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朝暮间 > 第19章 第十九章

朝暮间 第19章 第十九章

作者:猫脑壳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3 18:48:43 来源:文学城

兵部尚书孙靖站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前,面色凝重。

眼前道路被冲毁,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形势紧迫。

他的目光扫过面前的将领们:“张恕,你负责在最短时间内修复道路。”

孙靖的目光随即转向另一条路,虽然泥泞不堪,但是通往秋澜县的唯一通道。

“徐达,”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带领一队精锐护送周大人,务必安全到达秋澜县。”

两位郎中齐声应道:“遵命!”

在徐达的带领下,他们穿过泥泞的道路,经过艰难跋涉,眼前的秋澜县,却让每个人的心都沉了下来。

城内的房屋大多被毁,只剩下断壁残垣。

灾民三三两两聚集在空地,或者蜷缩在一角。

周仲恪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不远处发放粮食的县令张秉和身上。

他观察着张秉和一举一动,发现他并不像李知年形容的那样。

心想看来事情并不像李知年所说的那样。张秉和对灾民颇为关怀,事情或许并不简单。

周仲恪尽量不引起注意。悄悄接近发放粮食的地方。

他们看到张秉和一边指挥着下属,一边亲自将粮食分发到灾民手中。

“乡亲们,不要争抢,排好队,放心,大家都会分到。”张秉和的声音已然沙哑。

周仲恪和属下邓康交换了一个眼神。

邓康随即加入帮忙维持秩序,并与灾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大人,您是新来的官员吗?”一位老者接过粮食问道。

邓康笑着回答:“老人家,我是来帮忙的。您家情况如何?还有几口人,有需要帮助的吗?”

老者叹了口气:“洪水来得太快,什么都没来得及。多亏了张大人,我们才不至于饿死。”

周仲恪在一旁听着,注意到,尽管灾民们疲惫不堪,但在张秉和的带领下,

大家都在有序地领取粮食,没有人争抢,没有人抱怨。

分发完粮食后,周仲恪找到一个机会,与张秉和交谈。

周仲恪直言不讳:“张大人,在下周仲恪,听闻秋澜县灾情严重,特来查看。”

张秉和一愣,随即明白,恭敬地行礼:“原来是周大人,下官失敬。秋澜县受灾严重,前几天道路被积水碎石冲垮,周大人是如何过来的?”

“我与兵部尚书孙大人一同前来,他目前正在疏通道路。”周仲恪与张秉和边走边说。

张秉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意:“周大人与孙大人,能在这种时候亲临,真是百姓之福。”

“张大人,秋澜县的灾情究竟如何?”他的目光落在张秉和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

张秉和叹了口气,脸上的疲惫更甚:“周大人,往年秋澜县虽然也会有洪水,但这次以往不同,洪水来势汹汹。我立刻组织人手,尽力救灾。但还是损失惨重。”

周仲恪沉默了片刻,开口:“张大人,可以看下赈灾物资的分配账目吗?”

张秉和微微颔首:“周大人,请随我来。”

县衙的仓库尽管简陋,但物资堆放整齐,账目清晰,每一项物资的进出都有详细的记录。

张秉和解释道:“这些都是我们收到的赈灾物资,每一笔都有记录,我们严格按照朝廷的指示进行分配。”

周仲恪翻阅着账本,眉头紧锁:“物资记录的确详尽无遗,但数量似乎与朝廷下发的数目似乎有所出入,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张秉和面露难色:“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曾多次上报,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随后张秉和领着周仲恪来到一处高地,指着远处的河道:“周大人请看,那边的河道在年初被改道,导致上游洪水直接冲向了秋澜县。”

“张大人知道河道为何改道吗?”周仲恪顺着张秉和的手指看去。

张秉和面对周仲恪的疑惑,张秉和叹了口气:“改道之时,我曾亲自询问过,工人们只是含糊其词,说是上面的意思。”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无力感。

周仲恪沉默了片刻:“张大人,我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

张秉和恭敬地行礼:“多谢周大人,秋澜县的百姓会感激您的。”

随后,两人继续讨论着灾情。

周仲恪心中明白,这场灾难背后隐藏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随着夜幕的降临,张秉和将周仲恪一行人安排在客栈里。

周仲恪躺在床上,身体疲惫至极,但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白天的场景

他感觉李知年有些不对劲,言语间似乎遮掩着什么,谄媚的笑容背后,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

而张秉和的言行举止,却透露出一种坦率,没有半分欺瞒的痕迹。

这一切矛盾和疑点,让周仲恪的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从床上坐起,披上外衣走到桌前,点燃了一根蜡烛。

周仲恪开始整理今天听闻的一切,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良久,他停下笔,目光落在墨迹未干的信上,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抬头望向窗外,夜色中,细雨无情地敲打着窗棂。

周仲恪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忧虑,此次的调查绝非易事。

他轻轻合上窗户,将不安隔绝在外。

一只鸽子抖了抖微湿的翅膀落在了桌子上。梳理着羽毛。

偶尔轻跳在铺开的纸上,尖尖的喙轻啄着搁置一旁的毛笔。

黑豆般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走近的身影。

来人轻手轻脚地解下绑在鸽子腿上的竹筒。

顺手抚摸了一下鸽子。

然后转身对坐在桌边的人说道:“看来,周大人那边的情况似乎有些棘手,鸽子下雨还飞这么远,实在少见。”

宁萧泽问:“信上说了什么?”

宁逸泽很快就看完了拆开的信,将信件递给了桌边的人:“你看看吧,感觉情况不太妙。”

宁萧泽接过,看完信神色微动,取过一旁的铜盘。

将信在蜡烛上点燃。火光跳跃,信纸化为灰烬掉落在铜盘里。

宁萧泽看着升起又逐渐散去的烟雾,沉声开口:“秋澜县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宁萧泽沉思片刻,唤来无声低声吩咐:“让清晗带着我的手谕,速去支援。你务必确保他们安全。”

无声领命,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

“地方知府真的敢这么做?那岂不是……”宁逸泽目光转向他,话语中带着难以置信。

随后宁萧泽正色地看着宁逸泽:“五弟,你派人暗中支援他们。”

宁逸泽回应道:“大哥放心,此事关乎重大,我会谨慎处理。”

宁萧泽点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你行事一向稳妥,我自然放心。”

宁逸泽起身:“那臣弟先行告退,去安排相关事宜。”说完,转身离开了房间。

县衙内,知府李知年坐在案前,眉头紧锁。

眼前摆放着一封密信。信中的内容让他的脸色更加阴沉。

“这么快就行动了,看来,我们需得加快步伐啊。”李知年低声自语,眼中闪过狠厉的目光。

他走到窗边,目光穿过窗棂,凝视着窗外。

“大人,有何吩咐。”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知年的身后,声音低沉冰冷。

李知年没有回头,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窗外的黑暗中。

“按计划行事。”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记住,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黑衣人点了点头,再次融入了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转身回到桌前,桌上的烛光摇曳,映照出他脸上的阴晴不定。

与此同时,一队骑兵在夜色中疾驰,他们的影子在地面上拉得很长,马蹄声在风中回荡。

为首的李清晗神色凝重,目不斜视,紧握着宁萧泽的手谕,快马加鞭地赶往秋澜县。

第二天清晨,周大人本打算前往县衙拜访张秉和,了解灾情的最新进展。

然而,他刚走出客栈,便发现灾民们正络绎不绝地涌向一个方向。

他站在不远处观察着:“这是有人在施粥吗?”

然而这个场景却引起了徐达的警觉。他觉得在这个时间地点,这种突然出现的施粥显得颇为可疑。

他低声提醒:“周大人,小心为上。”

众人沿着小巷往前走。

雨淅淅沥沥地落下,给这座小城披上了一层薄纱。

一名老妇人颤颤巍巍地推着摊子,摊子被经过的人,不小心碰倒。

东西骨碌碌地滚了一地,老妇人也跌坐在泥泞中。

周大人身边的邓康迅速上前扶起老妇人,而周大人则帮她扶起倒了的摊子。

突然间,周大人瞥见老妇人往旁边一使眼色,他下意识地往后一退,顺势拉了一把邓康:“小心。”

邓康反应敏捷,抽出匕首,挡住了飞来的暗器。

只见刚才看似无所事事难民模样的三四个人,突然抽出刀,向周大人一行人冲来。

徐达拔剑挡在周大人面前,沉声质问:“你们究竟是谁派来的?”

“少废话。”其中一人突然挥刀向徐达砍去。

徐达将他们的攻击一一化解,

这些人似乎只是想吓唬一下他们,并没有下死手,便四散逃开了。

雨越下越大,一切痕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刚还人来人往的小巷,瞬间变得空旷而安静。

这座县城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越发诡异和神秘。

“大人可有受伤?”邓康紧张地赶来询问。

“无碍,你可有受伤?”周大人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多谢大人记挂,不碍事。不过咱们还是赶紧避避雨吧,再淋下去,身子怕是要生病的。”邓康连忙回应。

徐达站在一旁,剑已归鞘,仍警惕扫视着四周。沉声道:“确实,我们得找个地方避雨。周大人,我派人去查查那群蒙面人的来历。”

“诸位若不嫌弃,可以去救济所休整片刻。”众人随着声音看去。

张秉和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单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