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婥对如今已经被称为黄巾军或蛾贼的人们抱有复杂的情感。她并不认为他们能够如汉朝廷一样被单纯定义为反贼,但又因为自己的安全受到了这些人的威胁而愤怒。
她能理解他们为了存活所做出的选择,但又非常清楚这些人不可能成功,揭竿而起的羸弱流民,全然靠着□□来维持开销——这只会让平民们与他们对立。
她其实不通军事,此时正站在室内看着荀彧徒手默画出颍川和司隶的地图。他一边画一边和唐婥说,“天子诏令已经传到颍川,府君召荀氏前去商议应对之策。我已经同大人说过,明日便与三兄一起前去阳翟。”
唐婥没有劝,她清楚荀彧不可能拒绝这样的征召,于是只是嘱咐道,“虽然三公早已知道太平道之事,朱大夫也建议陛下增加营兵数量,提前征兵役。但实际上,如今清查太平道的召令传开,黄巾军已经在翼州反了,那么颍川的黄巾军会随时发难。”
“你觉得颍川太平道必反。”荀彧面色清淡,温和的说,“即使阳翟已经传消息来,说颍川太平道教众人数相当少?”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颍川教众人数不敌其他州郡,突然起事的可能不算大。
“事已至此,若是我,必会这么做。”唐婥用手在已经干掉的墨迹上轻轻划过,涂着丹蔻的指甲在阳翟上点了点,“阳翟是前往轩辕关的必经之路,定然会乱。若是遇到困难,你可和三兄去养文斋暂避。”
“府君会护我等安全的。”荀彧安抚了她一下,然后将颍阴拜托给了唐婥。
“阿婥在家中,照顾长辈,安抚小辈,抵御流寇也是重任。辛苦你了。”
“小辈们有嫂子她们看顾,我并不插手。”唐婥拍拍荀彧的手,想着族中男子皆擦弓磨剑,甚至四嫂钟氏都会些剑术,笑着说,“至于长辈们,恐怕比我还善于射箭,文若当放心。”
“颍阴县内恐怕也有太平道众,只是暂未发现而已。你要万分小心。”荀彧不赞同的看着她,回握着她的手,关切的说着。言语殷切,神色严肃。
翌日一早,唐婥就骑马送荀彧和荀衍。三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里中还算平静,农人们虽然知道了太平道反了的消息,但因为有甲胄齐备的护卫每日巡逻,他们也不算惊慌,甚至有孩子们在田间玩耍。和汝阳一样,这里是轮作冬小麦和春小麦,如今到了冬小麦的种植时间了。
小麦已经开始播种,一百年前由搜粟都尉赵过推广的耧车由人力或是畜力拉动,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然后立刻滴下种子,同时可以进行覆盖和压平,一举数得,并且作为如今常用的三脚耧,更是可以一人同时钟三行,省时省力,一个农人大概可以日种一顷地。若是有牛拉耧车的话,就可以同时套上三个耧车,由一人操纵,效率更高。
只是如今牛马昂贵,普通人家用不起,只能是一家人五口人全上阵,壮劳力和妇女在前面拉耧车,孩子和老人在后面控制耧车下种。即使是这样,也比自己下种要快。
更重要的是,耧车可以完美的控制下种的间距,保证每一粒种子都得到同样的养分和水分,力求不浪费一粒种子。
这个农具几乎让百姓们节省的百分之八十的种子,要知道在以前人工下种的时候,农民每年都要留下将近一半的粮食作为种子。如今能留下大多数麦粒作为粮食,辛苦些也能接受。
下完种的地是不怕踩的,甚至到了正月里就要开始专门去踩,开春后就要拿着刀去拔荒草。
唐婥抿着嘴,看着在冬日里也汗流浃背的农人,呼出一口白烟,“好在,流寇来犯不伤农时。”若是战争结束的快,他们说不定还能保下一些粮食。
荀彧偏头看着脸被风吹的有些微红的唐婥,拍马靠近,然后松开缰绳替唐婥将披风紧了紧,“会尽快结束的。”但其实他心中也没有底。
前世黄巾军是二月起事,刚好耽搁了大部分地方的春种。在大部分没有冬耕条件或是习惯的地方,这就意味着绝收。更何况,即使如今他们将地种下,最晚来年七月就要收了——耽搁了收割,和绝收也没有区别。
如今他们提前几月起事,事情就已经脱离了他的记忆,很多事情他无法预判了,但能够肯定的是,战争最少都会持续一年,当这一次黄巾兵乱结束的时候,才是真正残酷的时候。
唐婥深吸一口气,“我会保颍阴无虞的。”她转头看着已经去控制马匹的荀彧,“一定。”
荀衍默默的拍马快走了几步,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闲聊。但荀彧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只是对唐婥点点头,就拍马赶上。
唐婥目送两人出了颍阴范围,调转马头去找正在组织颍阴众人操练的卫队长。她和卫队长确认了如今颍阴的防备,如今她带来的一千五百多府兵早就派去巡逻周边,加固县城防卫,而现在训练的这些人也可以马上投入战斗。
“我们的目的是保住颍阴,至于是击退还是恐吓都无所谓。”唐婥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的的不算高的颍阴城墙,城墙的后面便住着颍阴数万居民。
她低声问卫队长,军资中是否有硝石。卫队长稍加思索,给了她肯定的答案。
硝石出陇道,如今西域已经慢慢脱离中央的控制,硝石的流通自然也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唐衡和她加起来经营了数十年的商队,也没办法买来大量硝石。
《范子计然》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方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这便是如今对黑/火/药的记载。但很少有人将其用于迎敌或攻城中,这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夯土砖石城墙。
但如今的城墙大多是翁城结构,为了防止敌军真的攻克城门,在建造城墙的时候一般都是双层结构,也就是说城墙的内侧还有一堵墙,并且瓮城的城门是隐藏的,两堵墙之间空间有限,很难攻克——这也是攻城最难的原因。
在这样的战争中,黑/火/药的作用非常有限。它甚至不能成为军队无数种攻城法中较为优秀的那个。
至于还处在低级阶段的黑/火/药对兵阵的作用,恐怕也没有骑兵和战车冲锋来的高效。
当然,颍阴这样的小县自然不会去建造庞大的瓮城,只是在城门处增建了第二层而已,其他地方都比较单薄。而唐婥想要配置些火/药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只是守备颍阴,并不需要他们出城作战,只要将黄巾军挡在外面就可以了。
在和卫队长又一次确定了战术目的后,她才回到高阳里。
“君侯与府君皆道颍川内太平道众少,势力不足,但如今事情已经败露,贼寇不会束手就擒,只会尽快起事。汝南,南阳皆近,太平道想里应外合拿下颍川并非没有可能,那样他们便会如君侯先前所言入关隘,长驱雒阳。”
还没等她走到厅堂,就听见一个颇为熟悉的声音侃侃而谈。这两个月的准备中,荀氏族人早就习惯她进出议事,见她穿胡服佩剑进来,也只是和她无声行礼。
唐婥与诸荀见礼,找了个下手处跪坐好。
如今她已经不用像新妇一样用扇子遮面了,不施粉黛的素净脸严肃的看着少有如此话多时候的青年,她认真的听着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虽然看了很多书,但谋略是需要天赋的,唐珍也从未培养过她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安排作战还行,这些她还需要学习。
荀攸每说一段话都要停顿一会,他瞥过刚刚进来的唐婥,并未在她身上过多停留,便继续说,“周围道方定然会向本地集结,然后一心北上。可若是有汝南道方支援本地太平道教众,恐怕会经过颍阴。若是他们不绕道,一定要通过颍阴的话,恐怕会是苦战。”
说完便对着荀绲等人行礼,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族中大部分适龄青年都被唐婥整编成队,接受卫队长的训练。但高阳里毕竟在城外,在黄巾军来之前他们要举族搬到颍阴县城里面去,同时也要把私塾中借住或来求学的士子们一并带走。
先前大部分人都参与了修整城墙,增添防御工事一事。上周唐婥拿着自己的侯印和荀绲的手信去和县中各个家族沟通,训练周边,日后一起上阵杀敌。
唐婥站起来,走到厅堂中间向周围人行礼后又坐下来,她将剑搁在身边用手按住才开口道,“为保安全,县中其余各里皆要聚在城中,此事我已同县令谈过,不日县丞将会统一安排此事。”全县住在一起,需要统一调配粮食和饮水,如今天寒,住处也是问题。
“君侯所言极是,但县中粮草可能应付?”另一个唐婥不太认识的青年问道。
“所以县令命我们决断,是否要出族中存粮供统一调动。”唐婥沉声着,如今让人拿出存粮实在强人所难,就算是她也很难开口,“当然,县中各个大族也需要如此。”
荀绲咳嗽了一声,回望她,然后又偏头看了看并没有犹豫的弟弟们,点点头,“此事是应该的,只是族中存粮也不算丰厚,恐怕难以支撑。”
“我已经命唐氏的商队尽快运粮过来,明年的田租还请族中为佃户减免。”唐婥深深行礼,如今让佃户们效命,自然要以利诱之。
明天下工地,可能晚更,若是过了九点还没更,小可爱们就不要等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第 30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