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193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国]孽海记 第193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3 00:01:31 来源:文学城

王元姬见崔若愚心无芥蒂,也慢慢安心下来。同为女子,王元姬看着崔若愚沧桑但依旧鲜活的脸,突然有些心血来潮,像是看到自己十几岁的时候。

她便跟崔若愚说起,司马昭有哪些逆鳞,有哪些喜好。“希望日后你和大将军……哦不,晋王和晋皇后,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崔若愚含笑点点头。“多谢!”

崔若愚根本不在意司马昭有什么逆鳞。她会把他当作她自己一样地去爱。这样的真心,还顾虑什么逆鳞?

“我送送晋皇后。”王元姬说。她还是担心司马炎会一时想不开,冲撞了崔若愚。

如今崔若愚身怀六甲,冲撞不得。若有三长两短,晋王恐怕饶不了洛阳。王家更逃不掉。

崔若愚笑着点点头:“还有个夫人会来送我。不知会否唐突。”

王元姬自嘲地说:“晋皇后的宾客,是我高攀不上。”

于是王元姬就和桃儿同乘了一辆车,一起跟着崔若愚巡游了洛阳。

路过太学。

路过钟府和寂寥清静的长公主府。

路过司马师的舞阳侯府。

路过她落脚的馆舍。

路过她栖身的寺庙。

路过司州的衙门。

路过关押姜维的监狱。

路过御史府。

路过皇城门外。她撩起帘子,远远望了一眼秘书寺。

她平时就经常巡洛阳城。洛阳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店,她都十分熟悉。今日已能平静地任由往日时光如东流水般,在她面前淌过去。

洛阳也熟悉她。走到街头的百姓乐呵呵地看着那辆富丽堂皇的马车,虽然看不见新娘子的模样,可是谁不认识那位时常皱眉又展眉的崔大人?

满城飘扬的红绸缎,满城飘扬的乐声。

司马昭站在晋王宫的大殿台阶之上。司马攸和司马炎站在他身后,就如当年的司马师和司马昭,站在司马懿身后。

天子曹奂垂着头,绞着手,在他身后默默地站着,连他伟岸的背影都不敢抬头望。只能盯着地面。

这大魏都是晋王稳下来的。他算什么呢。他有自知之明。

司马昭只觉得今日的洛阳城太大了。他的妻子,晋王的皇后,要巡泽四方。什么时候才能来到他面前?

他等得煎熬。

而晋皇后的仪仗队不时地接到飞马报信:晋王想来一起巡城。

起初晋皇后不答应。因为这不合礼制,而她不想看礼官苦口婆心的脸。

飞马来得太频繁。晋皇后不堪其扰,只好答应了。

在接晋皇后馈赠的百姓,就看见晋王领着仪仗队,飞马来到晋皇后的车队之中。

他们起哄的声音更大了,压过了晋皇后的礼乐声。

晋王骑在高头大马上,迫不及待但又庄重有礼地俯身向晋皇后的车厢里说了一句什么话。才又直起身子,跟着晋皇后的车队巡城。

王元姬在车里看得真切。司马昭那张脸,那副神情,虔诚又敬畏。是她从未见过的脸。

夜里是热闹非凡的宴席。天子像礼官一般为新人唱礼。

长辈的席位上,放着司马懿和司马师的牌位。

两人行了礼。皎洁的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突然一群流星划过天际。

转瞬即逝。

礼官又愁眉苦脸。

可两个新人丝毫没有把流星不祥的预兆放在心上,倒相拥着看流星,淡然又平和。

夜深了,宾客还没有散去。安乐公刘禅在宾客之中推杯换盏,看着蜀地来的歌舞伎,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他目光时不时扫过新人。大魏最雄伟最有权势的男子身边,站着那个刺杀过他的女子——而她曾经是蜀汉大将军的身边人。

真真是斗转星移。

新人子时就离开了宴席。回到新房里。新房里缀了几颗夜明珠,错落有致。

崔若愚身穿大红喜服,头戴宝冠,冠帽上镶满了璀璨明珠和点翠。

“皇后。”晋王迈着步子,走向崔若愚。他心头压不住的激动和颤抖。

真像梦里一样。

崔若愚抿嘴笑。她的面容,被珠帘晃得隐隐约约的。

她没来由地想起了辉王。那个素未谋面的皇帝丈夫。刚登基就给她送来了皇后宝册。也给她送来了催命符。

可眼前的司马昭。峰回路转,还是找到了她,让她当了皇后。

这皇后,像是不当不行了。隔了好几百年。还是要当。但是在司马昭的陪伴下,皇后也没那么难当。反而因她是晋皇后,她做了许多自己想做的事。

从前她会害怕,依仗着其他力量做事,万一失去了这力量,她该何去何从。于是她一直告诫自己,小心翼翼。

可在司马昭身边,她莫名地安心。她放手去做。

从心所欲。因果不惧。

司马昭来到她面前,挑开了珠帘。

一张足以令他倾心摇魄的芙蓉面。素淡的妆容,却有着魅惑之力。眉间画了朱红色的花钿,是全脸唯一上的颜色,却抢不走她眉眼的艳光。

只有这般明烈的眉目,才撑得起这么浓烈的妆。丝毫不见浮虚和勉强,仿佛艳色天成。

“若愚。你是天外来的神。”这个被世人同僚看作神一样的男子,沉醉在自己的神面前。

崔若愚缓缓地抬起眸子,看着他。

两人眼神交错,神圣庄严不言自明。

世间万事都没有回头的余地。她和他愿意无怨无悔地在一起,即便世事无常,人心变化,也不埋怨。

他和她在人生的此时此刻,放下了所有顾虑,一心只有彼此。

洛阳城大庆三日。

庆典期间还平定了一次羌人骚乱,剿破东吴使团暗杀计谋。

一个月后,晋王领兵出征,以“替天行道”誓师,要生擒吴主孙皓。

原以为能速战速决,却数月攻不过长江。

洛阳与长安的氐人再起动乱,因世家人人只求自保,不肯出力镇乱,导致官兵势单力薄,乱民越来越多,声势浩大,各州响应,势如破竹。汉中雍州凉州并州太守等人无奈向司马氏借兵。司马炎与母舅王恺坚决反对,司马攸苦劝司马炎,见司马炎不答应,自己也不敢答应借兵。

崔若愚却把兵力借出去镇乱保民。

司马炎当夜包围了晋皇后的寝宫。却被晋皇后反擒,囚在晋王宫。

后事如何,洛阳城的百姓都无从知晓。倒是晋王军传来了捷报,自汉献帝之后,这破碎的天下终于有望再一统!

洛阳城里,关于司马氏当立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

就当众人都翘首以盼,盼着晋王归来,一统天下,带着天命登基,把气数已尽的曹家换下来,却等来晋王崩于军中的消息。

消息出自代大将军王恺。

司马炎在母舅的扶持下,胁迫曹奂禅让,再受降东吴。

王元姬成了晋皇后及太后。

原晋皇后崔若愚也消失无踪。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也没人见过她的孩子。

四月的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娘。你累不累?”一个三岁大的孩童,奶声奶气地说话,帮他母亲擦着额头的汗珠。

“哈。娘可不累。这些都是好药草,多存一些,总有好处。”崔若愚笑吟吟地说。

这有什么累的?兵荒数年。

“娘。听说这附近有匪。咱们怎么不跑?”孩童又问。

“跑?娘才不跑。他们能强得过咱府上的部曲么?”崔若愚自豪地说。

自从三年多前来江南落脚,生了司马衍,她便打定主意留在此地。

寻找司马昭。

她以王元姬和王恺为质,逼得司马炎说出了真相,得知司马昭只是在水战时落水,不知踪迹。是母舅王恺和祖父拥立他,他不得不为。

司马炎承诺崔若愚,等父亲回来,他一定把大晋交给父亲。

崔若愚嗤之以鼻,带了军队,南下寻夫。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便秘密离开洛阳。

扎根江南近四年。崔若愚把荆州扬州建邺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司马昭。倒是在桃儿和如意的协助下,她的府邸和庄园越来越大。

还捐了个郡官。虽然不具体管事,但是也算是个小小官门。平日里崔若愚定纠纷止争端,司马衍耳濡目染。

前两天有两个乡民来找崔若愚理论,最后竟决定去报恩寺找菩萨裁断。

他们说,那里的菩萨,赏善罚恶,特别灵验。如果是恶人去拜,菩萨必然显灵报应与他。

崔若愚心中莫名一动。她这一生,是善是恶?

“小郎,今日娘要去城外的寺庙上香。你跟桃姨母在家里,不要乱跑。”崔若愚叮嘱儿子,就离家去上香。

经过一片茂密的野桃花林时,崔若愚的马车突然被一队人马拦住。

她只带了一个仆妇,两个马夫。那山贼匪类,凶恶无道,崔若愚不愿伤及无辜,便下车与山贼周旋,说动山贼放仆妇和马夫回府报讯,拿珠宝来赎人。

待崔若愚跟山贼回到小山上,看到一个人背对着他们,坐在树下。

“这带毛和尚怎么还在这里!”山贼头子看见那人,怒不可遏。

“不肯走。”喽啰苦着脸说。

“是我占山为王,不是他!”头子跺跺脚,可是打又打不过。“走!换个山头。”

“我……我走不动了。再走开,我府上的人可就找不到我了。”崔若愚莞尔一笑。

那贼头子愣了一下。这女人有官门背景果然不一般,这个时候还能如此云淡风轻。

“阿弥陀佛。落草为寇举屠刀,回头是岸积善德。你们一日占山杀人劫货,我就一日跟着你们。”那盘腿而坐的人沉声说。

崔若愚听得一个激灵。这声音,这身影。她无法呼吸,定定地看着他。

“哼!你清高!你不用吃饭!你当和尚怎么不去寺庙里!来我这做什么!”贼头子恨恨地说。

“我本要去报恩寺落发。路过此山寨,见你们无恶不作,岂能坐视不理。”

一阵风起。

那人闻到一股幽香。搅扰了思绪。

他站起来,缓缓转身,面对众人。

高大挺拔的身形,宽肩细腰。剑眉星目,威猛沉毅。

崔若愚只觉得头被狠狠地撞击。

是她苦心寻找的司马昭。

“子上!”崔若愚的声音很轻,但是足够让他听见。

他不由自主地看向她。一霎那,清静寡欲、向佛的心第一次动摇。

他看着她,许久才想起清规戒律,慌忙垂下视线。

这位夫人,从未见过,却像是相识了几生几世。

她一步步走向他。

他古井无波的心,掀起的浪越来越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