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穿]式凉 > 第154章 番外

[快穿]式凉 第154章 番外

作者:付一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4:56:54 来源:文学城

梅石发现了夏霖裹在挂毯里的信件和香水。

信件间飘出数张明信片。

明信片上的画面是战地风光和极境佳景,在新闻里看过,有些还获过国际摄影大奖,是师凉拍的。背面手写了日期和几句简单的话。

信也是师凉的。

从内容来看,每封都是有的放矢的回信。

最后一封回信年代久远。

明信片陆陆续续持续到上周,上面有不同的拗口地址。

难怪七周年聚会的时候师凉来了。

可夏霖说那次空难之后跟他认识但不熟。

他有时还见夏霖对着空白信纸发呆,却不动笔。

挂毯与屋子的摆设很是相得益彰。

夏霖说不喜欢上面的花纹,一直压在柜底。

后面搬了两次家都带着它。

现在回想,每次他都特意确认自己的衣衫被面一应布品带没带齐。

虽然师凉的笔墨里一句引人遐想的话都没有。

但这个年代还写信,这件事就挺暧昧,夏霖不是个老派的人,大概师凉是,因为信尾总是有句“顺颂时祺”。

现在问夏霖也得不到结果。

找出这些东西,是能舒缓他的心情、唤回他的神志,还是刺激到他也是未知。

他还认得梁猛,所以由她接回。

梅石等在家中,注视着夏霖的神情变化。

他有些疑惑地左右看看,目光定在梅石身上,惊喜地笑说:“你回来了,我就说热带雨林会彻底改变人的样貌,真不明白你怎么偏要去那种地方。”

梁猛看向梅石。他摇摇头,含糊嘟囔:“至少不再把我当乘务检查员了。”

被错认成师凉之前,梅石还抱着夏霖与他“君子之交,言浅行深”的幻想。

时间久了,他也没法骗自己了。

身心俱疲之下,他给最近那张明信片上的地址写了信。

多年前匆匆一面,式凉仍记得他名字。

因为梅石与夏霖组合起来就像一副绘景写意的古画。

看到人,想起脸,他的身形似乎缩小了一点。

梅石见了式凉,惊奇地发现这人似乎只有皮老了,骨骼并没有老。

不过多年穿梭于硝烟炮火枪林弹雨并非毫无痕迹。

他左手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是一片疤疤癞癞的痂。

不知哪条腿的毛病,走路有点跛。尽管如此,也不减其仪态风度。

刚想说岁月不败美人,又想起他是名国际主义战士,年老还要被人审视外貌——称赞对方美丽也是一种外貌审视——似乎不太尊重。

夏霖坐在模拟飞行器的玩具前,握着操纵杆,专心致志地眺望虚空。

发现式凉,他眼神戒备。

方才与梅石详谈了夏霖的病情,于是式凉笑说:“夏机长好,我是你的副机长,新来的。”

“哦,是你啊。”

式凉坐到他旁边的地板上。

“飞机落地了,我们下来吧。”

“我要听听检查员说什么,你可以帮我去看看我的邮箱吗?”

“好……你有一封信。”

“不可能,我没再给人写信了。”

夏霖感到不安,四下环顾,只有副机长。

梅石躲出去了。

“为什么不给他写信了?”

“写不出来。”他按住自己的心脏,“一提笔就不舒服,它干哑了。”

真是孽缘。

系统感叹。

他本该死在那场空难。

宿主让他活到今天,也折磨他到今天。

听到夏霖抽泣,喊着不舒服。

梅石在门后,本来想假装师凉出来安抚,却听到他问:“梅石呢?他在哪,我要回家……”

他走出来。

“你去哪了?怎么留我自己一个人这么久?”

夏霖停止了哭泣,重获至宝般地与他相拥。

“我该走了。”式凉说。

梅石送他到小院门口。

两人间的尴尬,主要是梅石单方面的不自在有所缓解。

“他前不久才跑丢摔伤,我不便远送。”

“没事。”

“他追求你许久,求不得总是刻骨铭心。都说人记吃不记打,其实是反过来的。”

“我相信在他心底什么都比不上你们三十年相守。走了,你回吧。”

……

与自称“无国界”的自由记者组织同行了一段时间,分开后回国一趟,再度前往新的战场的路上式凉感到气力不济,在一小镇短暂住下了。

朝北的房间很是阴冷,并且越来越冷。

本地邮差来送信,发现他卧病在床,提出帮他买药。

“人一老就四处漏风,药石无用。”

式凉眼前昏花,视野摇晃。

“我看不了信了。你会中文吗?”

“我知道一个人会。”

她去找了。

他躺回床上,信放在胸口,沉甸甸的。

这种不适近几年常常袭扰他,他没有试图扼制,而是与它相处。

它带来了一种熟悉的感觉,是死亡,如此之近。

现在可不合适。

终于等到邮差带回另一个女孩。

“他师妇是维和部队的,不在,但他也会。”

他指挥她们从他的外套翻出两张五十卢布。

“帮我读,读完代我写回信。”

“我的皮肤在松弛褶皱,大脑在退化失能,希望你不会体会到,为这种清醒的时刻、为能够控制自己的手拿笔写字而激动得热泪盈眶、为重获的自我不知何时就会被收回而紧张又悲伤,还有发病时连厕所卧室都搞混、身边都是陌生人的无力与恐惧……你千万不要体会。

我刚刚脑子一下清明如镜,想起不久前见到了你。

虽然不清楚是不是真正的你,我是不是没有认出你?让你伤心了吗?如果是的话,你要体谅我生了病,没有的话就算我自作多情……

没有要紧的事,我退休了,和爱人生活得很安逸,这份安逸多亏了他的忍耐和奉献,我给他添了太多麻烦。

这么多年没有给你写信,不是怨你,而是想彻底稳定下来,不想给自己再留任何飘渺的挂念和希望。

在无望的处境,希望太拖累人了。

我的挂念不能让你在危险中免于受伤,我也无法承担你亲切的回信,安于生活之人的心不需要太剧烈的跳动。

如今阿尔兹海默催促我做这个仪式,括号即写这封信括回,正式放下,括号这次是真的,而且老早老早就放下了,只是才倒出空写括回。

我认不出你,但我一直都挂念着你,以朋友的感情爱你,直到生命尽头。

愿悲伤、疾病和死亡远离.

翻译女孩把信拿到他面前。

句尾是一个深深的墨点,随后背面是一片儿童般的作画,画的似乎是挂毯的图案。

“这儿还有一行小字:是我寄出的,希望你不要介意,梅石。”

为他写完回信,两人拿钱去买了药回来,还把店里的医师拽了过来。

“没用了。”

“他死了?”邮差问。

医师点头。

“那药能退吗?”

翻译女孩别样地看着她。

“算了,捐了吧。”

邮差改口,拿起信,看着上面的外国字。

“好短,什么意思?”

“我也会以朋友的感情记得你,直到时间尽头。”

……

师凉姥姥去世,农场换了一批管理者,钱万爵管理的集团也一样,公有资产不认可世袭。

庄学礼的百岁喜丧过后,她的个人财产庄婧可以继承,如今也包括电影版权。

如果不是郝阿姨和母亲死前都提到了让它上映,庄婧年岁大了,压根没心情跟那些机关单位和发行商去耗。

除了一些配合影院最新放映技术的修复,影片原封未动。

首映过去了好久,热潮还没有消退的趋势。

片子有两个半小时,看之前庄婧还担心自己会坐不住或睡过去。

没想到视听纯熟,节奏明快,十二天大事小情在篇幅内交代得清清楚楚。

主角的悲剧性格在这十二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常听人说电影是时间的艺术,这就是了。

前半段镜头跟随着主角高虺,他肆意舒缓地生活,而每个人,包括银幕前的观众都在他的高压统治下感到神经紧绷的静谧的恐怖。

中段镇压民间起义,朝堂密谋宫变。

代入暴君视角,便会陷入统治被推翻的惊惶焦虑之中;

代入起义一方,哪怕知道他们会赢,历史如此,也会被推移的镜头引领,被真实而聒噪的角色感染,随他们杯弓蛇影战战兢兢。

她所在的厅,前座的观众中途恐慌症犯了,悄悄跑了出去。

末尾三十分钟,在美轮美奂的行宫中,暴君召开最后的疯狂盛宴,性与屠杀场面都采用了艺术化处理,画面遥远,台词密集,环境音嘈杂,悠扬的古乐器声听起来阴森而危机四伏。

与《生生》截然相反,生死营救本该让人紧张激动,电影却刻意处理得冗长无波,人物内敛沉默,九十分钟让人透不过气。如现实生活一般枯燥琐碎,让人想快进而不得。

《天煞星》就像生活的另一面,祸不单行大难临头,时间流逝得飞快,手忙脚乱歇斯底里也抓不住它的尾巴,让人想暂停而不得。

之所以《生生》对比,除了都是她母亲的剧本,还因为两个主角都在经历某种时间循环,打破的方法都是死亡。

高虺困在同一段关系模式中循环反复,他的灵魂在同一个情感囚笼里打转。

他想让事情按理想的走向来,想让人听他的话,没有人听,起初是不想让宫人杀一只牛,后来是想听濒死的人发出牛吼。

他想方设法地要满足自己的**,那注定受挫。

他说他不明白为什么攀登上了最尊严的位子,还常常耻辱过活。

每次受挫都会让他变得更加狂暴,充满仇恨。

最糟糕的是,早期的封建体制对帝王欠缺制约手段,他又无比聪明地爬上了那个位置。

天下生杀大权握于他一人之手。

最高掌权者的**膨胀到极致,自然而然生发出从他人痛苦中得乐的狂热。

作为男性在母权社会压抑的恶念一再扭曲,动物性的低劣彻底释放出来。

他成了智性滑轨的文明之殇、人性之恶的化身。

更确切地说,封建之恶,雄性之恶。

主演完全撑住了这部电影。

难以想象现在还有哪个男演员能演绎出高虺未经训诫的雄心和野蛮,自然而然的威严和狂傲。

即使没有这个演员,剧作本身也不至沦为猎奇博名的三流之作。

把角色和演员混为一谈是荒谬。

导演却是探讨中无法忽略的一环。

她远离电影很多年了,但自小耳濡目染,听母亲和郝阿姨说了很多业内秘闻。

因为了解,所以更加稀奇,性情沉静稳重的导演,运镜柔缓阴森的摄影师,和骄矜拿架子的主演,竟合作出这么迷幻、亢奋、疯癫的片子。

有人说电影是造梦机器,至少这部电影,是一场摄住人心脏,令人倍感窒息的噩梦。

无论观众对那个煞星是爱,是恨,还是又爱又恨,甚至可能演员和角色,在他沉入湖中时,都会想:他总算死了。

折磨结束了。

最后的死亡场面,仅用了一个平铺直叙的长镜头。

抽掉了声音,放弃了技巧,冷静到了冷漠的程度。

仿佛告诉所有屏幕外的人,烛芯跳动着的火苗熄灭了,梦要醒了。

银幕变黑,字幕滚动。

有的立即起身说心脏不舒服要去医院看看,有的说是想看狗皇帝的报应才捂着眼睛撑到现在,也有的像她一样,坐在原位,注视着字幕无休无止地在黑暗中呈出一个个死去已久的名字。

庄婧又想起,母亲评这部电影“不合时宜”。

内核隽永,宛如一座宏伟的警钟,但理念和形式还是太超前了。

对她那个年代有些保守的审查和人文环境,还有堪称群魔乱舞的追星群体也是这样。

如今看的时候不会想这是一部四五十年前的老电影。

换个角度想想,一群死人制作演绎另一群死得更早的人的故事,活人在观看。

可能感情丰富的会感动,她只觉得怪异,瘆得慌,尤其想到这个噩梦结束后的现实。

主演自杀,导演在争议中阻止电影于自己生前上映,转而过上了朝不保夕的生活,病死异乡。

今时的荣誉和赞美拥向两个死去的名字。

看得出导演非常感恩他的团队,片尾字幕很细很长。

她有一段时间从事后期制作,还在郝阿姨的片场做过场记,比较注重这个。

露脸的演员都有名字,配乐写上了参与音乐的所有乐师。

乐师的演员里,唯独两个名字没有出现在配乐表。

取而代之的是:

古琴——颜式凉

洞箫——祁逐归

银幕关闭,灯光亮起。

庄婧撑着扶手起身。

噩梦最好是忘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