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37章 第 37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37章 第 37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8-15 22:45:46 来源:文学城

阴修捋了捋胡子,偏头看向行止断正的荀衍,又望向一言不发的荀彧,笑眯眯的问道,“休若不闻《礼记》乎?”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1)”荀衍微微点头,明白郡守指的是什么,“只是郡守方上任便如此偏袒,恐会落人口舌。”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内举不避亲的道理,即使明白恐怕也不太能够接受。

“更何况,族中才俊即使稍等两年也不会落之人后。”荀衍笑了笑,流露出些许骄傲。

荀彧不赞成的摇摇头,他并不觉得自家会落居人后,可如此说出来果然还是不符合他的性格。

阴郡守这才抬眼看了看堂下的两兄弟,微微叹息道,“如今也不必这般谨慎,你我两家恐怕日后只有姻亲之谊,而无姻亲之实了。”以荀氏的名望,恐怕过不了多久朝中就会来征召两兄弟的长辈,到时候才是荀氏腾达之日,日后他想与荀氏交好恐怕就不能以姻亲之名了。

荀衍却皱起眉头,他侧头看向荀彧便看到他抿着嘴好像有些严肃。

荀彧其实已经记不清前世的大部分事情,毕竟没有哪个人真的能记住日复一日的生活。但那些生活中的插曲却总让人记忆犹新,比如慈明叔父烧书。

对于将书简看作生命的文士来说,在战乱中将书遗失都已经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更不要说亲手将书简焚毁。所以荀彧对这件事印象极为深刻,印象中好似烧的关于女则,女诫之类的书籍(2)。

至于当时为何烧书,族中猜测与女荀自缢有关......

女荀自缢?

荀彧眯起眼睛,抬头看向郡守,“可是女荀有事?”女荀是堂妹荀采的表字,两年前嫁于南阳阴氏,如今不过十九。

阴郡守点点头,他才自南阳来赴任,自然比因战乱久不与荀采通信的荀家人更了解情况,见兄弟二人更关心荀采,于是挑重点的说,“族侄福薄,于冬日感染时疫,药石无医。侄媳在家中守寡,颇为艰难,我离家时已有族人前往颍阴,恐怕不日就能到了。”他是跟着军队来的,自然要比族中信使快些。

荀彧按捺下心中的焦虑,至今为止他并没有成功挽救任何事,若是不能救下女荀,是不是就代表其实他对未来更是无能为力呢?

后来休若兄长与郡守谈了什么,他也没有再听。只是微微低头出神的想着什么,他不知道女荀为何自缢,但只需要简单联想就能猜到定然与那些她自幼读的《女诫》有关。

他并未看过其中内容,只听四兄说过几次,大约是些从一而终之类的话,可在如今改嫁之风盛行,即使是世家也不拘着自家女子改嫁,若是与婆家关系好的,甚至有婆家送其改嫁的习惯。只有那些为照顾婆母和幼子而不愿改嫁的女子,才会被称为贞妇褒奖,若是愚贞便是及不可取的。

所以即使在现在想来,他也不是很能理解女荀的选择。只是,正如先前阿婥常与他说得那样,他并不能真的设身处地的了解女子的想法,即使是如今想破头也不可能真的照顾到自己的堂妹。

荀衍与郡守没有长谈,在荀彧走神的这点时间里便已经结束了交流,带着荀彧告退。

一边走,荀衍一边说着,“如今局势平定,曹都尉已经斩杀黄巾众数万人,郡守说道亭也相继恢复,我们可以送信回去了。”

“前几日才拜托了曹都尉送信回家,如今倒是麻烦他了。”荀彧打起精神笑着说,只是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荀衍从他的话中听出他有心事,拍了拍荀彧的肩膀道,“女荀之事,并非全然的坏事。她嫁于南阳,与颍川颇远实在让人不放心,再加之南阳大族皆豪奢,与颍阴风俗不同她本就难适应,如今阴瑜早亡,让她归家来也好。叔父定会为她再择良婿的。”

荀彧点点头,转而说起如今的局势,“南阳郡守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残军自南阳入颍川与境内其余黄巾军会合,并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这是刚刚郡守说的,他继续说着,“既然渠帅已改,那可知波才战死,但形势并未真正好转,听闻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郡守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郡守刘卫。此战,恐怕只能这般僵持下去了。”黄巾军数量如此之多,彻底清剿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在这期间有失地或被战乱影响而流离失所的百姓被迫加入,更会壮大其队伍。

“皇甫将军与朱将军不日便会与曹都尉会合,早先有消息传来,朱将军命部下呈蚁附之态,蚕食境内黄巾残兵,最多两月,州内便能安定了。”荀衍补充着,按现在的速度,不要说平定颍川郡,即使是豫州一带也不会耗费太多时间。

“只不过若是散兵藏匿于山林中落草为寇,恐怕便难寻了。”虽然对形势毕竟乐观,可荀衍也清楚要想彻底平定太平道,难度太大。

“只怕,会有人借此再起事端。”荀彧眯着眼睛,看向郡守府院子里的那颗侥幸躲过战乱的槐树,忽然想起了自家的那颗。

是夜,他整理好今日的政令,又在脑子中过了一遍明日要做的事情后,翻出黄纸在上面写道,“吾妻婥,展信佳......”

“婆母凌/虐新妇,乃是不慈,怎能强求晚辈之孝?若是如此行事,当是愚孝,荀氏既为世范,当纠此不正之风。”就在曹操派人送信来的时候,正巧碰上阴家信使早晨才离开,如今钟氏与唐婥抱怨。

两人本就站在门口指挥家仆搬家,准备回高阳里,见到有陌生人来连忙制止钟氏上前询问斥候打扮的人。听闻是曹操的手下,她接过信后还塞了几块胡饼给他,让年轻的斥候路上吃,又让他带话给曹操,“如今黄巾军大势已去,但散兵可能会藏于山林,偷袭军队。还请都尉莫要强求,为流寇折兵便不好了。”以曹操的性格,很可能会和剩下的那些黄巾军死磕,但山林作战本就利于那些居无定所的人,若是强攻耗时费力不说,可能折损会比攻城更多。

斥候着急回去给都尉复命,此次他们打算去宛城支援朱将军,本就是路过,曹操甚至忙的都没有时间亲自来,斥候也不敢久留,向唐婥保证一定将话带到后就抱着胡饼离开了。

处理完这件事,唐婥才回头安抚还在生气的钟氏,“阴家带着女荀亲笔信来,已是表了诚意,信使言辞中并未对女荀不满,也未提有婆母克待于她。此事,恐怕并非你我所想。”

她看了看忙碌的仆役,偏头看向钟氏低声道,“若是要接女荀归家,慈明叔父就算不亲自去,也定然是要托族中兄长前去,望显堂兄如今已前往阳翟接应休若兄长和文若,此番恐怕是托四兄前去。”望显是荀爽次子荀棐的字。

“若是四嫂心忧,可一同前去接女荀。”

钟氏知道是自己有些心急,叹了口气,“也不怪我心忧,女荀嫁于南阳本就是远嫁,如今又是丧夫,又是战乱的,还不知日子多难过呢!”而且如今婆母苛待也不算太稀奇,荀氏清简,阴氏豪奢,生活习惯本就不同,若是女荀死守着儒学女诫那套规矩,恐怕和阴家人关系也处不好。

“阴家信使并未提女荀婆母,恐是已经不在了。”唐婥这才找到机会和钟氏回忆早晨议事厅里信使的话,“女荀出嫁时,阴婆母还在世吗?”

“我也不知。”钟氏摇摇头,终于决定自己有些太着急,拍拍唐婥的手说,“若是友若前去,我定要跟随的。”

唐婥点点头,也没有将手里的信打开,而是转身走进屋内去见荀绲。文若既然拜托曹操送信来,定然说的不是什么私事,她不需要打开就能猜到里面肯定是阳翟的近况和军队之事,还是直接去找荀绲比较好。

四月,南阳阴修以旌贤擢儁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

(1)《礼记·儒行》

(2)荀爽将自己写的女诫烧了这个事,忘了是从哪看的了,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里就借用一下。现在的荀氏《女诫》是在《三国志》和《艺文类聚》中有载。

荀棐的字史书上没有,我编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 3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