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闭月 > 第109章 第 109 章

[三国]闭月 第109章 第 109 章

作者:寸海江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2:35:00 来源:文学城

待卫兵将人送走后,贾诩第一个进来。

“主公。”他和方夏打了个招呼,看向了一边的程立。

“这是程立,程仲德。”方夏与他介绍。

这还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贾诩虽已两次立下大功,但实际他来貂蝉势力,也不过数月而已,那时程立已去了谯郡,自是无缘得见。

程立对贾诩点了点头。

他对这位“传奇”人物也挺好奇的。毕竟贾诩之前声名不显,是在助方夏得宛城一事中,一计成名。

这样一个人物,之前默默无闻,显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刻意收敛,单就贾诩之前派去谯郡打探消息、算计笮融的事儿,便可以看出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程立自忖以他的本事,也没有把握能达成如今局面,庆幸此人是友非敌,值得一交。

贾诩坐下,道:“勇救东阿,程公大名,诩早有耳闻。”

这是迄今而至,程立最得意的一件事儿,当时黄巾之乱,东阿县县丞起事,县令为了自家小命拔腿就跑,若非程立,东阿县必不能保全。

程立捋了捋须,道:“不敢当。”

紧接着,又夸了夸贾诩之前献的计策。

一顿商业互吹之后,双方聊了起来。

接下来郭嘉也到了,他瞧了一眼相谈甚欢的两人,没有打扰,坐到了方夏旁边,轻声道:“主公这番是要问计,还是问策?”

这句话问的很有意思。

前者代表着,方夏还没有决定,是否要接受寿春,询问他的意见;而后者则代表,方夏已经打算接手寿春,那作为忧主公之忧,愁主公之愁的谋士,他们就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取得更多的利益了。

郭嘉声音并不大,但足够让屋内所有人都听清。

这一刻忽然安静了下来。

他从来都不会说多余的话,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

如果是一年前,方夏或许还会想了一想,心中判断取舍得失,好处坏处思考一下,但现在她几乎没有犹豫,对上了郭嘉的眼睛,道:“问策。”

郭嘉弯了弯眼,道:“既如此,主公此番须得多请些人才是。”

方夏只让卫兵通知了谋士们。

这是开会的惯例了,最早也不是没请过武将,但一则他们在这些事儿上起不了什么用,二来也不乐意听,只需要通知他们结果便行了,充分体现了一个混字。久而久之,方夏也懒得喊他们了。

郭嘉这么一说,她也反应过来了。

献城是大事儿,这和出谋划策又不一样,如果单纯讨论前者,是不是要接手寿春,武将们的意见可能没什么用,但既然已经准备接手,必然会有新的人员调动,这些还是得征求一下各人的意见的。

她道:“奉孝提醒我了。”

方夏叫来卫兵,让他们把许昌的武将们也通知一下。

很快,戏志才也到了,荀彧因手上有些事儿要交接,是谋士之中来的最晚的。再接下来,才是武将。

陈兰和雷簿两自从许褚来了之后,便不再时时刻刻住在军营,而是回到城内居住,日日去城外点卯,这会两人并肩,一块进来。见着厅中这阵仗,他两不禁脸色严肃起来,挑了右边最下首的末座。

接下来来的是何仪,他看了一眼军中的两位同僚,又看了看谋士们,小心翼翼坐到了他们旁边。

许褚和周仓是一起来的。周仓原本是管亥的副将,管亥调到宛城之后,他也算“升职”了,顶了原本管亥在许昌的位置,和许褚一样都是宿在军营的。因此两人来的最晚。方夏左边的位置坐着郭嘉,许褚瞧了一眼,大喇喇的选了右边首位,坐了上去。

周仓略一犹豫,他坐在了右边第三个位置,中间空了一位,留给了不在的管亥。

大概是许久没开会了,除了许褚之外,其他几位武将,都显得有些紧张。

而文臣则随意多了。

郭嘉拉着荀彧坐在了他旁边,而戏志才则坐在荀彧旁边,接下来空了几个位置,才是一直没挪窝的贾诩和程立。

方夏见众人都入座,便轻咳一声,道:“此番召集诸位,是有一事……”简略说完,她看向程立,道:“具体的一些情况,仲德来补充吧。”

“是。”程立应声而起。

众人皆是一脸认真凝神。

程立的角度和之前廖家来人和方夏提的自然不同,因此大处虽相去不远,但细节也颇有可深思的地方。紧接着,方夏把之前写着条件的那张绢帛摊开,让谋士们一一阅览。

这次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能够能顺利地接手寿春,不求做的像宛城一般完美,毕竟天时地利都不在她,方夏能有这个机会,全靠人和,全靠勉强,尽力即可,另一面,则是人事调动。

戏志才最先发言。

他在诸多谋士之中,是立功最为心切的一个,不为别的,就觉得他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因此有些过意不去,总希望能多帮上方夏一些忙。

戏志才提出了一点,这些士族虽然说是献城,但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可见并无诚意。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可以从不同的条件看出来,这些人之间也是勾心斗角。参考宛城阎家来看,因为阎象立下的大功劳,阎家俨然风头正盛,现在已经是宛城第一世家了。

方夏想了想她在宛城的经历,认同的点了点头。要说宛城那些菜鸡互啄的小士族,这是他们表现给方夏留下的印象,真要挑一个最大的,确实就是阎家了。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寿春世家想要取代袁家成为第二个阎家的。

比如廖家。

方夏想到了,正好这时,戏志才也点出来这点。

他主动请求往寿春走一趟,要想达成这个目的,单靠人转达肯定是不行的,须得一能言善辩之士同去。而且目前寿春的情况,都是对方所说,其中大部分应该都是真的,但就那一小部分,也肯定的派人去看看再定夺。

寿春这座城得要,但也没那么急,在春天之前能够拿下来就行了,现在才入冬,还能晾一晾他们。毕竟这要求提的也太离谱一点。

方夏点了点头,先对戏志才的计策表示赞同,才道:“此事不急,稍后再议。”

以戏志才的能力,她相信他能完成这个任务,但大夫一直说他不可忧思过度,伤到心神,以静养为主。养了这快一年,好不容易好了些,就算他比郭嘉有分寸,还是挺有求生欲的,但外派谁知道会不会有个好歹。

如果真要派一个人走一趟,方夏还是比较倾向程立。谯郡和寿春离得近是其一,他之前在谯郡那边便配合过贾诩的工作,这件事儿接过去也算熟门熟路。而且许昌这边,真的调不动人了。如果这会开一天,可能城中运转都能出点岔子。

荀彧似觉察到了方夏的想法,他随后起身,提起了这件事儿。

他先前对方夏推荐了两个人才,一个已经去赴任了,另一个因为重孝在身无法启程,这种意外他也没料到,要是一切正常的话,这个时候人都应该到了许昌了。因此荀彧这次,又来向方夏推荐人才了。

荀彧认识的才干之士很多,一部分是因为他出身世家,人脉广阔,另一部分则是他因本身温和包容的性格,即使性格再难以相处之人,都能与他成为朋友。如陈群和郭嘉,性格简直两个极端。

这一次,荀彧向方夏推荐了他的从兄荀悦。

荀悦年纪只比贾诩小一点,也过了不惑之年,因为昏庸的汉灵帝的缘故,他对仕途不感兴趣,便隐居在家。不过出身荀家,才华自然不用质疑。这人也是以百姓为先,反对土地兼并的,因此寿春这事儿,倒是对他的胃口。

但相比从政,以荀彧对自己这位从兄的了解,他大概更爱写些策论,读读史书。若非杜畿发生变故,荀彧一时之间,难以找到立马可以上任的人选,也不会想到他。主公只需要以蔡大家藏书为引,不愁他不上钩。

这年头的文人,一个比一个爱书,荀悦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与蔡琰并不熟悉,也不好直接冒昧拜访,对此引以为憾。

方夏不知道从哪儿看来的,她的印象中荀家人确实都挺厉害的,尽管这一位似乎并不是她的义兄弟,也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武将模板。但只要是有才之士,有没有也无所谓了。她道:“一切依文若所言。”

程立和贾诩两人似乎还沉浸在之前的聊天中,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两人神情都挺严肃的,待荀彧坐下,也不曾开口。

至于武将们,更是不会发言的。

就一个周仓,还勉强能跟得上戏志才的思路,其他都处于,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做什么的疑问三连之中。若武力高强,如许褚便可为一军之将,将猛则军勇,但帅是需要动脑子的,方夏麾下管亥可能算三分之一个帅,其他人更够不着。

方夏看向了郭嘉,以她对郭嘉的了解,之前来的时候既然开口那么问,当是有话要说的。

郭嘉不负方夏的期待,慢悠悠起身了,道:“主公,嘉有一计。”

他很喜欢卖关子,最开始并没有说他的谋划,而是转而看向了周仓,道:“元福,嘉有一事相询。”

周仓让他问。

郭嘉便问起了管亥一桩旧事,管亥现在在宛城,自然他这个曾经的副将,算是整个城中最了解管亥的人了。

管亥之前与哪些黄巾将领关系较好。

周仓很耿直的说:“若说关系,渠帅当与我最好。”

要是关系不好,管亥还把他放身边当副将,生怕自己命长吗?

方夏:“……那除此之外呢?”

周仓想了想,又提了几个名字。不过他也不是十分确定,这种事儿他之前也没在意过。

郭嘉又问起了何仪。除了管亥之外,何仪虽然早在方夏到许昌的时候便不干造反的事儿了,但毕竟也是黄巾出身。

何仪倒是一一作答,着重提了一下他的本家,何曼。当初这人麾下也是有一万大军的,只是他许久没关注这些消息了,如今如何也不知晓。

郭嘉点了点头,指了指地图,看向荀彧道:“文若……”

荀彧与他自是有默契,似乎已经明白了,他起身道:“当初的青州黄巾余孽,与管炳元有些交情的管承,此时当在北海一带。”

这距离有点远,怕是用不上。至少今年人家肯定不可能大冬天跑过来“帮忙”的。

但何仪提到的何曼,他麾下所率领的黄巾,当在宛城南边那座山中,也就是荆州与豫州的交界位置。他当初在颍川起事,事败之后因为荆州、徐州都走不得,无奈之下带着残部逃向了大别山。

黄巾大势已去,张角死后更是日薄西山,想要继续存在下去,要不就遁入山林,一般诸侯也没空追到山中来,要不结果就是像管亥那样,靠着打秋风,柿子挑软的捏混日子,混到某一天或者选个人投了,或者直接碰到硬骨头被歼灭了。

郭嘉的计划,便需要用到他了。

袁家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汝南,并没有管寿春,那么如果寿春遭到了黄巾袭击,向袁家求助,袁家肯定是没功夫管的。既然袁家不管,那么这些小世家“不敌”黄巾军,也是很正常的,寿春被黄巾占领,它便不是袁家的领地了。

这个时候,再让廖家,又或者随便一个达成利益交换的家族,恳请貂蝉大人,为了寿春百姓,出兵剿灭黄巾就行了。

这不是袁家的寿春,是貂蝉大人从黄巾手中抢回来的寿春。

若是袁家真能不顾家族利益,强行再出兵增援寿春,只需要和他们打几场游击战,便可以将他们拖垮了。他们不会拖,根本拖不起。

这般接手,便是名正言顺了。

这个计策,便需要一队黄巾予以配合,首先还得说服藏在大别山中的何曼,在场的人中,只有何仪与他有交情,只能由他这个故人走一趟了。

今天315,不仅仅是消费者保护日,还是曹老板逝世1800年。

最近天天卡文,昨晚熬不住去睡了,白天忙完慢慢磨,磨到现在总算写出来了。

其实都弃疗了两次了,又捡起来了。

明天的我发了这章正在尝试继续写,估计些写不出来,那就明天白天再肝吧,现在在调作息。

大别山在汉朝叫啥我不知道,我地理没及格过,懒得查了,就大别山吧,凑合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9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