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逐鹿之江山美人 > 第4章 枣树

逐鹿之江山美人 第4章 枣树

作者:阿影爱吃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1 23:49:14 来源:文学城

翌日清晨,镇北王府。

素不贪睡的李瑾着一袭白色短打劲装,手持一柄造型古朴刚劲的苍青长剑,脚踏一双玄色浅口布履,步态稳健地迈下大厅的台阶。

一阵微风拂过,绸缎衣料上的提花团蟒云纹若隐若现,昭示着主人尊贵的皇室身份。

这位少王爷长身玉立白衣飘飘,远望好似神仙下凡,近观从他身上很难发觉昨夜醉酒的痕迹,仅仅是眼底多了一层淡淡的乌青。

李瑾行至宽阔的庭院中央,“刷”地拔剑出鞘,看也不看朝边上一扔;侍立一旁的赵大勇目不转睛地候着,单手朝前方一抓,稳稳接住了“飞”来的物体。

尽管赵大勇扈从大帅多年配合得十分默契,当剑鞘触手的一刹那,军队中练出来的结实臂膀还是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这柄“天罡剑”太沉了。

李瑾手握更为沉重的剑身,神色坚毅地平视前方,深邃漆黑的双眸中精光一闪,耍了个漂亮的起手式开始每日雷打不动的“闻鸡起舞”。

李瑾的骑射本领受教于倪渊之父倪进,刀剑上的功夫却源自外祖林家的独门秘技——璇玑剑法。

这套剑法分四层,每层九招共三十六式,合三十六天罡之数,每招每式蕴含无穷变化;所用宝剑名为“天罡”,由“天下第一剑宗”——璇玑剑宗第六代掌门人林天明授予爱婿李询,后来李询在西北战场殉国,此剑自然由李瑾继承。

天罡剑以一块极其难得的千年玄铁浇铸而成,据说锻造它的工匠为铸剑名师欧冶子的后人,兵器谱上排名第一,其份量要比寻常宝剑重上不少,剑锋也相对暗沉,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雪亮银光。

创于林氏先祖的“璇玑剑法”走得是至纯至阳的路数,传至李询手里加以改进,久经沙场的将军显然迥异于毕生活跃武林的岳父,往剑意中注入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李瑾八岁随父母远赴边关,触目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过耳是马蹄杂沓鼓角铮鸣,战士的铁血坚韧自幼刻进骨髓,完美承续了父亲的将帅风范,十七岁即独当一面统领大军,一柄天罡剑运用得更是吞天吐日气壮山河。

“嗖嗖”,李瑾长剑在手翻转腾挪左戳右刺,直舞得虎虎生风;仿佛驰骋疆场上阵杀敌,又似纵横江湖快意恩仇,剑风过处犀利破空,逼得旁观者连连后退。

主帅在一团流星般的剑光中英武非凡,令赵大勇眼花缭乱,秦平不知何时也加入了观赏的行列,瞧他的表情分明是有事求问,却断断不敢惊扰了主帅练武,只得耐着性子等候。

“天罡”虽是重剑,但李瑾使起来得心应手,招式之间不乏剑器应有的灵动与飘逸,比方这第二层最后一招“鹤啸九天”:少王爷飞身纵跃宛如白鹤凌空,天罡剑直刺苍穹划出一道完美而流畅的弧线……

饶是见惯了自家将军练剑,赵、秦二人仍是忍不住喝彩叫好。

这一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李瑾收剑当胸,站立原地稍稍调匀呼吸。

赵大勇逮着机会,悄悄拧了一把秦平的胳膊,好心提醒同伴有话快问,哪知秦平反手肘击顶了回来,拼命使眼色示意他先开口。

李瑾余光一瞥,这哥俩推推搡搡挤眉弄眼必藏猫腻,于是亮亮嗓子轻咳一声,两名亲兵当即表情严肃站得笔直。

李瑾稍一勾手,赵大勇大步上前双手递上剑鞘,“当”,玄武军大帅非常潇洒地归剑入鞘,拍了拍手言简意赅地下令:“说。”

这等于指定是谁答话,赵大勇接过天罡剑,一边暗叹倒霉,一边毕恭毕敬地躬身施礼: “请大帅示下……”

他顿了一顿,偷眼瞅了瞅秦平,后者投来深表同情兼热切鼓舞的眼神。

好你个滑头!

赵大勇一咬牙一跺脚继续往下问:“今日是否……操练?”

“混……”

李瑾紧蹙眉头,一句“混账”尚未骂完骤然刹车,自他执掌帅印以来校场演练几乎从无间断,能让亲卫特意探问定然事出有因。

他调转口风,“为何来问这个?”

“禀大帅,”赵大勇一时语塞,结结巴巴地回答:“您、您……昨儿让倪将军传话……说、说……”

李大帅的脑海里倏忽闪过一些昨晚花厅对话的零星片段,故意板着脸呵斥:“说什么?”

赵大勇登时吓得双腿一软,拉着秦平扑通跪下:“您说……凡是跟随您从凉州回来的军士,统统……休息三日。”

怀远那小子还真的把话传了下去。

李瑾浓眉一挑,沉声训示:“军令如山,还来问做什么?”

赵大勇讶然抬头,吐出的话音惊疑不定,“那、那……”

秦平拱手补充:“吾等愚昧,恳请大帅明示!”

死心眼,李瑾想,这倒不能全怪他们,讲到底是自己往日管束部下过于严苛,是时候松一松这根绷紧的弦。

“休息三日。”

镇北王一锤定音,赵大勇与秦平赶紧长揖到底,一齐朗声应道:“是!”

发须花白的老管家宋成康一直安静地呆在大院的另一侧,头顶着一树浓荫,淡金色的晨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翠绿叶片,在地上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

枝头间缀着许多呈卵形的细长青果,预示着今秋的大好收成,煞是喜人。

此乃玄武大军即将离京的那个春天,李氏父子一起亲手种下的一株枣树,宋伯与林夫人正是现场的见证者。

淄阳名产大红枣皮薄肉厚个大脆甜,为鲜果中的上乘佳品,年年按例进贡朝廷。

那年分管御果园的太监高德海突发奇想,托人脉关系几经辗转,让淄阳府送来一捆精选的带土枣苗欲在内廷栽种;恰逢李询受邀赴宫中春宴,圣上感念皇兄劳苦功高,特意嘉赏一棵树苗以示恩宠。

寒暑易节,时光飞逝,当年御赐的小苗已长成粗壮大树,岁岁丰收果实累累。

场地那边的剑锋挥动得越来越凌厉,宋成康半眯起浑浊老眼,努力聚焦盯着那位英姿飒爽的青年,恍惚中错以为那是二十年前的老侯爷。

李瑾的外形五官像母亲居多,然而论神采气度尤其是练剑的一招一式,酷肖其父李询。

宋伯面露哀戚之色,岁月悠悠白云苍狗,昔日父子共同栽树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八岁的小王爷踮起脚跟勉强够着父亲厚实宽阔的胸脯,一点不甘示弱,颇为吃力地抓着大铁铲一锹一锹认真干活,待挖坑、培土、浇水等一切环节完毕,他用脆嫩童音充满期待地问:“爹,咱们啥时能吃上枣子呀?”

始龀之龄的孩童尚不懂人世艰辛与权力倾轧,问得一派天真烂漫。

李询不忍戳破真相,伸手爱怜地揉揉儿子软乎乎的头毛,含糊其辞地回答:“到秋天它才结果呢。”

“太好了!今年秋天就能摘大红枣啦!”

李瑾欢呼雀跃,拍着小手,“到时候叫姐姐回来和我们一起吃!”

姐姐李琬恰是及笄之年,敕封“栎阳公主”,隆兴帝赐婚骠骑都尉霍猛并亲为主婚,按钦天监定下的吉时于正月十六完婚。

婚后除去回门省亲时匆匆一聚,李琬就再也没见过娘家人。

外人眼里镇北王的长女极尽荣宠:获“公主”封号及豪华府邸、天子主婚风光大嫁、驸马爷是年轻有为的朝中新贵……

在李询夫妇心中,浩荡“皇恩”根本无法抵消骨肉分离的痛苦,而这些是幼年李瑾体会不到的。

老侯爷与夫人对视一眼,为了不扫儿子的兴浅浅一笑,笑容里夹杂几缕难言的酸楚,“傻孩子,还得等上好几年呢!”

宋成康深知他夫妇作好了长驻宁州的准备,孰料一去竟是永别,这枣子一颗未曾尝到,徒然化作奠仪供桌上凄凉冰冷的祭品……,委实令人倍感遗憾痛惜。

好在如今少主人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国之栋梁,“战神”美名享誉四海,王爷夫妇泉下有知亦足以慰怀。

这时两位亲兵经过,口喊“宋伯”抱拳致意,宋成康猛然回过神来,忙不迭弯腰回礼。

唉,总爱念旧,老啰老啰。

宋伯摇了摇头,拖着佝偻的身躯朝李瑾走去,沧桑老脸上笑得堆满了褶子,“少爷,我这不中用的老汉又来讨人嫌啦!”

——时过境迁,身边用“少爷”这旧称的唯剩一人。

李瑾明白这是在开玩笑,意指偌大王府内连个“雌的”都寻不着,尽是一些糙汉子、“兵油子”,外加一个“老头子”。

这的确是实情,放眼同辈皇族子弟,哪个不是奴婢簇拥姬妾成群?

莫说地位尊崇的东宫太子李琮及圣眷优渥的齐王李瑄,即便是无权无势、最不受人待见的老幺靖王李玧,府上也少不了丫鬟侍婢环伺左右。

宋伯反复叨咕过数遍,应该添置几名样貌干净、手脚利索的姑娘好生伺候少主人,毫无例外被一口回绝。

宋成康与李询同龄,打小看着李瑾姐弟俩长大,二十年来王府空置全靠他一人上下打理,李瑾回京后得他悉心照料饮食起居,主仆俩虽然分别多年,情分不减反增,相互视作亲人一般。

故而这忠仆敢于“倚老卖老”,向人人敬畏的“铁面王”大胆进言;后来说得多了,李瑾干脆不搭茬,宋伯自觉无趣不再提及,但少不得借题发挥旁敲侧击。

此番镇北王依旧是冷处理,宋成康也不恼,笑眯眯地弯腰作了个“请”的姿势:“少爷,该用早膳了。”

李瑾稍稍颔首,目光不经意滑向那棵枝繁叶茂、早早挂果的枣树,经年往事蓦然浮上心头,扯痛了长埋于心灵深处某根敏感的神经。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丢下这句凝结无限感慨的话,他抖落回忆抖擞精神,大步跨入王府厅堂。

始龀(chen,第四声)之龄:小孩开始换牙的年龄,借指七八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枣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