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昭平公主 > 第31章 指责的矛头不要总是指向女子

昭平公主 第31章 指责的矛头不要总是指向女子

作者:却嫌春色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2 00:15:05 来源:文学城

早朝上,大臣们因冯正平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杨峥嵘久作旁观的冷眼人,听得众位大臣们莫衷一是,皇帝亦无法判定谁是谁非,便挺身而出先稳住朝中局面,再作持平之论:“陛下,老臣以为,明主治吏不治民。”

皇帝冷冽的目光将众人的神色一一扫过,最终锁定在杨峥嵘身上:“依杨太傅的意思,是朕做错了?”

杨峥嵘连道不敢:“陛下,此乃老臣愚见。百姓们未识一丁,德浅行薄,则多目无三尺。而吏者乃木之本、网之纲,摇木之本,则枝叶必动;引网之纲,则万目必张。百姓作奸犯科,多是官吏不能言传身教的结果,故臣以为,陛下应当是治吏而非治民。”

“父皇,儿臣以为杨太傅所言在理。”大皇子进言,“尝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荣怀姝回身迎去杨峥嵘:“杨太傅过虑了,冯正平是本宫下令责罚的,并非父皇谕旨。”

不待杨峥嵘告罪,吏部尚书陈玄恭谨万状说道:“殿下,恕微臣直言,对于冯正平的责罚实在太过了。”

荣怀姝微抬下吧,要他继续往下说。

陈玄举着笏板作揖:“冯正平纵然有错,可他错也只错在爱博不专,求娶手法不当而已。再者,罪不及孥,公主殿下不当做主坏人姻缘,并以冯正平一事为由禁足冯铮。更不应当越过律法处以极刑,公主殿下如此雷厉风行,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早在陈玄张口时,荣怀姝便颦着那双精心描画的杨柳宫眉,愈听到后边便愈蹙愈深,最后脸上完全由阴霾笼罩。

“今日听了陈大人的话,本宫才知陈大人坐着吏部尚书的位子着实德不配位。”

荣怀姝将“德不配位”四个字咬得极重,重得皇帝刮目而视,重得众臣钳口结舌,重到陈玄听到这话满脸涨红,丝毫不输高悬半空的红日。

陈玄窝火憋气,敢怒不敢言:“微臣惶恐。”

荣怀姝口角生风,将冯正平的恶行事无巨细说出后,连珠炮似地怼得陈玄哑口无言:“冯正平诡计多端拐骗良家妇女,光天化日强抢民女,强迫出家人还俗,甚至强抢不成反将人送至刑部大牢,并与刑部勾结在牢中行欲行不轨等等昭著恶迹,在陈大人的口中竟成了轻飘飘的爱博不转,求娶不当,这不是无德而称是什么?”

“公主怎知那些女子就是被强迫的?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指不定是她们看上冯家的万贯家财,生了攀附权贵的心,才将计就计进去冯府。女子大多狡猾,她们若是真的不愿,想必是不会轻易上当的,说什么拐骗,不过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罢了。”

宣宁侯看着陈玄略显尴尬的地抹了一把额角的汗水,想起素日荣怀姝的牙尖嘴利,顿生惺惺相惜感,按捺不住帮他一把。

与荣怀姝隔着数位大臣的何京昭,其目光钻过大臣与大臣只见的空隙遥遥望了一眼努力压制怒气,维持优雅的荣怀姝,再看周围云端里看厮杀的朝臣,侧首搭茬帮腔道:“这倒也奇了,出了这等事大人不说责怪坑蒙拐骗、诱拐良家女子的男子,反倒苛责惜老怜贫的姑娘。难不成还是姑娘太过心善酿成的错吗?”

“宣宁侯,指责的矛头不要总是指向女子。您这个毛病怎么改不掉呢?”

宣宁侯迅速将矛头调转指向何京昭:“何将军又不知个中缘由,怎知不是她们的错?”

何京昭反唇相讥:“宣宁侯亦不是冯正平,又怎知不是冯正平之错?”

荣怀姝脸上掠过嘲讽的笑意:“物伤其类罢了。”

宣宁侯故作委屈:“殿下如此揣测,真是令老臣寒心。”

荣怀姝有样学样:“宣宁侯替冯正平争辩,亦令本宫寒心。”

宣宁侯疑惑不解:“公主有何好寒心的?”

荣怀姝向座上的皇帝投去歉意的目光,鼓足勇气,低下声音,将隐忍负屈的姿态摆了十成十:“本宫若说,本宫也曾深受其害呢?”

早知拦不住的皇帝微抬起的手无力垂下,宽大的袖子几经折叠压在腕下,像极了皇帝此刻难言的模样。

众位大臣不约而同露出如出一辙的惊愕,宣宁侯唯唯诺诺:“殿下莫要同臣开这等玩笑。”

“孰真孰假,自有父皇定夺。”荣怀姝看去陈玄,明知故问,“陈大人还认为本宫的责罚太过吗?还认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

陈玄降心俯首:“冯正平胆大妄为,以下犯上,得此严惩是自作自受。”

荣怀姝耐着脾气,不遮不掩道:“本宫原是不知我朝律法也能因人而异。”

“好了昭平。”生怕众人争执不休下,荣怀姝再说出些什么来,皇帝忙出面定调:“冯正平一事,朕的看法与昭平一致。一恶出,则废一恶,废一恶,则众恶衰。严刑峻法并非是为了泄愤,而是防止枉辔学步。”

“杨太傅所言之治吏不治民,朕亦认为言之有理。至于冯铮,着免去其京畿道按察使之职,贬为鸿胪寺主簿。”

众臣遂将此事姑置勿论,山呼万岁。

散朝后,荣怀姝追着皇帝回宫的脚步而去,父女二人还没说得上话,就被匆匆赶来的梨珂截胡。

梨珂见皇帝在场有所顾虑,只能支吾其词。

荣怀姝觑了一眼皇帝随即骂道:“糊涂东西,当着父皇的面有什么好隐瞒的?”

梨珂敛裙急速跪下:“陛下恕罪,殿下息怒。”

荣怀姝一甩袖子:“还不快说。”

“沈大人和韩大人的父亲母亲到顺天府府衙击鼓鸣冤,喊着要殿下杀/人偿命。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现下府衙门前围观的百姓多如蝼蚁,都道是皆因陛下袒护公主以至于三司迟迟不敢结案。”

说到最后,梨珂的声音愈来愈小。

皇帝听到最末的一句话,正容亢色,连带一旁的荣怀姝也没得到他的好脸色。

“此案还未审理?”

荣怀姝道是。

皇帝责问道:“你知道此事?”

荣怀姝恭顺无比:“儿臣知道,只是儿臣深涉其中不好插手,只叮嘱了桑大人早日结案,谁知竟拖到今日。”

皇帝有气没处撒:“徐善德,让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滚过来见朕。”

知晓事情严重的徐善德只差滚着去宣召。

荣怀姝摆手要梨珂退下:“父皇,由着他们这么闹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让儿臣前去查看一番,哪怕只是稳住几位老人的情绪也好。”

“不必。”皇帝的怒火果真烧到她的身上,转身指着隐在众多带刀侍卫中的一人,“洪文远,你去。”

荣怀姝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平平无奇的洪文远。

皇帝注意到她的眼神,平淡出声:“走吧,随朕一同去懋勤殿。”

懋勤殿内,三司的人瑟缩着蜷跪在地。炸开在他们耳边的帝王怒吼震天碎地,仿佛要将跪在地上的人一同撕碎般。

桑允恒顶着怒火将在兵马司的发现一一说来,最后才道:“此案疑点重重,故而微臣等并未贸然结案。”

皇帝背对众人:“既有疑点,为何不查?”

还是桑允恒答话:“微臣正在查。”

“查出什么来了?”

桑允恒看了一眼同跪在地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微臣无能。”

皇帝轻飘飘一句话,落在桑允恒的身上好比泰山压顶:“你确实无能。”

被委以重任的洪文远风尘仆仆进了懋勤殿:“微臣参见陛下。”

皇帝徐徐转身:“可有什么发现?”

洪文远故弄玄虚:“陛下,微臣在府衙外发现了两个可疑的人,但未得陛下宣召微臣不敢擅自将其带入宫中。”

荣怀姝茫然若迷与皇帝相视一眼。

皇帝问:“什么人?”

洪文远的话答得极为巧妙:“微臣瞧着,这两人肖似兵马司的两位指挥使。”

桑允恒心内暗道不好,抬眸见皇帝与荣怀姝万分期待的样子,更是汗流浃背。

他制止:“莫不是两位指挥使的同胞兄弟吧?这有什么稀奇的,也值得带来污了陛下和公主的眼睛。”

洪文远应道:“怕是同胞兄弟也未必有如此相似者。”

皇帝道:“带来给朕瞧瞧。”

洪文远领命离去。

听得洪文远的脚步声消失在懋勤殿内,桑允恒沉沉阖上双眼,心底格外平静。

再睁眼时,桑允恒撞进了荣怀姝意味深长的目光中,如坠冰窟。

一定是她。

洪文远带着两人走进殿内的脚步声听在桑允恒的耳朵里,像是追魂索命的鼓点,一阵赶着一阵,愈来愈近,愈敲愈急。

“父皇。”荣怀姝惊讶地喊了一声皇帝。

皇帝当即抬眸,眯起双眼。

何谓肖似?分明是依模照样印出来的。

“罪臣原西城兵马司指挥使沈五、韩六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见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上下打量二人,缓缓出声:“你们二人不是死了吗?”

荣怀姝连连后退两步:“你们二人是人是鬼?”

沈五、韩六齐齐道:“请陛下、公主恕罪,罪臣还活着。”

皇帝怒目圆睁,问去三司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都察院与大理寺的人忙不迭告罪:“陛下息怒,当时仵作验尸证明二人因中鹤顶红之毒而死。”

沈五、韩六:“陛下,此事与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不相干,都是桑大人,是他指使我们二人假死陷害公主。”

①: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

②:摇木之本,则枝叶必动;引网之纲,则万目必张。——《韩非子》

③: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韩非子》

④:改自:废一善,则众善衰——《三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指责的矛头不要总是指向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