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行九歌/秦时明月]悲回风 > 第159章 第一百五十九话:泰山梁木

嬴政希望她不要留下遗憾,可她也是希望他不要在青史中留下骂名啊。何况,多少人告诉她,真正为一个人好不是她这样的,可究竟是何模样也从未有人向她示范。她蹒跚地朝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努力,嬴政却又举重若轻地将一切扳回了原先的轨道,这令她既迷茫又如释重负。她是否太胆小?太害怕改变?太容易随波逐流?烛幽怀着这些思虑,终于来到了小圣贤庄门口,见到的却是严阵以待的伏念和儒家众弟子。

伏念脸上愈见沧桑,可能是因为他年轻时便因严肃而显老,这时反倒让人觉得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见到她,他眉心的褶皱更深了,语气也是又紧绷又干巴:“郗姑娘。”

他们是在这里等谁呢?烛幽停下脚步,将缰绳交给了步光:“夫子呢?”

“师叔在半竹园休养。”伏念见她想继续往里走,忽然抬起手中的太阿,“郗姑娘!”

烛幽的指尖轻轻地按住了剑鞘,她看向伏念:“让我见夫子。”

“你想来见师叔?”

“我在咸阳接到了夫子病重的奏报。”

伏念似乎松了口气:“姑娘进去吧,不过只能你一人进。”

“嗯。”烛幽原本也没打算带步光进去,应声之后急步迈进大门,而伏念和众位弟子仍如临大敌般齐齐守在山门前。

算起来距离上次来小圣贤庄又是多少年过去,可烛幽其实并不觉得过了有多久,然而细细算时,忽又觉中间岁月如隔千山万水,俱不可追。小童开门引她进屋去,里头漫着一股沉重又滞浊的药味,像当初她在湘夫人那里闻到的味道,又像星魂离开之时她所感受到的——枯朽,粘稠,让人从心底里害怕。

“烛幽?”垂帘之内,荀子有气无力的声音幽幽传来,将这其间死水般的朽意划出一圈涟漪。

烛幽在帘外拜伏:“是我,夫子。”

荀子咳嗽了两声,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后,他披着衣服从里间走了出来,枯朽的双手将烛幽虚扶起来:“不错,到得正是时候。”

烛幽反手扶住了他:“夫子……”

荀子笑:“到现在,你都还不肯叫我一声‘老师’?”

烛幽垂下眼:“本是烛幽不配。”

荀子也不勉强,借着她的手缓缓地往外走去,烛幽忍不住道:“夫子,别去外间了吧,有风。”

“倒也不是什么吹不得风的大病,何况老夫已经躺着多时,多少想走走。”

烛幽看向了小童,小童说:“师姐便带着夫子在屋里转转吧,我去开窗。”

荀子不满道:“老夫又不是风吹就倒了,还不能去院子里走走了?”

荀子德高望重,小圣贤庄里还没人敢违逆了他,烛幽便扶着老人慢慢地走出了屋。荀子指着外间的竹林:“两年前院子里的竹子生了花,转眼便枯朽了,伏念着人重新栽了些,倒长得快,你还没注意都换了新竹了吧?”

烛幽仰头看向这一片葱郁的茂竹,摇摇头。

“春天时学生们还从这儿挖了不少笋走,可惜你不在,我记着你很喜欢春笋。”荀子温和地同她唠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不过烛幽向来不擅长这些,只是附和道:“嗯,挺喜欢的。”

“他们还送来了些,不过老夫早就吃不得这些硬东西咯。”

“人老了之后就吃不得这些了吗?”她记得楚南公一把年纪还在嚼豌豆来着?

荀子仿佛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南公倒是个例外。他还好吗?”

烛幽想了想,这几年都没怎么听说过他的消息——对阴阳家的人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大约还不错。”

“你呀……还是老样子。”荀子笑着摇了摇头。

“夫子……老师是在怪我仍不通人情?”

“随心自在,从心所欲便好,老夫不在意那些虚的。这些年过得好吗?”

烛幽点点头:“嗯。”然后又觉得只这么一个字不太好,便又补充,“我在宫里过得很好。”

荀子笑:“你这性子,按理说在哪儿都能过得不错。”

“……老师不怪我么?”

“怪你什么?”

“颜路说,我不曾为天下苍生做些什么,书都白念了。我只为别人而活,更是平白待在小圣贤庄。”

荀子缓缓地拍了拍她的手:“天下苍生……呵,他们有何资格将天下苍生压在你的头上?”

烛幽说出了藏在心里许久的话:“颜路想要我救人,可我觉得他们做得不对……他们总觉得君上错了,可我一路看来,落得现在的结果全是他们咎由自取。”

荀子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是非又有谁能说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世间林林总总并非非黑即白。站在什么位置,便会不由自主地说出维护那个位置利益的话,不过只是人性。”

烛幽犹豫了一下,还是问:“若是老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荀子煞有介事地“嗯”了一声,回答:“大概从心所欲?”

烛幽一愣。

荀子带着她缓缓地行在竹林里,烛幽没有注意,这已经是离开半竹园的方向,她只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自己老师身后,最后一抬头,竟看见眼前站着许许多多穿着弟子服的小圣贤庄学子。最末的弟子们见荀子和烛幽来了,急忙行礼,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来,站在对面的有严阵以待的秦军士兵,有郡吏,有信使,还有与伏念对峙的李斯,众人一一映入眼帘。

李斯本就迎着他们前来的方向,所以第一时间发现了二人,他身着官服,脸上没有表情,只朝着这边作揖:“夫子。”

烛幽下意识地挡在了荀子的面前,伏念也急急地上前来:“师叔,您怎么出来了?”

荀子冷声道:“老夫若不来,眼前的这些人岂不是要将小圣贤庄闹翻了天?”

不待伏念解释,李斯先道:“夫子这个‘闹’字可谓差矣,本相只是奉命行事,查抄**,肃清儒门风气,何来的‘闹’一说?还是说,夫子也对帝国政令颇有微词才出此言?”

“怎么,难道我庄内还留着**?先前桑海丞已带人查抄了一遍,禁令上的书,小圣贤庄可是头一个交出去,由郡丞当众立时焚烧。且不说是前来的官吏,连山下的百姓也当看见了那片烧了一天一夜的大火。”荀子说着,锐利的眸光扫过了跟随儿来的桑海丞,对方郑重作揖,脸上却是欲言又止的为难,“如此,李丞相还要进来再查一遍么?”

李斯不紧不慢道:“自当如此,孔府墙里尚能藏书,谁知这藏书楼又有多少‘墙’藏了多少书?”

众人闻言一片哗然,伏念忍了又忍,烛幽都看到了他脸上的肌肉抽动,只听他压抑着怒气驳道:“藏书楼乃是全木所搭,一体垒建,环环相扣,层层相连。丞相在小圣贤庄待了这样多年,不会不知道其中各种关窍,这样一栋屹立百年的楼里如何能如丞相所说墙里藏书?”

李斯点点头:“不错,本相确实在此待了许多年,然本相离开的时间却更久。当初本相赴秦时,还未见一楼碗盏叮当,流水潺潺呢。”

他似是铁了心要查藏书楼,然而这楼一查,必然是凶多吉少。烛幽明白他的用意,他不过就是想拆了这天下文宗的标志,狠狠地将小圣贤庄众人的尊严踩在脚底,以报当年荀子将他逐出师门之辱,也是在向嬴政表明忠心,表明自己早已与儒家毫无干系。

“那又如何?”烛幽轻描淡写地问他。

李斯以为烛幽不会在此时开口,一时有些疑惑,不过他还是看向她,回答:“既然能改造出这样一片巧思的池塘,楼内自然也可改出其他。”

“你又知道了?”

“正是不知,所以才要查。”

“丞相是觉得自己不藏私心?”

“本官能有何私心?不过是一心为了帝国。”

“我与你同窗也有数年,知你心思深沉,睚眦必报。求学时便嫉妒韩非独得众信,离开小圣贤庄后立于秦国庙堂,秦王却心要韩非事秦,而后韩非身死,荀子又将你逐出师门,焉知你今日不是来报复的?”

李斯面不改色:“本相是敬重夫人,并非害怕夫人,望夫人莫要凭空污蔑。”

“污蔑?”烛幽冷笑,“那你要不要也来证明一下?阴阳家有搜魂之术,不如让我来搜一搜?”

“此事岂能与查抄**相提并论?”

“你怀疑藏书楼内有**,我怀疑你挟私报复,丞相笃信秦法,那何不遵循秦法严明公正之原则,立时证明予我与在座诸位。丞相若能让我用搜魂之术,那藏书楼要搜要烧,悉听尊便!”

李斯眉头拧起:“夫人不要阻碍了公事。秦国国法,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夫人怎敢光明正大挑战律法!”

烛幽望着他不语。

李斯见她铁了心要碍着正事,决定迂回些行事:“夫人与其在此处螳臂当车,不如想想还有什么没做的正事。夫人应当还不知道吧,咸阳学宫一案,卢生自称云中君的弟子,阴阳家自身难保,夫人却还有空在这里操心别人?”

烛幽一惊,牵扯到了阴阳家?所以自己被遣到桑海,其中还有这样一层因由吗?她心知嬴政是在保护她,何惧李斯在这里吓人:“李丞相不必在此危言耸听,你也说了卢生是自称,难道李丞相自称一心为公就不藏私心?我阴阳家不养逆犯,更不养蠢货,陛下自然会查清此事,还我阴阳家清白。”

李斯哼了一声:“家贼难防。夫人在咸阳这样久,早便顾不上阴阳家的事,别等真出了事才追悔,就不要在此阻拦本相行事了。”说罢便要下令命人闯入。

烛幽抬手,一道禁制锁住了藏书楼的大门:“我倒要看看今日有谁敢闯。”

诸位军士不由得停下。

李斯高举起令牌,喝道:“还不依令行事!难道你们想抗旨不成?!”

烛幽提剑就要冲向藏书楼,却忽觉腕上一紧,她没有忘记自己身后就是荀夫子,于是回头,见荀子半阖着双目,朝她缓缓摇头。

烛幽疑惑又着急:“老师?”

这位向来矍铄的老人露出龙钟之态,面露苍凉:“儒门既难逃此难,就不要再徒劳挣扎了。书毁了便毁了,只要有人还在,这些东西自然还会传下去。藏书楼会倒下,但道义与教化点燃的心火永远不会熄灭。”

烛幽自然不能说自己在乎的不仅仅是这一座藏书楼,还有嬴政身后的千年万年之名,就在她犹豫之时,荀子的身体忽然开始微微晃动,他的手一松,烛幽下意识地反手去扶,险些没能拉住于她而言曾如山岳般的长辈:“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