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14章 四大文明古国14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14章 四大文明古国14

作者:西羚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0:42:40 来源:文学城

【在东西方的交流中,不仅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样有着军事碰撞】

荆咕的语气一变,背景音乐也变了。

从之前繁荣盛世的铿锵华丽,变得哀哀戚戚。

天幕下尽管还没看到内容,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公元751年,大唐与阿拉伯发生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

【虽然官方上表示,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没有乘胜追击,对大唐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唐的影响力在周边国家一落千丈】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伯】

【而这场原本不需要发生的战争,只是因为将领高仙芝的蛮横无理】

【在战争的过程中,突厥还发生了叛变,这也是导致大唐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唐对藩镇、对西域的掌控力,从这时已经开始失控】

李隆基有点慌了。

怎么回事,刚刚不是还夸他开元盛世吗,怎么突然就来掌控力失控了?

而且听起来,还只是个前奏?

【公元755年,即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后的第四年,安史之乱开始】

【安史之乱也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从此走向末路】

李世民:“都是那李隆基!他怎么回事!”

如果说昏庸皇帝,那怎么打造的开元盛世?

如果说开明皇帝,那又怎么会有安史之乱!

【原本可以快速解决的安史之乱,因为皇室父子夺权,以及皇帝的昏庸拖后腿,足足持续了八年】

【八年内乱,不但导致人口锐减,还导致战后藩镇割据,彻底无法挽回的局面。此后的大唐,不过是苟延残喘】

“陛下,我们的士兵是临时征兵,没有训练过配合不当,只能防守不能出兵!”

高仙芝、封常清在关中受命平叛,但大军都在边关,朝廷刚开始没有军队,只能在关中和洛阳就地招兵,这样根本没有训练的临时兵素质差的根本不能上战场。

但是李隆基不听,还有小人不断地进谗言。

“陛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必定是有异心!”

李隆基亲小人亲到导致了安史之乱,怎么会突然就清醒。

所以他继续相信,对大将下了无情的击杀令:“杀!”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大将人头落地。

……

天幕放出的画面,皇帝明显拖后腿。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第一例,如同每一个王朝末世,朝廷从不缺名臣名将拼命救国,更不缺昏庸无能还尽拖后腿的皇帝。

……

老将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

原本守城有余,李隆基却非要让他出城迎敌,哥舒翰苦苦相劝:“陛下,士兵疏于训练,以城池为依,防守为主!”

李隆基恐慌中,还夹杂着被背叛的愤怒,失去理智命令:“出城迎战,必须出!”

副将不忍中,又担心主将的生命,只能偷偷劝道:“将军,您想步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后路吗?”

哥舒翰只能悲愤命令:“出城!”

因平时疏于训练,加上不少士兵是临时征兵,用丝绸财物征来的士兵良莠不齐,掺杂不少无赖地痞,根本算不上训练有素的军队。

在城内防守还有依靠能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旦出城,面对着准备多年兵强马壮的叛军,没几个回合,20万唐军大败。

战败的20万唐军士卒争相逃亡,以至于踩踏而死,尸体、伤者堆积在一起,堵塞道路,导致所有人都逃不出去。

最后,主将哥舒翰被生擒,被叛军处斩,李隆基不顾一切,再次逃亡……

【据“中国古代人口记录”显示,大唐天宝14年,安史之乱发生的前一年,唐朝的人口创纪录的达到了5300多万】

【安史之乱战后全国仅存1700万余人,也就是说,安史之乱战争中人口死亡数量超过3600万,人口锐减60%!】

李世民刚刚还看得开开心心,听到大唐三百年就觉得不妙,再听到安史之乱,已经愤怒的不能自己。

直到现在人口锐减,直接一口鲜血气得吐出来,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后栽倒!

大臣们忙成一片:

“陛下,息怒!”

“太医!快传太医!”

关键时刻,还是被叫来前朝一起看天幕的长孙皇后知道丈夫怎么气吐血的,及时抱住了丈夫倒下去的身体,心疼而冷静地说道:

“陛下冷静,先听天幕说说安史之乱怎么形成的,现在避免还来得及。”

太医及时赶到,带了急救丹丸让李世民服下,总算是缓了过来。

“对,朕要冷静。”李世民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咬着牙,“朕要好好听听那不肖子孙怎么祸害了三千多万的百姓!”

【为了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在内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调动镇守外藩的节度使,从而导致边疆兵力空虚,国土失守】

【安史之乱后,中央实力大幅度削弱,地方藩镇明显强化,藩镇割据成为常态,动辄发动战争,中央毫无办法】

【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将大唐多年累计起来的财富消耗殆尽,人口锐减,国家分崩离析】

【苦苦支撑150年后,农民军起义,大唐彻底覆灭】

李隆基慌了,愤怒地用大吼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安史之乱,是哪个安哪个史!藩镇割据,又是哪几个藩镇!”

“一群逆贼!一群逆贼!”

【李隆基亲自打下的盛世,也由他亲手毁去】

【正如宋朝,皇帝们提倡经商,亲自挣来的钱,又亲自送了出去】

赵匡胤:终于还是来了。

多次愤怒之后,赵匡胤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冷冷地看着赵光义:来,让朕看看你的后代如何能祸祸。

【宋朝最大的开销,是战争赔款】

【没办法,弱,老是战败】

【宋朝交纳银绢的名义不同,给辽朝的叫“岁币”,给西夏的叫“岁赐”,用现代话语,都是战争赔款】

“无知女子,这怎么能一样,兄弟之国,给银绢是平等贸易……”宋朝还有文臣在嘴硬。

或者说,不是嘴硬,只是洗脑的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

只要和平在,富贵生活还在,打不赢就打不赢,能用钱买来和平也得有钱,其他朝代还买不起。

【北宋每年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38年间,共计银383万两,绢763万匹】

【后来再次战败,宋朝每年增加至银20万两,绢30万匹,岁币的名目改成“贡”】

【这79年间,北宋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1580万两,绢2370万匹】

【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加起来,一共是1963万两银子,3133万匹绢】

武德昌盛但也同时国库告急的大汉君臣集体倒吸一口冷气:“真是有钱,也真是废物。”

汉朝还在用铜钱,汉初时天子座驾四匹马都凑不齐,还得坐牛车,宋朝竟然赔款都不用铜钱用银子!

“这宋朝为什么不是大汉邻居!”刘彻馋的恨不得自己也去抢一把。

这么弱,而又这么富有的邻居,谁看了不想抢一把!

“这大宋经济繁荣军事落后,如小儿抱重金过市,注定无法保住。”桑弘羊摇摇头,又很疑惑,“不过前面不是还说宋朝军事还有火器吗?怎么不行?”

“火器再厉害,也要用得人厉害。”卫青言简意赅解释道,看向刘彻的眼神充满敬佩。

还好他大汉的皇帝明智!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这里面还分种类,常规岁赐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节日与生日礼物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共计持续了约48年,共耗费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

【听起来是不是很孝顺,节日生日送礼,一送就是几万银几万绢布,比孝子贤孙还孝顺】

宋人集体羞耻!

再怎么说兄弟之国平等贸易,此时也无法欺骗自己了。

如此巨大的数目,皇帝真要给自己兄弟、给赵家宗室也舍不得给,不是碍于战争的危机谁会这么大方!

【南宋对金国的赔款始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不说每年赔款多少了,直接说总数吧】

【67年时间里,南宋向金国合计输送了1485万两白银、1485万匹绢,外加300万贯铜钱的军事赔款。】

百姓哭了。

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交税,自己连田地都没有,原来这些税钱都是交给了敌人吗?

交给那群动不动发兵打仗、杀了他兄弟家人的辽人金人西夏人?

“我说了不能打,不能打,打不赢的,打不赢的……”朝廷上的主和派觉得自己找到了理由,不能打,这明显打也打不过,还不如不打。

“越打输的越多,越打赔的越多……”

【宋朝是打不赢,还是没有名将吗?】

【不是的,这就要结合前面讲过的,儒家对兵家的打压,赵光义不光彩的上位和战败后掩人耳目的逃跑政策】

【从重文轻武到重文抑武,在宋朝当兵,绝对是个倒霉催的职业】

天幕放出了宋朝的将士,并且贴心的给出了解释。

刺面。

——宋朝的制度,士兵都要刺字。在古时候,刺面是一种刑罚,“墨刑”。士兵脸上被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低贱阶层。

而且,刺面起源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军阀强行征兵,有士兵逃跑便刺面防止逃跑。

到五代时期,士兵被刺面后必须终身隶属于军籍,士兵的地位与犯人无异。

地位卑微还不是最致命的,至少能活着。

最致命的来了:“陛下的军阵图,按着军阵摆就行了。”

一张军阵图递过将军,将军打开,看着那儿戏一般的军阵图,露出苦笑。

按照千里之外的皇帝的军阵图排兵打仗,就是送死!

一转眼,又来了一个送命的。

“监军大人到!”副将小声提醒将军,“这位可是陛下面前的大红人,千万要捧着!”

所谓的监军大人,面白无须,倨傲蛮横,一开口标志性的阴柔嗓音,俨然是一宫中太监。

而当将军没能满足监军的索贿要求后,作战时监军屡屡刁难,撤退不让撤退,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

看着将军要按皇帝的军阵图排兵布阵,要对一个太监卑躬屈膝,刘彻就惊呆了。

“这是什么昏庸皇帝!”

“这皇帝不是说经常战败吗,怎么还这么有自信画什么军阵图?”

他好战也没说自己上战场,更没说指点军阵图指点排兵布阵,真要都皇帝来,他要武将做什么。

武将们也惊呆了:“将军打仗有宦官什么事!还宦官监军,你怎么不让宦官去当将军打仗!”

他们只要一想想自己打仗时陛下派遣宫中太监去监军,整个人都不好了!

前朝人想不到的是,还真有宦官将军,童贯。

荆咕的语气变得嘲讽起来。

【我们封建时期的帝王,有一个共同特色】

【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压榨血汗钱毫不留情】

【在敌人面前,卑躬屈膝,为了苟活各种出卖人民】

【他们以为,这样能维持住自己的帝王之位,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历史会记得,人民会记得,他们将会被永远的钉死在耻辱柱上】

【但凡那些赔款拿去建设国防,拿去让百姓和士兵强身健体,不能把敌人逐出家门吗?】

【皇帝说:朕就不,朕就要当亡国之君,朕开心!】

【希望你百年之后见你家老祖宗时,不会被开国皇帝拍死】

注:

引用资料《浅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社会》

《赵宋王朝在其统治的三百年间,总共给辽、金、西夏输送了多少岁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四大文明古国1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