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曌敏长郡主 > 第2章 日月当空是为曌,聪慧过人是为敏

曌敏长郡主 第2章 日月当空是为曌,聪慧过人是为敏

作者:一抹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07:40:37 来源:文学城

宴后的夜繁星点点,皓月皎皎。

裴伯珽站在庭中,身着一袭月白长袍,墨发披散,负手而立,身后跟着怀剑、怀书二人。

突然,裴伯珽开口道:“怀剑,派人去江南细查刘府事件。”

怀剑:“是。”转身便要离去。

“记住,是细查。”裴伯珽加重了语气。

细查,便是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怀剑停顿一下,言道:“怀剑明白,公子放心。”

怀书一惊,白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公子这么上心,要知道这两个简单的字背后可是数不尽的财力和人力。

“公子”话还未说出口,便被眼前人打断,“怀书,我等了十三年零十四天”一句话,说得平淡,听得人眼眶一红。

四千七百多个日夜,时刻思念的人在今天终于有了线索,很难让人不激动,怀书终于知道白日公子失态的原因。

也只有她才会让谪仙般的公子染上烟火气,也只有她才会让清雅矜贵的公子魂牵梦绕。

曌敏长郡主,昭王嫡长女,傅云霁。

她常着一身红衣,白皙的肤色,漆黑透亮的眼睛,精致的五官,画龙点睛一般的红痣,让人过目不忘。

比出色的容颜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五个月大便能言,不满一岁手不释卷,嗜书如痴。

皇帝闻此,特赐“曌敏”二字,日月当空是为曌,聪慧过人是为敏。

昭王曾进宫恳请皇上收回封号,皇上面容严肃道:“有女如此,是皇室之幸,是百姓之福,朕希望尔不要辜负朕对她的期望。”

昭王府与裴府邻近,两家大人虽非至交,倒也相处得其乐融融。

曌敏长郡主百日宴时,丞相夫人挺着大肚子,带着裴伯珽来到了昭王妃面前,俩大人聊着天。

小小的裴伯珽唇红齿白,绷着小脸,淡淡地注视着被昭王妃抱在怀里的小娃娃。

小云霁睁着大眼睛打量着漂亮哥哥,突然,朝着他伸出莲藕般的手臂。

昭王妃一脸惊喜,将小少年轻拉到膝前:“看来云霁妹妹很喜欢伯珽哥哥呢。”说着,便要将云霁递给他。

小伯珽突然感到无措,回头看了看母亲,用目光向她求救。

结果对方只是抿嘴笑,并不开口说话。

于是,他只好慢慢伸手,让昭王妃摆弄成合适的姿势,小心翼翼地抱着怀里的娃娃。

小云霁可不知道害怕,她攥着小伯珽衣袖,让他不得不低头,靠近时,“mua”一声,小伯珽愣在了原地。

昭王妃伸手将小云霁抱了回去,轻点她的脑袋,宠溺地笑:“你啊你。”

小云霁以为母妃在和她玩游戏,只一味地“咯咯咯”地笑。

丞相夫人什么时候见过裴伯珽呆呆愣愣的样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那天,是两个美妇人乐不可支的笑颜,是某人初显的调皮,也是温软的触感和心底悄然塌陷的一角。

夜已深,裴伯珽和衣躺在床上,呼吸绵长,眉间是少见的轻松,嘴角微翘。

屋外的怀书和隐匿的暗卫不知不觉已深眠,傅云霁一人,坐在屋顶。

单手后撑,一腿曲起,一手灌酒,遥望着月亮。

坛子里的酒很快便到了头,傅云霁,将酒坛口向下倒了倒,一滴不见。

她低头嘟囔一句:“酒没了,我走了。”说着,便运起轻功离去。

月光下,树影幢幢,人影孤绝,一袭红裙,几息便不见了踪迹。

不知何时起身的裴伯珽愣愣地看着人影越来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他张了张口,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慢慢坐回床边,“砰砰砰”心跳似夏雨般急促、紧凑。

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一般,他飞快地走出去,身形化作一道残影。

他站在一棵树下,抬头看着树上刚刚转醒的暗卫。

也只有身边人才知,傅云霁除了天资聪颖,更是继承了她父王的根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全才。

傅伯珽突然笑了,起先的声音很小,后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大。

慢慢地,他停了下来,眼里满是欢喜,和不易被人察觉的执拗。

他弯下腰,扶着树,低着头,一直规整柔顺的黑发,此时凌乱至极。

“咳咳咳、咳咳咳”他不再笑,咳了起来。

怀书走上前去,轻拍他的脊背,原本跪了一院子的暗卫也不见了。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让公子状似疯癫,只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来过了,她来履行她的诺言了。”傅伯珽缓了一会儿,轻声道。

怀书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云霁小姐来过了,怪不得公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如果说白日的声音只是一缕光,那么现在便是太阳升起的白昼,天光大亮。

裴伯珽直起腰来,望向远方渐亮的天边,故人归来,京都的天要变了。

那刘府恐怕只是一个引子,是报复还是灭口尚未可知,但肯定与那场旧案有关。

现在需要人借助这一道伤口,来揭开当年的疤痕,还真相以清白。

巍峨的宫墙,像一张狮子的口,吃人不见血,但还有人对这里趋之若鹜。

裴府的马车行至宫门口,裴伯珽着一身官服,乌发聚拢在帽子里。

身高八尺,宽肩窄腰,一身冷白皮,鼻梁高挺,剑眉下的桃花眼平淡无波,薄唇微抿,快步向宫内走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大殿,皇帝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仪凛然:“平身。”

“谁来给朕说说江南刘府火灾一事?”声音里的怒意昭然若揭,看着这群面面相觑的老狐狸。

皇帝冷笑一声,再度开口:“怎么,现在都哑了?李爱卿,你来说。”

李大人将那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道来,皇帝勃然大怒:“朕竟不知道原来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

一众大臣连忙跪地俯首,高呼:“臣等不敢。”

“陛下,依老臣所见,那仆人说的不可尽信,如果真的只是一场火灾,那一切都只是他的妄加揣测。”齐国公站出来道。

“陛下,臣不赞同国公所言,那刘府上百条人命,怎会皆丧于火海,这与理不合啊。”陈太傅紧接着站出来,两人针尖对麦芒,不合多年。

两人的朋党陆续站出来,各执一词,眼见又要争吵起来。

皇帝咳了一声,见他们消停下来,给了一记冷眼,看向右边首位的裴松之:“依裴相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裴松之听两方人辩解了好一会儿,一直没说话,此时听皇帝问,正经严肃道:“回陛下,臣觉得宁可信其有,百十条人命,不可儿戏。”

“更何况如今刘府事件,京城上下人尽皆知,各种猜测层出不绝,更有鬼神之说流传,臣恳请陛下,彻查此案以安民心。”

“那裴相可有合适的人选?”皇帝面目沉凝,“回陛下,犬子愿为马前卒。”裴松之沉声回。

“皇上,臣以为不妥。”齐国公快步上前,眼皮微垂,遮住一片精光。

“哦?国公以为何处不妥?”

“臣以为即使有人要前往江南调查此案,也应派熟悉江南的官员,其次,按祖制来讲,状元郎自古以来也应在翰林院任职,最后,此事并非确有蹊跷,杀鸡焉用牛刀?”齐国公一口气给了三个理由,句句在理,处处透着蹊跷。

近几年来,国公府一改之前张扬奢靡的做派,变得低调起来。

之前在朝堂上虽偶尔与陈太傅有所争执,但都不似今天这般,思及此,皇帝面色一冷,快得像是错觉。

“臣倒觉得裴相说的在理,派状元郎前往江南,首先便避免了官官相护的现象,能真正将陛下意旨落实到位。”

“其次,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自古以来,特事特办的例子数不胜数。”陈太傅紧跟齐国公之后说到。

眼看齐国公又要说什么,皇帝微微抬手,冷声:“行了,就按丞相说的办。”

官员三三两两结伴下阶,皇上身边的大太监一路小跑,追上裴松之,面带笑容:“裴相身体康健,咱家差点没撵上。”

裴松之见了,赶忙停下脚步:“不知公公有何事?”

“皇上让裴相前往御书房。”说罢,便引着裴松之去往御书房。

七转八折,房内熏袅袅,案几上放着糕点和茶水。

皇帝正俯首批阅奏折,太子坐在一旁,拿着茶盏,一首拿盖轻刮杯沿,水汽漫漫,让人看不出神情。

裴松之目不斜视,快步行至中央,行礼道:“微臣见过皇上,太子。”

“行了,不必多礼。”皇帝放下朱笔,伸了个懒腰,看向坐在一旁的太子。

“裴相,并非父皇找你,是孤心有疑惑。”一旁的太子傅政尧将茶盏放至桌面,出声道。

裴松之神色淡淡:“不知太子所疑何事?”

“前往江南一事是你的主意,还是槿安的意思?”太子紧盯裴松之。

“此行既有利于百姓,是谁的又有何妨。”裴松之神情不变。

傅政尧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不再开口。

他端起放在一旁的茶盏,饮了起来,茶水入喉,苦中有甘,甘中带涩。

“父皇,儿臣就先行告辞了。”

太子站起来,得到皇帝的应允后,便大步流星,头也不回地走了。

“臣”裴松之刚刚开头,便被皇上打了回去,“正好,朕也有几件事要找你。”

君臣二人在御书房探讨起来,言语间无不关乎边塞要事。

这边,刚下朝,齐国公便直奔慈宁殿。

“太后,您说,怎么能由着皇上的意思胡来呢?”齐国公一脸急色,冲着榻上的太后道。

太后一身大红妆霏缎宫袍,头戴宝钗珠花,雍容华贵,即使迟暮之年,仍见当年风姿。

听了一堆话后,她微阖的双目打开,丹凤眼里似潭水深幽,精神矍铄:“够了,皇上也是你能非议的?”

齐国公赶忙道:“臣知错,可是”太后打断道:“行了,这件事哀家知道了,回头自会与帝商议。”

虽说现在建和帝执政,太后已隐退,但朝中仍有不小的一部分人是对太后言听计从的。

建和帝虽说想处置,怎奈实在是挑不出过错,只能将他们留了下来。

也由此,形成了表面上两党相争,互为牵制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