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剑三]墓衣行 > 第104章 第一百零三章

[剑三]墓衣行 第104章 第一百零三章

作者:洛娅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1 10:21:00 来源:文学城

对李白的问话,阿罗先是面露茫然,而后才无奈摇头,叹道:“先生素来行事磊落,从不掩凌云之志,现在倒来问吾?吾曾记先生有诗曰——”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1]

阿罗声音清朗,一首诗诵毕,端是洋洋盈耳、金声玉润,使闻者心旷神怡,李臻臻忍不住“啪啪”鼓起掌来。

“你念得好。”她眸光盈盈地注视着阿罗,又赞李白:“先生诗更好。”

“惭愧,白数年前拜别匡山,随兴之作而已。”李白虽口称不敢,神情却十分自得。如今文坛兴盛,而自己数年前的诗作都能被旁人传扬、拜读,即使是李白也很难不为此骄傲。

阿罗笑了一笑,他的态度语气拿捏得正好,盛赞之言既使旁人心旷神怡,又不趋于谄媚,此时转化话题,言语间尽显诚挚之意:“玉真公主乃今上胞妹,深得帝宠,又好诗文,多有士子文人依附门下。先生之才,若得公主看重,荐于今上,平步青云匡扶社稷自然计日程功。今所虑者,唯求仕之人甚多,才学品性参差不齐,曲水行宴所作诗赋更仆难数,自不能得公主一一品评。”

“如今明教失了贺礼,以其张狂之性,必不甘心息事宁人,闹得大了自会引来公主注意。太白先生夺回碎星,经下仆禀报上去,十之**能得公主相召,再献诗文,定能入贵人之眼,岂不比日后汲汲辗转高门大户间来得要好?”

说着,阿罗又看向李臻臻,温声劝解:“碎星先前被盗,宝剑已失名声,现不过一利器尔。与其藏匿,不若令太白先生献上,待先生日后执掌一方,此剑之名也可留于诗赋中、作一桩佳话传于后世,岂不美哉?”

阿罗的话不仅令李白心动,连李臻臻都被说服了。她为藏剑之名而来,如今心愿已经达成,若能就此交好李白,无疑是件幸事。此时略一思索,便也跟着劝李白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正是这个理。别馆人多眼杂,如今明教那证人尚活着,一走了之总归是个祸患,倒不如将事就此了结。”

接着她又承诺:“先生只消做场戏,我与阿罗也好做个现成的证人,对外宣称你我三人论道之时,恰撞见一人形貌与先生极为相似、却形迹鬼祟,追逐之际发现他盗得宝物,最后先生一力降之,迫使贼子弃剑而逃。”

李白听得颇为心动,细思片刻便拿定主意。他游历各地已有数年,入朝为官一展所学之志日益强烈,只苦于无人引荐,今日他四处托人来玉真公主别馆赴宴,所求便是有贵人慧眼识才、代为引荐。

然而愿望虽好,玉真公主却不是寻常人能见得着的。今日来别馆的年轻士子多抱有和李白一致的念头,前院曲水流觞极为热闹,人人争相吟诗作赋以求引得公主另眼相看,他只稍待一会便觉索然无味,想来玉真公主周围时时都有人簇拥恭维,早练就一颗岿然不动之心,自己若想得逞所愿,必要有一番难得机缘才行。

想明白之后,李白便对今日之行不再抱有希望,行事也疏狂起来。在路过响屐廊时,他顺手教训了猖狂无礼的明教门人,不想竟引出碎星,名剑之利,令他一见倾心,原想携此战利品尽快离去,不料又被李臻臻两人撞见,一番攀谈,原先所求竟有峰回路转的迹象,怎能不令他怦然心动?

当下,李白长揖向两人致谢,十分欣喜地道:“能得琅嬛相助,乃白之大幸。稍后白自去做戏,若有疏漏,还望两位代为周全。”随后他又极为自傲地承诺:“阿罗且放心,白自恃才情不凡,进献贺诗必得公主赏识,待美言几句,力求不令碎星蒙尘!”

“那小女这里静候太白先生佳作。”李臻臻还礼,想了想又叮嘱:“先生若有幸面君,当多作些实务之策,辞藻朴实些才好。若诗文之名太盛,今上爱才,恐将留先生供奉翰林,若当此职,虽可随侍圣驾、令君之文采流传后世,但实与先生之志相悖。且圣驾之侧,当谨言慎行、夕惕朝乾,不可做恣意洒脱之径,若有失仪之举,恐见弃于君王。”

这般叮嘱可算是金玉良言了,以两人初见之谊,能说出这番话实属难得,阿罗不禁频频侧目,难得流露出些许异样。

李白亦是愕然,但随后他似是想到什么,看李臻臻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复杂之情,当下抱拳应道:“谨诺。白此行若有幸入天子眼、得牧守一方,必事以百姓先,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日省己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待有一日某履玉阶、衣紫金、尚青鸾[2],定不忘琅嬛今日之诫。”

话音刚落,只见刚才还言笑晏晏的李臻臻脸色“唰”地一变,她面无表情地瞪着李白几秒,接着反手抽出腰后物件、抖落布条,未开刃的剑尖直指李白面门,语气冷漠:“太白先生,这样说话可不行,现在有空,由我来指点一二如何?”

言罢不等李白反应,左手掐了个剑诀直接欺身上前。

李白:???(`д′)

阿罗:…………

*

李臻臻二话不说动起手来,令阿罗和李白都十分诧异,后者只能仓促接招、频频退走。

阿罗从先前的交谈中大致摸清了李白的性情,只道他不知又说错了哪句话,正触了李臻臻忌讳,才不管不顾动起手来。当下只得尽力分开两人,又仓促提了几句细节,令李白携碎星速速去找合适之地做戏,自己与李臻臻则在别馆随意走动,待公主府下人来请时出面作证。

李白去后,阿罗方觉空气清新几分,两人在别馆无事可做,便一起往文笺阁慢慢走去。行进间正巧路过一处庭院,内有数个文人士子凑在一起吟诗作赋,两人站在外围听了一会,待听到有人激昂言述报国之志,李臻臻面上渐渐流露出复杂神色。

阿罗仿佛听到她轻轻叹息,凝神回顾又了无痕迹,他刚欲追问,便见李臻臻忽然转头,板着脸对自己道:“若碎星就此被公主收置于仓库,你得写信给藏剑致歉。”

阿罗一顿,随后挂上一抹苦笑,连连应承:“是我之过,之后必会给阿蒙去信分说。”

碎星乃藏剑所铸,三人这般处置虽不被外人知,但终究不是正道。

见李臻臻终于愿意开口说话,阿罗方才定下心,又引着她品评院中士子所做诗赋,谈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问:“臻臻,方才何故突然不乐?”

李臻臻瞅他一眼,复又气闷不说话。阿罗见状便继续猜:“可是不喜那等疏狂之言?”

“……非也。”

李臻臻闷闷叹了口气,她远眺着文人士子汇聚的院落,轻声道:“你等男子行事便宜,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再不济,闲云野鹤也使得。而女子行走世间却有层层枷锁,想做些事,被些腐儒责为牝鸡司晨,与人论道治学,又有闲言碎语恶意中伤,我若不是有长辈庇护,哪得现在这般悠闲。有时觉得……这世道好没意思。”

阿罗闻言顿时心里一突,他仍没搞明白李白刚才那番话哪里不妥,但李臻臻有这般郁结想法,于自身则是极大的不益。当下,他立刻绞尽脑汁对李臻臻劝道:“臻臻何出此言?圣上素来好道,且对纯阳多有看重。我闻你奉诏修治琅嬛书阁中众多典籍,此功若成,自当流芳于世,何必与碎嘴之人计较。”

他实在过于紧张,竟将李臻臻逗笑了,她不再板着脸,反对阿罗安慰起来:“好了,是我之过,不该无故迁怒,令你担心。”

说罢她举步示意阿罗一起跟着离开,边走边说:“自前朝行科举制以来,世族之势大有削弱,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后颁旨创殿试和武举,加入算学、农学、律法、商贸,并始创工学[3],皆是良策。可今上继位之后,更重进士科,时务减少,诗赋渐重,长此以往……日后朝廷可遣一辞赋大家、挥毫作赋以治水患?”

她的口吻冷淡,暗藏讽刺,阿罗听在耳中,暗暗忧心。李臻臻的性情有时过于尖锐,几年前华山相见时,孙思邈便曾在私下点评说:此女心性如此,过刚易折。

“朝中大事,自有高官宰辅劝诫圣上。”阿罗不愿她继续想这些,便引着话题,故意调侃:“臻臻这么说,岂不是自曝不擅诗文?年前我曾收到阿蒙来信,他已在学着作赋,明明帖经与墨义还不熟练,现在又要多写一份课业,每日里都痛苦不堪,时常琢磨着逃家呢。”

说到藏剑,李臻臻果然转移了注意力,笑道:“阿蒙与你写信?呵,他哪里是诉苦,分明是炫耀课业进度,当年你走得利落,他这夫子还没当过瘾呢。我猜,他不止写了文课进度,还不忘显摆武学进展吧?”

“他也只能在我这里炫炫了。”阿罗露出个包容怜爱的表情:“藏剑山庄的公子们皆是武学奇才,他与几位兄长相比,一直是个可怜的宝宝。听说叶家的小公子武学启蒙也有几年了,不知天赋如何。”

“小五么,习武天资倒是有,只是心性却不好说。”李臻臻摇头,显然不看好这叶家五公子。阿罗知她与藏剑书信来往必定更加频繁,这般断定,应是叶家那位大公子说了什么。

年初藏剑山庄的名剑大会草草收场,唯有叶家大公子声名鹊起,阿罗记起李臻臻年纪也不小了,两家许是婚期将近,不由得心中怅然。所幸多年历练下来,他已不会如当年那般失态,此时面上神色如常,言语疏朗,绕着藏剑与李臻臻说了许多旧事,一时间气氛极好。

两人就这么一边走一边闲谈,待接近文笺阁时,忽然迎面遇上一位身着道袍、神情冷肃的中年女冠,她一见阿罗两人,登时柳眉倒竖,张口斥道:“琅嬛,你在做什么?!”

两人不防,齐齐吓了一跳。阿罗未见过此人,正心中疑惑,李臻臻却骤然紧张起来,忙不迭向那女子行礼,神情讪讪:“三景真人,您也来了啊……”

“吾不过略迟一步,你便肆意妄为。”那女子冷漠地抄着袖袍,凌厉的目光扫过李臻臻周身,她虽身形单薄,但气势极盛,言谈举止间显出种说一不二的霸道之势。

“往年玄玄生辰,也没见你亲自上门献贺,今年又非整寿,你穿成这样子避着人过来,想做什么?!”

中年女冠眉头夹得死紧,李臻臻在她的训斥下一声不吭,神情拘束,整个人乖巧如鹌鹑。

阿罗在旁边听得神情微冷,在他印象中,纯阳上下都对李臻臻极为宠爱,没有一位师长会如此不讲情面地当众斥责,况且纯阳宫中并无年长女冠,眼前这人到底什么来头?

“阁下……”

他刚欲开口,不料对方视线一转落在自己身上,冷漠地道:“郎君何人……罢了,无论你出身哪家门派,吾只当未见过你,现在速速离去。琅嬛,过来。”

自中年女冠现身后,李臻臻立刻变得谨小慎微,再不复之前的明媚可人,令阿罗看得极为不适。在他眼中,李臻臻今日的打扮令人惊艳,远比纯阳时一身素淡来得好看,可在这女冠口中,却仿佛是什么伤风败俗之事,再见李臻臻因她一句“过来”就低眉顺眼地挪过去,那卑微的样子令人见之心生怜惜,随后又怒从心起。

“敢问阁下何人?”阿罗压着语调扬声发问,因顾忌李臻臻的态度,他虽抑住了心头的怒气,但言语却不怎么客气:“昔年吾随师长拜会纯阳,并未见过阁下。”

中年女冠一个眼神都没分给他,只盯着李臻臻,质问:“吾刚从玄玄处过来,隐约听闻别馆里遭了贼,这事可与你有关?”

原来李白做戏之事已经传开了?

“没有!”

李臻臻先是一口咬定,而后又弱弱地道:“不过那贼人方才叫我撞见了,还追了几步,可惜最后贼人技高一筹。”这是三人之前商量好的说辞。

中年女冠听了神情略缓,但仍板着脸,又教训道:“无关最好。你来别馆不先拜会主人家,反与无关之人闲逛,叫旁人看到成什么样子!待到了堂上,自己去向玄玄请罪,这样礼数不周,别说是吾教出来的。”

阿罗听到这再也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冷声打断两人的对话,对着那中年女冠讽刺道:“臻臻乃纯阳门下,自有师长教导,与阁下何干?况且阁下恶语相向,于礼仪上又有几分修行可言?”

中年女冠和李臻臻同时被他的话惊住了,阿罗只见李臻臻侧着身杀鸡抹脖子般冲自己打眼色,一时有些糊涂,而那女冠则是被气笑了,她横眉冷目逼视着阿罗,厉声道:“你是哪家的后辈?敢在本宫面前放肆!”

[1] 别匡山,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

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表露出诗人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360百科版阅读理解︿( ̄︶ ̄)︿

[2]玉阶:天子阶也,指朝廷。紫金:唐朝三品以上高官穿紫袍官服、配金玉带。青鸾:清溪公主李青鸾(私设,详见后文)。

这句可理解为身居高位、位极人臣。

[3]此处有私设,详见后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4章 第一百零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