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乒乓]绝对球感 > 第17章 造王者

[乒乓]绝对球感 第17章 造王者

作者:现眼包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9 05:12:21 来源:文学城

休假结束后,陆筝快速投入自己的新工作,每天变着法的跟主力队员们练球,有意思的是,打着打着小伙伴们都调侃她比俞友薇还俞友薇。

陆筝模仿俞友薇的球路时会不自觉加入自己的打法,相当于做了升级,给主力们增加了攻克难度,打起来更费劲。

其实陆筝也很费劲。

为了模仿,她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接球**,限制自己的击球战术,因为那些打法不是俞友薇能施展的,那些策略不是俞友薇的风格。

打着挺难受的。

陆筝被禁锢在俞友薇的壳子里,只能想办法在不崩人设的范围内寻求创新,给主力们制造更多困难。

陆筝不知道的是,当年钟仪琳当陪练也是这么干的。在模仿日本名将打法的过程中,她的球速比正主更快,旋转比正主更强,在模仿的基础上全面升级进化,形成自己的技战术风格,开启独霸天下的大魔王统治期。

这几天的训练中,李国伦不止一次从男队晃悠到女队,有意无意的留意陆筝,神色晦暗不明。

当初选中陆筝是为了冲击国乒第一块混双奥运金牌,可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李国伦觉得对陆筝的培养可以再大胆一点。

双打为主,太可惜了。

林立骅对陆筝的态度有目共睹,他一直在给陆筝铺路,可李国伦觉得他还不够疯,还是太保守了。

目前女乒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是郭玥,在陆筝这么大的时候,郭玥已经拿到了亚洲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和女双冠军,紧接着是亚洲杯的女单亚军,而陆筝现在还没参加过国际赛事。

即便陆筝起步晚,但她确实要立刻跑起来了。

林立骅想造王,李国伦觉得可以帮着推一把。

这是个赢面很大的赌局。

之前林立骅提议陆筝当陪练,没想到陆筝直接走马上任都不带缓冲的,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于是李国伦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陪练还有没有必要,她的能力不止于此。

去都去了,有什么比直接上场更能感受氛围的吗?又不是没有参赛名额,只是不放心给她而已。

如果伦敦奥运会想用陆筝,那么世乒赛就必须要用她,她必须取得成绩。既然都要用她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世乒赛?

就像去年在莫斯科,报男团名单之前的最后5分钟,他选择用钟承翊换下汪华一样,现在的陆筝很像去年的钟承翊。

上午的训练结束后,陆筝低头收拾小书包,忽然一道阴影投下,她抬头看去。

“李指导?”陆筝有些疑惑。

她还从来没和李国伦接触过,男队主教练来找她干嘛??

“陆筝,如果让你上德国公开赛,你能赢吗?”李国伦笑容温和,语气却十分认真。

一句话给陆筝直接整懵了,无数个问号在她脑子里打架。

这是什么流程?为什么是男队主教练问我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有问题,不是应该先问我想不想上吗?怎么直接就能不能赢了??不对,听这意思是我可以上?还能报名??

陆筝站着一动不动,眼里满是困惑,过了三秒,李国伦又问了一句:“你能赢吗?”

语气更加平和,像是在哄孩子。

去年在莫斯科,他也问了钟承翊一样的问题,只是语气和表情大相径庭罢了。

陆筝乱成一团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微微皱眉,似乎在纠结什么,但很快舒展开来:“我觉得能。”

林指导说过,要自信。

德国公开赛在二月底,她还能练,每一天的她都是更加强大的她。

得到答案后李国伦满意地点了点头,留给陆筝一个潇洒离开的背影。

从洗手间回来的方穗禾远远就看到李国伦在和陆筝说话,好奇问陆筝:“李指导找你有什么事吗?”

陆筝也不隐瞒,不过稍微总结了一下:“他好像想让我去打德国公开赛?”

方穗禾同样也很疑惑:“啊?李指导?”

她只是不懂为什么是李国伦跟陆筝说,根本没质疑让陆筝去打德国公开赛的事。

“是吧,怪怪的。”陆筝背上自己的小书包,不解地问:“德国公开赛还能报名吗?”

方穗禾了然,给她解释:“当然能啊。”

乒乓球赛事种类繁多,既有国际性的大型比赛,首当其冲的三大赛(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也有地区性的中小型比赛(比如亚洲杯,亚锦赛,亚运会),中国自己还有各种比赛(比如全运会,全锦赛,乒超联赛),所有赛事都有自己的规则,对于只参加过国内比赛的陆筝来说,她能记住重要赛事和它们的时间节点就很不错了。

把国际赛事比作猪肉的话,一个没吃过猪肉只见过猪跑的人,不了解小猪猪也很正常。

今年的鹿特丹直通赛规则她都绕了好一会才明白……不要太为难13岁差2个月的小女孩。

陆筝以为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和奥运会一样,参赛名单需要很早就提交上去,其实不是。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以年为单位算赛季,每赛季的站数不固定,每一站的参赛名单大约在比赛开始的一个月前提交组委会。每年年终进行总决赛,只有该赛季各站巡回赛积分排名靠前的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

也就是说,按日期推算,陆筝确实可以报名参加德国公开赛,前面四站就不行了。

离开场馆后,李国伦给林立骅打了个电话,约他一起吃午饭。

女队教练组上午10点集体开会去了。

两人约在总局附近的一家面馆里,他们是面馆的常客了,运动员时期经常光顾。

一人一碗老京市炸酱面,李国伦把自己的想法剖析给林立骅。

“你也知道,去年莫斯科的时候我一直在做思想斗争,到底给不给他机会,让不让他上。”李国伦一边拌面,一边说道:“我就在心里问自己,你觉得钟承翊有戏吗?我觉得有戏。我又说,你现在不敢用他,伦敦奥运会你就不可能用他了。如果2010年不用他,2011年单项他能打冠军吗?他连世乒赛单打都没参加过,还想让他一飞冲天,这个风险是不是更大。”

世乒赛的团体和单项比赛分开举办,单项比赛在单数年份举行,团体比赛在双数年份举行。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是团体赛,在男团决赛开赛前,主力队员汪华的专用球拍出现了状况,击球总是下网,李国伦当机立断用钟承翊换下汪华。钟承翊也没有辜负李国伦的信任,他抓住了机会,在比分1-1时拿下重要一局,帮助男队卫冕成功,实现五连冠。

“我想,与其到奥运会之前犹豫用不用他,还不如现在呢,现在考验一下,他行了,我至少可以多一个选择,或者有一个替补。如果那一下他不行,后面也就彻底没戏了。”说完李国伦滋溜了两口面,林立骅也没催他,自顾自吃自己的听他说。

“你现在用不用陆筝就和我去年差不多,不同的是你还有更多的机会,她还小嘛,2012年不行大不了2016年,可你要的不是这样吧。”

“奔着伦敦去那时间可就紧张了,你还想多练练她再上,我都不知道你是看好她还是不看好她。”

林立骅何尝不知道陆筝可以赶上德国公开赛,但正如李国伦说的那样,他还想再练练陆筝,扪心自问,其实就是还不放心。

这就矛盾了,看好她就不会有顾虑,不看好她那做这么多是图什么?

李国伦一语中的,点出林立骅此时的思维陷入了逻辑怪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个僵局需要有人来打破。

也许就是因为太过在意,太过重视,反而看不见更好的选择。

德国公开赛在二月底,世乒赛在五月,林立骅觉得再练三个月更稳当,届时世乒赛能更游刃有余。可仔细想想,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固然是重要赛事,但也没那么重要,和世乒赛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哪边份量更重毫无异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陆筝先去公开赛试试水呢?赢了皆大欢喜,输了也问题不大,她可以反思自己恶补短板,争取世乒赛重整旗鼓一举成功。

如果世乒赛她还不行,那伦敦就不用想了。

公开赛的失败和世乒赛的失败不可同日而语,比起直接让陆筝参加高考,为什么不先参加月考历练一下?月考不是为了知道陆筝有几斤几两,而是为了让她先模拟一遍,更好的迎接高考。

以赛代练,可以是队内选拔赛,也可以是国际公开赛,谁规定不能这么干了。

不过敢这么干的前提是,陆筝足够优秀,她能够得到这份信任,他们相信陆筝交的答卷不会太差。

林立骅拿着筷子在面碗里胡乱搅动,眼神没有焦距的盯着桌上的纸巾,忽而手上一顿,目光重新聚焦。

“是我的问题。”

兄弟开悟的时候李国伦也没耽误吃面,咽下嘴里那口后说道:“你不要局限在双打上,你会那么想是因为下意识就想着双打了。”

是的,二月比赛,陆筝如果上双打确实比较仓促,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把林立骅带进了误区。

“你想的这么明白,跟我一起找施哥去?”逃离思维怪圈后,林立骅又开朗了起来,撺掇李国伦跟他一起找施皓商讨参赛名单。

有李国伦一起会省事许多。

李国伦没有拒绝,拿起水杯喝了口水:“跟施哥可不能像我们这样聊了,你得跟他说明白你怎么给陆筝规划的,明确让他感知到陆筝的价值,不然他肯定不给过。”

林立骅李国伦看到了陆筝的升值空间,施皓可没有,在他眼里陆筝是个后起之秀,也就仅此而已了。

直白点说,从教练的身份出发,李国伦确实比林立骅做得好,一旦决定要达成某个目标,他的战略布局会比林立骅全面许多,也难怪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男队主教练。

李国伦今天的入局,为日后陆筝和男队的良好关系打下了基础,也为他日后被任命为国乒总教练打响了第一枪。

不知道我写明白没有,大家能感受到谁是真正的造王者咩?还有能get林指导的思维怪圈不^ -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造王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