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秦】沙丘之变后公主她成了秦三世 > 第34章 偷梁换柱(一)

乌氏珠笑了笑道,“耕田之利不过十倍,珠玉之赢不过百倍②,这些都是寻常商人的牟利手段。然而对于一个有野心的商人而言,收益最大、风险也最高的牟利手段并不是这些。”

魏缭默契地帮她将后半段名言补上,“建国立君,泽被后世。阿珠是想效仿濮阳商人吕不韦吗?”

“我没有他那么大的野心,对为政之道也不感兴趣,更不想步他的后尘。我醉心经商之道,只想把父辈留下来的产业做到最大最强。”

“先考(对别人亡父的尊称)乌氏倮自西北起家,擅长畜牧,往来戎人和诸夏之间,获先帝称赞,位比封君,而你接手之后,乌氏戎商的产业更上一层楼,可谓是将乌氏戎商打造成了一个富甲天下的商业帝国。如此还不够吗?”

“够,但我担心不够长久。先父之所以位比封君,是因为他足够明智地追随了先帝,暗中为秦国提供良马,而我之所以能在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将乌氏戎商的产业顺利扩展到天下各地,也是因为我足够明智地追随了元后,我们父女二人都获得了秦廷的庇护和支持。”

乌氏珠的眼睛像是一片理智的深渊,“位比封君,毕竟不是封君,我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乌氏戎商,却没有继承‘封君’的地位。而且,然而今上即位,我却没有把握能将这段互惠共赢的关系再度延续下去。”

能成为顶级商人的人自然是聪明且有远见的人,乌氏珠十分清楚,乌氏戎商能成为富甲天下的商业帝国,不仅是因为她是商业奇才,更是因为追随和支持了大秦帝国统一天下的脚步。

要想经营一个商业帝国,必须得到当权者的扶持和庇护。

“所以你选择继续追随先帝和元后的女儿——长安公主?”

“不错。和多年前一样,我选择相信魏师兄的选择。”

魏缭望着窗外的风景有些出神,透过“敦朴居”的窗户,可以瞥见对面“旷谷居”的窗户。

虽然那里已经空置了十二年。

“多年前,我并没有把师妹推上秦王政王后的位置,这是她的选择。你相信的也不是我,而是你自己的判断。如今也是一样。我不会干预任何人的选择,我只是丰富了一些选择而已。至于你这次的政治投机是成功还是失败,那要看你投资的‘奇货’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值守在长安园的侍医们真是一群废物!先帝之前是怎么放心让他们侍奉元后的。”

郎中令赵高假意整了整铜案上的卷牍,在胡亥身侧俯身阴阳怪气道,“按理说,长安公主只是受了些许风寒而已,怎么会到现在都没醒呢?”

赵高所言正切中胡亥心中的狐疑和不耐。

眼见自己的煽风点火起了作用,赵高继续趁热打铁道,“既然陛下觉得长安园的侍医医术不精,不如派些宫中的太医去为长安公主诊治,也好看看这小小的一场风寒到底能让长安公主昏迷到几时。”

胡亥抬头看着他,将信将疑道,“赵君的意思是长安公主是在故意装病拖延朕的要事?”

因为记恨秦廷会审上长安公主对自己的羞辱,赵高这次故意把姿态放得极低,极度谦卑却又心怀叵测,“臣非太医,不敢非议长安公主的病情,只是一场小小的风寒竟然能让公主昏迷数日不醒,着实有些古怪了。”

“赵君所言有理。看来朕要亲至长安园看看长安公主的病情到底有何古怪。”胡亥眸光一闪,说着就要起身。

“陛下不可!”赵高下意识地提出了反对胡亥的声音。

若是胡亥这个二世皇帝亲自去探望长安公主,无疑是为失去帝心的公主重塑往日的荣光。他好不容易离间了这姊弟二人,又怎能容忍长安公主复归尊位。

这下轮到胡亥对他狐疑了,“为何?”

“陛下乃天子,怎可屈尊向冒犯天颜的罪臣低头?若是陛下疑心长安公主的病情,大可遣御史前去查探问责。”

“赵君所言……也有道理。”胡亥犹豫着重新坐回皇位。

“陛下。”

随着一道柔婉的女声响起,赵高突感不妙。

“宜君怎么来了?”胡亥向絺帏后款款现身的韩美人伸出手,示意她做到自己身旁。

“妾听闻陛下要起驾至长安园,也想陪陛下去看看卧病许久的长安公主。”

胡亥佯装叹气,“可赵君说朕不该屈尊去探望一个罪臣,应该遣御史去问责。”

韩美略微思索了一下,莞尔一笑道,“郎中令考虑的是国法,国法严苛,自当如此。但长安公主不过是与陛下起了些姊弟之间的龃龉,此事无关国法,乃陛下家事,何须外臣插手决断。陛下素来宽以待下,又欲与与公主成就同胞之亲,若真能屈尊去探望公主,岂不更能显示姊弟相亲?”

提及“同胞之亲”,胡亥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不是长安公主真的亲,而是“嫡子之名”实在亲。

觑着胡亥的神色,韩美人又缓缓道,“况且,公主毕竟是女子,且卧病在榻许久,遣御史去问责恐怕不妥,不如遣女医丞夏无疾随同问诊如何?”

最终,胡亥在老师和宠妃之间的谏言做出了决断,“宜君所言,实获朕心。”

离去之前,赵高恫吓似的剜了韩美人一眼,吓得韩美人身边的宫人抖了抖。但韩美人面上笑意依旧,作为胡亥后宫第一人,她只是看似柔弱而已。

赵高早就“领教”过韩美人枕头风的厉害,只不过这枕头风的风向和自己并不一致。所幸他早早吩咐了弟弟赵成在族中遴选美人,准备择日送入宫中做赵氏亲信。或许是此事泄露了风声,导致韩美人早早地防备起了自己,转而选择卖了长安公主一个人情。岁首十五那晚中谒者令韩谈的通禀,恐怕也有韩美人的手笔。

看来,送美人入宫一事要抓紧了。

——————

长安园内,雪后初霁的阳光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一位年长的女史踏进长安公主的内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宫人们将内室沉闷晦暗的环境整肃一新。

“天已放晴,内室气流不畅,烟气太重,不利于公主养病。把室内絺帏都卷起来,顺便把薰炉中的沉水香也抬出去熄了吧。”

两名宫人应声称诺,将薰炉抬出去清理香灰。

年长的女史曾是随元后入秦、侍奉元后起居的齐人万熹,曾任长安宫内者令,亦是长安公主的保傅,自侍奉长安公主及笄后,她便向始皇帝自请出宫照看元后的长安园。如今,长安公主被遣还外第长安园,侍奉元后和长安公主两代人的保傅万熹自然成了长安园中的执事女史。

恰巧近身侍奉长安公主的内者令景福在棠华宫那晚也受了风寒,所以万熹这曾经傅姆便亲自照料起了久病在榻的长安公主。

薰炉中的沉水香已经燃了三天三夜,积累了不少香灰,两名宫人将薰炉抬出室外后,不由得嘟囔道。

“公主被接回来的那天晚上,保傅不是亲自在内室点上了沉水香,说是对病中的长安公主有温气安神的功效,现在又嫌烟气太重不利于养病了。”

另外一位宫人催促道,“什么好东西也顶不住夜以继日地用,快干你的活吧。”

二人正清理着香灰,却见谒者令万熹匆匆而来,向她的姑母万熹通禀道,“姑母,渭阳学宫祭酒魏缭遣人来探视公主。”

“天如此冷、路如此远,难为魏祭酒还没有忘记久病在榻的公主。”

万熹的语气熟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冷意,末了还是道,“让人进来吧。”

——————

学僮供春向万熹拱了拱手,“渭阳学宫学僮供春见过保傅,小子奉祭酒之命前来拜见公主。”

万熹虽然更熟悉宋怀子身边的学僮天志,但对这个更为腼腆的学僮供春也有些眼熟,只是跟在他身边那位默不作声的魁伟男子,万熹却不认识。

“你身边这位是……”

那名男子跟着向万熹拱了拱手,“某乌氏戎商执事孟嘉见过保傅。”

供春于是介绍道,“这位是乌氏戎商的执事孟嘉,他是奉祭酒之命来给公主敬献安息香的。”

万熹知道他是谁了,孟嘉,蒙嘉,在受到荆轲刺秦一事的牵连后入赘到了乌氏戎商当赘婿。作为宫中的老人,她对此人的面容只有些模糊的记忆,但他的声音听起来却仿佛更让人熟悉。

供春说完,那名男子就恭敬地将手中的木椟奉上。

万熹接过盛有安息香的木椟,极其敏锐地先注意到了木椟上印着的家徽——蒙。

再看那木椟,雕以黄金,饰以玉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此等华贵的做工,并非寻常商人可用,而且这木椟看起来不像是盛装香料的,更像是被人珍视的笔匣。

只是,如此珍贵的匣子竟然是乌氏戎商盛装香料的木椟,岂非买椟还珠吗?

万熹狐疑地瞥了那个孟嘉一眼,后者却有意将头低得更甚。

未待她质疑什么,却听供春恭敬道,“不知我是否方便入内替公主诊脉,也好将公主的病情如实回禀给祭酒。”

万熹知道宋怀子并不“放心”公主的病情,没有拒绝供春的请求,但也只请了供春一人入内室,对供春身旁的男子道,“还请执事在中堂稍候。”

说着,她匆匆打开木椟瞥了一眼安息香,竟然看到了一块剑璏,与寻常玉质的剑璏不同,那块剑璏是由辛夷木制成,中间镂空雕刻着螭虎纹,螭虎纹内填充着似松脂的黄黑色香料,异香就是从这些黄黑色的香料中散发出来的。

虽然确认了那是块安息香,但万熹心中的狐疑更甚,这块安息香并不像是与域外安息香国直接贸易来的,像是“二手货”。

未待她再开口问询,供春便催促道,“还要劳烦保傅为我引路。”

万熹只好将木椟递给自己的侄女万年,吩咐道,“去,把这块来之不易的安息香替公主点上吧。”

①本章完善了一下安息香和剑璏的设定,安息香是一种类松脂的香料而非之前想的木料(见《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无毒。主心腹恶气鬼。西戎似松脂,黄黑各为块,新者亦柔韧”。),不能直接雕刻成剑璏承重,完善了之后把安息香镶嵌到了崖柏木制作而成的剑璏上,更合理了一些。剑璏纹饰螭虎纹是一种战国时期常见的纹饰,剑璏上也很常见,当然还有一层暗含后续情节的巧思[坏笑]。

②乌氏珠和宋怀子的对话是吕不韦的名言,见《战国策·秦五·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③木椟设定借鉴了《御览》卷六〇五引记载的汉末一笔匣,至于为啥是这么华贵的笔匣,嘿嘿嘿请看下文。

另外,把万熹的设定从万年的姑奶奶改成了姑妈,这样万熹就和乌氏珠、宋怀子、元后是同一辈的人了。贴一下万熹名字的来源,出自汉代吉语:日有熹、月有熹、有万熹,我一开始以为万熹是万丈光芒的意思,后来发现有人讲“熹”通“喜”,类似“出门见喜”一类的吉祥话,真作通假字解释的话,这个名字也很“秦代”了,出土著名秦简的睡虎地11号墓的墓主就叫“喜”,但是个男名[狗头]。顺便再贴一下公主近身侍奉的两位女史的名字来源,内者令景福+谒者令万年,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君子长寿万万岁,赐你大福永不休。)另外,《仪礼·士冠礼》也有类似的表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眉寿万年,永受胡福。”听起来很有文化,其实类似现代的“长生、来福”[狗头]都是吉祥寓意。

分享一些小说人物形象/气质的代餐[让我康康]。

我心目中韩宜君的代餐形象是06版《贞观之治》中的琵琶女,这个人物是23年创造的,那会儿还没注意到琵琶女这个代餐,最近被阿B推送了up主莳月的剪辑,那美貌、那仪态、那声音,绝了。重新翻了第二十三章对韩宜君外貌新修描写,“堂内仅余几案前的两盏跽坐人铜灯,烛火柔和,灯下看美人,她的美总是宛如春日和煦的日光,柔和而不夺目,更胜冬夜的皎皎月光,温暖而不清冷……”这段描写是阿B某个关于《都铎王朝》克里维斯的安剪辑中对安外貌的“美图滤镜”翻译(不得不说翻译得太好了),虽然克里维斯的安历史上并不貌美,并因此被亨八嫌弃。

元后的人物是最早创设的,大概七八年前了吧,那时候是把她和嬴政的故事专门开一本,后来发现我现在的笔力无法正面描写千古一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丰功伟绩,所以大家看到的版本我第二章开头就给千古一帝发了盒饭。但是我又确实对他俩的故事十分喜欢,所以通过宋怀子这个媒介的回忆侧面描写了很多,后期也有可能为了故事完整性专门开番外。元后形象的代餐也很早就有了,是更古早的电影1983年胡金铨导演的《大轮回》女主角韩雪梅,第一世明朝贵女的故事和气度都很绝,适配度很高,但是元后因为师从老庄,比她少了些凌厉的气度。

公主的外貌代餐迄今没找到,但气质代餐也是很早就有了,一开始代的是古早香港影星曾华倩,她演的丁灵琳真就傲娇大小姐甜妹,当然本人也漂亮的不要不要的,后来看《贞观之治》的剪辑,发现冷门年轻的武媚娘某些气质也太好代公主了,天真、野心、聪慧、心机,女皇气度已显,而且和马跃版太宗的剪辑都能代公主和她爹的日常了。最近重看《大轮回》女主角第一世更像公主气度[笑哭],不过已经拿她代了公主妈,而且设定上公主和她妈妈外貌并不太像,不说话的时候遗传了某些气质。“

老蒙的代餐,,,或许电视剧神话蒙恬还行(?),那个肝工作和忠于大秦的人设很像,但其他人设就不怎么像了,,,

我心中的代餐暂时就是这样,也可能大家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有所出入,没关系,“一千个读者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偷梁换柱(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