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争争不息 > 第8章 言以泄败

争争不息 第8章 言以泄败

作者:李廷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1 10:59:46 来源:文学城

后来李武和王惠多番相约,王惠发现李武很喜欢哼唱流行歌曲,不管是从穿着打扮还是个性喜好都很时髦,王惠慢慢真的喜欢上了李武。

不过因为李武父亲的身份,王家人对于这门亲事低调了许多。

初次见面人非常多是因为要讲究排场,后来街坊四邻前来打听,王家人便统一口径对外宣称“没影儿的事”,他们好像习惯了“偷偷的”,其实那是王书珺的经历与创伤,后来演变成他的智慧,他深知“言以泄败”的道理。

王惠决定嫁给李武,是因为她第一次到李武家做客时,一进里屋就看到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匾,还有一柜子的书和报纸,王惠浅显地认为这是一个追求家庭和睦与知识学问的家庭,家里的人自然也是知识分子,大抵是值得托付的人家。

那个年代流行“先成家,后立业”,换言之就是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到社会上历练一番,尚不知社会运行规则和人情冷暖,就先被父母推着进入婚姻,背负家庭。

当年九月份,两家人坐到一起,正式把二人的婚事提上日程。

不料,临近李武和王惠领证时,竟然出了幺蛾子。

李家同村的人因为嫉妒王惠嫁给乡长家的儿子,于是偷偷向李同仁举报王惠私自改过年龄。

那个年代,农村的年轻人结婚,除了相看顺眼,父母同意外,女孩的年龄也是有限制的,范围一般是上不过三,下不过五,不然就会被归类于不匹配的区间。

李同仁得知后,便和中间人,也就是秦婶的丈夫一起到公安局查档案,他们把王惠的档案一字不落地看完,又查看王家父母的,王家三个哥哥的。把王家人查了个底儿掉,终于查出王惠确实改过年龄,不过不是改小,而是改大了一岁。

李同仁这才放下心来,他虽然同意了这门亲事,但还是因为王惠没有比李武大三岁,没有抱上那块虚无缥缈的金砖而遗憾了好久。

经过这件事,被保护得很好的王惠看见了“举报”这件事在父亲脸上刻下的恐惧;同时她也见识到了人性里的恶,或许在某些人眼里你可以过得好,但绝不能比他们好。

——

自从李武和王惠谈及婚嫁,赵梅就开始话里话外地哭穷:

老大刚结完婚,哪儿还有钱给老二办?

他们哥儿仨,才置办齐了两套房,这穷得叮叮当当响,怎么还盖得起第三套啊?

这一大家子人,那么多张嘴,哪儿还吃得上饭?

......

王家人一听就明白赵梅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怕女方多要彩礼,王书珺仁义又坦率地表示:“我就那么一个小女儿,要的只是她能安稳幸福地过日子,亲家,你们就是给多少彩礼,我都会给我女儿陪嫁回去,我们娘家再额外给她陪嫁两个大件儿。”

赵梅一听,心里松下一口气,她就好像谈判赢了一般,连连说道:“哎哟,亲家,那哪儿行?结婚四大件儿还是得我们准备。”

那个年代结婚,需要准备的四大件儿有黑白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石英手表,最终是李武家买的黑白电视和自行车,王惠家买的缝纫机和一对石英手表。

结婚前一星期,母亲张瑞清专门把王惠叫到跟前,她拉着王惠的手,殷切地说:“闺女啊,你过门儿后一定要伺候好丈夫,孝敬你公婆,多干家务,节俭一点,遇见什么事儿呀,要学会忍耐,日子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咱们也得好好儿过。”

王惠懵懂地点头,思考两秒问:“妈,结婚以后我还能读书看报,和哥哥们一起去挣钱吗?”

“结婚以后,你要以你的丈夫为主呀,凡事都要和他商量,他允许的话,你自然是可以的。”张瑞清一边说,一边给女儿梳头发、编辫子。

她平日里最宠这个小女儿,可临出嫁的几天,张瑞清什么事情都让王惠做,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她甚至还紧急教王惠缝被子、织毛衣、做棉袄......

张瑞清生怕王惠嫁过去后被婆家挑剔。

——

1987年10月1日,李武和王惠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举办婚礼。

二十岁的王惠身穿一套红色喜服,头上簪着红珠花,站在大衣柜镜子前别新娘花,她五官精致,面如桃花,一颦一笑端庄含蓄,一言一行喜不自胜。

那天,她在心里重复母亲对自己的教诲,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嫁作人妇后要做好人妻,做好人母,做好儿媳,遇事隐忍求和,好好经营家庭。

王惠淳朴善良,温柔贤惠,结婚的喜庆让她以为一切都将朝着幸福与希望进发。

十八岁的李武穿着大一圈儿的西服,笨拙地系上红领带,整个人挺拔帅气,但就是有一种小孩儿偷穿大人衣服的不协调感。

他手里捧着一束假花来接新娘,还没进门就被一群小孩子团团围住,他笑着一边给孩子们发糖,一边给大人们递烟,一副清澈又憨厚的模样。

此时的李武丝毫没有意识到今天过后,他就该扛起家庭的责任。

大喜的日子,外面鞭炮齐鸣,一片欢呼。

王惠今天漂亮极了,张瑞清过来抱了抱她,反复叮嘱:“闺女啊,以后你就是他们家的人了,在那边儿要好好儿的,有点儿眼力见儿......”

最后,张瑞清往王惠手里塞了一把筷子,柔声叮嘱她出门后记得往回抛,王惠这才抬起头看向母亲,两行热泪唰地就滚下来。

王惠哭了,新婚的唢呐声却骤然响起,咸湿喜悦的泪水伴着凤凰飞天,百鸟相送。

王惠被李武抱出门,白皙的脸蛋儿在太阳底下更显娇嫩,可她却伴着唢呐声笑着哭,哭着笑......

李武抱着她站定在家门口,礼炮声噼里啪啦地炸响。王惠努力向身后扬手,一把筷子哗啦啦散落在地,这叫“扔离家筷”,意味着从这一刻起,王惠不再吃娘家饭,再回娘家便是客。

又是一阵喜庆的唢呐鼓乐和礼炮声交织,全村人都围过来看新郎新娘,纷纷议论着郎才女貌、天造地设。

王惠被抱上自行车后座,李武长腿跨上自行车出发,颠簸的路令王惠羞答答地揪紧李武的衣服。

狭窄的农村土路上,一辆辆绑着红色喜带的自行车呼啸而过,王惠扭头,眼含热泪回望自己出生长大的家。

只见一群人喜气洋洋地目送她,母亲张瑞清却泪流满面,不知道是喜悦还是悲伤。

行至巷子尽头,李武的自行车即将拐弯之际,王惠看见母亲在家门口泼下一大盆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生女儿就是为了泼出去吗?王惠鼻腔酸涩地想。

女人过门后才是真正孤立无援的开始。

王惠被接到广进村,他们上拜天地,下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一系列礼仪过后,王惠回到她和李武的小房间,正好看见媒人在往喜床上铺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她每撒一下便虔诚地说上一句“早生贵子”、“儿女双全”、“三年抱俩”.....

这种祝福丝毫没顾忌王惠是否愿意,只是相当霸道,不讲道理地强加在她的头顶。

来瞧热闹的人们看见大嫂贾英端着红布托盘进来,便开始起哄,媒人转身一把拉住李武,将他推倒在王惠身上。

见一对新人亲密接触,围观的人们纷纷鼓掌起哄。

托盘上放着两碗饺子和两双红色筷子,媒人冲窗外大喊一声:“乡亲们!吃饺子喽!来!来!快来!吃饺子喽!”

几乎是一瞬间,乌泱乌泱的乡亲们涌入婚房,个儿个儿眼巴巴地看着一对新人。

媒人让他们俩拿起筷子,对李武说:“你给她夹,她给你夹。”

李武照做,夹起一个饺子递到王惠嘴边,王惠刚咬一口,赵梅和媒人齐声问:“生不生?”

“生不生?”瞧热闹的乡亲们也跟着哄嚷。

“生不生?”

......

饺子皮儿确实是生的,王惠在被追问的情况下,羞涩地答:“生。”

周围的人们纷纷哄嚷,意味不明地笑着,纷纷问:“生几个?”

“生几个?”

“生几个?”

王惠看向李武,媒人在耳侧悄声说:“六个,六个,六六大顺......”

“两个。”王惠声音微弱。

“你刚才说生六个。”赵梅看着她的眼睛,给她强调,仿佛是传销组织一般给她洗脑。

“六个,六个。”媒人大声喊道。

瞧热闹的人们一下子就欢呼起来,她们喊着:“喔喔,六个,六个......”

王惠抬眼望去,一片模糊,她竟然看不懂这粗鄙者的狂欢。

媒人又示意王惠给李武夹饺子,李武一口咬掉半个。

“生不......”媒人还没问出这句话,李武就率先抢答:“生!”

“生几个?”媒人问。

“生六个。”李武脆声说。

就在这时,赵梅对两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男孩儿说:“去吧,把鞋脱了,在床上打滚儿,多滚一会儿啊。”

人们再次欢呼,像是一锅开水煮沸腾了一般。

王惠和李武被淹没在欢呼声中,仿佛他们的幸福具像化。

当然,后来王惠真的怀过六个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