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坊一家三进的宅院门口,一辆马车驶入京城,一路抵达这里,在门口的管家福伯早已等候多时,立马喜笑颜开的迎了上去:“公子小心。”
他伸手去扶从马车上下来的公子,却被一把推开,林琦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去。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算到了。”林琦伸了个懒腰,又拍了拍福伯的肩膀,“福伯,别来无恙,身体看着比前几年还好了些。”
“京城繁花似锦,人杰地灵,托老爷夫人的福,指了我在这里看宅子,身体才愈发康健。”福伯谦卑的笑道。
马车上又钻出来一个小子,正是林琦的贴身小厮阿桐,他身上背了个包袱,是林琦来京城带的书,本本都金贵的很,阿桐收拾都是小心翼翼的碰。
宅子里除了福伯,就剩下两个丫鬟,两个小厮。
小厮去搬林琦带来的行李,丫鬟则在正院候着。
“公子瞧瞧,屋子里还需要添点什么,我马上让人去买。”福伯引着林琦进屋。
这家宅子买了得有几年,林家一直都不曾来住,只让福伯来看着,屋子里便有些冷清,不比林琦家里住的舒服。
他想起此行的目的,带着挑剔的眼光环视四周,撇了撇嘴,矜持道:“就先这样吧,有什么需要的我再告诉你。”
他转身往外走去,福伯问道:“公子要去哪里?”
林琦头也不回道:“我去外面转转。”
在他来之前,林家老爷夫人便给福伯递了信,命他好生照看林琦,福伯还指望着林琦回去的时候能带着自己回去,这地方虽在京城,他成了一家之主,但管着的也只有寥寥几人,还不如回去舒服。
福伯叫喊着:“公子!”边追了上去。
阿桐见他们两人都出去,急忙把肩上的包袱递给站在门边的一个小丫鬟,交代她:“把这些书都放好了,公子要用的!”
说完他便狂奔去追林琦。
那小丫鬟突然被塞了一个包袱,只觉手臂一沉,差点没抱住,还是身旁的丫鬟帮她拿了一下,才没让包袱里的书籍散落。
小厮将行李规整,两个丫鬟也把包袱打开,将里面的本本厚书放到梨木福寿纹书架上。
那丫鬟一边轻轻把书放好,一边问:“公子为什么来京城了?”
穿紫色衣裳的丫鬟和福伯一样,都是从本家过来的,比这个穿绿色衣裳的丫鬟知道的多。
“公子是来参加秋闱的。”紫衣丫鬟把最后一本《春秋》放到架上,确认书不会从架子上掉下来,又结伴去看小厮们把公子的行李规整的怎么样。
紫衣丫鬟谆谆教诲:“这几天千万不要打扰公子,但是也要给公子留下个好印象,说不定公子回去的时候会带上我们。这里太冷清了,一点都不热闹。”
绿衣丫鬟是福伯在京城买回来的丫鬟,根本没去过林家本家看,不过想想林家既然有能力在京城买下一栋三进的宅院,家中想必有些财力。
绿衣丫鬟对目前的生活已经满意,不想回去伺候一大家人,便岔开了话题:“那公子什么时候秋闱?”
紫衣丫鬟回想着福伯给她说的话:“还有一个月吧,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应该在秋天。路上就要花半个月,公子提前来京城免得出什么意外,平日里咱们伺候好公子,就不要留在书房了,不然公子要是落第了,说不定还会怪我们。”
绿衣丫鬟点点头,将她的话记在心里。
福伯带林琦来了西市,此时街上热闹非凡,
阿桐的鼻子像小狗一样动了动,一股甜香之气飘进他的鼻子里。他第一次来京城,所见之处皆给他新奇的感受,“公子,好香啊!”
林琦心里不自觉的将京城和临安县对比起来,但很显然,京城远比临安县繁华的多。
听福伯说,这安宁坊住的还大多是平民百姓,却连商铺都建的这么雅致。
街道两旁的商铺外皆挂了鳞次栉比的幌子,风一吹过,各色的幌子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茶楼、酒馆、当铺、布庄,看的人眼花缭乱。
整条街上行人摩肩擦踵,他们不同身份,却各个喜笑颜开。耳边的呦喝声、叫卖声更是络绎不绝,林琦疑惑道:“怎么光听小贩的呦喝声,却不见他们的人影?”
福伯笑道:“西市上有规定,只允许铺子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公子说的摊贩都在另外一条街上。”
“原来如此。”林琦恍然大悟,“这样一来,街市便不会显得杂乱。”
三人继续在西市上走着,很快,林琦的目光就被一个铺子给吸引住了。
与这一排商铺不同,这家店卖什么不必通过外面挂的幌子便能看出来。
南面的墙上窗户大开,日光斜斜照射进去,窗下放着几盆鲜艳的花做装饰,立刻从整条商铺中凸显出来。
窗户上挂着几个个木牌,上方书写“玉兰酥”“椒盐胡饼”“萝卜糕”等,下方写了价钱,在几个木牌旁边,还挂着一个玉色镂空檐铃。
从窗户就能看到里面的情景,左边是一个弯折的木制柜台,把老板和小二圈进去,右边则放了几张桌子和椅子,每个角落还摆了绿植点缀,整个店铺布置的清新雅致。
福伯看他驻足,说道:“这酥香阁装潢了一下,开始卖些南方糕点,价格也不贵,公子要不要去尝尝?”
林琦家里虽不缺钱,但南方的糕点他也少吃,冲着这别出心裁的装饰,他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店铺伙计笑容满面的迎了上去,自从铺子重新规整一番,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听陈大家的说,这个月东家要给他们赏。
“公子要点什么?”
林琦道:“我先看看。”
小二也不恼,热情洋溢的给他介绍:“我们店里专卖南方糕点,点心师傅虽是从南方来的,但为了符合京城人的口味,还做了一些改变,比方说这道玉兰酥,它的味道便没有那么甜腻。还有萝卜糕、柿子酥、椒盐胡饼......每一样都价格实惠,并且在店里吃,还有免费的花茶可以喝,公子可以先试吃。”
柜台上放着一个精致的小碟,上方有几块不同的糕点。
小二递给他一个竹签,让林琦先品尝。
他还从来没见过这种售卖方式,莫不是京城独有?他一边往嘴里送了一块,心里边想,若是每个人都只试吃而不买,店家不就亏死了吗?
小二嘴巴能说会道,林琦每尝一块,他便介绍一番。
“这是本店新推出的‘步步糕升’,马上就要秋闱,秀才公吃了,必能成为举人老爷!”
这糕点只有指甲盖一般的大小,桂花之味却弥漫在嘴巴里,糕点软糯蓬松,并不甜腻,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这名字取得不错。”
小二递上一杯花茶:“这糕点是用桂花做的,是祝各位秀才公蟾宫折桂,取巧罢了,公子见笑了,等秋闱一过,这桂花糕也就不卖了。”
林琦还没说什么,福伯就急吼吼道:“小二,给我包两斤这个‘步步糕升’!”
到底是祝福吉祥之意,林琦也不想自己落第,就没阻止。
“其他的,也各给我来一斤。”
“好咧。”小二道,“公子稍等,我给你们拿,你们先坐着,桌上的花茶都是免费喝。”
他去了后院,去找方兰。
董玉婷让陈大家的找相近的铺子,西市这条街上的没有,倒是后面一条街上有,只不过不在酥香阁的后面,董玉婷便让陈大家的在草市街上和另一个铺子上的人家谈好价格,换了位置,多花了些银子买下酥香阁后方的铺子。
再找人将前后铺子之间的墙打通,建了后院,从西市酥香阁能一路直通草市街。
“方兰姐,步步糕升两斤,其他糕点一样来一斤,柜上试吃的也没了,再给我各多拿一块,花茶也快喝完了,再泡一壶吧。”
因为厨房搬到了酥香阁后院,比先前近了不少,糕点做好就没端到前面,一直放在这里拿盖子盖住,等需要的时候小二来拿,也不会多耽误时间。
“这是大主顾啊!”方兰除了做糕点,也会帮忙打包,她麻利的铺开一张油纸,把糕点轻放进去。
她做的糕点虽然糯而不散,但这是在不用大力的前提下。
油纸包好,再拿蒲草绳捆扎起来。
到了打包“步步糕升”的时候,就不再用油纸包裹,而是换成了木盒,盒上刻着“青云直上”的字样。如此一来,“步步糕升”的价格便比其他糕点的价格高了一倍。
阿桐小口的喝着茶,小声道:“公子,这里真好。”他不会形容,只能用真好二字来夸。
林琦道:“这里确实不太一样。”他看着墙上贴着的错落有致的字样,都是大诗人写下的诗句,笔锋遒劲,一看就是特地请了人来写。每两句诗句写在一张纸上,高高低低的贴在墙上,虽不规整,却另有一番雅趣。
小二很快将糕点拿了上来,“公子可是今年要参加秋闱的秀才公?”
林琦淡淡“嗯”了一声。
小二笑道:“公子若是中举,可来我们酥香阁免费吃糕点,还能任意挑选六斤,您写下的字,也能贴在我们铺子的墙上,供后来的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