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论如何把所有阵营都混个遍 > 第18章 018

[三国]论如何把所有阵营都混个遍 第18章 018

作者:维周之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6 20:23:22 来源:文学城

“桐油,桐油,往这里泼点。”

“木柴堆在这里,别都放一起,分开,分开。”

突然火势熊熊,烈焰冲天,黄巾士兵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曹操感觉自己最近鸿运当头,要不然怎么走在路上都能发现疯狂逃窜的黄巾军,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狼狈逃窜,本来以为逃出了长社城便总算保住一条命,没想到出了城门便看到高头大马的凛凛兵士。

曹操看着他们,脑中想的却都是立功的机会来了。

“杀上去,一个不留,斩首最多者重赏!”

一声令下便是一阵尸山血海,后方是皇甫嵩和朱隽的追兵,前方是曹操的军马,系着黄头巾的众人自知走投无路,只得引颈就戮。

斩首数万,汉军大胜。

荀昭从来没感觉这么无力过,只能困在府中,等待着那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情由别人报告。但是他今年才八岁,除了在这里瞎着急,的确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

荀昭不由看看自己的双手,嗤笑一声,书画双绝怎样,名扬天下又怎样,在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乱世,没有力量就要任人宰割,他心中从来没有如此热烈的升腾着这样炽热的想要长大的情感。

底下正在汇报军情的玉书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家郎君的不虞,一时之间不敢再说。

“接着说便是。”

“是,汝南太守赵谦兵败邵陵,幽州刺史郭勋战死,南阳郡守褚贡战死……”

荀昭疲惫地闭上眼睛,一连串死去的官吏告诉他,百姓怨气很大,他们生活不下去了,要彻底与朝廷决裂。

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乱最严重的地方是豫州和冀州,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已经被皇甫嵩,朱隽和曹操合力讨平。冀州那边去的是他的老师卢植听说也是大破张角主力,等这两边都压下来,其他州郡的就不足为惧。

但是事情向来不如人意。

“他怎么敢!这可是国家大事,一旦冀州黄巾趁这个机会反打,岂不是功亏一篑!”荀昭听到卢植被以“固垒息军”的罪名被押解回京的时候不由惊怒。

“这种关键时候一旦冀州被他们拿下来,各地黄巾必定声威大震,他们的气焰好不容易被打压下去,阉人乱政!”荀昭很想连着皇帝一块骂,他是不知道现在局势多危急吗?全国一半以上地区造反,他还要惩罚统帅。

荀爽亦是眉头紧皱,但是仍是十分淡定:“左丰小人,卢尚书只是不肯贿赂他,他就和陛下胡诌卢尚书作战不力,此等小人岂能留于朝堂之上!”

“难道他们是怕我们压过他们的权势吗?这么急匆匆地打压,目光未免太过短浅。”

荀昭问出口见荀爽不反驳,便知道自己真的说中了,不由黯然,宦官不先说把江山保住,而是在这种时候争锋,士族岂能容得他们。

“既然师傅被免职,接替者是谁呢?”

“并州刺史兼河东太守董卓。”

董卓?荀昭不由震惊,他历史不好,还以为要皇帝去世之后被征召董卓才会出现,原来他这样早就露面了,还是不低的官职,一州刺史。

荀昭立刻担心起来:“此人不知是何出身?”

荀昭问的挺隐晦,能经过宦官同意接替卢植的,应该不会是什么世家大族,但是只要不是宦官那边的人就好。虽然知道最后董卓乱政,但是他还真不知道董卓是哪一派的。

荀爽笑道:“是汝南袁氏的门生。”

荀昭心内暗暗震惊,董卓是士族这边的?这不对吧,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董,难不成历史改变了不成,因为不了解情况,荀昭还是决定按兵不动。

于是道:“愿闻其详。”

荀爽想了想:“他本是凉州人,因其父在颍川为官吏,故效忠于袁氏,乃袁司徒一路提拔的。”

出身凉州但是被汝南袁氏看在眼里,为他一路铺路提拔,董卓绝对有过人之处。

公元184年绝对是异常惨痛的一年,荀昭每天都能听到哪里在打仗,谁赢了,死了多少人,大家由一开始的惊恐害怕到现在的麻木,从二月开始一直到年底都没能安生。

董卓并不出色,他接手了卢植的黄巾军之后并没有维持胜利,反而节节败退,最后还是靠着皇甫嵩和朱隽先平了荆州南阳,又攻下兖州东郡,最后可能是上天保佑大汉江山,张角病死,贼首亡士气自然不振,皇甫嵩一鼓作气斩杀张梁张宝,黄巾算是勉强平定了。

但是荀昭知道,造反和怨恨的种子已经埋藏在百姓心里,如果只是保持现状,迟早各种起义军又要复兴,但是皇帝竟然没有引以为戒,更加花天酒地。荀昭不由感叹汉末群雄逐鹿真是一点也不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黄巾初平,众人也松了一口气,危机已经解除,众人也恢复了之前的欢乐笑闹,只荀昭一个自恨人小力微,不能做些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齿轮的推进。

“儿自恨人微力小,虽心中忧虑再起变故,胸中却无一策可以应对,故终日忧思。”

荀爽看出荀昭愁眉不展,故叫来询问,不想听了他这一番肺腑之言,欣慰叹道:“吾儿胸怀大志,只是你尚未长成,大可不必忧思甚远,就算是位极人臣如袁司徒,面对此事也棘手啊!”

荀昭却想自己与他们自是不同,他知晓之后会进入一个如何惨烈的时代,三国后魏晋,而后五胡乱华,自身相斗反教别人钻了空子,何其悲哀!

见他仍是未曾释怀,荀爽只能叹一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啊!”

再次来到颍阳山,心境却已经与上次不同,荀爽见他愁肠难解,便让他去登山抒怀壮志。

玉珍玉珠俱是气喘吁吁,只有玉书玉墨两个一直紧紧跟着,荀昭只觉心中烧了一把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郎君!婢子们实在无用,怕是跟不上郎君脚步。”玉珍玉珠两个叫苦道。

荀昭见她们两个一个俏脸俱是气喘的红,另一个扶在山壁上胸口一起一伏,便知道她俩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不由摇头笑道:“你们两个疏于锻炼,竟然连我也比不上,以后我得盯着你们与我一同练习。”

但是把她们两个女子放下这里又实在不安全,便道:“玉书玉墨,你们两个扶她们歇半晌,便去山脚下等我罢。”

“这怎么能行,郎君的安全岂不是无人保护,不如郎君让我们其中一个跟着上山吧。”两人急道。

荀昭摇了摇头:“阿父命我来此是为抒怀,你们跟着我倒让我难以放开。”

“那我们就在离山顶不远处等着,郎君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告知。”玉珍建议道。

“也好。”荀昭便独身往山顶登去。

颍阳山并不陡峭,但是却很大,上次重阳他与荀采于山的不同面登上,但是最终未曾相遇,便知此山实在庞大不能相望。

荀昭一面想着这时形势,一面快速登山,等登到山顶竟恍然不觉,等到登无可登,才知道自己走神期间便已经到顶了。

于山顶望下,众皆茫茫,玉珍他们于下面也成了一个个小黑点,荀昭居高临下,却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有的只是为自己如沧海一粟的感叹,历史无法停止,时间不能遏止,他就像蚍蜉撼树,空怀壮志却没有改变的能力。

他忽然悲从中来,迷茫上天让他生于这里是何用意,一时心中更加忧思难解,长叹一声,环顾四周见花叶丰茂,颇为喜人。

他便择一色泽青碧的叶子,于口中吹奏,世人多以木为琴,以竹为笛,却很少有人知道路边的随随便便的叶子也可为乐器。

荀昭学于蔡邕,自小自然颇通音律,又兼他上一世也经常这样吹着玩,只是此时心境不同,他拿唇覆于叶片上,略鼓唇渡气,试一试音,觉音色清亮,便吹奏起来,他也无什么乐谱,只是渴盼着能缓解心中郁闷罢了。

玉珍几个登上离山顶不远处便寻找了一个暂可栖身之地,四个人正在休整,却听闻山顶有乐声悠悠传来,不是琴声,不是笛声,不是箫声,荀昭学于蔡邕,日日在府中练习音乐,几个仆从侍婢也跟着颇知乐理,但一时之间竟不知这是什么乐器。

只觉声音悠悠传来,似有无尽愁思于其中,恰如连绵不绝的秋雨,点点滴滴,声音清脆却又令人感伤,悠扬却能听出其中的悲伤与迷茫。

几人听着俱是心中郁郁,只觉入耳虽然好听,但那厚重的感情却将他们都淹没了。

“郎君究竟在忧愁什么呢?”玉珠率先困惑的问出,他们同荀昭一同长大,却有时总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几人对视一眼,俱是叹气,郎君不高兴,他们也跟着不快乐。

荀昭本是抒发心中愁思,但是一吹起来只觉甚合心意,他又想起在大学校园里,自己也是这样行走在校园洒满落叶的道路上,只是物是人非,乐声中又平添一股怀念。

“还当是谁,原来是个小小少年郎,何故作此悲伤之曲?”

荀昭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忽然听到如洪钟般的一声,抬头望去只见一背薪老者拄拐于远处来,竟是人未到,声先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01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