刚去看过,陛下已然睡了。”

“嗯。”烛幽绕过屏风,悄没声息地进殿去,屋里点着安神香,嬴政紧锁着眉躺在榻上,她想着还是暂不打扰他,先找扶苏。蒙毅面色沉痛地等在外面,低声说:“陛下罚公子跪到天明。”

以往嬴政从未对扶苏施加过任何体罚,现在开口便这么重,属实是被伤了心。

烛幽走到扶苏跟前,他见到她,抬起来的脸上还残留着隐约的慌乱与担忧,他已经跪了好些时辰,膝盖正痛得钻心,一开口人便晃了一下:“父皇如何了?”

“正睡着。”烛幽没能见到父子二人发生龃龉的现场,想来也不会是什么父慈子孝的好场面,她在扶苏面前蹲下,问:“你为何要回来?身边所有人都在劝你三思,都在拦你,你为何还要做这不可为之事?”

“夫人也觉得坑杀儒生是对的么?”扶苏眼神颤抖。

“这是君上的意思。”她从不对政令发表意见。何况嬴政这些年来从未下过一条错误的政令,也从未错杀过一个好人,她相信他,也承诺过永远站在他的身边。

扶苏早便料到是这样的结果,偌大的朝堂除了自己,定然不会有第二人来劝,可若自己不站出来,他的父亲就会犯下千古大错,被史书批判百年千年。他苦笑道:“天下初定,首要之事在于安定人心。人心安,天下才定,才不会再出现六国复辟之事。儒家士子只是一群文人,他们在朝堂上并无势力,尽数在野,就算对新政有所指责,以秦法罚之即可。刺面、割舌、哪怕罚去修长城也好过坑杀之刑……昔日武安君坑杀赵国降卒已是让暴秦之名深入人心,而今竟对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迂腐文人痛下杀手,人心何时能安?大秦以法治,那为何要越法行事?伯夷、叔齐宁为孤忠之臣不食周粟,武王尚能不杀不问,而今我们却要认真与儒生计较,处死数百人,只会使六国贵族更有立场搅乱人心,让黔首惶惶不安。”

“先前学宫考校,你和蒙恬将军远在九原,定然不知实情。他们就是一群浑水摸鱼的废物,根本没有真才实学,而列在其中的儒生,也都是随孔鲋逃回曲阜,意欲隐居深山,不愿受秦法约束的人。你说周武王对待伯夷叔齐,然而秦以法立国,法令对这种行为明令禁止,于情于理于法你都不该阻止这件事。”

“可那是坑杀,既然要依秦法,法令里又有哪一条写了?”

烛幽平静道:“按你所说的修长城这样的体力活他们受不了,拿不到足够的食物一样要死,刺了面割了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犯了错事,这些人又不事生产,总归会活不下去。反正都是要死的,你何须关心这些人怎么死?”

扶苏摇头:“夫人不可如此,这些都是治下的黔首啊!”

“帝国的敌人,怎配?”

蒙毅忍不住上前来劝:“夫人,这件事从本质上就不是怎样杀这些人的问题……”他压低了声音,跪下直视扶苏的眼睛,“而是公子看不清时势,在政令已下的情况下还一力反对。您与陛下既是父子,也是君臣,陛下从前将公子带在身边教导,现在又让公子去边关历练,让大哥护着,都是在为公子铺路。这一次大哥也不一定真的赞同坑杀,各位大臣也不一定,既觉得事情不一定对,又不能肯定一定是错,那便适可而止。无论是政令的讨论,还是下面的执行,都适可而止。公子想想,这次的政令并没有牵连任何一个无辜,秦法可是连坐,也未见得连他们的家人邻里一并诛杀,已是陛下仁慈了!公子试想,若您与陛下的立场互换,反复讨论、议决落地后仍有一个人要再三再四地固执己见,且此人不是寻常大臣,而是万众瞩目的长公子,公子该如何是好?为政,不能一味宽仁孤忠,也要看清面前的一切啊……您从前看不清,可以学夫人唯陛下马首是瞻,可以后您若还看不清……”

扶苏怔怔,回想起先前与嬴政的对话,他的父皇没有一句提及坑杀儒生到底是对是错……

“公子快回九原吧,就当争执从未发生。”

烛幽点点头:“蒙恬将军已经递了折子来,到时候我们遮掩一下,两边都不误事……”

“岂能不误?”李斯大步走进殿来,赵高揖道:“丞相。”

“臣有要事禀奏。”

烛幽立时起身:“你来做什么?!”

身后响起嬴政低沉的声音:“不得无礼。”

下首众人迅速跪下:“参见陛下。”

嬴政的目光扫过诸人,最后朝赵高看了一眼,他会意地吩咐关了殿门。他随后朝烛幽道:“舟车劳顿也累了,先去歇息吧,等朕过来。”

烛幽沉默了两秒,最后一同跪下:“臣湘夫人亦有事禀奏。”

蒙毅惊得扭头看了她一眼,险些想伸手捂住她的嘴。扶苏也想说什么,被烛幽径直施术摁住。

嬴政的无言让压力逐渐蔓延开,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跪了半晌,殿里只有嬴政衣裾摩挲的声音,他缓缓走到御座上坐下,极具压迫力地开口:“一个个说吧。”

看看日子,赶上了立春。嗯,主打一个诈尸。

政论参考了大秦帝国第五部,咱就是说史书定论千百年,民间又争论千百年的事件,想找个正面一点的点真的好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话:子不知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