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朝闻道 > 第6章 玉雁为聘

朝闻道 第6章 玉雁为聘

作者:雨霁长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8 16:33:40 来源:文学城

东昌公主见此番谈判已成,适逢天色不早便主动向齐珩告辞,齐珩便嘱咐高季好生送东昌公主至宫门。从紫宸殿出来,东昌公主便一路与高季闲谭起来。

“你跟着陛下也是十余年了,陛下对你倒是信任有加。”东昌公主淡声道。

高季垂首回话:“臣不敢。”

东昌公主道:“你是吾天家臣,自然当得。”东昌公主并未说他是天家“奴”,反而称之为“臣”,未向旁人一样明面礼遇背后鄙夷,他对东昌公主多少生了几分敬意。

“来日新后入宫,还得需高翁,多多帮衬才是啊。”东昌公主压低声音嘱咐他,咬紧“多多帮衬”四字。

“小人不敢当,皇后殿下是与陛下敌体【1】的夫妻,自然得陛下爱重,臣下拥戴,小人们自当庶竭驽钝【2】,这是为臣之分,长主折煞,小人断不敢当帮衬二字。”高季说得大义凛然,连自称的“臣”亦变成了“小人”。

东昌公主扯了扯嘴角,不愧是跟了齐珩多年的内臣,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她方才是有为江式微拉拢天子近侍之意,不过现下是被高季给堵了回来。

她正欲开口想说些什么,便闻听身后有一声音叫住了她。

“大长公主。”

她回首便见一着紫袍佩着金鱼符的中年男子走来,来者的面庞上留下了昭示岁月打磨过的沧桑,但依稀可见其年少意气风发的身影。年轮并未压垮他的身骨,反而练就了他那笑看云谲波诡的从容与居上位者翻云覆雨的老辣。

难怪有人评价他“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3】

哪怕年近知天命,仍可见其儒雅俊美之姿。东昌公主笑了笑,微微颔首道:“中书令。”

这就是如今的中书令——王铎。

王铎寒暄笑道:“许久未见长主,长主光彩依旧,让人敬服。”

东昌公主敷衍笑笑,道:“中书令过誉了,中书令才是神姿高彻,风尘外物。”

王铎登时朗笑,又道:“大长公主还是那么喜欢调侃老夫啊。”王铎的目光落在停云手中的匣子上,眼睛愈发锐利起来。

王铎问道:“大长公主可是刚从紫宸殿出来?”

“正是,吾方与陛下闲谭,见天色不早便告辞出宫了,没成想这般有幸在此遇见了中书令。”

王铎亦道:老朽方从政事堂出来,有事要回禀陛下。”

王铎拱手补充道:“还未来得及恭贺长主。”

东昌公主蹙眉道:“哦?那中书令倒说说,你要恭贺吾什么?”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4】老朽贺县主,年将摽梅。”

东昌公主听此话,便已明了王铎心里还有不甘。王铎言语间的讽刺谁人听不出来?

东昌公主笑道:“原是如此,那吾便代小女谢过中书令了。”

“中书令既有事要回禀陛下,便快去吧,吾也要出宫了。”东昌公主说完,颔首便朝着宫门走去。

中书令向她拱手行礼。

春风乍起,拂过巍峨高阁檐角的风铎,铃声回荡在大明宫的角角落落。

中书令王铎看着向宫门走去的身影,低声咒骂道:“疯子。”

只不过这一声音埋没于春风中的铃声中。

王铎依礼于紫宸殿廊下站候,由小黄门入内通报。

紫宸殿内,齐珩正擦拭着御座后悬于墙上的宝剑,剑身在白帕的擦拭下泛着点点银光,倒映出齐珩的面容。齐珩听到进殿小黄门的禀报,齐珩道:“请中书令进罢。”

齐珩将剑重新悬于墙上,回到御座上端坐,见王铎入来,敛了敛方才冷漠的神色,又重新拾上一抹温和的笑意。

王铎垂首揖礼道:“臣请陛下圣躬安。”

但听齐珩声音含笑道:“王卿免礼罢,朕观卿步履匆匆的样子,可有要事?”

王铎闻言抬首,只见桌案后的男子,一袭绯袍,冠服端严,神情闲逸。他的眉目中既有着水木明瑟的恬淡超然,亦带着春山如笑的和煦温润。且身长八尺有余,玉带七围,如松如鹤。

最难得的大抵是今上的声音,恰如欧阳公所说: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远而观之,既有君子的温和之风,又含君王的威严之魄。

倒真是应了他的名字。

珩,美玉也。

大抵他生来便是块美玉。只不过现在的美玉为升起的紫烟、奏鸣的铜铃所遮掩。

他如今的眼神愈发冷了。

王铎回了神,方缓缓道:“臣方从都堂【5】出来,工部尚书有新劄呈于府衙,臣观此事殊为要紧,便来陛见。”

言罢便将手中之劄递给齐珩,齐珩大致看了一下,言道:“大相国寺这么快就修好了,工部尚书倒是麻利的紧。”齐珩抬头向他淡笑,然只见王铎神色严肃并未缓和。

“不愧是工部尚书,修得好。”

“陛下只有这一好字?”王铎问道。

“不然呢?”

“陛下,先帝重佛教,大相国寺又是先帝出内帑【6】而建,亲笔御书,不可不重。”

齐珩挑眉问道:“那中书令认为如何算看重?”

“广容僧人,重佛抑道。”中书令的言语铿锵有力。

齐珩心中冷笑,他一直有意于打压佛教,他对佛教本身无可置喙,可因佛教之兴而引起民怨确是屡见不鲜。因对佛教的尊崇,出家人在晋朝的地位又何尝不是蒸蒸日上?

官僧勾结的事情他知道的不少,二者朋比为党,强征土地、逃避赋税,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而眼下中书令故意提出“重佛抑道”,这不是在和他对着干么?

齐珩敛眸肃声道:“此举欠妥,现下国库吃紧,外邦虎视眈眈,且寺僧在蠲恤【7】之列,若人员再增,朝廷将不堪重负。”

他又道:“对皇考之敬意,本不在此举之上,敬意由心,便是如中书令所言,心若不诚,也终究是徒劳无功,中书令不必再议。”

王铎忙道:“陛下,如今流言纷纷,臣便也罢了,但有奸佞小人企图以此攻讦天子,主谋者视朝廷纲纪于无物,可究其原因,难道不也是源自陛下这一直以来对佛的打压么?”

“先帝重佛,陛下若真对先帝有缅怀之心,何不如延续先帝之道?那些个小人自然再寻不到错处攻讦圣天子。”

“此事朕已晓得,朕已命大理寺接管彻查此事,王卿无须忧虑。至于重佛,有待商榷。”

王铎反问道:“那陛下对流言除了命大理寺接管,可还有具体应对之策?”

王铎欲以流言之事说服齐珩:“臣以为,先帝爱重佛道,若陛下也能如先帝一样将佛教推崇为诸教之首,流言自能破灭。”

“中书令何苦以流言之事来说服朕?”

“朕已有打算,十日后,朕将微服入大相国寺,等朕回长安时,就劳烦中书令动动关系,将此事散播出去,如此一来,流言也可破灭。”

齐珩亦不会任人宰割,中书令拿流言压他,他便反引中书令入彀。若中书令成了,便是流言破灭,若中书令不成,那么他就要以此为由问罪中书令。

究竟是办事不力,还是心怀异心,全是齐珩说了算。

既然齐珩都说出口了,那么中书令只得应下,咬碎牙他都得往肚子里吞。

齐珩微笑道:“中书令安心罢。”

王铎阴沉着脸道:“是。”

转眼已是午后了,这时节倒不算太热,日光照到院子里教人身上暖洋洋的。

江式微在给东昌公主染蔻丹,江式微悄悄瞧了阿娘一眼。

阿娘今日自出宫后整个人是说不出的光彩熠熠,回了府便拉着她要一起染蔻丹。原不是该江式微做这事,但她却让那位染蔻丹的女使下了去,由她来帮阿娘染。

她看得出,阿娘今日很欢喜。

江式微轻声问道:“阿娘今日怎得如此欢喜,可是有喜事?”

东昌公主揉了揉她的头,眼光柔和的看着江式微,与她道:“是有件喜事。”

江式微正想听东昌公主讲讲喜事为何,便听她道:“晚晚,你快及笄了。”

及笄?原来是为此事,可这事也不至于东昌公主出宫便如此欢喜。

除非。

女子及笄之后,便可许人家了。

莫非,孃孃是想……江式微霎时懵然,东昌公主怕不是给她许了个亲事罢?

“晚晚,你已然是大姑娘了,及笄之后也是要嫁人的,阿娘便是想再留你,怕也是不成的。”齐令月唤着她的乳名。说到底还是因为江式微不在她的身边长大,所以齐令月对她,总觉得亏欠。

她恨不得将天下最宝贵的东西捧在江式微面前。

“儿不想嫁人,儿只想陪在阿耶和阿娘的身边。”江式微停了停手上的动作,诚挚地看着东昌公主。

她倒是真想让东昌公主明白她的心思,她不想嫁人,起码是现在不想,江式微的眼眸如秋水盈盈,让人心疼。

“又在说胡话了不是?”东昌公主柔声嗔怪着她。

不知东昌公主是真没听懂,还是装作没听懂,总之,江式微心下一凉。

江式微低首在东昌公主的指甲上抹了凤仙花的汁液,用白布包扎后,抬着头看向东昌公主的双眼一字一顿道:“儿不是在胡说,儿其实是很羡慕顾姨的。”

东昌公主闻此话,面露不解之色,问道:“羡慕?”

在她看来,顾有容这前半辈子过得甚为辛苦,家道中落、落入宫廷、贵妃磋磨,纵然后来一步步从内人、尚宫、甚至哪怕现在是坐上了昭容之位。

外人看来是风光无限,但她却知道,顾有容走到这一步是有多艰难。

所以,她并不理解自己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女儿为何会羡慕顾有容。

明明生来便是黑夜中高悬的皎月,却偏偏要去羡慕从泥泞中生长的蔷薇。

江式微点了点头,道:“对,儿真的很羡慕她。”

“其实人之一生,看似很长,实则很短。”

江式微不可察觉的叹了口气,继续道:“天地蜉蝣,沧海一粟,心之忧矣,于我归处。男子固然能有选择,可女子呢?”

“女子能选择的少之又少,儿羡慕顾姨,是因为在众人还怀着鹤立企伫之心独守的时候,她依然能够在这个浊世中辟出自己的路,无论对错,毅然决然地走了下去,这是很可贵的。”

“或许阿娘觉得我这是胡话,世人皆觉得女子生来便是要嫁人的,不嫁人便在人世间无法立足,可儿还是想说一句,女子只靠自己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她羡慕顾有容,羡慕她可以有一番自己的天地,生于泥泞,也可翱翔长空。无关出身,全凭自己。不必受家族牵制,不必受他人扼制,也能立身朝堂,得天子礼重。

东昌公主怔怔地看着她,她原以为她的女儿是最温顺的,直到她听了此番话。她自认,从未了解过她这个女儿。

东昌公主倒是对江式微改观了,如此年纪,此番见地,便是当初的她也有所不及。

东昌公主不自觉地将式微与多年前大明宫那个小男孩的身影重合,一切一切历历在目。

东昌公主不由浅笑,她与齐珩,当真般配。

东昌公主用手背蹭了蹭江式微的脸,柔声道:“傻姑娘。”

确实是傻姑娘,真正的大晋,哪里是如她想的那样呢?但东昌公主不忍心打碎式微心中的道,也希望着她能一直坚守下去。

起码,让她齐令月也能知道,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能被保护得那样好,能守得住自己的初心。她希望,她的女儿是这样幸运的。

良久,东昌公主才开口对江式微嘱咐了一件事:“晚晚,阿娘想托你一件事。”

江式微道:“阿娘请说。”

“你知道汴州的大相国寺么?”

“儿曾听闻。”

东昌公主提此,言语间带了些微不可察的落寞:“先帝,是阿娘的胞兄,与阿娘关系甚笃,大相国寺算是他留下来的遗物了,近些日子听闻奉命主持重修的工部尚书要回京述职,想必是已然修好。”

“汴州距长安路远,阿娘怕是不方便去,你能不能代阿娘,去看一看?”

江式微原以为是何事,原不过是如此小事。况且东昌公主说得恳切,娓娓动人,江式微自然是应下了。

见东昌公主欲言又止,江式微问道:“阿娘是还有何顾虑吗?”

东昌公主敛下眼眸,作出落寞之态,道:“无他,只是,大相国寺算是你舅舅的遗物,大小院落,俱是你舅舅的心血,待你回来,可否为阿娘讲讲?”

江式微不疑其他,只想着安慰自己的母亲,她抿唇淡笑,道:“阿娘放心,儿一定将在大相国寺见到的种种都说与阿娘听。”

东昌公主见此,微微松了口气,看着眼前的江式微,莫名生了一丝愧疚。

终是没有再说些什么。

【1】敌体:一体

【2】庶竭驽钝: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3】选自《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4】选自《国风·召南·摽有梅》

【5】都堂:政事堂

【6】内帑:国库

【7】蠲恤:免除徭役

【10】参考唐朝,对母亲称呼“阿娘”或“娘娘”

【11】参考唐朝大相国寺因为纪念相王命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鹤立企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