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论如何把所有阵营都混个遍 > 第19章 019

[三国]论如何把所有阵营都混个遍 第19章 019

作者:维周之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7 19:41:39 来源:文学城

近看他虽白发白须,却气血充足,双目炯炯有神,身上虽穿布衣却不似常人,于是行礼道:“小子无状,扰了老先生清净。”

那老者哈哈大笑道:“山中人以伐木为生,我观小郎君锦衣华服,又生的白皙精致,知是世家公子,老朽不懂这些,只愿没有冲撞贵人。”

荀昭笑道:“老先生过谦,不知先生名讳?”莫非是什么隐居的大儒名士?

老者望他一眼:“何必言及姓名,知道了反而有所顾忌,就这样你知我是山中一樵夫,我亦知你是世家一郎君,如此畅谈岂不乐哉?”

荀昭眼眸微闪:“老先生说的是,如此便不问姓名。”

“刚刚在山下伐木,觉今日阳光甚好,便有心一试腿脚,背木登山,于山顶歇息时闻郎君之曲,不知何名?”

荀昭笑道:“曲何必有名,只不过是心中忧愁难解,择叶作曲而已,随心而出,未曾有名。”

老者更加感兴趣:“郎君不似寻常世家子弟,不知所忧何事,可否说与老朽?”

荀昭叹道:“无非是忧心国祚罢了。”

老者早已将薪柴放下,坐于石上:“老朽虽在山中,也听闻黄巾之乱已然平定,郎君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黄巾虽暂时平定,但病根未除,总有一日会再复发,而那时会更加来势汹汹。”

老者似乎有些迷茫:“病根为何?”

“此次黄巾作乱,反映出的是百姓难以生活,长此以往,民心必失,而今朝堂之上风云诡谲,各方势力不思如何保护江山社稷,反倒互相倾轧,令我忧思,此病根所在也。”

荀昭说罢,又想起与自己对话的是一伐木老翁,便道:“说这么多倒是扰了先生登山雅兴。”

哪知那老者双目泛光,道:“岂是如此?老朽虽不问朝堂事,但是听郎君所言,甚合心意,百姓们是生活甚苦,没有办法才造反啊!苦于没有办法。”

荀昭仿佛找到了知音:“小子何尝不是感叹人小力微,食君禄却不能为君分忧,故来登山抒发牢骚。”

老者笑道:“若是可以,郎君想要怎么改变这一局面呢?”

荀昭略略思考:“当务之急是如何使百姓生活下去,近年灾害频繁,庄稼欠收,朝廷却赋税严重,令百姓苦不堪言,上官只知祈求上苍却不能真正做些什么,至少做些防水工事,各地赈灾救济,百姓都不至于心寒如此!”

“若这当务之急解决,又当如何?”

“此时朝堂宦官作乱,蒙蔽圣听,士族久受党锢之苦而今一朝解放必不会善罢甘休,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但一家独大并非好事,还是需要陛下调衡或是大公无我的忠臣坐镇啊。”

老者奇道:“你是士族子弟,为何不让士族统领政事?”

荀昭道:“我虽出身士族,但士族何尝不是来源于百姓呢?如今却分出三六九等来,我私下里看不上这种行径,单纯让士族掌权久必生变故。”

谈到这里,荀昭岂会不知这老者不是常人,恐怕是哪里的隐士,说不定就是世家族人,自悔说的过多,于是道:“言行无状,请见谅。”

老者哈哈大笑:“听君一言,甚是熨帖,只是相谈甚久,恐误了时辰,只得离去啦!”

荀昭自是拜别,心下却疑惑,难道真的是一个伐薪的老人吗?但是心中话说出口他便解了一半忧愁,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他哪里敢与家里人来说?

自那次他与山中樵夫一谈,自知现在也无甚方法,便也渐渐放下心来,不知不觉见已经到了七月七日,因去年黄巾作乱弄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次皇帝的意思是各个节日都大办去除晦气。

颍阴的百姓还好,不知道遭灾严重的那些地方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不过荀昭此刻已经无暇思考,因为他正被拉着结五彩丝,红、黄、绿、白、黑五色丝线在荀昭手中一一整理好,荀采并石榴、玉珍等人正在对月穿七孔针。

所谓的穿七孔针就是将五彩丝穿过七根针的孔,因为月光幽微,微风细细,做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先穿过的人先得“巧”,故称七夕乞巧节。

现在她们进行的就是这个比赛,各个人都睁大了眼睛,看准针眼穿过去,玉珠是做惯了针线的,荀昭的衣服都出自她手,自然穿的又快又好,最终果然是她得了“巧”。

玉珠自是喜不自胜,几人约着一起去街上看河灯,连选什么样的灯都想好了,荀昭帮她们做了一阵子活却没得好处,不由得不忿道:“七夕节难道只是你们的节日不成?我也要选河灯!”

几个女郎都笑道:“我们可不和你一道,你自己找人去罢。”说罢几个人便挽手去了街上。

荀昭脑中灵光一闪,便去了荀彧府上,自两年前荀彧成亲以来,他便自己建府了。果然是一片寂静,荀彧正在书房灯下执竹简读经,见他来了,笑了笑道:“看来是大家都结伴去了街上,这才想起来找我了。”

荀昭拿旁边的银挑子挑了挑灯芯,看那火光更加明亮起来,才坐于他对面道:“嫂嫂也去了?”

荀彧的妻子是桓帝时期得势的宦官唐衡的养女,士族人人趋避,但是荀彧年少成名,荀琨摄于唐衡威势,也不得不答应下来。

但是这位唐氏的出身不被士族放在眼里,人也不够漂亮伶俐,但是德行是一等一的好,娶妻当娶贤,反正他看着荀彧对唐氏是挺满意的。

荀彧点点头:“与侍婢们一同去了。”

荀昭便满意地笑了起来:“只余我等留在府中多么寂寞,不若相约一同看灯。”

荀彧自是被他拉去街上,众人见他们两个,一个同芝兰玉树一般俊雅,一个如画上仙童一般秀美,两人并携于街上,如同一幅美好的画卷。

“这个好不好?”荀昭挑了一盏莲花灯,那灯做的精致,花瓣层层展开,露出饱满的莲子。

“芰荷有君子之风,香远益清,自然是好的。”

荀彧今天正好穿了一件玉白绣莲纹的襌衣,与这灯甚为相称。

“兄长总会说这种圣贤之言”,月光下荀昭面上充满了狡黠的笑意,“古人有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我的小侄儿出世啊。”

“元儿,你真是……”荀彧面上自是泛起晕红,整个人如玉生晕,略含恼怒地看着他,荀昭自是一阵告饶讨罪。

两人正嬉闹着,荀昭却忽然瞥见一抹熟悉的身影,连忙上前几步,之间正是那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不由惊喜道:“老先生怎么到了颍阴?”

那老者笑呵呵道:“有缘自会相见啊。”

旁边的荀彧虽不明所以,但也能看出此非常人,故行礼道:“不知尊驾大名?”

“尊驾倒称不上,至于名姓,待老朽拜访一番,两位郎君就知道啦。”

“不知老先生要拜访何人?不才或许能为引荐一番。”荀昭好奇道。

“郎君如此,自是感激不尽”,老者道:“那人说来也大名鼎鼎,整个颍阴应该都听说过这位的名声。”

“不知是哪位名士?”

“自是荀氏八龙中号称'慈明无双'的荀爽荀慈明。”

荀昭和荀彧的脸色变得耐人寻味,思量良久,荀昭道:“先生既已知我们身份名姓,又何必拐弯抹角,可是昭那日言行无状,让老先生着了恼?”

老者但笑不语,只说有正事找荀爽,荀昭只得与荀彧分别,郁闷地带着这位萍水相逢的老先生回到府中。

分别前荀彧担忧的眼神还在心中回荡,荀昭也觉得自己今天不死也得脱层皮,荀爽如果听到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哪里能饶他?

又往旁边看了一眼,长叹一声,这位老先生定是不忿自己的话跑来告状的,又有些懊恼,当时怎么就把想法都和他说了呢?真是失策!

看独子带了一位老人回府,荀爽自是感到疑惑:“不知尊驾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看到一边荀昭都快低到地上去的头,荀爽就知道他惹祸了,至于惹了什么祸他一时半会儿还猜不出来,但是八成与这位老先生有关,荀爽脸色已经严肃下来,认真道:“可是犬子有冲撞之处?”

老者捋须微笑,但不回答,只是拿一双利眼上上下下将荀爽打量一番。才开口道:“不愧是号称‘无双'的荀慈明,今日叨扰实在失礼,只是令子几月前与老朽推心置腹一谈,自觉十分符合心意,欲收其为徒,故来相问。”

一番话直接令旁边耷拉着脑袋的荀昭猛然抬头,顿时又喜又忧。喜的是不用受罚了,忧的是一伐木老者,父亲会让他与其同去吗?

不同于荀昭,荀爽很是淡然,他先是作揖行礼道:“虚名而已,未敢自夸。”又问道:“不知先生名姓?”

荀爽想的很简单,党锢之祸让大多数名士隐居山中,荀昭由他一手教导,更别说还有当世大儒名士蔡邕、钟繇、卢植等当他的老师,尤其是前几年其才识胆略皆受世人赞誉,可以说是冠绝当代,吸引一两个隐士相当他的老师太正常了。

那老者淡然道:“姓酆名玖。”

荀昭还在自己仅有点历史皮毛的记忆里搜寻,也没记得有这么个人啊,看来不是什么出名的大人物,那荀爽肯定不会让自己和他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