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铮铮有声 > 第4章 虞王(二)

铮铮有声 第4章 虞王(二)

作者:妖不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0 12:07:33 来源:文学城

未央宫里。

皇后一进门便叫开了下人,只留何将行在屋中。她拉起荆和铮的手,似是有话要说。

“皇后?”荆和铮不知道为什么皇后想跟她单独说话。

“跟本宫说说,丘阳现在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赵皇后像是下定决心,语气急切。

“啊,丘阳一切与过去一样。燕京帝残暴,周国陛下善政,自然没有安阳的欣欣向荣。”荆和铮不明白赵皇后突然的问话,只能如此试探开口。

“不是,不是,”赵皇后觉出自己失态,调整仪态道,“我记得,丘阳过去有一家酒楼,叫锦程坊对么。”

锦程坊的大名荆和铮当然知晓。

这是燕国都城丘阳最大的酒楼,里面的一些菜式甚至会呈送御前供宫里的贵人们品尝。而且锦程坊只接待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丘阳公侯子爵们在重大日子设宴的首选之地。过去宋祺曾偷偷带着荆和铮去吃过几次,里面装橫华丽,极重**。菜式精美昂贵非常,荆和铮见过菜单,外头三五钱一碗的粟米饭在锦程坊精心装饰后要卖到五十钱,价格翻了十倍不止。

可是周国的皇后为何会问到锦程坊?

“回皇后的话,锦程坊是丘阳最大最华美的酒楼了,在丘阳几乎无人不知。”

“现在也是如此吗。”赵皇后听到这话不自觉笑了起来,“太好了。”

荆和铮看着皇后笑,心里疑惑不解。赵皇后看荆和铮的眼睛明白她在想什么,缓缓解释道:“本宫年幼的时候也常去锦程坊。”

又是她不知道的事情。

“皇后是燕国人?”荆和铮不可置信。

听到这话皇后浅浅一笑,像是在回忆什么事情:“不,本宫才不是燕国人,本宫也不是周国人。本宫是吴国人。过去吴国还没分裂,还没有燕周两国的时候,本宫是吴国都城丘阳人。”

大父与荆和铮讲过这些国家的变迁。过去分裂的时候,燕国起初较为强大,便占了原吴国都城丘阳。对她来说吴国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历史了,此刻却有人自称吴国人坐在她对面。荆和铮还在感叹,却听见皇后问她:

“前几月陛下便与本宫讲过你,你的大父是阿祺过去的老师?那你儿时可与阿祺见过?”

来了。现在话题聚焦到她的身上了。

“回皇后的话,臣妇过去并未见过将军。”

赵皇后挑眉:“从未见过?”

“在臣妇年幼时大父便不再是太傅了。大父不喜结交,卸了太傅一职后偶尔在宫外学堂讲学,从小府内来人不多,多是些大父的学生来请教问题。将军过去身份尊贵,臣妇并不容易见到宫中贵人。况且大父不愿教臣妇规矩礼仪,臣妇有时还会在乡野庄子中住上几日。

或许幼儿时见到过将军容颜?不过臣妇也并不记得了。”一段话讲的荆和铮冷汗都冒出来了,面上依旧镇定,呈思索状。

赵皇后点到为止,也不为难荆和铮。望着荆和铮漂亮的脸蛋,似是想到了什么:“虞王妃的相貌真是好看,可本宫看着却不像燕国人,倒与周国北边居民有些相似。”

她懂国家分布,她更惊叹于赵皇后心细如发,观察谨慎。过去身边人只觉得荆和铮长相美丽,倒没人与她提及血统的事。

吴国分裂后,中原内战不断。燕周两国于长达三十年的列国战争中建立并不断强盛,最终形成双方对峙局面。同一时期的北方有以天胡为首的三四游牧部落,南方则存在着以南越为首的少数民族与吴国后裔。燕周两国不仅压制着南北两方的异族政权,也同时双方制衡,在战乱结束初期形成一种诡异又恰到好处的和平。

荆和铮的大父早年游历山川,在天胡中最强大的部落东胡时认识了大母,大母便是异族东胡人。过去中原与南北民族交集甚少,这十来年间随着南北民族实力强大起来,各国间交流也渐渐多起来。

“皇后慧眼,臣妇的大母是东胡人士。”荆和铮记得宋祺对她叫她照实说,便老实坦白。

听到这里皇后来了兴趣:“哦,那你儿时与天胡也有交集?”

荆和铮摇摇头:“臣妇出生不久,周岁时大父大母带着臣妇去拜访过大母家中长辈。后来不久大母就去世了,臣妇便再也没去过天胡。对于大母家中情形,臣妇知之甚少。”

荆和铮实话实说。

赵皇后见着荆和铮真诚的眼睛,相信这小姑娘也没有说假话。只又讲了几句夫妻和睦的客套话,便叫何将行将荆和铮送出宫。

临近宫外,荆和铮见到了虞王府的马车。

安阳的冬天比丘阳冷一些。宫外寒风呼啸,宫里又炭火烧的人脸颊红热。这样一冷一热叫荆和铮不太适应,一到马车上便打了个喷嚏。

一件极其宽大的黑色披风盖到荆和铮身上,宋祺确认披风把身前盖住了之后,又从铮铮身后解开了她的嫩杏色披风,抽过来抱在自己身上。

“阿兄,我有披风。”荆和铮看着薛娘刚给自己置办的小披风被抢走,指着披风不解地问宋祺。

“本王的又宽又大,不好么?”宋祺说着用自己的披风将铮铮整个人裹起来,荆和铮的身体像粽子一样,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然后将抢来的小披风搭在自己身上,披风香香的,宋祺形容不出这是何种香味,只觉得心情大好。

宋祺忍不住笑了两声,摸着披风的边,一本正经地问:“铮铮,这披风送本王可好。”

啊,这是薛娘新给自己置办的,用的丝料十分难得荆和铮以前从未见过,知道它价值不菲,她正喜欢的紧。

这披风拿到手还没穿几天就要被抢了去,荆和铮真有点舍不得。

但是又想到,自己现在在虞王府,吃的用的都是宋祺的,自己唯一的一点财产还是燕国给的几箱嫁妆。

好吧。

“好吧,阿兄可不要弄坏了。”荆和铮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己的披风。

儿时这么长日子的相处,宋祺一看便知道铮铮这小脑瓜里在滴溜转着个什么,心里只觉得好玩。捏了捏铮铮的脸,望着她的大眼睛大气的说:“本王的披风可是宫里的绣坊定制的,天下可就这一条,本王大气,送你了。”

荆和铮听到这话,只是看了看身上乌漆嘛黑的披风,不悦地鼓起了嘴:“这也不好看啊。”

宋祺一听这话就撇嘴:“本王的披风怎么会不好看?这可是用顶好的桑蚕丝混了金丝,叫宫里专为皇子绣衣的匠人绣的。车里灯光昏暗看不仔细,太阳底下可是金灿灿的团龙四爪纹。何况这安阳谁人不知本王英俊非常,想送本王东西的人可要将王府门槛踏破了,更何况是本王送人东西。那可是无价之宝。”

就是说了句他披风不好看,就听他洋洋洒洒一大段。在外人面前这虞王可是端足了架子,私下里倒如此胡搅蛮缠。荆和铮觉得阿兄倒是比以前鲜活。

打闹完,宋祺正色道:“赵后与你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为难你的?”

荆和铮并不想对宋祺全盘脱出。她知道宋祺知晓好多与她有关的事情,但是他瞒着她,何况自己现在身处异国他乡,于是摇摇头:“没,皇后貌似对大父和大母的故事感兴趣。”

“老师和师母?”宋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一直试图调查了解赵后,因为他感受得出赵后与梁帝之间并不如表面一样风平浪静。但也许毕竟是一国之后,凭宋祺私下多年调教出的影卫也并没有查出什么叫他意外的事。赵后怎会与老师和师母有关联?

位高权重的人无非是想要更多的权力,这点他从赵后身上感受的到。但仅仅如此吗,他不认为。

“嗯嗯,皇后真是细心如发,她一见我便知我并非完全的中原人。”虽谈不上了解,但荆和铮对赵皇后印象不差。

讲到这里宋祺可算是明白了。他探查过身旁所有人,当然因着童年的经历,他对荆和铮孙爷俩了解极深。荆和铮的身世他知道的比荆和铮自己还要多。赵后这是在怀疑自己想借着荆和铮的作用联络天胡的势力吗。

呵,天胡他当然会联络,不然他可太愧对周梁帝大费周章地给他封了个阳信虞王。但是算计铮铮,他可从未想过,也不屑于去想。

宋祺低笑两声,伸手揉了揉铮铮的脑袋:“赵后哪里是对老师与师母有兴趣,她是对我的王妃有兴趣啊。”

见宋祺如此这般直白,荆和铮倒也不多说了。

“知晓你从小随着老师学习各族语言,从前荆府上多的是天胡南越语言的书籍,你也喜欢的紧。半月前本王便吩咐管家去各地搜罗这些给你解闷。刚好你那厢房宽敞,过了年叫匠人来再给你打几个柜子桌案给你放书可好?”宋祺靠着软垫慢慢道。

“真的吗阿兄,”荆和铮十分惊喜,这几天在府上确实无所事事。大病初愈宋祺什么都不让她做,她也不用像其他王妃夫人一样管家,昨日甚至闲的去让薛娘教她绣花。

“嗯。”宋祺应道,小姑娘的惊喜让他十分受用。

开心了一会,荆和铮想问问宋祺和周梁帝是什么关系。怎么他来了周国就当上了亲王。但是这段时间宋祺从未与她提这些,她也不敢问。

但是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呆在别人家算什么回事呢?

犹豫了一下还是试探着开口:“阿兄,不知你是否愿意同我说这些,但是我心里疑惑。你告诉我好不好,你为什么会在周国?”

宋祺听到铮铮的话倒是不意外。上次她刚来周国情绪激动,不告诉她一是怕她一下子想不通,然后不是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就是找着薛娘乱问,找薛娘还好,就怕被新来的不老实的下人听了去惹出一些事端。二是亲王新婚免不了进宫一趟,小姑娘在燕国都没进过几趟宫,担心她讲了不该讲的。

现在宫也进了。按照他的想法,他只盼他护着铮铮在虞王府安稳过日子,也不用逆着心意去与那些世家诸侯的女眷们交涉。要是周国乱了,他便将她送去天胡,那里也可以保她周全。

反正他定会护她一世平安。

宋祺也不准备同铮铮讲细的,也不准备瞒着她,于是说:“周国的长公主封号阳信,就是她封地的名。阳信公主是梁帝的同胞妹妹,也是燕国的云光夫人,就是我母亲。”

“那个时候······”荆和铮思索了一下,“吴国分裂的时候吗,周国建立了。子商阿兄的母族是周国皇室?”

“本王母妃可没过上一天荣华富贵的公主日子。周梁帝和周国的开国皇帝可不是一家人,那时候这梁帝还只是周国一个小将军,”宋祺眼里满是嘲弄,“想做皇帝想疯了,把自己亲妹妹一碗迷神汤送去给人糟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