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展昭·青山依旧 > 第155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主志相投 兴庆论徙木

“殿下学富五车,属实令小王汗颜。小王素来喜好儒学,不知殿下可愿赐教一二。”看着宁明走下台阶,对着自己拱手行礼,颜卿连忙起身还礼,“赐教不敢,殿下请讲。”

“何为养生之道?何又为治国之道?”

颜卿几乎是脱口而出,应道:“治人事天。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养生之道,唯先裕民,民定,则天下安,此谓长生久视之道也。至于治国,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这其二嘛,便是求贤,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其三,则为法制,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此国之基址也。”

宁明一边听着,一边不住的点头,对颜卿所言赞不绝口,“是是是,当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治国养生,当以民为本,民心之所向,方才是天下大同。”宁明说着,引颜卿迈步走向殿外小湖,他只知大理国地处西南,国中多夷人,却不知,这夷人治国理政也深谙中原孔孟之道,眼前这位少主,更是惊才艳艳,着实叫自己挪不开眼。将方才颜卿所说的话思索了一番,大夏自建国以来,父亲虽说好战,但求贤若渴,除了不曾裕民以外,这法令,倒也齐备,却是收效甚微,想到这儿,他又道:“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造福苍生也必多,只是……”宁明自嘲一般地叹一口气,转头看向颜卿,却不自觉勾起了嘴角,“只是,国之法令虽好,却无法推而广之,岂非憾事?”

颜卿侧目,恰巧对上宁明满含笑意的双眸,一时间她颇感不自在,忙将目光转至一旁,抿起唇,推敲着宁明方才所言,思忖片刻,她勾起唇角,应道:“究其根源,还是要以民为本,取信于民。我记得,《商君列传》中就曾记有商鞅徙木立信一事。”颜卿话音戛然而止,只见她扭头颇有意味地看向宁明,宁明会意,随即应道:“商君当孝公之世,彼时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秦国欲问鼎中原,唯有变法,且商鞅之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实乃是利国富民之法也。商鞅欲行新法,然民众疑虑重重,难以信服,这才有了徙木南门。”说到此处,宁明暗叹一口气,民众存疑,法令推行不下,这不正是他们当下面临的难题么?想不到眼前之人仅用商鞅徙木立信之典,便一针见血。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便无法取信于民,那再好的法令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正因变法以前,秦国执政者失信于民,是故法令一出,黎民惮而不信,商君徙木立信,实乃是用心良苦啊。”颜卿的声音再次响起,只听得宁明连连点头,“殿下言之有理,故而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唯有以民为本,方可取信于民,图制无疆。”可话音刚落,宁明脸上的笑意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愁容。颜卿见状,不觉疑惑,可还没问出口,就听宁明接着说道:“实不相瞒,小王之所以被逐出金殿,就是因为在朝会上答了这两个问题。”

“哦?但不知殿下彼时是作何解释?”看着颜卿那道亮如星辰的目光,宁明摇头苦笑,回忆起他被赶出朝会的那一天。

“那一日的朝会上,父亲问起‘何为养生之道?’我应道‘不嗜杀人’;父亲又问‘何为治国之道?’我应道‘莫善于寡欲’,父亲因此便勃然大怒,只说我不伦不类,非是成霸业之材也。”言罢,宁明自嘲一笑,又看向颜卿,“正因心中不解,又听闻殿下见识卓越,故而今日方有此问,幸得殿下不吝赐教,如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莫要见怪。”

一席话说的谦逊谨慎,不矜不伐。倒确实叫颜卿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刮目相看,这太子知礼好学、深明大义,确实与穷兵黩武的元昊格格不入,也难怪他会被赶出朝堂了。

“贵国内政,在下不便多言,但殿下为政以德,实乃百姓之福。”颜卿这番话,确实是发自肺腑,虽说元昊骁勇善战,但刚刚建国便竭尽举国兵力对外宣战,实在不是养生之道,此时的西夏虽不可一世,但只恐是外强中干,根基不稳,一旦元昊辞世,势必爆发内乱,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唯有使百姓休养生息,方可缓和士族矛盾,稳定国家秩序,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就不是一个征战四方的帝王,而是一位广施仁政的贤德之君。

颜卿与宁明倒算得上是政见相合,二人相谈甚欢,一直聊到月上中天才告辞离去。就在颜卿掀开马车帘子的一瞬间,高墙之上,两道黑影一闪而过,随即便湮没在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马车渐行渐远,宫墙转角处也缓缓露出一张面孔,正盯着凝神远去的马车。

躲在暗处之人正是展昭与周昉,颜卿掀帘而入的一瞬间,展昭匆匆一瞥,恰巧隔着纱帘望见了那人侧颜,五年未见了,可展昭几乎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位南柯故人,心中甚至生出了追上去一探究竟的念头。

“展大人?怎么了?”刚刚走出两步却发现展昭还愣在原地的周昉又折了回来,轻轻碰了碰展昭肩膀,眼睛也下意识顺着展昭目光望去,乌漆嘛黑的御道,什么也没有啊,自家大人这是在看些什么?

展昭回过神,应道:“没什么,走吧。” 展昭提气运功再次翻上高墙,脑海里却尽是纱帘后那人朦朦胧胧的容颜,是她吗?不可能……这儿是西夏皇宫,她怎么会出现在这儿,不,不是她,可是……像,真的好像……

因为事先买通了宫门守卫,展昭和周昉找起看管大宋俘虏的房间倒也没那么难了。绕过看守的侍卫,展昭越窗而入,留下周昉在外把风。

不大的空间里,宫纱轻拂,昏暗的灯光下,展昭瞥见桌案前纸砚,走仅几步,颔首细看,纸上墨迹未干,写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昭话音刚落,就听屏风后一声低喝:“谁?”

展昭警觉地侧过身,双目紧紧盯着屏风,不多时,屏风后疾步走出一人,展昭一眼就认出这不是大将刘平,可直觉告诉他这也是一名将领,他拧着眉将来人好一番打量,那人发髻蓬乱,身着一件素色长衫,未曾束腰,但依然看得出身姿挺拔,来人也不住地观察着展昭,僵持片刻,终究还是展昭先打破了沉默。

“阁下可是大宋将领?”

那人闻言登时警觉起来,皱起眉头,伸手就要去拿灯杆,“你是何人?”展昭见状,心里也已确认了个七七八八,于是,便自腰间摸出了黄铜令,又走近几步,应道:“我乃大宋皇帝架下,龙骑卫禁军殿前副都指挥使,展昭。”

展昭说完,见那人先是一愣,而后缓缓放开灯杆,朝前几步,眯着眼看向展昭手中令牌,而后,竟是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败军之将卢政,叩见展大人!”

“卢政?你是……”见展昭疑惑的神情,卢政连忙说道:“末将是环庆路安抚使刘平将军麾下副将,三川口一役后,被敌军捉来,在此间忍辱偷生。”

展昭听罢赶紧伸手将人扶起来,又问道:“刘平将军何在?”

卢政听到这个问题,神情瞬间灰暗下去,他偏过头没再看展昭,可展昭透过微弱的灯光,看到了卢政眼底的闪闪泪光。“我等虽兵败被俘,被押往兴庆府,然元昊惜才,一路之上都未曾刁难,他念及刘平将军文韬武略,几次三番亲自劝降,可刘将军忠君爱国,誓死不降,对着元昊破口大骂,元昊一气之下,便把刘将军与末将一同关入大牢,日日酷刑折磨,元昊甚至还让刘将军……从他的□□钻过去!刘将军不堪其辱,他……他趁着守卫不备,一头撞死在了石阶之上!”

说到最后,卢政的声音已然颤抖,带了些许哭腔,听到此处,展昭心里也咯噔一下,这……这当真是将军百战身名裂啊!刘平如此高义,却被构陷投敌叛国,他与郭遵,一个宁为玉碎,一个战死沙场,皆将身许国,以死报君,可怜身后非但没有留下美誉,反而被御史台抄了家,背负骂名。

颔首沉吟间,一阵杜鹃啼叫声顺着微风袭来,钻进展昭展昭耳中,隔着窗户,他抬眼望天,只见树梢上朗朗明月。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