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展昭·青山依旧 > 第151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熙州参玄机 真武祭庙神

“只怕是一早就被盯上了。”宋子渊看了颜卿一眼,又看向宋子墨,接着说道:“你想想看,从你自冲霄楼取得物证至今,不过短短半年,名单上的郭遵就已埋骨他乡,更何况,还是死在了宋夏战场上,足以看见,襄阳王这盘棋谋划的有多久,有多细,甚至其党羽可能已经渗透到了西夏,搞不好,三川口一战,还有这位王爷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个襄阳王,还真是个鼠屎污羹,他自己想篡位,还偏偏牵扯周边邻国,搅得这天下乌烟瘴气,若不是他从中作梗,五年前,我们也不用千里迢迢去到开封,不用和辽国交涉,更不用深入西北。”宋子墨正兀自说着,眼睛又不自觉瞟向招文袋,只见他拿起招文袋,细数了其中文书,而后一脸狐疑地看向颜卿,“少主,这大宋皇帝,也不是个简单角色啊。”

沉默了半晌的颜卿终于开口,问道:“怎讲?”宋子墨应道:“少主先前不是说属下这证据未免太过齐全。”见颜卿点点头,宋子墨接着说道:“属下赴襄阳的前三年,确实一无所获,可就在王府管家找到属下购买马匹的那一刻,事情的进展,突然就顺利起来了,无论是打探皇子消息还是夜探襄阳王府,都仿若有如神助。故而属下猜测,这老管家或许是大宋皇帝安插在襄阳的内线。”

宋子渊拿过招文袋,一面翻弄着文书,一面应道:“他若是赵祯内线,只管搜集襄阳王罪证上报他家皇帝便是,又何故相助与你?”

“哎,哥,你这话就不对了,我等上阵为将,尚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何况是统筹天下的帝王?一直以来,辽国都对宋国沃土虎视眈眈,如今西夏又兴兵犯境,我国皇子失而复得一事,他若能从旁协助,便是我们欠下了恩情,他日倘若宋国遇险,我国又岂有不出兵相助之理?”

颜卿思索着宋子墨所言,缓缓站起身,“子墨所言亦不无道理,若依此推测,那这名单极有可能便是老管家赵安悄然塞进文书里的,他这么做,又是何用意呢?”

宋子渊见颜卿又为了展昭而劳神,只恐她再步五年前的后尘,陷入迷情,苦苦折磨自己,连忙说道:“没准儿,这是赵安打算上报大宋朝廷的,只是不留神塞进了给舍弟的文书里,并无其他用意,明日还要赶往兴庆府,少主还是早些歇着,属下先行告退了。”说完也不等颜卿反应,便拉着宋子墨出了门。

颜卿听到身后传来关门的声音,微微偏头朝门口瞥了一眼,却见一个剪影映在门上,她知道,必是宋子渊无疑。自从五年前瑞玥宫出了那一起刺杀案,宋子渊便夜夜守在颜卿口门,颜卿也曾劝说过,可宋子渊以“少主安危关系江山社稷”为由,执意不肯离去,颜卿也没奈何,只得由他去了,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给他涨涨年薪,替他多关心家中女眷。

暗叹一口气,颜卿收起招文袋,但愿真如子墨所说,赵安是真心相助,那这些证据,也就足以证明阳斜城中那位皇子,先前确实是受了赵爵蒙蔽,以为自己只是冒名顶替,才会做出联合刺客弑杀储君的行为;也正因他确实是流落在外的皇子,才会被高氏一族惦记上,险些命丧他乡。想到这儿,颜卿不觉心头一暖,自从五年前那一场刺杀以后,自己与兄长确实亲近了不少,她越来越觉得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如今又有文书佐证,她那颗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下了不少。再一次偏头看向窗外那道人影,颜卿一展愁眉,扬起嘴角,柔柔一笑。

反观展昭这边,夜里发了一通火之后,却还是没把堵在胸口那团气撒出去,此刻端坐马背的他依旧冷着脸,罗振骑着马跟着展昭身后,没来由的感到后背发凉,他抬眼看了看不远处的延州城,他老感觉,这座城里还会有事发生。

“你看我这样,可像个读书人?”展昭换好衣冠从屏风后走出,张开双臂对着罗振言道,罗振闻言随即对着展昭上下打量起来,可随后便见他摇了摇头,展昭见状疑惑地低下头又将自己这身打扮细看了一番,“如何不像了?”

罗振笑道:“眼神不像。展大人是名儒将,也是位官侠,大人眼中有江湖侠气,有疆场杀气,却偏偏没有书生意气。”展昭闻言摇头浅笑,应道:“照你这么说,咱们今日乔装打扮上嘉岭山的事,是办不成喽?”

罗振摇头道:“非也非也,展大人只需收一收眉宇间的锐气便可。”罗振说着还不忘转着圈地打量展昭,他的这位上司,确实生的一副好相貌,记得开封府的几位大哥说过,展大人从前也是温文儒雅的翩翩公子,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山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眉间便时常带上几分淡淡的忧愁,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越发的沉稳,却也越发的寡言,现在他的身上虽不见官场气息,可眼中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纯粹。

扮做书生的二人,就这么大摇大摆上了嘉岭山。

延州靠近西北,这里的高山与中原一代是大不相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巨龙蜿蜒盘旋,虽不及西北大地的贺兰山那么孤寂冷艳,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群山环绕之间,延州城孑然而立,与这壮阔的山河相得益彰。展昭心里这么想着,随口便吟出一句《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看着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罗振不觉奇怪,忙拉过一个妇人,拱手问道:“敢问大娘,今日是什么日子啊,怎么这山上这么热闹。”妇人对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一番打量,应道:“瞧二位的模样,不像是本地人,该是刚到延州,还不知这儿发生过什么吧?”展昭随即点头应道:“嗯,是啊,我二人是江南人士,本是进京才加春闱,奈何双双落第,这便相邀游历大好河山,也好散散心。”

“哦,原来是这样。”老妇人笑着将手中提篮挽了挽,接着说道:“二位有所不知,前些时日,西夏人兴兵来犯,咱们范大人不眠不休地在这山上真武庙里败了几日,终于求得神灵庇佑,天降大雪,西夏人退兵,解了延州城燃眉之急啊,这不,范大人今日率领一众人上山还愿,咱们这些百姓愿意跟着的啊,也就都来了。”老妇人正说着,却被小孙子牵着手一个劲往前窜,她没柰何,只好匆匆还礼而去,没走出几步,又回过头看向展昭,“二位公子不妨也去真武庙拜拜,可灵了呢,来年啊,二位定能高中!”

看着祖孙二人一前一后随着人群走去,罗振冷哼一声:“哼,无知至极!兵国大事,岂是求神拜佛就求得来凯旋的?”

“寻常百姓迷信神佛还则罢了,最可悲的是连朝廷大员都将行军胜率寄托于这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展昭暗叹一口气,拍了拍罗振肩膀,“走吧,进去瞧瞧。”说着便迈步朝真武庙走去。

庙门前的一条小道已经摆满各式各样的摊位,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庙门前,挂上了两个红红的大灯笼,此时,山下传来阵阵锣鼓声,行人随即自觉让出一条道,不消片刻,只见三班衙役开道,抬着三牲祭品浩浩荡荡而来,队伍中,一人身着燕居服,手持玉笏,想来必是范雍无疑。在人群的簇拥下,祭神队伍缓缓走进大殿,开始了所谓的还愿仪式。

展昭在伫立门前冷眼看着人群涌动,想到了战死三川口的数万将士,心底一阵寒意油然而生:一将功成万骨枯么?可他有什么功?他庸弱无能,不敢出城应战,却又贻误军机,将数万将士置身险地,战死沙场之人蒙受不白之冤,碌碌无为之辈此刻却前呼后拥,他范雍,凭什么?

“砰”的一声拉回展昭思绪,他偏头看去,只见罗振一拳砸在门柱上,打的木屑坠落,而那人紧握着的拳头还在不住的颤抖,“真是岂有此理!他范雍有什么功绩,竟还如此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地接受百姓拥护。展大人,我这就进去,将他当场缉拿,以告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展昭一把拦下抬腿要走的罗振,“别忙。如今郭将军阵亡,死无对证,单凭金明寨回来的那两名旗牌官,还不足以扳倒这个五品大员。”

“大人!”

展昭痛苦地闭上双眼,仰天长叹,“走吧。”

“二位,留步。”

展昭回过头,见一位道人打扮的先生坐在摊位前,轻轻摇着纸扇,而他那摊位正前方悬着一方布,正中写着“卦命”二字,那两字旁有一对联“铁笔一支分休咎,三个金钱定吉凶”,两字上方又有三个小字“道将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