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 第13章 第 13 章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何到关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3 22:42:36 来源:文学城

【刘邦死去了,刘盈登基,就此开始和他的母亲进行拉锯。

刘盈其人,虽然后世要么觉得他是软蛋要么觉得他是二百五,但就做皇帝这件事本身来说,众人对其的评价是守成之君。

当时提倡“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垂衣拱手而治,臣子按自己的路子干,皇帝不咋掺和。

大家都知道,打工人有时候不怕领导不搭理,就怕领导要加入,没有上面人乱指点,工作效率可不一下就提高了吗。】

书生们还没从有女帝的震撼消息中缓过来,闻言只对刘盈大赞特赞,能在吕后如此高压下做出此等伟业,汉惠帝实属不易!

“是极是极,惠帝也就是被吕后压着,其仁爱悲悯之心谁人能比?摊上这等恶母,不得不为其痛惜一场。”

一时间,刘盈的风评又好了不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开创了什么惊人伟业,是遗落于史册的有为君主,初次进学的垂髫小童翻开书一看,啊,就这么点东西呀。

【关于惠帝朝,有一项影响较深的政策,卖爵。可能大家看到卖官鬻爵相关印象就不太好,但此处和我们认知里的不太一样,主要还是促进经济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的贩爵史往上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始皇四年,有蝗灾大害,百姓捐千担粟米,可以得到一级爵位。

这次卖爵的目的很明确,主要为了合理吸纳更多粮食来度过灾害,属于偶然事件。

惠帝朝对其进行了变更。元年,提出“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百姓没什么反应,无他,不管是秦的千担粟米,还是汉的换三十级爵位的粮食,他们都拿不出,这个卖爵的政策和他们压根儿就没什么关系。

皇帝和官老爷们还是会玩儿啊,这么个法令摆着,他们这些种地的没什么,有钱的巨贾和当官的就高兴了,犯死罪也能靠捐粮度过,这多舒服。

有认过字的捣捣同伴:“动动你的脑子,朝廷粮食多总是好事。”

【五年,有灾,六年,“令民得卖爵”。这一举措在当时算善政,有点积蓄的普通人为了寻求地位、免除处罚,会心甘情愿将大量的粮食上缴,可以预见的好处很多:

首先,官府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粮食储备。国家有粮,赋税就可以收得少一点了,因此可以十五税一;

其次,大量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粟米流通起来,经济便也流通起来,逢灾年荒年,官方便可调控粮价,维持稳定;

最根本的,人们为了拥有更多粮食,会积极投身于农耕事业,专注耕耘,提高生产积极性。

在小农经济的时代,这样大范围的粮食流向国库能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晁错正和刘恒商量这个,决定将卖爵改为“入粟拜爵”,再给吸纳来的粮食多个军备的用途,如此一算,爵位虽有泛滥,应该也不会太多。

“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刘恒微笑,“希望真如晁卿所言。”

【到了刘宏,啧,要么说人家是汉灵帝呢,真·卖官鬻爵出现了,他直接来了一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皆可用钱财买到,还搞投标,得到的钱全进自己口袋留着耍了。

祖宗们卖爵主要是为了微控,对贩出的爵位也比较有数,只有你是真的要钱真的卖官啊!

这么一玩,累卵之危的东汉很快就承受不住了,大汉四百年,就此告终。】

“也算守成之君了,”刘邦难得评儿子一句,很快又注意到其他,“大汉便大汉,东汉又是个什么说法?”

“许是略有风波,又遇中兴之主。”吕雉并没忘记天幕所言与她拉锯之事,语气淡淡。

“不错不错,除了那灵帝小子太废物,走得实在不体面,这么些年也尽够了,”高祖举杯,“来,共贺我汉家四百年天下!”

【提到吕雉惠帝,避不开的关节是戚夫人赵王之死,大家都挺熟悉的,或者说这种关于“宫廷秘闻”、“后宫撕逼互相折磨”的故事向来被传得最广,男人们不断把它写进史书笔记故事,宣扬一个得到权势的女人向情敌复仇时有多狠毒。

刘盈刚登基时,大家还保留了一些体面,吕雉虽然烦戚姬母子俩,但刘如意仍好好做着他的赵王,戚姬也只是被关进永巷舂米干活,不管生活状态怎么样吧,至少都活着。

刘邦早告诫过戚姬“吕后真尔主”了,然而她既听不懂也闲不住,没事搁那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还活着的刘如意大惊,他妈好好待着不好吗,为何要唱这样的曲子?

抱怨吕后也就罢了,却还惦记“子为王”,提醒太后赵王仍活着,那句“当谁使告汝”更是有串联宫中之意,甚至是鼓动他造反,如此愚蠢的女人,怎会是他的母亲!

他却未曾想过,自己处境虽差,到底在封地吃香喝辣做着他的赵王,母亲却在宫中舂米,而戚姬得罪吕后,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储位。

【吕雉与戚姬的斗争,说到底和营销号所说的“大婆打小三”没什么关系,是围绕最高权柄进行的一场政治斗争。

太后回忆起当年储位动荡,深觉母子俩不能再留,终于开始动作。

赵王被召回来,刘盈一听不得了,亲自去迎接刘如意,衣食住行都和弟弟一起,生怕哪天不留神弟弟就被老妈给害了,但没防得住。

后来又亲眼见证母亲把戚夫人制成人彘,大哭,直接病倒,跟他妈说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啊,我作为你的儿子没脸管天下了,从此以后便沉溺享乐,不再管朝事。】

李贤沉默,这么一句话,让高后被骂了千年狠毒,但要深究,本质是年轻的儿子与盛年的母亲之间的交锋。

后人好似完全无法理解惠帝在这段故事中表现出的仁爱,太后费心筹谋,皇帝却保护曾经的政敌,看上去确实荒谬。

但这种近乎荒谬的“仁”,正是刘盈要表现出来的。

高后前期是多么酷烈啊,和汉高祖一同诛杀大臣,曾经的诸侯王被剁成肉酱分下去震慑其他人,满朝文武谁不惧怕。

——这时候,新帝表现出的和善温厚就很能吸引人了。

一个名正言顺的正统帝王,对曾经和自己有纷争的弟弟都如此友爱,甚至会为敌人的死态流泪惶恐,对太后的狠心深恶痛绝,臣子们能做的,便是依附敬重他。

皇帝除了压不住强势的母亲,简直是最好的保护伞。既然新帝抗衡不了太后,他们这些臣子加入他,不就成了么。

李贤叹息,可惜母亲不类高后。她若再狠心一些,再恶毒一些……

【世上也许有无缘无故的圣父,但刘盈并不是那种人。他也不是所谓的基因突变,一对老虎生出只小绵羊,而是从登上帝位后,就目标明确地直指其母了。

比如刚刚提到的“买爵免死罪”,推出于惠帝元年冬,刘如意死后不久——太后刚杀完赵王,大家非常慌乱,生怕遭殃,皇上就给了一条赎命的法子。

啧啧,这不得日夜感念君王恩典吗,顺便还要骂几句太后狠心。

再加上那句他羞愧为其子的指责,鲜明地将母子切割开,就差拿个喇叭喊了,我和太后可不一样,本人是非常善良温厚的皇帝,是一个可以让臣子们依偎的宽大肩膀!

就像把曾经为自己死谏的太傅一脚踢开一样,刘盈为了自己的声名,并不在乎母亲如何。太后越刚厉,越能显现出他的宽和善良,臣心所向,善名远播。

这样将母亲当做踏板的举动,谁能说他没有遗传到父母的血脉?】

吕雉微笑着将酒爵置于案上,轻碰一声,群臣俨然低头。

“皇帝为人君,自然要个好名声。”

刘盈面白如霜,看堂下众卿之态,他便知晓自己已失败,宽和仁慈固然好,但有些恐惧刻在心上如影随形,哪怕忘却,一个照面便能再忆起。

太后轻轻扫过一眼:“皇帝失态了,且去休息吧。”

【所谓刘盈被吓到从此不理朝政这个说法,一般认为是后世为了抹黑吕雉故意塑造刘盈的受害者形象,赵王母子头两年就死了,惠帝后面几年也没咋样。

他的早衰,更多意义上是发现自己实在掰腕子掰不过吕雉,心里又怨给权力的老爹又恨不放权的老妈,愁苦日久而亡。

情感上大家唾弃他的叉烧行为,理智上也不太能理解他的迂回操作,因为还是很莫名。

一个皇帝仁弱不可怕,恐怖的是他将仁作为武器,只对准母亲,打压太后抬高自己,再深究本性,依然不是刚直帝王。

但好在,他很快便死去了,没添几年堵。】

刘邦有些不满,对两个人都是,好歹是母子,最后却闹成这样。

但他看了看天幕隐有赞誉,自己也深知其能力的吕雉,又看了眼跪倒在地满脸泪痕的太子,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想此子当真不类我。

天幕说这许多,到底建立在后人的认知上,他们大概觉得政治就该风起云涌,有许多筹谋算计,许多暗流波折,但在他看来,这个儿子只是纯粹的废物。

纵然真有抵抗母亲的心力,也坚持不了多久,最后还是会如天幕所说,虚置朝事,纵情声色。

【其实戚姬之死在这段历史中占比实在不大,论起狠毒来,中国古代男人发明的折磨人的酷刑多了去了: 凌迟,剥皮,炮烙,以开水烫人,然后用铁梳一次次细细梳下血肉,秦末大家野性未消,项羽还要把刘邦老爸煮成肉羹呢,为什么只有人彘一直被提及?

男人对女人的窥探欲造就这一切,一个曾经鲜活的美人变成这样,对他们来说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让他们认为两个女人争风吃醋以致虐杀情敌,可以把“政治”降维成“宫斗”。

于是他们对这个故事大书特书,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神态,去放大这一切,妖魔化这个执政的女人,一代又一代书生的笔,记载一个又一个女主善妒而恶毒,诛情敌,掐亲女,淫//乱朝堂,真真假假,混于纸上。

但没关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惠帝死后,依然是吕雉的时代。】

《汉书·惠帝纪第二 》

《汉书·外戚传》《史记·吕太后本纪》

《中国帝王孝纪》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汉书 · 志 · 食货志》

捐粮得爵这方面大家可以看晁错的《论贵粟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母子交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