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盗墓笔记]霪雨 > 第2章 C002

[盗墓笔记]霪雨 第2章 C002

作者:李守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7 22:00:35 来源:文学城

晚饭煮了清粥,碎碎切了姜丝,熬在里面。掐了表,他孤身一人,坐在厨房里。整幢房子,只有这一隅里擎着灯。妻子又睡熟了。房子太大,听不到一丁点另一个人的声响。只有客厅的挂壁钟,嘀哒哒。十多年前,他头次在这里过夜,讶于她一个人,竟然住两层的别业。她父母当真是溺爱她的。她违拗他们,不去国外读书,工作也只拣自己爱做的,他们还是为她置办了这栋房子,生活上不曾短她一点,只要她平安无恙,一直活到老。这样的任性,这样的纵容,他想都不敢想。

母亲活着时,常说一句话:“既然是家里的人,就要对家里有用”。两个字——“有用”。十岁出头,他就看处决。膝盖杵到砂地上,磨烂了皮肉,露出骨头来;血淌了满地,直流到他鞋底下,像一块火烙的瘢,刮也刮不掉。凉的晚风里,他撑到树坛边上吐,鼻根、嗓子眼,都是酸灼的。坛里栽的是樟树,小粒的果子烂了,砸在地上,紫的汁水,似被碾死的、圆壳的甲虫。好多年,他看到樟树的绿叶子,舌根还是泛一股子酸苦味。

母亲做主事人时,解家早已不如往日,对下面的人,威少了,望也减了,拿不住人心,只好使残忍的手段,用恐惧来拴人。母亲一死,他又刚成年,人心更散,到处都动荡。他哪里有别的办法,只能依母亲的老样子整治人。秀秀常来看他。废旧的工厂,哐啷啷勾下卷帘门,里面做什么,外面一点都听不到。秀秀就在外头等他。门揭开一道缝,他躬身,踩着荒草,走出来,把手绢擦脸上的血。阳光照得彻白,秀秀坐在横坍的空心水泥柱上,交叉晃着腿,穿玛丽珍鞋的脚一翘一落。她掐了空管的嫩麦秆,捏一头的扁嘴,作一个小笛子,放在嘴里,呜呜地吹。听到那个声音,他心里全是绝望。

半夜,关棠发烧,烧得浑身痛,骨头缝里像埋了炸炮,劈里啪啦,疼得她惊醒。额头把凉巾都捂烫了,她忍不住,打着抖,轻喊两声疼,“啪”,床头灯就被揿开了。解雨臣坐在灯下,面目暧暧的。他还没睡,探来身,问她情况。就他递来的热水,饮了止痛药,关棠躺了一会儿,身体慢慢舒缓、安定,问他怎么还不休息。解雨臣笑一下,说:“你这样,我怎么睡得着。”关棠无奈:“一场病,折腾两个人。”又问:“嫂嫂有没有说,检测结果什么时候出?”他说:“还要等几日。”她叹息:“真是等不得,如果是疫病,不知该怎么办。”

“想想好的事,”他说,“等你痊愈了,咱们带妞妞去胡同里吃面,那家庄子,你们去过的,面条抻得细,妞妞不总嫌炸酱面费嚼,她爱吃那家,你也夸,汤里的香荽鲜。”关棠笑一下,说:“你讲得再好,我此时也没有胃口。”“那你说,想做什么,等病好了。”他问。她把眼闭一闭:“去烫头发吧。”她的发丝很细,极少烫染,长发垂到背脊中央,平日里,两边耳后拧一股,汇在脑后,结一辫长尾,很秀气、古雅,散开了,铺到枕头上,就是一面乌黑的软扇。听了她的话,他微笑,说:“上一回做头发,你不是还恼烫疼了——这是发烧,烧上瘾了?”关棠轻轻递给他一个白眼,说:“随你想。”

转天,晴了一阵,又下雪。郊区,没有人,雪下起来,静得像古的时代。他依医生的嘱咐,开窗透气,但不敢开得太阔,只是乍一条缝,但缝里还是漏进来雪花。关棠开始频频咳嗽,有时候,咳累了,就闷在嗓子里,只胸脯陡地起伏一下。好一点时,两人也没有别的事做,还是解雨臣坐一旁,陪她说话。又说起二姨的事。

他讲,他同这位小姨熟络起来,是在母亲死后。二姨的丈夫在天津做生意,管解家的盘口,但把家安在北京,姨丈有一个小女儿,让二姨领着这女孩儿住在京中,方便读书——这位邹姨丈,元配得病死了,二姨也是二婚,两个人凑一对。母亲死后,二姨来解家很勤,问东问西,只不过说的话很怪,逮着长姐年轻时的事讲,样子很怀念,又有点怨。她不善与人交往,仿佛很久没和人讲话一样。该讳言的事,她也不顾忌,咕溜一下,像带一根线头,没完没了地扯了出来;平常的事,又说得很过火。解雨臣听她这么讲亡母,心里有点惊,又有点难堪,但不好打断,每每只有等到她见了外甥的神情,把手往空气里压一下,抽着笑两声,才停下嘴。二姨和九门在世的当家都相熟,知道外甥在二月红门下学戏,问起来戏的事,兴致很高,她自己也会唱两句,唱《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嗓子却并不好,很难为听。解雨臣有事求她,常陪她聊天,有时候,还把行头铺出来是,请她观赏。

解家不太平,几个份量重的长辈都贪,纠纷多,但好在势力均衡,夹缝里,像踩翘板,容他这个毛头小子把当家人的位置坐稳了。可最近不知哪个空穴来的风,说父子承袭不好,新时代了,要民主,当家人也该用选的。解雨臣听了风声,哑然,要是能选,他宁愿做个万事不管的二世祖。但这哪里容得他做主?派人打探,看看是谁嚼的舌根,可惜,扑出去,像去捉一股风,根本抓不到人。但他有疑心的对象——

是二姨的丈夫。

母亲在时,震慑下面的人,手段很狠,但这位姓邹的姨丈,反道而行,待人十分宽宥和善。谁犯了错,他听说了,失误小的,要来一通电话,向母亲替人求情;错犯得大的,但凡有回转余地,他定在饭庄里宴一桌客,把两边的人请到,教人恭顺地赔礼,让母亲不饶人,便下不来台。他名字里带个“坤”字,因他这一点作态的慈悲,兼又爱礼佛,脖子上滚一串滴溜溜的禅珠,于是得了个“菩萨坤”的诨号。他还养狗,罗威纳犬,大块头,毛亮得像乌缎子,像一尊短毛的黑背狮子。他喜欢当人的面训狗,手勾着狗脖子上的皮项圈,斥一声“坐下”,那狗就哈着老长的舌头,蹲坐下来;斥一声“握手”,那狗就把粗硕的爪子按在他掌心,训完了,把目光向周围扫一圈,洋洋地笑一下。小时候,几个盘口的老板,解雨臣最不爱碰面的,便是这位姨丈,见了他来,心里总犯怵,却不是怕狗。

小孩子的直觉准。一回。男人们关起门来侃天,北方的老板,穷聊海逗,说谁谁的老婆,年轻时做哪个官儿的情妇,之后“从了良”,叫那谁谁娶了,这位号“菩萨”的姨丈听过,便“咯”地挤一泡笑,又滑又亮地骂一声“破鞋儿”。

从二姨这儿找切口,毕竟是为难。倘是二姨同丈夫感情好,他不好离间;若是龃龉,也不好办,毕竟是他母亲做主,生牵的红线,按头的姻缘。无法,只得先耗着,等对方漏一寸马脚。

他要是傍晚得空,便去小学,代二姨接她继女放学。入了秋,小表妹新穿了一件毛衣,素的,但绞很繁复的、浮凸的花纹。他俯身,去接表妹的书包,不料想,鼻端嗅到沉密的香气,似画屏上的鸟儿,本来都是定的,一刹那,忽抖开了翅膀,羽毛熠熠的,扑棱棱棱,一齐从屏上挣出来。二姨在旧小区住,租的学区房,平时,屋里头就只住她与继女,连家政也不请一个,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她的丈夫是个大老板。有时,屋里水管坏了、灯泡老了,二姨不会弄,他这个做外甥的就帮着请人来。忙毕了,解雨臣在她这儿歇脚、饮茶,见到她打毛衣,两支水光光的毛衣针,架在虎口,很慢地挑、戳、绕。针像两根细直条的长玛瑙,上头流深色的木纹——竟然是小叶紫檀削的。已经二十余年,他还总记得二姨的那对针。

但二姨已经很多年不做雕刻。问起来,她就撑开一个笑,把双手擎给外甥看。那双手,无时无刻不在发抖,要把胳膊夹很紧,才握得稳筷子。再问,说是病,中药、西医都询遍了,服了许多药,扎过许多针,还去国外诊过,外国的医生说,是心理上的毛病,调理了很久,也不见好,便任它去了。

关棠卧着听,问:“焦虑症?”“好像是这个名儿。”他答。他也请人来看,老样子,治不好。其实当时,他也没什么治病的真心,只是做做外甥的样子。

为这桩事,他悔疚了很久。

还是因为家里生意。解家顺义的盘口出事,是母亲死后第二年的事。做事的人里出了叛徒,毁了一桩好买卖,转头把货倒给对家。照他的一贯的作风,决不会放过。可正是这“一贯”坏了事。叛徒一路往南逃,解家就派人向下追,可那人竟似有人掩护,每到关口,总一拧身,从罗网里钻出去,次次交手,总要折他几个手下。人愈折愈多,怨愈积愈深,这是没法止损的事,最后一点微薄的脸面,全系上头,不逮到人,这事就没完。那叛徒便似一尾饵,不知谁扯的线,谁执的竿,解家的人被一串儿地提拎出去,最后,追到苏州,那人似乎走投无路,竟反手把道上的事告给了公安。好几个打头的伙计被扭送进去。一时,盘口风声鹤唳。

向妻子讲起这桩旧事,他神情里带点自嘲。

他身边有个伙计,是师傅二爷配的,很小时,便伴在他身边。阔脸的汉子,身手很好,平时吸烟喝茶,还爱把三明治的吐司揭开,刮上头的番茄酱吃。解雨臣年少时,总不快乐,伙计就从烟包里挤一根中华,要分他。烟坏嗓子,解雨臣从来不碰,便摇一摇头。伙计擦燃了火,自己点一根,很劲地吸一口,又夸张地喷出来,把手指一指那烟,说,小花爷,这世上没什么大事,再大的事,时间一过,就像这烟,到头来,都会散走。那一年,解雨臣见到他的尸体,是在一片芦花荡里。血一样的黄昏,尸体一半敞在滩涂上,一半淹在浊水里,眼球里浮了绿藻。已被泡胀了。

手下人死了,还有他们家里人要安置,残废的、鳏寡的,嗷嗷待哺的,一件一桩,都要钱。世纪的末尾,九门还有一些势,解家也不穷,可有钱的是下面的老板,独他一个做当家的,反而腾挪不出什么来。能偿的,都偿了,实在不行,把家里的物件拿出去当,或者索性拍卖掉。他有很漂亮一套京剧行头,点翠的凤冠,真珠一丸丸,颤巍巍,流穗儿荡的都是真丝线;平金绣的宫装,一道彩缀一道彩,灿灿的流光。北京有名的裁缝,平日里给权贵裁唐装的,好不容易等她得了闲,朋友跑来相告,他顺水地请人做这一套衣冠。图纸拿到手里,他留了个私心,把师傅二月红描的海棠花样改在云肩上。他不登台唱京剧,有这套行头,纯属好玩。既然是好玩,到了正经的时候,他也就拿它来填正事的窟窿。

一个叛徒,几乎掏空整个主家。钱续不上来,拆东墙,补西墙,好多事都无法周转,每一件都够他发愁。连着大半个月,睡不着觉,睁眼躺到天明,全是在想对策。他不肯低头,咬牙硬顶。父亲、母亲,生前话事,虽然也沾些不干净的生意,但毕竟都在想抽身的法子,可到了当时的地步,他若不涉险,断不可能有生路。

就是这个当口。那时,刚入秋。北京惯有的晴秋,当年却常是阴的。秀秀给他打来电话,就是在这么个阴天的下午。她叫他来霍家一趟,说有了不得的事。他闻讯赶去,刚从车里迈出来,天就下了雨。很凉的雨,绵绵的似针,水门汀的地,淋了这细雨,一时还不显露,仍干净得发白。伙计替他撑伞,引他往霍家院子里走。霍老太太住的四合院,布局很规整,影壁、垂花门、抄手游廊,一门框一门,一层隔一层。雨愈下愈大。他每往前迈一步,心里的不安就深一层,总怀疑前头有什么事等他,且决不是他乐见的事。迎面碰见秀秀,她小跑来,把脚一跺,屏退了所有跟来的伙计,又扯了他的袖子,叫他走快些。跟着她,又不知走了多久,许有一炷香,又许只有半分钟。绕过厢房角,隔着雨幕,遥遥的,他终于见到了天井里的人。

那是他二姨,正跪在院中央,跪在霍老太太的厢房门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