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云的人 > 第56章 第 56 章

追云的人 第56章 第 56 章

作者:言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01:56:02 来源:文学城

傍晚,气温又降到了零下,北方干燥的冷空气直往人的肺里钻,仿佛要冻住人的心脏。

李言旌身上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李建科吊完三瓶药后替换她,让她赶紧出去吃口饭。她轻手轻脚地穿过楼道,生怕碰倒了别人的氧气瓶。

街道上冷清寂寥,只有医院门前的这条路上人多,车多。李言旌一个人走在与医院反方向的街道上。

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或许是因为生病了,心理极度脆弱。她想了很多:

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人总是要死的,到头来不过草草而终。妈妈走了,是一种解脱,再也不用承受这世间的苦难了。

爸爸生病,妹妹还在吃奶的年纪,妹妹长大了也要承受这一切,她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去年“**”,今年“禽流感”,未来还有什么?到底为什么活着呢?努力奋斗又是为了什么呢?他们家没有指望,没有希望的日子。

人生再也不会有色彩了,她的理想,她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家里现在这种情况,她毕业了就要背负起赡养爸爸,抚养妹妹的责任。她会和这里的很多女人一样,有着一份微薄工资的工作,早早地结婚生子,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生活。

有的人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只是等到七十岁了才埋。说得可能就是她这样的人吧。

她越想,越对人生失去希望。这种心情无处排解,她很想给林尚川打个电话,他成熟睿智,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他说得话会让她重新找到方向。

可是,她不能再找他。她想给明桢打电话,可是明桢没有手机,还得别人去叫她。

能找谁说呢?有些痛苦只是自己的。她原路返回,随便了买点吃的。

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来看望江建国的人站了一地。

自从他从邻县调了回来,成了空降的县第二中学的校长,三天两头就有来拜访他的人。大多数都是为了孩子,或是亲戚朋友的孩子招生名额的事。

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是全县仅有的两所高中,一中是独立高中,二中是完全高中。一中自建校以来,有50多年了,共有53名学生考入了北大、清华,名气大,地位高。但是近几年,一中教师师德、学生学风每况愈下,高考本科率远低于二中。

二中作为后起之秀,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

江建国面对这些人的大手笔,也自然帮了他们的忙。柴会英成了默认的校长夫人,沾了江建国的光,受到别人的尊重,再也没有人说她过去的事了。反而说她和江建国的过去是县里百年少见的一段佳话。

江建国这次住院也是因为高烧不退,咳嗽严重。一到医院,主任知道他是二中的校长,特殊待遇优先安排了单独病房。他不会有排队这回事儿。

柴会英站在一旁,听到他们在跟江建国讨论这次禽流感的事儿。

一个在县委宣传部任职的人说,昨天有老百姓聚众闹事了。因为这次禽流感,县城、乡镇里死了太多老人,老百姓怪疾控中心不作为,领导们不管老百姓死活。

“最后怎么处理的?”江建国问。

“这是天灾,领导也没有办法,就说已经上报市里了,市里会派专家组来检查。打发了他们。”

“就是,每年这个时候都有老人去世,今年多了点而已,老百姓就大惊小怪的。老人么,迟早要死的。”站在一旁的办公室主任说道。

这时,江建国的大儿子江海,带着妻子来送饭了,众人说了一些客套话,便离开了。

江建国坐起来吃饭,叮嘱江海,别忘了替他给江容打生活费,快要元旦了,让江容请同学们去玩。

如果说江建国不是一个好丈夫,好领导,那对他的两个儿子,绝对是一个好父亲。

江海和江容的名字,取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结婚,江建国在县城给他买了120平米的房子,又花钱装修,平日里还时不时地给他补贴钱。

柴会英想到明桢,明桢也是他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养过她。明桢上大学,家里没有出一分钱,孩子肯定吃了不少苦。

她对江建国说:“给明桢也打些钱,这一年多,都不知道她一个女娃娃在外地怎么生活的......”

江建国没有好脸色地说道:“别管她,那个大学是她自己要上的,大学是给她自己读的,又不是给我读的,那她自己去想办法,我没钱供她。”

柴会英转过身给江建国倒水,没有再说话。

江海对柴会英这个既不是亲妈,又不是后妈的女人,一直用“姨”称呼。他从来没有见过江明桢,也不想有这样一个人分走属于他们的钱。

“姨,你别说了,我爸还病着呢。”

他的妻子掐了一下他的胳膊,让他别这样说话。

两天后,县政府、疾控中心,以及市里的专家组共同公布:本县并没有禽流感。居民发烧、咳嗽,是因为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引发流行性感冒,七天内症状就会消失,不用恐慌。老年人因为抵抗力差,并且大部分老人还患有其他疾病,造成救治无效死亡。

这么权威的公布,老百姓自然不敢质疑。不就是感冒嘛,还怕啥!大家都放松了警惕。

住了五天医院,李建科和小女儿可以回家了,李言旌还在咳嗽,只要不是禽流感就放心了,她回家吃点药就行了。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轻松了很多。路边一个老人的叫卖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拉着一架子车高粱笤帚在卖,喊着:一把3元。如此寒冷的天气,老人还穿着一双破布鞋,棉袄里的棉花掉在衣襟上甩来甩去。

李言旌看向父亲,李建科走了过来:

“要过年了,家里正好用得到,我拿十把笤帚。”他给了老人50元。

“我找不开么,我今天一把还没有卖呢,没有零钱。”老人冻得颤悠悠地说。

“不用找了,你早点回家去,天黑了更冷。”李建科说。

“这让我怎么感谢呢,你多拿两把,给,拿着。”老人又拿了两把递给李建科。

“我用不了那么多,留着你下次卖。”李建科放了回去。

李言旌抱着一堆笤帚,走着走着,突然对李建科说道:

“爸爸,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为了受尽人间苦难,然后悲凉地死去吗?”

李建科看着她,心里感叹,女儿长大了,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了。他当了一辈子教师,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并且已经活到知天命之年了,要让他说人活着的意义,确实只有苦难。

但是他不能这样说,女儿才二十岁。因为他的决定,让女儿在这个年纪竟然思考这样的问题,他已经很愧对她了。并且作为一个老师,他时刻要记得教给别人的东西,必须是正义、积极向上的。

“旌旌,眼前的苦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虽然有很多悲凉的事,但同时也有很多美好的事啊!就像黑夜总是与光明相伴而生,你不可能永远身在黑夜中,光明肯定会到来。你的追求要放在那些让你感到幸福快乐的事物上,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你也要有这种力量,让自己的内心强大,执着且坚定。你还很年轻,大胆一点!”

“可是爸爸——”

“你高中的时候,我让你背过《离骚》,‘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这句,还记得吗?多背几遍。”

李言旌思考着父亲的话,苦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至于是怎么过去的,那只是一个人的事,一个家庭的事。苦难落到谁家,便是谁家的大事,对别人来说,都是小事,甚至都不算是个事儿。

可父亲说得也对,人生还有很多幸福美好的事。她不能悲观,她是这个家的希望。

“爸爸,我去买点排骨吧,晚上炖汤。我们都要好好补补身体了。”

“你想吃什么就买,别省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