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 第18章 第 18 章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何到关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30 23:44:57 来源:文学城

【要说吸取教训,没人比司马家的人更清楚曹魏是怎么没的了,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就寻思,大魏江山能到他手里靠的是士族,当时拉那么多世家上船,如今想踹下去都没办法。

于是晋朝开国后陷入一种极微妙的状态,皇室一方面要给世家利益,表示跟着我干准没错,以后还要当咱小弟;一方面又要防止他们坐大,成为第二个司马氏。

毕竟晋的天下是无数个世家缠绕而生,司马氏作为皇族,是其中最大最顶尖的世家,但百年后呢,焉知没有后来者居上?

历史是一轮又一轮的重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王朝,皇座上的子孙会恐惧武将效仿先祖,因疏于兵事多风波;靠政治交换建立的国家,自然也会怕别人沿着老路走。

司马炎进行了思考,认为曹家人那么爱打压宗室,搞得后面宗亲对士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那肯定不行啊,给亲戚们封起来,功名利禄搞起来,大封同宗子弟为王,并不断扩大他们的权力。】

曹操哼笑,司马家的人果真不智,这还不如别思考,同姓诸侯王有多难搞,看汉朝就知道了。从敲打到七国之乱到推恩令,历代天子都在抓紧收拢权力,而晋朝皇帝,天幕怎么说来着,“开历史倒车”。

汉代帝王再如何,依然算得上明主辈出,这样都费老大劲解决诸侯王,而司马炎把江山留给的儿子……

这不是为难他么。

·

黄袍加身的帝王听着天幕,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大宋未来衰颓的气息,以及那被拎出来嘲讽多次的雪乡二圣的成因。

兵权。

他们赵家的子孙,居然会因为恐惧武将效仿先祖,而疏于兵事?

真是笑话,没了将,没了兵,再好的河山留给谁守,家里的将军没了兵权,不是明着敞开大门任外人来打吗。

【但司马炎可能是疯了,然后封了。

到晋武帝去世,也像其他帝王一样,给自己放心不下的儿子准备了托孤大臣,司马亮和杨骏,一个宗室,一个作为国丈的外戚士族,也算平衡。结果杨骏势大,“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和杨后联手,直接把司马亮排挤出去了。

托孤好啊,一托一个不吱声,什么叫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这就是,不知道司马懿泉下有知看了怎么想。

司马炎死了,新皇帝和摆设差不多,杨骏靠着太后女儿的支持和托孤重臣的名头耀武扬威起来,开国皇帝刚死,杨氏就纵横司马家朝堂。

但既然有新皇帝,自然也有新的皇后。

贾南风权力**很盛,屡次想参政都被杨骏阻拦,秘密联络了楚王司马玮,诛杀以太后和杨骏为代表的杨氏集团,其后矫诏命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卫瓘二人,再杀司马玮,庙堂又进入贾氏的时代。】

要乱起来了。前面几个曹魏皇帝伸不着手的时空,司马懿带着儿子们坐在曹芳面前自顾自看天幕。

曹爽早被处置,朝堂已经是真正意义上司马家的一言堂,一切都朝着天幕提及的那个未来走去,司马懿却心中不宁,总觉得未来会发生什么他难以接受之事,司马氏的行进也将停滞。

高祖文皇帝在上,他在心中默念,臣为大魏尽忠多年,而今祈祷,是为天下,而非司马之晋。

首阳山沉默以对,曹魏的黄土沉默以对。

【这一轮博弈停留在皇室内部,杨氏与贾氏以外戚身份夺权,最终贾氏胜利,子弟多任高官,皇后贾南风执政。

就手腕来说,贾南风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极鲜明的政治家特质,精准狠辣,执政也做得不错,“虽当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

但时间长了,太子司马遹也长大了,他并非皇后亲生,万一司马衷死了,贾南风无法以太后身份摄政,便称其谋反,先废后杀之。

前面讲过,司马炎对这个很聪明的小孙子有很大期待,认为他能振兴家族,再加上现任天子实在没用,保皇派人士对司马遹的期待不要太高。

太子这一死就坏事儿了,保皇党震怒,怎么把正统继承人给搞死了,野心家也佯装震怒,这不来分一杯羹?】

晋之前的人们只当这是和往常一样的政治故事,至此也不过是新的野心家出场,朝廷陷入一段时间的动荡,再有力挽狂澜之人出现,万事回归平静。

晋朝小儿唱起童谣,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骷髅生齿牙。

知晓那段历史的人却闭上双目堵住耳朵,几乎不忍再听。

这片土地上最悲惨,最凄楚的时代要开始了。几百年的时间,没有火星闪现,没有救世主或神迹出现,人们只在此处混沌浮沉。

史官提笔至晋,竟不愿下笔,无字可书。

【赵王司马伦联合司马冏诛贾氏势力,一杯金屑酒把贾南风送走,转而自领相国位,不久后,废司马衷而自立。

宗亲们就寻思,都是姓司马的,都是诸侯王,谁手里没点东西啊,反正最名正言顺的已经下去了,这皇位让司马伦当还不如给我。于是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便起兵讨伐之,灭皇帝司马伦,司马冏主理朝政,复立司马衷。

到这个阶段,事情已经从宫廷内部无限扩大了,藩王们掺和进来,开始以各种名目争夺权位,有些人选择废帝自立,有些人比较要名声,走的是挟天子的摄政路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潘多拉魔盒彻底打开了。

因为第一个皇帝被废了,第二个以帝王身份自居的、代表中央政权的司马伦也失败了,大家本就少得可怜的敬畏心彻底消失了,谁没几个兵啊,谁没做过梦啊,I have a dream,我家也有天子气,也能振兴家族啊!】

司马,好多司马,根本分不清。

听众都觉得天幕这次说的故事对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不是很友好,唯一听明白的就是司马家的王族在打架。

·

司马懿倒是分得清,但他分清了也没什么用,难道还能隔着时空让另一位面的子孙不要打了吗?许多事一旦开始便无法停下,没人比他清楚。

只是心中忧虑更重了……还有什么他没有预料到的东西。

·

朱元璋想到五胡乱华,又忆起元人对汉人的奴役,对晋朝恶感更甚。这么群糟心玩意儿,狗争食一样,把脑浆子都打出来又能做什么?

【司马衷呢,第二次皇帝还是当了和没当一样,真正有实权的还是司马冏,司马颙联合长沙王司马乂奉天子,司马乂顺势独揽大权。

司马颙很郁闷,找人刺杀,未果,打也打不过,司马越看他俩实在闹腾,就勾结禁军将司马乂抓给司马颙,先烤死一个再说别的。

草木萌芽杀长沙,原来的太子又不可能死而复生,还是要考虑接班人问题。司马颖把傻子皇帝逮到自己的地盘上,当了皇太弟。

——天子不再居于皇宫,而是被藩王带到了地方,最外面的遮羞布被扒下来,皇室核心权威至此彻底崩塌,一切重回纷争逐鹿的时代。

而黄沙弥漫的烟尘里,有忠臣血。

司马衷被皇太弟带到自己的地盘之前,尚有嵇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其他人想洗去,但这位向来呆傻的、并不像天子的天子却开口了,“此嵇侍中血,勿去。”】

天幕上渐渐显现出文字,于谦想,文天祥写《正气歌》时如何想见这段历史?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嵇康为后世留下半全的《广陵散》,儿子嵇绍则是青史上欲沾衣袖的灼眼泪滴。竹影青碧,丹心如血,这样浓淡相宜,才配在最面目模糊的时代称风骨。

·

嵇康看着尚未长成的爱子,长叹着抱琴对月,和着《正气歌》之词,颤颤弹出音调。

早生华发的苏武朝着大汉的方向又拜了一次,歌中提到的仁人志士无不举目而望,各有悲喜。

【皇帝被带走了,中央好歹还有些残余势力,归司马越了,他没打过司马颖,但他有小弟,手下小弟寻思了一下,既然内部打不过,为什么不能借助外部力量呢?

王浚通异族,破司马颖。鲜卑大掠妇女。

皇帝叕到了司马颙的手里,司马越击之,带着他的异族势力入关中,鲜卑军入长安,杀二万余人。至此,天子终于落入司马越手中,列王纷争结束。】

司马懿脑袋嗡一声,是了,异族,他一直没能想到的异族。

天幕说到现在,几个诸侯王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小辈,也没有兵力强到力压众人的人选,斗来斗去还是在生耗,唯有引进其他力量,方能成事。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鲜卑军这样的存在,居然也敢让他们入关!

曹芳坐在他们身后,幽幽看着司马家的天道循环,报应在一群无辜百姓的身上。

【八王之乱听起来特别复杂,细捋主要就是这么几个核心点:

开国皇帝司马炎刚死,外戚杨氏家族冒头,被新的外戚贾家摁下去,贾氏代言人贾南风执政;

贾南风废杀了很有名望的太子司马遹,各地心思浮动,贾南风被杀,藩王开始进入中央体系;

有一就有二,藩王们都开始逐梦大晋圈,不断有新的司马成为中央掌权人,又被其他司马打败,周而复始,最后胜利的那一位请了异族势力帮忙。

司马家这老些人是打爽了,百姓过得苦不堪言。本来中央动荡就容易造成混乱,结果西晋开国这一段,别说动荡了,那简直是持续不断的地震,你们根本就没停过!

而且你们内部打就打了,谁让你们请的外援?懂不懂全华班的含金量!

很显然,他们不懂。

普通人不懂也就罢了,这群王族不懂,苦的就是全天下了。】

《中国通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十六国的混乱》

《晋书·惠帝纪》

《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晋书·忠义传·嵇绍》《晋书 卷八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晋纪七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八王之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