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云的人 > 第64章 第 64 章

追云的人 第64章 第 64 章

作者:言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01:56:02 来源:文学城

年下的县城十分热闹,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前都围着不少人,大家忙着采购年货,谈天说笑。

外出打工的人和外地上学的学生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不管他们在外面过得如何,但从大巴车上下来,个个都是一副衣锦还乡的样子,穿得光鲜亮丽,时不时地还要讲上一句外地的方言。

无论如何,日子都会一天天过去的。我们要想活得轻松,就要学会遗忘。遗忘,不是一种决心,而是一种能力。有太多的人,想遗忘,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那些生命中的伤痛,越想忘掉,偏偏记忆越深刻。

李言旌不记得这是她从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了,只是走在拥挤的人潮中,她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才发现这里的人都做到了遗忘。

不过是过去了一个月而已。

上个月,几乎全县的人都在感冒发烧,抢病床,抢殡仪馆火化的名额,老年人称它为“灾难”。在这场灾难中,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甚至都来不及悲痛,新年就到来了。

人们太需要这个新年了,对新年的期盼是他们抚平伤痕的良药,可以让人暂时遗忘过去,追求未来短暂的团聚和幸福。

而李建科不同。去年过年,他和妻子一起给儿子李言礼上香,摆贡品;今年过年,他却要给儿子和妻子一起上香,摆贡品。

世事无常!他的知天命之年,已然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比镇上70岁的老人还显老。

李言旌一进家门,就被吓了一跳。一个月不见,父亲又苍老了许多,而且还在不断咳嗽。

“刘峰呢?你们不是一起回来吗?”李建科边咳嗽边说。

“爸,咳嗽的药买了吗?我让他回自己家了,他爸妈也在等着他呢,来咱家干什么。”李言旌放下箱子,抱起小推车里的妹妹。

“药吃着呢,不管用么,还是咳着呢。我还怕传染给心心和发发。”李建科走到饭桌旁,试了一下盘子的温度。

“旌儿,赶紧过来吃饭,让心心自己坐着。”

“爸,陈发发呢?怎么没看见。”李言旌斜着身子看向自己的房间。

“发发,出来吃饭了,姐姐回来了,你来看。”李建科朝书房喊道。

男孩低着头出来,手指头捏着棉袄的拉链,偷偷看人。他14岁了,长得瘦小,一看就是营养不良,一只手就可以将他拎起来。

他胆怯的样子让人心疼,李言旌看到他就会想起弟弟,要是弟弟还活着,现在肯定会缠着她,翻箱子找好吃的。

“发发,姐姐在市里给你买了好多零食,咱们县上没有的,快过来拿。”李言旌走过去打开行李箱。

男孩依旧不敢抬头看人,小步挪到跟前,接过她手中的零食。李言旌双手搭在他的肩上,哄着他坐到饭桌前。

一家人安静地吃饭,在小推车里玩耍的小妹妹哭了。李言旌正要放下筷子,男孩先她一步起身,蹲在地上,逗着小妹妹。他很会哄孩子,想必在家也是这样哄着脑瘫的弟弟的。

吃完饭,李建科让男孩回房间看书去了。他的父母不在身边,李言旌想让他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一样,不要这样拘谨。她给他讲大学里的课程,城市里的生活,找一些话题。

李建科把她叫过来收拾碗筷,说道:“别打扰他了,他喜欢看书,就让他看。学生平时就怕老师,现在让他住在老师家里,肯定不习惯。他14岁了,自尊心强,可能觉得寄人篱下了。你想想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我们就不要刻意对他了,让他自由一点,在家想干啥就干啥。”

李言旌觉得父亲说得不无道理,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别说去老师家,就是去亲戚家也很拘束的。

“爸爸,后天我们高中同学聚会,去县城玩。”

“你都认识吗?”

“嗯?爸爸,我说高中同学聚会,肯定认识。”

“我听说你们学校有个学生,在大学里进了传销组织,逼着家里人拿钱赎他,已经花了8万多了。”

“谁啊?我没听说。”

“不知道名字。县城里肯定很多人知道。你们同学聚会可以,旌儿,你现在大了,大学生了,为人处世要靠你自己了,爸爸不能什么都管。”

李言旌奇怪父亲平白无故地说这些干嘛?不就是同学聚会嘛,怎么还关系到为人处世了。直到父亲接下来说的话。

他说,年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用质疑、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少年人如朝阳,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但这些优点也掩盖不住经验不足,思虑不周的缺点,容易被人利用,容易上当受骗。

所以,必须学会独立思考。首要就是要不断学习,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知识渊博的人,才会有深刻的见解,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少走很多弯路。

“你们学校的那个学生都上大学了,但是思想简单,被人诱骗。一旦进入了传销组织,那就是六亲不认了,家里倾家荡产。你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要懂得分辨,不要上当受骗。”

“爸爸,放心吧,不会的。”

李建科说得很严肃,认真听着的,不只是李言旌,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书房门口的男孩,他也听得很认真。

他们看着男孩,男孩走了过来。李建科猜,他不会懂得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但他懂什么是六亲不认。

“李老师,我知道的,进传销的是我二姑姑家的儿子。姐姐,你去县城见同学不会有危险的。我二姑姑一家人一个晚上都消失了,影子都没有了。”

李言旌和父亲都很惊讶,叫他过来坐下。

“发发,他叫啥名字?”李言旌问。

“张英州。”

“啊,怎么可能是他啊!我知道这个人的,比我高一级,理科班尖子生。”李言旌很吃惊。

“我爸爸骂他,成绩好有什么用,害得家里人连夜逃命,还骗了我们家的钱。”男孩说道。

李言旌又问起事情的前因后果,男孩表达不清楚,讲了很多。李建科听下来,明白了整件事情。

他二姑姑家的儿子在武汉读大三,急于找工作赚钱,被骗进了传销组织,那些人承诺他,一年可以赚30万。

小县城农村家庭出身的人,一听这么多钱,他就以为找到了翻身的门路,马上答应。结果一进去就被控制了人身自由,不让吃饭,不让睡觉,还背上了100多万的高利贷,让他以各种理由向家人、亲戚朋友要钱赎他。

他的父母和姐姐害怕出人命,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于是变卖了家里一切能用的东西,四处找人借钱。认识的人知道他们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也觉得孩子是被坏人骗了,心生怜悯,能帮一把的都会借钱给他们去赎人。

他们借了一轮,又借第二轮,借第三轮的时候,没有人再借钱给他们了。他们最后借到的一笔钱,是搜刮了陈发发父母给儿子治病的钱。

他们拿了钱,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我儿子健全,是大学生,救出来以后能赚大钱,迟早会还你。你儿子脑瘫,活不了多久了,要衡量好。”

他们交了三轮的赎金后,高利贷从100多万变成180万,他们实在没钱了。一天夜里,他们家来了五个外地人,二话不说,用货车拉走了他们家的粮食,家具,鸡鸭,把他们家洗劫一空。

天亮的时候,村里人发现他们家大门敞开着,人都不见了,房子的木头门窗被人砸烂了。

村主任叫来了派出所的人,村里有人猜测说,他们是还不起钱,连夜跑了。大家开始后悔借钱给他们了,他们这样一跑,没人还钱了,他们辛辛苦苦攒得钱都打水漂了。也有人怀疑,那几个外地人就是放高利贷的人。

事情本发生在两个月前了,这不是到年底了吗,大家推测他们肯定要回家过年的。说得人多了,才把这件事彻底传开了。

一户人家就这样消失了,在人们的猜测和怀疑中,没有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