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折戟之路 > 第21章 出京城

折戟之路 第21章 出京城

作者:茶茶摸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1:45:36 来源:文学城

那边的小林还在埋头苦找,被禁军档案里面的春秋笔法搞得头晕眼花。

于是韦祎转去了其他区域的档案柜,翻出了周冲父亲的档案。

周老爹很厉害,四十岁之前战功非凡,一路飙升,在东南沿海守卫海疆,与各路海盗奋战不休,册子上写着整整一排首功。

直到四十岁那年,紧急遭遇战上全营覆没,仅剩下十几个人,周老爹虽然活了下来,却因此贬为站岗的步卒,一蹶不振,到病故都在站岗。

四十多岁时,周老爹才有了儿子,就是周冲,精心教儿子习武。

不到六十岁就病死了,十几岁的周冲接了军职。档案记载,周冲在东南海防时便勇猛非常,战功累累。

很快,他被巡查海防的一位大将军看中,带着他到了京城,准备委以重任,与自己的儿子一同出征戍边。

没等那位大将军把周冲安排明白,就患上急病一命呜呼,他儿子出征的事情因为丁忧守孝换了人。

周冲没了着落,被随便归置进城防军营。

“怎么做到这么倒霉的?”

把档案放回去,看着这满满一栋小楼的档案,前几天一直在忙的新兵造册事宜是有用的,至少有需要的时候翻一翻资料便知晓过去。

小林上上下下翻看,韦祎背着手走了出去,兵部档案馆后门外有整整一条街的餐馆、小吃摊子,信步走到平时常去的那一家,这家摊子是夫妻店,老板和老板娘胖乎乎的红光满面。韦祎招呼一声,打包了几个烧饼、半斤烤肉和两个凉菜。

“先吃点东西再看,该晚饭了。”韦祎抬头,对坐在梯子上的小林说。

“不用,找到了。”小林满脸疲惫,夹着好几本册子爬下梯子,递给韦祎。“这记录前后对不上的地方太多,我把提到他的几本都找全了,不知道哪个说法是真的。要是我记账记成这样,会被师父骂死。”

二人在角落里的小茶桌上摆开,凑合着吃了一顿饭。

虽然是路边摊子买的,但这家的烤肉汁水充盈、口味鲜辣,老板娘烙烧饼很有一手,外酥内韧,有麦香味。

切开烧饼夹着烤肉,再填两筷子切得细细的大蒜黄瓜丝,一口咬下,面饼甘甜、蔬菜爽脆、烤肉更是火候恰好,入口即化,再美味不过。

在四萬的带领下,韦祎和小林都吃惯了这家摊子。

韦祎吃得快,小林还在细嚼慢咽,他放下了筷子,擦了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册子。

“少爷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将军都腰围壮硕、大腹便便?”小林半抬头,声音幽幽传出。

“为什么?”

“因为吃饭狼吞虎咽。一过三十便会胖肚子。”小林上下打量韦祎,眼神停留在他的腹部,轻轻叹一口气,“唉,可惜了!”

韦祎顺着他的眼神看下去,自己腹部平平、肌肉很结实,如果脱了衣服也算是线条分明,沐浴都忍不住在屋里照镜子呢,长出肚腩?变成老爹那身材?不敢想!

“少爷我结实着呢。”

小林憋着笑在那看韦祎鼓起肌肉戳自己的肚子。

“是吗?我也戳戳看?”

“不用!”韦祎防住了腹部。

“哎,少爷想着慢点吃,没嚼碎就吞下去对胃不好。”

韦祎终于发觉被整,没好气地嗯了一声。

综合着看看几本册子里乱糟糟的说辞。

最早的一条记录是曲喆此人少时逃荒到京城附近,十二岁的孩子在街头与两个成年男人打架,头破血流地抢小半块馊的炊饼,禁军大统领路过看了半响,发觉曲喆看着聪明伶俐透着一股凶狠,请他吃了顿饱饭,从此带在身边。

另一本册子又有不同的说辞:曲喆幼时逃荒到京城附近,把自己的仅剩的食物让给老妇人吃,被路过的禁军大统领看到了,十分感动,便将此人收在身边。

改了这段可以理解,街头打架的流氓地痞,终究上不得台面,爬得越高越会有人把这往事拿出来戳脊梁骨,影响仕途。

到了后来,有的记录说他武艺高强、忠心耿耿,有“敌十力士”之能。

也有的记录说曲喆此人幼时挨饿,营养不良,发育不足开蒙又晚,在武学上无法成器。为人戾气过重心胸不足,难在兵法正道上有大成就。

“此人实惨。”韦祎咕哝。

“怎么,要不要我跟少爷讲讲我小时候?”小林终于吃好了晚饭,麻利地收拾着桌子。

“别!我不想知道。”韦祎做闭目塞听状。

找齐了资料,撇开春秋笔法,时间节点其实很明确,二人又翻来其他人的资料对照着。禁军大统领此人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年纪最大,早年正妻所生,自幼读书习武,十七岁上战场,一直在边塞戍守。

膝下寂寞,禁军大统领就将曲喆捡了回来。没多久,禁军大统领的小妾们先后生了两个儿子。

四年前,北燕国的一个部落入冬时发起小规模的突袭战,禁军大统领的长子战死,马革裹尸。

这便是曲喆的人生大转折,次年春天的全军比武,不知怎么运作了一番,一直无甚名气的曲喆拿了个头名,几年下来都稳稳保持着前三甲的成绩。

众人都称禁军大统领是个有福之人,虽然长子战死,但义子十分争气,连皇帝都下旨表彰过大统领教子、教徒有方,乃国之柱石。

那为什么这次“舍得”放曲喆离开身边?

最近的一条记录里面有,这是太学的成绩册。

原来是禁军大统领的次子刚刚过了十二岁生日,太学里的师傅评道:此子年仅十二,身长已过七尺,膂力惊人,读书刻苦,授一知三,颇有其父风范,十年后我大齐又多一名将!

这话有拍马屁的成分吗?肯定是有一些的,但也只是把七说成九,而不是把一说成十。

亲儿子有了出息,义子也就可以做弃子了。

曲喆的年纪比韦祎还要小一点呢,看完他这“大起大落”的小半生,韦祎都下不去手整他。

“就算他没这么惨,您也不知道该怎么整他。”小林在一旁说风凉话。

韦祎很疑惑,若是罗晏从自己神情里面读出心声来不奇怪,但和小林又没那么熟悉,为啥他也有这个技能。

“这资料里不是写着呢?这人心胸不足、武艺不精,还是禁军一派的,又要跟着您去出使,您肯定是想整他,我说的对吗?”小林摊手。

韦祎迟疑着点点头,觉得小林很聪明:“我忽然对家里生意很放心,就算掌柜的他们都退休了也不会出乱子。”

小林得意,叉腰做仰天大笑状:“那当然了!”

笑过,小林指指那堆档案,“要我说,您大可不必担心,这种人呐,就算是文不成武不就,聪明着呢,谁对他有利,谁对他不好,心里门儿清。说不定,他不会捣乱。”

“为何?”依照之前曲喆的表现,看起来实在不太聪明。想想,跟小林讲了也无妨,他这些日子又是跟着审案,又是来档案室,知道了不少秘密,说不定比韦祎还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至少多个人参谋。

“这不是在京里呢?总得做做样子给他那个干爹看,他心里未必不知道自己那个前三甲是怎么来的,这一次戳破,不能上也非要上,既向他干爹表了忠心,又把疑点扔回他干爹身上去,多聪明。”

“真是这样就好了。”韦祎撇嘴。

“这种生里死里长大的人,见过太多嘴脸,就只知道怎么让自己活着,别指望他能忠心谁。”小林说,“说不定这次,他想傍上我们这位前途无量的韦将军。您要是有心,顺势培养一群班底也不错。”

韦祎翻白眼,站起想来把档案塞回去,“他就算了,不都说了文不成武不就吗。”

“我来,您这放的都不是原位。”小林接过来,放回了档案,二人各回各处去。

韦祎和禁军大统领不熟,但是禁军大统领和蒋氏那群人关系甚密,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能有什么善心去收养孤儿?临时拉来个苦命孩子施舍些恩惠,像养狗似的放在身边,利用起来顺手罢了。

夜里胡乱包一包自己的行李,第二天大清早起去查实了国礼的内容和装车,转而又奔去城外整队,生生忙到了深夜。

回到了家,整个宅子静悄悄,这个时间娘亲早就寝了,爹爹的书房还亮着一盏桌灯。看样子,是专门在这等着韦祎的,听韦祎脚步走近了,韦寅便迎了出来。

“小祎啊,这趟出去,万事当心啊。”

“是,当然了。”

“你之前也没做过使节,和从前的承王爷不一样,东平郡那位年纪小,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你得挑大梁呐!唉!”父子俩站在书房门口小声说话。

“您知道?”韦祎愣了一下,密旨的内容他没对任何人说过。

“嗐,这有什么不知道的,”韦寅拍拍儿子的肩膀,“在朝中也这么多年了,这里头水深,事情多,你舅舅应该都安排过了,你出去了就……万事随机应变吧!”

说完话,韦寅熄了书房的灯,蹑手蹑脚地走回正房睡觉了。

明天就是出发的日子,并不是直接去城外就出发了。

大清早就起身洗漱沐浴,随后穿上内衬,披挂兽首明光铠,外罩代表钦差使节身份的赤底绣金蟒袍,头戴乌金使节冠,腰系镶金带,足蹬黄铜虎头战靴。

这一身可气派,单说赤底绣金的衣裳,原本是只有王爷级别才能穿的,换成别人得了这套衣裳,早就自己在房里穿好几次自我欣赏了。

但韦祎这两天太忙,没想起来提前试衣服,差点造成了大危机。

他平时梳头就随便一扎,套上头盔或者幞头谁也看不着,不当差的日子更是随便挽成一团,连簪子都不用。

戴上那个使节冠要把头发在脑袋顶上扎得高高的,这就得把靠近后颈和耳朵的碎发扎成细辫子顺到顶上去,韦祎在房里鼓捣了老半天,试了种种梳头姿势都没搞成,刚洗了澡就急出满身大汗,抓了瞎。

最终是非常丢脸的去找爹爹给他扎头发,韦寅挺乐呵,感觉就像回到了韦祎小时候一样。

在韦祎小时候,韦寅和柳不寒大半时间都不在京城,与儿子相处的时间更显难得。

柳不寒是不会梳男孩子发式的,小韦祎找娘亲给他梳头,往往会被梳两条小女孩的麻花辫子。

于是韦寅就充当了救星,帮儿子梳好头发,再挑一条与当天衣服颜色搭配的头绳系好,偶尔坠一两颗玉珠子在头绳上面,小韦祎在院子里跑闹,玉珠子一颤一颤几乎能敲出音符来,看着就令人开心。

只可惜没几年,小韦祎就被送进了山里,回来时都十五岁的大小伙子了,别说是给他梳头,就是提起小时候给他梳头的事情,儿子都极力否认、绝不面对事实,所以再没有给他梳头的机会。

今天这机会啊,十载难逢!

韦祎在镜子里看见老爹乐呵呵嘴角上扬,满心以为韦寅在笑话他,等头发梳好,脸都涨成了西瓜色。

顶着一脸西瓜色,分批把自己的好几箱行李运出去。

“呦!中郎将今个儿红光满面啊。”钱氿等一众人都穿了戎装,等在街口。

韦祎一语不发地把行李扔给他,跨上马一骑绝尘奔向宫城。

兵分两路,韦祎与庞仁曲喆一同奔赴宫中,肖丰钱氿等人去城外与大部队汇合整理阵型。

到了宫中,皇帝与文武百官早摆好了阵势,韦祎上殿跪拜,接受皇帝的一番亲切叮嘱,后又站起来,在那恭听司礼官拉长音唱了好长一番赞颂陈词。

颂词过后,又跪拜,接受皇帝亲手授予的长剑、国书、节杖。

退出大殿,不能再停留,直接去往城外,皇帝派柳卞带文武百官在城楼上相送,给足了体面。

拔出御赐长剑,内力催动,一声中气十足的“全军出发”喊出来。

困得要死的韦祎带着大部队开拔。

第一卷结束,女主角竟然没出场,茶也觉得很离谱(虽然似乎并没有人看)。女主角罗易将在27章出场,后续就都是她的戏份啦[紫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出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