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 > 第21章 军屯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 第21章 军屯

作者:月照临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7 23:15:17 来源:文学城

“是何办法?”

董嫣侧身看向董凌:“阿兄,你还记得随父亲护送陛下途经弘农郡时,曾见过的那处军屯吗?”

董凌一怔,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脱口道:“你是说让百姓仿效军屯,暂时归附军营,自给自足?”

“正是如此。”董嫣目光微亮,继续道:“既然天子难以直接从士族手里夺地,那何不让军方出面,开辟一处临时的屯田之地?洛阳城外并非全是士族土地,还有许多荒地、废田无人问津。百姓自行开垦须诸多时日,可若是军队来做,便可事半功倍。

“可以让百姓先进入军屯,以劳换食,等到开春后,军方再提供部分种子、农具,让他们自耕自种。”

董凌对妹妹的这个想法也颇为赞同,如此一来,于军方的声名也颇有益处。

可如今,该如何与天子达成一致呢?

如今天子住在赵忠府上,身边都是各位旧臣将军的人,可以说是耳目众多。天子此时若想密诏什么人,不出几个时辰,朝中重臣便都知晓了。

莫说董凌了,就是董承没个缘由要私见天子,也会被怀疑。

再者说,军屯这件事,虽说不用拿走士族的土地,但对军方却是大有裨益,几位将军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这样一来,军队自给自足,脱离了朝廷和士族的掣肘,又极有可能让几位护送天子的将军成为养兵自重的一方势力。

此事究竟能不能成,天子还需在汉室旧臣和将军们中权衡,并非易事。

董嫣本想先去找阿姐陈说此事,可思来想去,她作为妹妹去找董姮自然是没问题的,但董姮若是给天子吹了枕边风,难保伏皇后和宋贵人等其他嫔妃不会知道。

还是不要将阿姐牵扯进来为好。

董嫣想了想道:“阿兄,我们等一等吧。等张将军将南宫修缮完毕,北宫这边若慢了太多,天子定会召见问责。”

若他们没法私自去找天子,那便让天子以宫殿修缮之由自己找上门来,到时候再让董承借机向天子禀陈军屯之策,群臣也不会生疑。

“还有,今日百姓之乱虽解,但若日日都是这般稀粥,他们明日、后日,难保不会再闹事。军屯之事对我军颇有好处,节省粮米不急于这一时,到时候若有百姓来帮忙耕种,自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如今,还是让父亲多顾着些来帮忙的百姓吧。”

不久之后,张杨负责的南宫果然很快就被修缮完毕,而董承负责的北宫还只是慢吞吞的修到了一半。

董凌和董承互通了消息后,董承亦觉得让百姓加入军屯此事妙极,便大手一挥,将原本舍不得拿出来给百姓的粮食都交给了董凌。

北宫这边的百姓从那日董嫣来过后,便吃得好睡得好,董凌又从来不催促着要他们赶紧完工,大多数百姓还是想多在这里磨蹭些时日,好多蹭几天免费的粮米和住处的,因此北宫的百姓干活自然就慢了起来。

午时,北宫这边帮工的百姓都躺在棚子下面午休、晒太阳,董凌允他们每日两餐时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这些百姓便舒舒服服躺在棚子下面和工友聊起了天。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对身边的朋友道:“还是北宫这边日子舒服,听说昨日南宫已经修完了,你说郑大哥今日回家能有饭吃吗?”

躺在他旁边的陈二郎嘴里叼着根草,“害,你还有功夫管他?等咱们北宫修完了,咱也要没饭吃了,能多熬几天就多熬几天吧。”

秦三郎想了想,“不过,少将军那个妹妹来过之后,咱们的伙食是好了许多,少将军也不催我们赶工了。你说,等宫殿修完了,会不会真给我们分田种啊?”

陈二郎“呸”地一声,把嘴里的草吐了出来,“去你的吧!你还信这个!那都是贵人随口一说唬我们的,真有地种,我媳妇儿能跑了?我儿子能饿死?老子还能为了一口吃的给他们修皇宫?”

秦三郎撇了撇嘴,不再说话,董凌的亲兵敲了敲锣,叫他们起来干活,陈二郎不情不愿的拍了拍身上的土,从棚子里爬起来。

众人刚起身准备继续干活,却见好几十个人从南边涌了过来,有几个胆子大的,一上来便扒住了董凌的腿,“董将军,董将军收留我们吧!”

董凌不知他们是谁,便只能先将人扶起来,“诸位莫急,是怎么回事,你们慢慢说。”

那个胆子大的带头道:“董少将军,我们是帮忙修南宫的,可南宫昨日刚刚修完,张将军便赶我们走了,我们在洛阳城都没有家人也没有住处,若是被赶走了,还哪有的活啊?董将军,我们力气大,能干活,董将军能否收留我们,让我们帮忙修北宫,草民叩谢董将军大恩!”

说着,他便对着董凌一脸磕了好几个响头。

董凌哪里能料到还有这么一出,他本想下意识拒绝,可转念一想,若南宫修缮完后,百姓都因无粮可食而拥来北宫,只为求一顿饱饭,那天子同意军屯的可能性,是否会更大些?

他把这些人留在北宫,等时机成熟,把这些人往天子眼前一送,天子若真的心疼自己的百姓,除非他能想出更两全其美的办法,否则军屯一事,他不想答应也没办法了。

董凌故作犹豫了一会儿,他看着这几十个百姓道:“北宫这里也没并无许多的粮米给你们,且须严守规矩,让干活边干活,让歇才能歇,你们若是能做到,便去听规矩吧。”

他朝着亲兵的方向一指,那些百姓见董凌愿意收留,自然一个个千恩万谢的去听规矩了,有一个还嘟嘟囔囔道:“张将军那边逼着人干活都快干得累死了也不让停下,董少将军难道还能严过他去?”

等南宫逃难过来的百姓知道了北宫这边的规矩竟然如此宽松,一日还有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后,一个个大声哀嚎:为何他们一开始没有来北宫!

......

南宫修缮完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天子的耳朵里,张杨得意洋洋地请天子检阅南宫的修缮成果,刘协见到不久前还伤痕累累的洛阳皇宫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便修缮到此等地步,自然是很高兴的。

“好啊,好啊,张将军不愧是我大汉肱骨之臣,朕要封张将军为安国将军!”

张杨见天子心情好,笑着对天子说,他为南宫的大殿起了个敞亮的名字:杨安殿。

杨安殿,张杨的杨。

刘协愣了愣,他没想到张杨竟然没问过自己就给南宫大殿起了名字,用的竟还是他张杨的名字。

他刘协还是天子吗?这洛阳皇宫究竟是他大汉的皇宫,还是张杨的皇宫?

可一想到张杨手中的那些兵马,刘协只能强忍住心中的不悦,扯出一丝笑来:“张将军劳苦功高,理当如此。待朕挑选吉日,便入住杨安殿。”

刘协将“杨安殿”这三个字咬的极重,可张杨从头到尾都是笑眯眯的,他根本不在乎天子的想法。

在张杨心里,他的对手根本不是这个十五岁的小天子,而是董承,是杨奉,是韩暹。只要这几个人倒了,他张杨手握重兵又有天子在侧,便是大汉第一人。

“陛下,还有一事想必陛下也知道了,董将军负责修缮的北宫,臣可是听说如今连一半都还没修完,这洛阳皇宫,总不好只有南宫,而无北宫吧。”

张杨这话,明显是要让刘协问责董承了,刘协虽对张杨的跋扈十分不满,但董承修缮北宫如此之慢,比张杨满了整整一半,他也是百思不解。

“此事朕会过问,张将军不必忧心。”

几日后,刘协便带着暂住在赵忠府上的众人全都迁到了南宫中,而此时北宫的修缮还在以十分缓慢的速度进行着。

董凌早就告诉了父亲军屯一事是妹妹提出的,她想要救洛阳城的百姓,而从士族手中抢地又太难,因此想出了这个法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洛阳城中的流民、百姓有地可种,有饭可吃。

董承知道自己的小女儿从小就聪明,但初时听闻董嫣竟然提出了这个方法时,还是颇感惊讶的。

他心中隐隐生出几分复杂的情绪。

董嫣自小被他捧在掌心呵护,天真娇纵,哪怕家中遭逢变故,他也尽量让她不必涉足那些刀光剑影、权谋算计的世界。

可她什么时候开始那么在意万民生计?又什么时候对皇权、士族、军阀与百姓之间的这些弯弯绕绕有了这般见识?

董承莫名地想到了那个和女儿同行一路的郭嘉。

女儿对这个人真的只是单纯的朋友间的信任吗?

想到这里,董承心中五味杂陈。

不过,自从董凌向董承说了军屯一事后,董承便放手将北宫修缮的重任全权交给了董凌负责,他再也不管了。

一来董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杨奉、韩暹二位将军达成合作,二来若真的因为修缮速度太慢被问责起来,董承将此事甩手交给了儿子是众人皆知的,他顶多担一个管教儿子无方的罪责,对他在朝中的地位影响不大。

这一日,董承终于等来了天子的召见,而前来传话的内侍越是提醒董承千万小心,天子正因杨安殿之事不快,董承就越是笃定,这一局,他要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