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曹魏]当郭嘉穿成司马家的兔小主 > 第68章 受禅表

在司马懿解释后,两人之间误会得以解除。

严诚忙将司马懿请至屋内。

房屋内空间虽狭小,但却异常干净整洁。灶台上还趴着一只黑猫,黑猫见主人回来了,翘高尾巴上前,绕着人儿转完一圈后重新懒洋洋卧回原处。

郭嘉记得这猫是曾经严诚与莫轻燕共同抚养的。

家中没有什么好招待人的,严诚于是去打了些水,加温后倒在杯中递予司马懿。

司马懿接下陶杯,环顾一圈后关切道:“平时家里就一个人?”

严诚点点头,随之眸色一垂:“还有轻燕和小黑。”

“莫轻燕不是已经死了么?”司马懿面色一怔。

严诚半带轻笑,随即勾起小指放在嘴边轻吹了声口哨,燕群便闻音绕梁飞来。

其中有一只领头的燕子停在严诚的肩上,砸吧嘴巴,似在人儿耳边轻语。

“事后我去轻燕的墓前祭拜,归程时这只小家伙便一路跟着我。它那么有灵性,一定是轻燕转生所化。从此,我便以燕为妻。”说到这,严诚不由自嘲道,“周围人都觉得我疯了。司马先生,你信转世之说么?”

恐怕没有人比司马懿更信轮回转生。

司马懿低头与怀中的郭嘉相对视:“我信!当年的别宫真相已经查清,你就不好奇是谁杀害莫轻燕的么?”

“知道又能如何,我如今这副模样,又能为她做什么?”严诚苦涩摇头,“更何况,终究是我软弱和不信任,才导致如今局面。若要论起凶手,我也算是一个。”

“你平日里就靠放牛羊为生么?”

“嗯。那日轻燕死后,皇上勃然大怒,我本要被处斩首,幸得曹国舅替我求情才免去一死,朝廷最后判我世代务农。不过姚上卿人很好,每月都会托人给我寄一笔钱。”严诚一边说着,一边忙着低头生火,把背筐里的野菜全丢进锅里,“去年家中田地闹虫灾,今年又押给官府抵债。难得司马先生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如若不嫌弃,不如在我这里用完晚膳再走吧。”

“也好。”司马懿点头应道,心中正盘算着如何提起《受禅表》一事。

严诚似乎早有察觉,见司马懿迟迟不开口,便主动开口问道:“今日司马先生来我这,可还有别事?”

“事情倒真有一件,我想请你写一篇文章。之前你的文章我看过了,角度新奇,见解独到,写得很好。”

严诚听后,嘴角先是一扬,随即又陷入沉默:“司马先生恐怕找错人了。我已经两年不曾动过笔了,怕是有心无力了。”

司马懿还想劝,却见严诚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羹端给自己:“如今连衣食住行尚不能自足,又怎么会再像当年一样,有闲心去操弄文墨呢?”

菜羹有多种野菜汇集,虽然表面上翠绿新鲜,但却由于少了盐,味道极其寡淡。

郭嘉也知严诚志气全消,才情将尽,也不打算让司马懿继续逼着人儿了。

正当两人端着陶碗喝羹时,门外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严诚急忙放下碗,小跑至门口,只见门外赫然站着两名前来要税官吏。

竟还有人不知天高地厚,敢公然违抗魏王指令逼迫百姓。

司马懿一听这收税的动静,箭步上前道:“魏王早已下令免去云都郡的赋税,你们怎还来收税?”

那两名官兵先是一愣,其中一人扭头望向同伴,开口问道:“什么时候免去赋税了?你可曾听闻此事?”

另一人连忙摇头:“从未听过。”

严诚深知这些官吏招惹不得,急忙伸手将司马懿拉回身后,而后满脸堆笑向那两名官兵解释:“两位老爷,今年我家许多牛羊都染上了瘟病死掉了,根本卖不出去,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交税,还望二位老爷高抬贵手,再宽限几日吧。”

然而,无论严诚说辞如何恳切,那两名官吏却丝毫不为所动。

其中一人早已不耐烦,蛮横道:“没钱交税?那就用实物抵债!”

说罢,二人不由分说,大步流星就往院里跨去,径直朝着牛羊圈的方向走去。

所谓牛羊圈里,仅有一头牛和四只羊。两名官吏走进圈里,左瞧右看,挑来拣去,最后相中了那头看起来稍显壮实的牛。

“这牛我们今日就牵走了,权且抵得上两个月的税。”两位官吏一边说着,一边熟练给牛套上牵绳。

严诚站在一旁,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牛被人牵走,想去阻拦,却又不敢贸然上前。

司马懿见状,迅速从腰间掏出主簿令牌,高高举起,大声呵斥:“我看今日谁敢在这造次?”

官吏虽不认识司马懿,但认得那块令牌尊贵,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松了牵绳。

只听“扑通” 一声,两官吏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小的竟不知这里是主簿大人的地盘,实在是有眼无珠。”

“我且问你,云地的赋税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名官兵战战兢兢抬起头,回道:“回主簿大人,小的不过是底下跑腿当差的,上头怎么吩咐,我们就怎么做。这云地确实未曾接到免税告知啊。”

严诚深知今日如若得罪那两名官吏,他日司马懿走后,自己必将被打击报复。

想到此,严诚赶紧上前打圆场:“司马先生,他们也是奉命行事。说不定是咱这云地太过偏僻,消息还没传到呢?”

“绝无可能!云都府早已明文回复朝廷,声称已将免税消息传达到各个县城,这云地县令不可能一无所知。”

四周一阵安静。

明摆着是县令渎职,司马懿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对脚边两位官吏硬声道:“你们回去告诉云地县令,让他三日内前往云都府述职,就说有个姓司马的主簿要审他,若有延误,后果自负!”

“是,是,小的们一定如实传达。”

“行了,去吧。”司马懿长袖一挥。

两名官吏如获大赦,忙不迭点头应承,随后连滚带爬争相离去。

待两名官吏退去后,严诚将羊重新锁回羊圈,俯身谢道:“多谢司马先生出手相救。”

“不必谢我,今年整个云都郡收成不好,免税是魏王的意思。”

“魏王……”严诚眉头微蹙,“前几日世子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不知现在魏王是哪位曹公子?”

“是与你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曹丕公子。”

“如此。”严诚鼻子一酸,“又是子桓公子救了我,曹公子和司马先生的大恩,严某真是无以为报。”

“怎会无以为报,别是严兄弟不想报吧?”司马懿故作轻松,拍拍严诚的肩膀调侃道。

“怎么会?”严诚眼皮一垂,妄自菲薄道,“只是我现在身份实在是低贱,怕是无法留在贵人身边。”

“若我说,那封受禅表是替曹丕写的呢?”

严诚听闻后身躯微振,忽地仰头望向司马懿,呼吸一滞。

**

司马懿先是深吸一口气,而后猛然发力,抡起锤头朝着严诚家的墙壁狠狠砸去。

随着“哐哐”几声闷响,墙壁的灰泥簌簌而落,不多时,竟被凿出一个穿孔。

司马懿顾不上粉尘呛鼻,伸手探入墙壁夹层,一番摸索后,终于从中取出几卷用布帛精心包裹好的书籍。

严诚赶忙上前,轻轻解开布帛,里面包着几卷书,虽然陈旧,但保存依旧完好。

“当日我论及王莽篡位时所依托的理论根基,正是源自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尧禅位于舜的过程。”

严诚指间轻轻划过那几卷书,从中取出一本递予司马懿。

司马懿与郭嘉皆好奇心起,俯身一同观看。

泛黄竹简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金文,卷中内容正是《尚书》中早已失传的《尧典》和《舜典》两篇。

“你怎么会有这卷书?”司马懿难以置信。

“当年秦皇曾下令焚书,幸得我先辈有先见之明,将这《尚书》藏匿于家中墙壁夹层之内,这才使其逃过那场浩劫。待到大汉代秦,江山易主,先辈们又将此书从墙内取出,当做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严诚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几卷历经沧桑的《尚书》,目光温柔而眷恋,似乎是在与一位故人相认:“我幼时便是看着这些典籍长大的。如今我已发誓不碰书文,魏王和司马先生若用得到,不妨全都拿去,物尽其用。”

司马懿凝视着严诚,目光中含着几分惋惜。

沉吟片刻,司马懿轻声问道:“你当真……就此封笔了么?”

严诚仿佛是被戳中了心底最柔软那处,眼神下意识躲闪开,双手也不自觉揪住衣角:“魏王身边人才辈出,我……我还是不献丑了吧。”

司马懿见状,不禁向前一步劝道:“天生你材,怎可随意自弃?”

“非我自弃,是这个世道要弃我。”严诚嘴角扯出一抹苦笑。

“你可曾听说过陈尚书提出的九品中正?”

一听闻九品中正,严诚语气也逐渐变得激愤:“哼,我怎会不知?此制背景家世竟占六成比重,这分明是将寒门子弟往绝路上逼。依我看,倒不如延用旧制,能就能,不能就是不能,反倒痛快些。”

“你没看后面的细例么,官位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司马懿见被严诚误会,连忙摆手解释道。

此时的严诚恍若一潭死水:“这和画大饼无异,无非就是给个空盼头。”

“你怎么断定自己背后就没有人了,你还有我和魏王啊。”司马懿急切道,“等到魏王受禅后,海晏河清,社稷稳定,我们再出手削减世家大族,还朝堂一片清明,届时你又何愁没有施展才华之地?”

严诚这才知晓,司马懿此行前来就是特意提拔自己的。

半晌后,严诚嘴唇微张:“司马先生的意思是……”

“你若能替魏王写成这篇《受禅表》,我和魏王便有理由复你官职。届时,由你来负责天下官员的升迁,你来为天下寒士主持公道。”

“诚,不辱使命!”

严诚屈膝叩首,随即在屋舍内手脚麻利整理出一片空地。

纵使封笔两年,严诚的才华笔力丝毫不减当年。

思索片刻后,严诚便以枝为笔,以水为墨,将眼神聚焦于笔尖,把地当纸,将自己多年的沉淀倾泻而出。

地上字迹刚劲有力,笔锋游走如龙,内容更是恳切,严明曹丕是受禅是众望所归,魏代汉亦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之事。

就连一旁观摩的郭嘉也不由惊呼一句“好文采”。

司马懿早被严诚才情所折服,只是俯身忙着记下全文,随后又与严诚探讨到半夜,黎明时分才启程。

**

表书上呈至尚书台,瞬间激起千层浪。

台内一众官员细细研读后,纷纷颔首称赞,好评如潮。即便是以严苛著称的陈群,也不禁喟然长叹,直言自愧不如。

王朗又特意执笔将此表润色后,呈给曹丕,最后交由钟繇以楷书撰写于碑。

司马懿趁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曹丕。

经曹丕过问后,严诚官职得复。

云地县令锒铛入狱,云都刺史同样难辞其咎,因监察不力而被免职。

消息传开,民间一片哗然。一时间,街头巷尾、茶坊酒肆,众人皆议论纷纷。

尤其是新任吏部郎出身寒门这一消息,更是引发诸多热议。

严诚深知肩负重任,公开许下承诺,必定秉持公正严明之准则行事,考核任免官员,绝不徇私舞弊。

诸多寒门子弟听闻此言,仿若于暗夜中看到曙光,备受振奋鼓舞。

**

数月后,繁阳卜地有一座三层高坛拔地而起,名曰“受禅台”。

十月庚午日寅时,曹丕身着龙袍,登上受禅台,庄重接封,众望所归。

公卿大臣、列候贵族、诸路将领整齐列阵,匈奴单于、四夷使者纷纷远道而来,齐聚台下,同贺盛事。就连江东孙权,也在审时度势后,率领使团亲自而至,向大魏俯首称臣,共瞻新朝风采。

至此,黄初元年,万象更新。

太棒了,全写完应该可以达到榜单字数。下一章可能是结局,结局写完还是达不到要求的话就连着番外一起写,主角团会重新互动起来,不会是这么严肃啦!

(碎碎念 发疯:再写下一本的话我一定要写,感情戏!言情**百合,能谈起来的我都要写hhh)

谢谢宝贝们的支持(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8章 受禅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