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若兰生来便有一副抱负山河的志气,与风流潇洒的史湘云一双两好,金麒麟配了才貌仙郎。
湘云虽自幼失怙失恃,但毕竟是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千金大小姐,教养不俗又豁达开朗,自然能得卫太尉和太太喜欢。
成婚不过一年,便夫妻恩爱,得一儿一女。
即便朝局动荡,但本朝太尉一职早已不是前朝武官之首,只是有名无实的礼官。卫太尉挂冠归隐,乐得在家含饴弄孙、修竹养性,膝下承欢,阖府安宁。
若不是贾府抄家之时,史湘云和卫若兰就在贾府等着第二日观宝黛成婚之礼,亲眼所见富贵亲族四散、繁华化尘,否则卫若兰与史湘云应是幸福美满的。
喜事变丧事,贫贱亲戚离。卫若兰并没有像薛家等人急急撇清、避之不及,更不似贾雨村落井下石,而是劝妻子回家照顾幼子后,而他却毅然留在贾府共患难、守残局。
他自幼勤于骑射,曾带湘云省亲时,在宁府天香楼设圃练弓,箭法之高,竟可与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比肩,引得众人钦佩。
正是这般习武有成的至诚君子,贾府方得勉力抵御贾环、薛蟠、贾蓉三拨人接连的洗劫。他一身忠勇,未尝一日懈怠,晨起练兵,夜巡府中,无一日不亲历亲为。
可惜双拳难敌四手,眼见家产被抢、尸横府中,他再如何振臂,也难挽狂澜。
最后,贾环还是杀死了老爷,就连好友宝玉也被人掳走,卫若兰不得不暂时离开寻援兵。
怎料途中贼寇大军入城,他心忧家中老小,改道返家。转瞬间,京城已是乱局如麻,如今连卫府大门也难以踏出一步。
湘云得知宝玉被掳,焦心如焚,几次想要只身赶往贾府,怎奈外头贼寇横行、人吃人之事频传,街巷门扉紧闭,况且卫府中还有一双幼子幼女,就连卫太尉也不得不明哲保身,屡屡劝卫若兰切勿身陷乱局。
湘云虽豪爽,却并非不知轻重之人。她与卫若兰一样,只能日日望北,终究只能唇边挂念。
“读圣贤书者志在经邦济世,有武艺者,自当保境安民。”
湘云知道卫若兰心中有大志向,困在这一方宅子中终日只能在家中操练家丁而眉宇郁郁,难免心疼:“你若有志,便去做罢。家中有我在,贾府林姐姐定有人相帮,你只管放心。”
她这话看似豁达,却句句掏心。若兰听她提起贾府,便知她心中仍念着宝玉之事,更让他觉得自己无能,无法解开妻子的心结。
他走近,将她揽入怀中,语气温柔而低沉:“湘云,我没事。若连你都护不住,又算什么男儿汉?”
他顿了顿,轻轻抚着她的鬓角:“待家中护卫可堪一用,我必设法再赴贾府,若不能救人,便将你林姐姐接到府中来暂避锋芒,你说好不好?”
湘云并不是只会逞强之人,夫妻同心,听他的允诺,眼泪终究忍不住滑落:“我恨我不是男儿,不能提刀上阵与那些贼寇厮杀……”
夫妻二人正愁肠难结,忧心贾府近况,只忽听园外一阵脚步声,几个小丫头和婆子匆匆走来,脸上俱是喜色,笑道:“贾家来人了。”
湘云与卫若兰面面相觑,尚未开口,只见翠缕从□□间小跑出来,气喘吁吁地笑道:“姑娘,是兰哥儿来了!”她到湘云和姑爷跟前,还指着屋里笑:“是珠大奶奶的兰哥儿。”
湘云含笑不语,转身快步入内梳洗整衣,不多时便来到厅堂。
厅中气氛温和热络,卫老爷、太太和卫若兰与贾兰说得好不热闹。更准确地说,是裴石代小主子将京中变局与贾府近日内外一一述来。
卫家都对于闯军带人杀入贾府和活尸只是惊惧不已,得知贾府较往日已能周转自如,有多生安慰。
湘云一眼望见旧人,鼻头一酸,泪意盈盈,快步走近贾兰,急切道:“你母亲可还好?林姐姐可好?”
贾兰虽与湘云来往不多,却也被她一片真挚所感动,忙起身拭泪道:“都好。二奶奶常提起大姐姐,很是想念。”
“之前离府求援,未料街上流民肆虐不止,原以为不过骚乱,谁知竟是乱军攻城,京师动荡,各处皆传起义之声……实在是鞭长莫及。”
卫若兰扶着湘云坐下,缓声道:“幸得裴兄仗义相助,若非如此,贾府若因我之故罹难,我与你大姐姐必将悔恨终身。”
湘云听罢更觉五味杂陈,忙唤乳母将一双儿女抱出,喜笑间又向裴石频频问讯,对贾府之事一一追问,情之所系,不言而喻。
裴石来时并不知卫府情况,如今见卫若兰与妻子胸前各一把金麒麟很是张扬,又而卫府室宇宏丽,家财殷实,奴仆训练有素,便知卫家在这乱世中仍根基稳健。
不过主子的嘱托他仍不敢忘,谈完家事国事后,裴石便问湘云:“我家二奶奶除了让我们来报平安外,还有一事,便看卫府可有要帮忙之处,若也遇贼寇活尸所扰,叫我等鼎力相助,并请夫人到贾家暂避。”
贾兰笑了笑:“如今看来,大姐姐在卫府过得很好,二奶奶就安心了。”
卫太尉与夫人对视一眼,皆未作声,倒是湘云与若兰相视一笑,湘云含情道:“真没想到,林姐姐与我竟心意相通。方才我还对郎君说,若可出府一趟,便去贾府请姐姐来此暂住,也好彼此照应。”
裴石与贾兰又低声交谈片刻,便起身作别。
贾兰拱手道:“今日一见,知卫府安好,大姐姐安好,我便好回府禀告母亲与二奶奶,叫她们宽心。”
卫老爷忙道:“我已命家奴做饭,贤侄何不留下来用膳。”
裴石摇头谢道:“多谢老爷美意,此番出府除了来报平安,尚要往北静王府请王爷出面协助,实不敢久留。”
裴石话音刚落,厅中便沉了一瞬。
卫老爷眉头一蹙,低声道:“如今贾府在内的金陵四大家都被朝廷降罪抄没……”
他语气不重,却分量极重。说罢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语气稍顿,转而道:“若只为求援,凭贾家之势,未必见得着王爷……更何况,原来的贤德妃有通敌叛国之罪,旁人避之不及,北静王未必愿掺这浑水。”
湘云闻言,也低下了头。
她自有失双亲,寄人篱下,最是知道世态炎凉。卫家并未因贾府抄家落罪而有所轻慢,亦是难得,又有多少人愿意帮助贾府呢?
这也是她与卫若兰对贾府担忧不止的原因。
裴石将他们目的是求王爷看在与宝玉的私交帮忙寻人的打算一一说清。
卫老爷听后点点头,“王爷若肯见你们,找人之事明面上必不会推拒。再者,他知贾府落败至此,只剩孤儿寡母,他应不会赶狗入穷巷,往后贾府反而有喘息之机,得回金陵祖宅。”
卫若兰站起身来,道:“父亲说得有理。若只是兰兄弟和裴兄前往,王府未必见他们。但若以卫府名义,递上拜帖,至少能为他们争得见到王爷的机会。”
此话一出,堂中一静。
他稍顿,又看向裴石,语气坚定:“方才听闻闯王欲以百官为质,如今局势如此,我们卫家又岂能独善其身?虽已不在朝列,但与贾府有姻亲之义,岂能袖手旁观?”
卫太尉抬眼望向二人,目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片刻后,他长叹一声:“罢了,你去便去。但切记,卫家虽可伸义手,但不可轻许人情。如今这世道,世家与朝廷之间,也不过是互相权衡。你是卫家子,不是贾家人。”
“孩儿明白。”卫若兰拱手一礼。
裴石闻言,亦拱手正色道:“得卫府相助,裴某自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贾兰也忙上前行礼,道:“恩情深重,兰儿铭感五内。”
卫若兰打算去北静王府后,同往贾府瞧看一二。临近冬日,卫府正好重新纳被,湘云忙叫下人取了三床新缝的被褥,又备了些过冬的炭火,想让夫君一并带去贾府。
裴石婉言谢绝,恐耽误行程。
湘云略觉遗憾,却未多言。旋即挥笔写了一幅诗,托裴石转交黛玉。事毕,众人便策马而去。
此次去贾府,不复此前那般忧虑家中无人照看。只是去看上一眼,卫若兰心下轻松了不少。
一行人至北静王府外,果然见府门紧闭。
敲响府门,许久,方有人应声。卫若兰亲自出面应答,呈上卫太尉亲笔所书拜帖。又在门前等了良久,方才得令从角门入内。
众人下马,角门后,竟有一队身穿软甲、装束划一的府兵自内拥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显然不是待客之道。
家丁护卫皆被挡在门外,只准三人中两位公子入内。守门的府兵神色冷峻,态度坚决,显然王府礼遇宾客已成过去。
就在此时,府兵身后缓缓步出一人。
那人一袭青衣,不见丝毫佩刀之气,面容清癯,鬓边白发隐隐,年约五旬,行止间却自有一股世外高人般的倨傲。眉如墨画,眼藏霜雪,举手投足俱是书卷气,偏偏那神色高远,似笑非笑之间,令人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敬畏。
此人定非府中管事,而更似王爷清客,甚至可能是左右谋策之人。
那人淡淡一瞥过众人,却将目光落在了裴石神色,一语不发,竟挥手示意他也可一同入府。
卫若兰微怔,以为是裴石气质沉稳、衣饰显然贵于护卫,这才得了入府之机。
卫若兰当即拱手行礼,道:“在下卫若兰,如拜帖中所述,家父原是朝中太尉,今今日前来,是欲请王爷帮忙寻贾家的。”
那白鬓男子斜睨一眼,语气平缓却隐含讥刺:“若是寻人之事,自应由贾府子弟亲自请命,何须借他人之手?”
贾兰这才上前,双手奉上拜帖,正色道:“在下贾兰,乃荣府二房嫡孙,拜求王爷援手,所寻之人贾宝玉,是家父亲弟。”
男子缓缓捋须,目光沉静,似在斟酌真假。良久,他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公子随管家去吧。王爷有话要问。”
说罢,又转头看了看裴石与卫若兰,目光一扫即收,道:“两位便在此等候。”
若是在府中,还有母亲护着、林姐姐撑腰,可如今孤身面对王权重臣,贾兰心里未免发虚。
贾兰迟疑地看了看裴石,忍不住低声问对方:“府中向来是二奶奶理事,我对许多事其实并不清楚……可否有人同行?”
男人未作回应,只负手转身。
裴石微微颔首,语气放缓:“兰哥儿别怕。他们若真要动你,早已动手。府中之事,不知便说不知,不需妄言。王爷若不肯帮忙,二奶奶也不会责怪你。”
宝玉在贾府众星捧月,府中有高兴事把贾兰忘了也是有的。贾兰和贾环其实都一样,明明都是贾府的少爷,却处处被宝玉压一头,尤其贾兰,更甚。
他也是个要强之人,比起被赵姨娘养坏的贾环只会逞强斗能,贾兰受官宦之女的母亲影响,自幼隐忍奋发,立志凭功名自立。稻香村虽清净,却教不得他如何在风云诡谲的世道中行走。
只要贾府还想复兴,贾兰不能只专注仕途经济,黛玉偏偏坚持要他踏出府门,这一趟,不只是求援,更是砺骨。
贾兰深吸一口气,三步两回头,终被人带进王府。
白鬓男子却未随行,而是站在原地,忽然回首看向裴石,语气含笑:“堂堂佛门高士,师傅不守着相国寺清灯古卷,今日怎地也入世,甘为俗世爪牙?”
湘云和卫若兰真的要好好的,他们是超好的人。只可惜癸酉本他们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在我这,不会的[爆哭]
最后,求隔壁《[简爱]疯子自救计划》点个收藏……
好吧,我给红楼粉求其他名著衍生好像很不厚道……
原谅我……[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京中贵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