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于府内,一个年轻人坐在桌旁,手里的茶盏拿起又放下。十月天气已然转冷,京城风大,刮风如刮刀子一般,可这个年轻人脑门上竟沁出了汗。
直到一阵雨打屋檐般的马蹄声响起,他才霍然扭头看过去,面上现出惊喜,叫道:“于世叔!”
打眼看过去,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高大神俊的白马,浑身雪白,鬃毛和蹄子却是乌黑的;马前手执缰绳牵马的人,也是高大而清俊。
正是于涣。
他将马交给仆人,温声说:“贤侄来找我,可是孟时兄出了什么事?”
那年轻人眼中顿时涌出泪来,喉咙发涩而出不了声。
于涣心中一沉,不禁想到了最坏的结果。
“家父……刚刚过世了!”年轻人终于艰难地说了出来,此后的话就更加顺畅,“七月的时候,父亲便病倒了。我们以为是祖父母去了的缘故,哀思过度,身体虚了些。没想到他这一病就没能起来,八月里就走了……父亲临走前说,他最后就一个念想,所以我办完丧事就赶紧来京城寻您了。”
“孟时兄临终之托,我岂有不受之理?贤侄快说是什么事吧!”于涣恳切地说。
“家父想请您为他作一篇祭文!”
“就当是我最后的一点私心吧!”柯潜卧在榻上,抬起自己瘦骨嶙峋的双手看了看,自嘲一笑,“见识过这等人物、那样文字,哪怕我只是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能随他流传千古也知足了!”
“我答应了。”于涣看着柯潜的长子,恍然忆起景泰二年他们金榜题名时,柯潜比他儿子现在也大不了几岁。
送走了客人,于涣想今年自己身边的人接连离去。先是二月,吏部尚书姚夔病逝;后是八月,柯潜病逝。
姚夔也就罢了,柯潜只比于涣年长十二岁啊!这是于涣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同辈人的流逝。
生与死的界限再一次被模糊了,那些触手可及的人仿佛下一刻就会消失。死究竟是什么呢?心的静止,身的腐朽,灵的消逝,岁月在此人身上凝滞,他的痕迹逐渐泛黄而消弭于世间。唯有那些杰出到极点或卑劣到极点的人拥有被人们铭记,而终究不至于彻底死去的特权。
所以,当柯潜之子说出其父的遗愿时,于涣竟一瞬间就理解了柯潜想说的一切:我相信你的文字是要如江河一般万古流淌的,请让我汇入进去,与之一同不朽吧。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于涣却感到浑身抖擞起来。自他起复后,就少有文作问世了。他愿意写这篇祭文,既是感激于柯潜的信任,也是认为柯潜的品格值得表之以文,令后人效法。
其实于涣和柯潜相交并不多。景泰八年于涣去山西种地,柯潜则仍待在翰林院。天顺八年于涣回朝直到现在,柯潜都一直在翰林院。他是个真正安贫乐道的人,不关心权贵更易,也不在乎官阶利禄,只埋首做自己的学问、写自己的文章、教自己的学生。过了这么多年,也只是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柯潜除了将那些仰慕于涣文才的晚生后辈引荐给他以外,再没求他办过事。两人常年保持书信联络,但不频繁。多是交流文章。不论于涣是被流放的罪臣之子,还是炙手可热的当权新贵,对柯潜都没什么两样——他只认那个文章风骨卓然的于旷澜。
虽然他的一生并不功勋卓著,也不声名显赫,甚至高中榜眼进士及第的那天可能就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但于涣敬佩他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甘受寂寞而严守节操。
正合他的号“竹岩”,高介如竹,坚贞如岩。
于涣郑重地铺开纸,准备写下自己生涯中的第二篇祭文。
常言道,破而后立,夜而后明。世上有死亡,自然也有新生。
偌大皇宫的一隅,便有生机潜滋暗长。
清脆的拨浪鼓声在寂寥的内廷响起,司礼监太监怀恩如寻常人家的老祖父一样乐呵呵地弯着腰,用手中陈旧的小鼓逗引孩子。
那孩子披散头发,瞪着眼睛像小狗一样笨拙地追着发出响声的拨浪鼓扑来扑去,有时扑急了将有跌倒的危险,怀恩便立即伸出手把他扶起来。待他站稳,两人又默契地重新开始这样单调的游戏。
两个女子站在一旁,头凑在一起说笑,目光却时时凝聚在那孩子身上。等看到孩子头上冒出汗来,孩子的母亲忍不住唤道:“怀公公……”
“哎哟!我真是老糊涂了。小主子,快擦擦汗,小心别叫风吹了着风。”怀恩立刻反应过来,轻轻按住孩子,不叫他乱动。
纪氏掏出帕子,细细地一点点拭了他的汗滴。这孩子一被按住肩膀,竟然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站着不动,瞪着黝黑的眼睛,直勾勾地瞧纪氏。
“伽叶是好孩子。”纪氏脸上露出笑容,对孩子夸道。她想到曾经家里的牛下了小牛犊,便会慈爱地把它舔舐干净,在一旁看着小牛犊到处撒欢。
怀恩听到“迦叶”这个名字,眼神一凛,瞬间回到了位高权重的司礼监太监的身份,肃声道:“纪姑娘,恕我多嘴。小主子究竟是皇子,学儒才是正道,那些佛啊道啊乱七八糟的东西,千万少碰。”
“这说得倒有理。”吴氏认可道,“他如今是皇上唯一的儿子。虽说皇上还不知道他这一号的存在,可哪天知道了,保不齐就要做太子啦。若是满脑子佛经,是不会得那帮子老大人们喜欢的。妹妹你得知道,他们自己私底下寻仙拜佛,旁人是管不得的;可皇上和太子寻仙拜佛,他们便义不容辞要进谏。”
怀恩无奈地看了吴氏一眼,接着道:“吴娘娘说的是。关键是若出了个整日修寺礼佛、求道炼丹的,大明的祖业该当如何呢?”
“我儿连名字都无有,怎么就到了……这个位子?”纪氏一把将孩子搂入怀中,低下头看他那颇具母族特色的面容。
“这几年后宫始终没有子嗣诞育,太子又好端端薨了。有这么个孩子在,还能叫大明江山落入外藩手中吗?日后寻着机会,我便将此事告知皇上。纪姑娘,您可得想明白。”
吴氏握住纪氏的手道:“妹妹,这孩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还能害他吗?大明的宫廷与你们西南土族是不同的。”
我知道是不同的,纪氏在心中默默说,大明的宫廷是一头怪兽,吃人的怪兽。
“从今往后,你便不叫迦叶了。我们叫‘哥儿’,就是在叫你,知道了吗?”
无名的孩子默默点头。
“哥儿。”
“娘。”
怀恩和吴氏都露出欣慰的笑。
人生在世上总要接受一种思想,哪怕是什么都不信的人,大抵也是怀着一种名为“怀疑”的主张。俗话讲“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历代士大夫精心规划维护的社会里,不管你背地里怎么想怎么做,明面上总还是要接受儒学的规训。不然,你就是违逆祖宗的“不肖子”,是异端,要受整个社会的排斥。
皇帝漫不经心的面孔浮现在纪氏面前,他竭力掩饰的不安和怯懦被他毫不放在眼里的小宫女看得一清二楚。
她的孩子也会变成这样吗?
纪氏打了个寒颤。
岁寒知松骨,风疾识竹节。……院中二柏,君所手植也。亭亭而立,气冲霄云,后进之士,尽可仰瞻。
——《祭柯孟时文》于涣
迦叶音qie(二声)she(四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朝乾夕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