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闭月 > 第108章 第 108 章

[三国]闭月 第108章 第 108 章

作者:寸海江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2:35:00 来源:文学城

这件事儿很大,钟繇作为太守不可轻动,便让程立陪同前来。正巧程立家眷也在许昌,他赴任之时并未携家属,一方面是免了奔波之苦,另一方面许昌这边各类条件更好一些,现在入了冬,也快过年了,他也可趁此与家人团圆。

方夏和程立也许久未见了,本还打算和他聊两句,叙叙旧,接着把人放回家,但听了他的汇报之后,这个计划显然是搁浅了。

她只听了开头,便让程立与来人入太守府详谈。

双方分主次坐定。

程立指着身边的人向方夏介绍,道:“貂蝉大人,这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

对方自称姓廖,方夏第一反应,便是想到了廖化,她对这个名字的印象全来自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似乎是看电视剧看来的。因为这句话,她对廖化印象不算很好,觉得他可能算不上一流武将,但能在蜀国作北伐先锋,他怎么也比陈兰、雷簿之流强吧?

不是方夏嫌弃这些人,他们自从加入她,虽然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也算兢兢业业,该做的都做了,算是努力吧,只是确实能力有限,这也不能怪他们。只是她现在确实很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许褚不是完全不行,但还差点意思。

不知道廖化现在多少岁了,能够出仕她了吗?能最好,便是不能,从娃娃抓起也行啊,能在历史上记下辉煌的一笔,一部分是时势造英雄,一部分也有天资,她倾力培养,还不信比不过历史上寥寥几笔。

方夏以前缺武将,嫌文臣太多,中间什么都不嫌弃,来就是一辈子好兄弟,现在被现实逼迫的已经到了,是个人都惦记的程度了。只要你愿意加入我们,只要你能干活,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你要,只要我有,都可以。

要说王李张这种非常普遍的姓氏,可能不是一家人,但是廖这个姓,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是貂蝉记忆里也没告诉方夏,她究竟有多少兄弟,分别是什么时候认识的,但只要见面,似乎都是早已熟络的样子,要想招揽廖化,这里显然是突破口。

这么一想,方夏心里面有了成算。

对方则是有些战战兢兢。

廖家在寿春还是有点地位的,但在名满天下,坐拥三城的貂蝉大人面前,那是真不算什么。他之前在家族中也没什么存在感,之所以轮到这件事儿,还是因为地位不够,说到底这件事儿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寿春当然也有士族,袁家自然是在首位,但同样作为首位,如果汝南的袁家是一百分,寿春的袁家最多就及格线,六十分。除此之外,还有些别的小世家,倒是和宛城局势有点像,分别是廖家、程家、刘家等。廖家只是众多小士族其中之一。

袁家说要调兵,这些世家即使不高兴,他们也只能听着,就如同袁家没被逼到极点不敢和刘表刚正面,他们这些一城之地的小士族,可能在平头百姓眼中高高在上,但过去的袁家要收拾他们也不费吹灰之力。

当然袁家也不可能无理由调遣他们的私兵,调的都是他们自家的佃户,即使收成受影响,问题也不算太大。最大的问题在于笮融这一波临终之前的反扑确实非常厉害,自己抢掠的东西毁了不提,连城外的农田也没放过,生生把整个寿春的人给拖下了水。

这些小士族也是有积累的,但是黄巾之乱的关系,几年来收成本就不好,这么一来雪上加霜,袁家当起了甩手掌柜,底下百姓又怨声载道。最初只是底下出现了投貂蝉大人的想法,但这个主意蔓延的很快,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很快便满城都是。

至于最早是谁提出的,已经查不到了,但这也不重要,哪怕这真是貂蝉大人特意发出的流言,那又怎么样?其他几个城池,尤其是宛城的待遇都是看在眼里的,袁术没了,宛城日子却还是红红火火的。

而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结果粮食没收到,毁了大半,需要上交的税却没有少半分,这年头上面对底层抽税本来就狠,即使如今大汉诸侯各施手段,这粮食以及各项税收,也是要落入各地太守的府库的。

粮食税本身不算重,如今承汉制,大都三十取一,但除了这个最基本的项目,还有人头税,甭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只要你在户籍册上,你每年都得按时间交税,这个在税收收入之中占了八到九成以上,必须把粮食换成钱交税,剩下的才能到自己手中,这中间又是一波差价。

这是**又不是天灾,肯定不存在减税的,事实上袁家这一番连续的遭遇,损失袁术,没了宛城一波秋收的粮,和陶谦交易失败,寿春即将收割的农田大片被毁,他们还凭借底蕴撑着,没有继续加税,在袁家看来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他们是真的不把这些底层百姓当一回事儿。

但寿春之中的其他小士族,便分裂成两种想法了。

一部分同意袁家的做法,反正他们暂时还撑得住,那些平民百姓的死活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真过不下去就卖田卖身当佃户求他们庇护啊。事实上,这些世家的佃户,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但另一部分,稍微看得远一点的,知道这件事儿堵不如疏,真把城里面逼到绝境,也不怕再演黄巾之乱的情况?现在的百姓可不比之前,各处的黄巾可是死而不僵,打都打不完,时不时就能冒出一股来,如今已俨然有这个趋势了,真不能逼的太急。

现在袁家几乎势力都撤回汝南了,对寿春不闻不问,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和宛城一样,换一个太守呢?他们本来对袁家过往的作为就有所不满,这是多次累积起来的,不仅仅是这一次的事儿,这只是一个宣泄口而已。

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不过因为城中的气氛越发的紧张,可能是人多力量大,“换太守派”还是暂时占据了上风,最后挑来挑去,选中了一个他作为使者,如果这事儿不成,袁家到时候追究起来,便可以弃车保帅了。现在这样的状态,只要面子上能糊弄过得去就行了。

自知是个弃子,但能活的下去,他肯定不愿意放弃治疗的。貂蝉大人对他这么一个无名小卒都能这么温和,确实无愧她的盛名。

他早有准备,对貂蝉大人问起寿春内收成情况,存粮等等知道的一一作答。至于城内世家态度,这个有些敏感的话题,他则泛泛说了一下,避重就轻,主要只提了支持她的一方。话虽然说了不少,但实际有用的并不多。

他能够被选为代表,自然廖家也是支持貂蝉大人接手的,他便顺势吹了自家两句。

方夏本来也没急这一时半会,但话说到这里了,她也就接话问了两句廖家的情况。

这个问题显然很好回答,至少不会触及雷区,他显得轻松了一些,既然貂蝉大人对自家感兴趣,便也简单提了提,能够在未来上司面前挂个印象也不坏。

话赶话聊到这儿,方夏还是没能忍住,顺势问了一句廖化的情况。

可惜对方摇了摇头,据他所知,廖家直系子弟之中,并无一位叫廖化的,并道:“貂蝉大人从何得知此人?可有年龄与字,或是族中旁系,我隐约记得也无此人,但旁系数量太多,我得回去细查一番方可断定。”

这种小事,当然得给貂蝉大人办好了,甭管为了什么,有那是最好,若是没有,他刚出生的儿子正巧还未取名,小孩子名字取太早有镇不住命的说法,便取这个名字,算是貂蝉大人赐名,这关系不就拉上了?

方夏对这些那是一问三不知,更不知道对方还有这样的操作,便道:“只是随口一问,既如此,不必挂怀。”

程立轻咳了一声。自家主公开始还没问题。聊着聊着有些跑题了。便趁着双方都没开口的机会提醒了一声。

方夏没得到廖化的消息,虽然有点遗憾,但接见此人之前也没指望他,便放下了,又道:“可有具体章程?”

对方知道最关键的时候来了,他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张绢帛,紧张的递了上去。这是城中大家“讨论”出的一些款项,或者也可以说是投靠她的条件。

尽管参考宛城士族的待遇,貂蝉大人性格宽宏,仁义之名天下皆知,但这并不是上面某些条件得寸进尺的理由,他看了之后,一度觉得自己不可能活着回寿春,但他也没别的选择。毕竟这一份条约,某些不想换主的家族,也是掺了一手的。这才是他一直很担心的根源,前面陪着方夏聊前菜,也是有点鸵鸟心里,能拖一会算一会。

方夏接了过来,翻看起来。

她脸上一直带着微笑,似乎是因为这些条件,一个比一个引人发笑。说真的,要是这封信不那么过分,方夏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气,但正是因为太过分了,她反而觉得想笑。

方夏最开始,刚接到程立就听他说这件事儿,由于比较简略,她理解有一些谬误。她还真以为天上掉馅饼,要送她一座城。就算方夏非常缺人,真要送她她肯定是不会拒绝的,失了智才拒绝。但现在看来,现实是残酷的。这种好事儿不太可能有,即使真的有,也轮不到她。

这上面写的密密麻麻的,内容不少,扣掉一些不是那么紧要的,值得一提的大概有几点。

首先,这些人严格来说,并不算是投靠她。应该说是,他们一方面要想保持之前的高自主权限,袁家把重心放在汝南,宛城交给了袁术,寿春之前确实是最“自由”的一座城。另一方面,他们承认自己属于貂蝉麾下。

当然,貂蝉大人可以派遣一部分官员来任职,这个他们不反对。

这些人挺有想法的,这算是汉末版本的“一州两治”?

其二,这种承认并不是无偿的,因为他们这也是冒着风险,这样必然会得罪袁家,而今年又缺粮,百姓难以过冬,他们也无力支援,希望貂蝉大人以百姓为重,多多支援一些,让他们能够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第三,袁家如果计较此事,希望貂蝉大人不论是看在百姓的份儿上,还是为了寿春之主,为他们周旋一二。

方夏心里总结了一下,简而言之就是,你给我们粮食,然后看情况,要是你家真有人揭不开锅了我会分一点的。我们承认寿春是你的地方,但其实是我的地方,要是如果出事儿了有人来抢,你好歹顶着名头,不能不管。

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她都不知道这封信是什么人想得并写得出来的。难道又一次被当成好忽悠的傻甜白了吗?心怀天下和蠢还是有点距离,不能等同的吧?

方夏这么想着,见程立在一边看着她,再扫了一眼,上面记载的其他一些关于每个世家,甚至个别个人的琐碎条件,都是细枝末节了,方夏没有细看,她放下绢帛,道:“仲德,你来看看吧。”

程立对这封信其实也挺好奇的。

但由于这个人坚持见到貂蝉大人才可以详谈,而这件事儿又确实挺敏感的,钟繇没有坚持看过再说,他便也没有提。见方夏这么说,双手接过。

程立反应就比方夏直接多了。

貂蝉唱了红脸,他无师自通,直接唱起了白脸,怒道:“可笑之言!早知如此,某便不该引你来许昌!”

正巧这时,卫兵道:“貂蝉大人,贾大人在门外请见。”

之前进厅谈事儿之前,方夏便已经让人去通知许昌各位谋士开会了。这件事儿,但凡能来的,都得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儿来一趟。贾诩和郭嘉住在太守府,平日里有什么事儿,一向是他们两来的最快。

方夏使了个眼色,才道:“不必了,让文和回去吧,暂时没事儿了。”

程立的脾气,路上对方多少也领悟了一些,他这么说倒不算着急,可方夏这话,他一下子便按捺不住了。其实他也知道这些条件有些过分,但……对方连忙急道:“请恕在下愚钝,看在一城百姓的份儿上,还请貂蝉大人明示。”

之前是方夏拿着天下大义套路别人,不知道这些人之前是不是研究过貂蝉行事儿,貂蝉语录之类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的东西,知道她爱民如子,于是也不和她谈利益什么的,反而是句句不离百姓。

方夏叹了一口气,道:“看来你并不知道,仲德为何而生气。”

对方愣了一下,程立不就因为这条件太过苛刻,却又无什么实际的好处,仅仅是名义上掌控了寿春生气吗?这些条件慢慢谈吧,本来就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们只是因为太贪,觉得貂蝉大人仁善,刻意欺之以方,所以狮子大开口罢了,价格肯定是能还的,但真把人气着不愿意谈了,也不是没可能,毕竟他自己都觉得是过分了。

方夏回了三段话。

“如今脚下,何处不是大汉之土地?岂有你我高下之分?”

言下之意,什么名义上不名义上的,她要的是实际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这还是刘家天下呢。你们配钥匙吗?配几把?你们还急着帮人家安排上寿春这个城池的归属了?可把你们给美的。

“寿春遭难一事,我也曾听闻,只是我这边如今刚新招了几千新兵,每日都得多这么多张吃饭的嘴,粮食确实也颇为紧张。不过,我私人也有些财物,稍后我便去换了粮食,以助尔等一臂之力。”

既然是私人的财物,那肯定不多,如今寿春遭灾,豫州粮价自然是上涨的,根本买不到多少,但他们还得领情,还得谢谢无私、自掏腰包的貂蝉大人。这么一点粮食能做什么?他们就好像吃不到鱼还沾了一身腥的猫,既不能全贪,开仓放粮又是个无底洞,很容易把自己也陷进去了。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最为简单。

如果袁家真的要把你们怎么样,我便向天子上书告他一状,身为大汉臣子,不思报国反倒互相征伐,让天子点名批评一下袁家。

天子现在在董卓手里,尽管董卓没玉玺了,在刘表那儿,这也不妨碍董卓成天乱发圣旨,这种“有理有据”的能找机会骂别人一顿对方还不能还嘴的请求,闲的发慌的董卓肯定不会拒绝的。

这三个回答一出,对方哑口无言了。因为方夏说的真的很有道理,他不知道如何反驳。他本也不是那种急智之人,被方夏一通三连,顿时无言。

方夏又叹了一口气,说:“我懂仲德,他是为了这而叹气,明白了吗?”

程立许久没和貂蝉大人照面,也是有些感慨的。果真,貂蝉大人也在进步啊。隔了这么些日子,让他刮目相看。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是这么个人,貂蝉大人把他夸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好好想想吧,如果真的想谈,明日再来见我。”

谈肯定是要谈的,但对方要价太过分,她没必要顺着了。

方夏见这人似乎没话说了,便命卫兵将人带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呼着,她接下来和谋士们开个会。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意思是豆奶,哦不姜维北伐的时候一个能用的将领都没有了,只能让七老八十的廖化上,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年轻一代太不给力了,女主在电视剧上看过,但网瘾少女她理解错意思了,女主文盲,所以我这里解释一下。

廖化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将领,这句话不是说他没用,反倒是夸他贼有用。

另外这个时候廖化大概也就刚出生的样子,便是出生了也就是个婴儿,所以女主惦记的太早了点。

当然,她现在也不知道,廖化没找到,廖化爹就在她面前。

鼠标买回来了,但是作者又卡文了,又熬夜到这个时候才更新,头好疼,如果睡醒还卡,我就白天写不能熬了,身体扛不住了。

但能写还是尽量会写的,我不能弃疗,我目标是坚持到完结。

谢谢提醒,这一章我睡醒看过也觉得有点问题,我修了一下文,女主表现确实不太好,顺便加了点细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