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展昭·青山依旧 >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希文辟蹊径 兴利赈灾荒

颜卿看着高煜渐行渐远的背影,只身站在桥头,凝眉思索了片刻,才转身回到含章殿,宋氏兄妹还在殿内候着,看那样子,想是子砚已经同子渊秉明缘由了。颜卿没有过多责怪,反而快步向前扶起宋子砚,柔声说道:“前番于安林遇难,若非子砚及时相救,孤焉有命在?功过已然相抵,莫要在自责了。”

宋子砚缓缓站起身,双眼噙满泪水看向颜卿,动了动嘴唇,却欲言又止,颜卿眸光流转间想起方才高煜所说,登时明了,轻声问道:“你可是想让我向父皇请旨,撤毁与杨琰婚约?”见那人点头,颜卿却犯了难,她咬咬唇,轻轻叹一口气,颇有几分为难地应道:“我,试试吧。”抬手理着衣袖,她缓步朝内殿走去,“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子渊随我来。”

宋子渊应声迈步跟上颜卿,转过屏风,才听颜卿道:“登州一事的来龙去脉,想必子砚已向你言明了,既然这件事情是由高煜全权负责,你就不必再管了,只是,皇长子的身份来历,还是要查,我听高煜的意思,这个皇子的身份不太可能有假,可毕竟父皇要让他介入六曹,还是马虎不得。”宋子渊接过颜卿顺手递来的外衫挂到衣桁上,应道:“高煜的话,当真可信?”

颜卿手上动作一滞,略微眨眨眼后,还是抬手将发间玉簪取下,转过身看向宋子渊,“是不可全信,却也不可不信,高、杨、赵、郑几大氏族无不各怀鬼胎,只是羽翼尚未丰满,表面上相互依附,背地里却都巴不得别人惹祸上身,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皇兄的事,极有可能不止高氏一族在背后操纵,高煜或许也不知全貌,既然高煜已然证实了杨氏在登州的罪行,那便借高家之手削弱杨氏势力,将清平官一职重新归于蒙氏,我段家于蒙氏恩深义厚,有他们在中央相助制衡,父皇的担子,会轻一些吧。”

且说展昭,在杭州府衙辗转难眠,忧心忡忡度过一夜之后,眼见东方既白,便起身去寻范仲淹。

范仲淹此刻正坐在正厅翻看着乡绅名录,听到声响后抬起头,见是展昭,随即招手邀展昭同坐,并命后厨安排早膳。展昭皱着眉头,眼神中的焦虑和不解是藏不住的,范仲淹见了展昭模样,捻须轻笑,“展护卫不必忧心,稍后请随本官前往涌泉禅院,本官自将缘由细细道来。”

整顿早膳,展昭都如坐针毡,食难下咽。终于是踏上了前往九溪的路,展昭与范仲淹并肩骑行在街道上,看着乡绅富豪饮酒作乐,争相竞渡于西湖之上,他不由得想到昨日进城在乡间所见饿殍,真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偏头看向眼底含笑的范仲淹,展昭是越发糊涂,更何况,他与范仲淹一行前往涌泉禅寺,亦是勘察修葺一事,听说是三日前才定下的图纸,今日动土开工。饥荒之年,不仅没有勒紧裤腰带,反而大兴土木,这也难怪朝中弹劾之声此起彼伏。

“展护卫,且看看这城外与昨日有何不同啊?”展昭低头沉思间闻得范仲淹轻唤,他忙抬起头,不觉间队伍已经走出城外,展昭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已不见了成群的灾民,正自疑惑间,便见杭州州判快马追来,将手中信件递与范仲淹后道:“范大人,这是杭州各县汇总文书,据文书所报,如今杭州各地米粮已是俯拾皆是,米商不得已再次下调米价,如今仅五十文一斗,各县官员无不摩拳擦掌,只待大人一声令下,即刻收购米粮。”

展昭闻言眼底闪过一丝欣喜,眸光霎时间便亮了起来,他不可置信地看向范仲淹,却见后者笑着抬起手捻过胡须,应道:“好,传令下去,即日起低价收购米商米粮,先补齐军用,再发放给灾民。”待州判领命而去,范仲淹才转过头看向展昭,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杭州灾情汹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然而朝廷拨来的赈灾粮款仅仅可解燃眉之急,本官思来想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釜底抽薪。故而有意哄抬米价,且大肆传播消息,正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各地商贾得知此事,皆认为有利可图,纷纷将米粮运往杭州,待城中米粮充足,官府再开仓放粮,百姓得了不要钱的赈米,又怎会向商贾高价购买?如此一来,米价自然而然下跌至正常水平;杭州开仓放粮的消息,因灾情阻断正常流通而带有滞后性,诸多商贾仍信心满满带着粮食前来销售,故此,杭州米价不仅没有出现暴涨,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跌,此时,官府再用赈款低价收购米粮以补缺漏。”

展昭听罢,不禁拍案叫绝,“妙啊!范大人此计不仅保证了粮价平稳,也没有动用官府力量便解决了粮食运输,真所谓一石二鸟,实在是神乎其神啊!”

范仲淹笑着摆摆手,轻轻勒住缰绳,目光却在不经意间落在了白龙驹身上。这马体格匀称、通身雪白,实在是千里挑一的良驹啊!看着这马,他忽的眸光一闪,勾起嘴角对展昭道:“常听人言‘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你我均是江南人士,但不知这马术比起北人是否就当真不堪一击?”展昭闻言轻笑,“世人皆道南人不惯乘马,可展昭出身水乡亦不识水性,如此说来,岂不是一无所长了?”

“哈哈哈哈!”范仲淹被展昭一席话逗得朗声大笑,他随即抬起捏着马鞭的手,指着前方不远处,“前面便是涌泉禅院,你我何不借此契机试他一试,看看这南人究竟能不能乘马?”说罢扬起马鞭,绝尘而去,展昭亦催动良驹追了上去,应声答道:“好,展某相陪!”

来到涌泉禅院,展昭才明白日前得灾民为何都不见了踪影,看着络绎不绝的人往来于庙宇间,或搬运石料、或刨平木材,他面上流出笑意,栓好白龙驹,他缓步走近范仲淹,“想必,这也在范大人意料之中吧?”

范仲淹微微一愣,反应过来展昭说的是灾民前往工地协助修建房舍一事后,笑着点点头,他将马匹栓好之后,迎上展昭的脚步,解释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价卖粮虽然解决了粮食短缺之隐患,可解了粮荒之后,老百姓的生计又当如何解决?若是任由大量无业人员闲置,必将引起动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官舍,便可借此机会大量雇佣工匠,以工代赈,不仅巩固了赈灾成果,也进一步完善地方基建。”听着范仲淹娓娓道来,展昭对眼前这位浙西大总管,是打心底里的佩服,为了治理饥荒,他排除万难,屡出奇招,想到日前自己不知全貌还咄咄逼人,展昭不觉好笑。

见到展昭摇头浅笑,范仲淹挑了挑眉毛,只当是展昭对自己的计策不置可否,好奇心驱使下,他出言问道:“展护卫因何发笑?”展昭抬眼,正对范仲淹灼灼目光,他先是拱起手对着范仲淹施了一礼,而后才道:“展昭笑自己才疏学浅,不解范大人良苦用心。自古以来,应对饥荒之策,无非是开仓赈粮,减轻税负,鼓励募捐救灾,严禁奢靡之风,然范大人之赈灾三计,真可谓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抬高粮价,米商不请自来,粮食短缺可解且有冗余;赛船竞渡,大肆玩乐,以此刺激消费,养活了文旅餐饮;因吴人好佛事,便动员寺院翻修建设,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会开始修建仓房,予以灾民安身立命之本,调发有余钱财救济贫民。如此运筹帷幄,所提皆是万世之策,实在令展昭汗颜。范大人真乃国家之栋梁,朝廷之肱骨!”

范仲淹抬手抚着胡须,心中不免感慨,包希仁当真是得了块璞玉啊,自己寥寥数语就被展昭看透了玄机,这御猫果然是机敏。谈笑间,小沙弥送来茶汤,展昭接过茶盏,又观眼前欣欣向荣之景,不禁喜从中来,又复赞道:“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有范大人这般出类拔萃之辈,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实乃是官家之福,大宋之福。”

范仲淹押一口茶,站起身来看着不远处的九泓亭,溢出一声喟叹,“居庙堂之高自当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亦当忧其君呐。”展昭颔首敛眉,细细听来,不由自主点头称是,“为官之道,当是如此,只不过……这进亦忧,退亦忧,何时方才乐得其所?”范仲淹思索着展昭所问,指间轻轻敲击着石桌,目光流转片刻,定格在那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之上,“想来,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说罢竟还转身看向展昭,笑着问道:“展护卫以为然否。”展昭勾起唇角微微点头,片刻后,方才出声应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展昭以为之乐得其所,该是功遂身退,和光同尘。”

话音刚落,便得范仲淹拍掌叫好,只见他眸光烨烨,在展昭周身不断打量,仅这般年纪,竟就如此豁达通透,好一个和光同尘,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真不愧为当世之大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能争啊!

展昭:范大人经济学学的真好,宏观调控被你拿捏地死死的

范仲淹:过誉过誉,我的经济学实践也只是比被后人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早了800多年而已。

朝歌: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是吧?这凡尔赛被你凡尔赛的(白眼)

岳阳楼:这才景祐二年(1035),范大人就已经开始为庆历四年(1044)写文章做准备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希文辟蹊径 兴利赈灾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