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连笙

战山河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连笙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03 18:18:35 来源:文学城

一○一、火器门

清晨的阳光透进来时,二爷全身软得动不了,索性手都不用抬,任薛敬变着法地摆弄。

“你属狗的么?”

“是啊,”简直是将恬不知耻习得炉火纯青,薛敬凑过去,轻轻碰了一下他的唇,含混道,“你不是早就知道。”

“……”哦,还真是个属狗的。

“那玩意哪来的?”二爷斜靠在软枕上,盯着案上那盏海棠花灯,怎么看着这么眼熟?

“上元灯节,记得吗?”薛敬挪身过去,将那盏花灯捧起来,认真地讲起故事,“怀沙巷的马车上,当时你拒绝了我,我难受,没地方去,就跑到八敏河边看灯,一个卖灯的老伯正打算收摊,我就全收了,灯也学着那些人,全放进水里,说是能许愿——每一个愿都是关于你的,没想到,还挺灵的。”

二爷认真地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故事里的花灯和眼前这盏有什么关系。

薛敬又道,“那老伯是祖传的手艺,那夜,我用纹银二百两,换了他所有的花灯、剪灯的手艺,给足了他南下寻亲的路费。”

“……”二爷眼神一闪,这盏灯竟是他亲手做的。

这会儿才发现,海棠花瓣大小不一,参差凌乱,没见什么层次,花蕊竟有小指那么粗,显然是刚学,技艺不精,还不如六七岁的小娃娃笨手笨脚剪的窗花。

“放在哪的?”

“床底下。”薛敬指了指床下的位置,“想着哪天你要是应我了,就拿出来当‘囍’灯的,你喜欢吗?”

“晃眼。”

二爷静静地看着他,原来这盏花灯竟是蓄谋已久,怕是从归山那一刻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摆到了自己的床下头,每日同塌而眠,他没有露出半点端倪,直到昨夜点燃红烛的那一刻——一想到这,腰就一阵酸软。

“难受么?”薛敬凑过去,轻轻揉他的后腰,“要是做得不好,你可以骂我。”

“……兵书都烧了。”二爷闭上眼,鼻息轻颤。

“啊?”薛敬手一顿,没反应过来。

“不烧我帮你烧。”

薛敬掩饰状干咳一声,讨好地问,“一本都不能留吗?”

二爷睁开眼,“命想留么?”

“留、留!”殿下生怕慢一句嘴,人就废了,“我回去就烧,全烧了!”

二爷没读过葛笑给他的那些“兵书”,没看过那些“画”,可昨夜自己又好似变成了画中人,一幕幕鲜活不堪,海棠花灯、虎头椅、鸣鹿铃、风里的雪松香……在脑海中逐渐清晰,摒除不去,大约在他有生之年,从未有过的一次放纵。

转头一看,发现那张虎皮已经洗过了,晾在兵器架上,鸣鹿铃被重新绑回了椅子扶手,自己身上的衣服也都是新换的。再一瞧这人神清气爽,一副吃饱喝足的模样,肺里的气就更是不顺。

忽见海棠花灯的灯蕊上好像有字,二爷伸手拿过来,仔细一瞧,脸彻底黑了,这家伙竟将“斯岁添喜”四个字明目张胆地刻在了灯蕊上,像在水河上许愿一样。

殿下竟还凑到他眼前讨打,“我刻字的时候你睡得沉,我给你洗身子你都没醒,早知道干这事能让你睡得安稳,我是不是应该早点……”

“你闭嘴。”

薛敬低头笑了片刻,愈发得寸进尺,“昨夜要快要慢的,可没让我闭嘴。”

“……”二爷长出一口恶气,赶忙转了话题,“在山里试硝石火威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公然私造火器,你想都别想。”

薛敬想了想,“那这样,河北郡的霄久县两年前就屡次上书,不想再碰火器门的事了,一来官家造火器,耗财耗人,出了事就是连坐;二来,在他们县内养肥了黑市里一大批倒卖硝石的火商,年年都因为这事年关时被朝廷缴收罚银,次年多一分的知州抚恤再要不下来,霄久县苦不堪言,上头的省官又保不了他,就一直想将这烫手山芋抛出去,可惜本郡和临郡的各县府,没人敢接。”

二爷看着他,“你的意思是,你接?”

“我接。”薛敬道,“我让丁奎以幽州府的名义上书枢密院,转兵部下发迁火令,将霄久县的火器门搬到幽府二十三县的秋水县,镇北军这些年多耗资在骑兵上,还没设建自己的火铳营,人、钱和火|药量都不够。眼下若是能将火器门搬来幽府二十三县,我就能名正言顺地在北疆选一块地,试火。这样,行么?”

以扩备镇北军火铳营的名义,接管火器门,名正言顺地将造火器这事由暗转明,就算朝中再多人盯着幽州巴掌大的一方龙庙,也抓不住他靳王一点把柄。

二爷淡淡一笑,“主意是好主意,但我建议你,这事不要让丁奎主动开口,而是要河北郡亲自来敲幽州府的高门,求着他丁大人把这烫手山芋给收了。否则,若是河北郡坐地起价,白送出一只咬人的猛虎不说,定然还会要你幽府二十三县赔他迁火挪家的损失。这都是私下交涉的灰囊,不会走明账,疏通关系的银钱若是有一点没到位,火器门迁址都会处处受阻,恐怕拖到后年,你都不一定能在秋水县看到火器门前的两头石狮——自古求人办事者,膝盖骨才会软。”

薛敬有点为难,“可怎么让河北郡主动开这个口呢?”

二爷端杯抿了口淡茶,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你不是说霄久县的黑市上养肥了一大批倒卖硝石的火商吗?等着瞧吧。”

见他不愿细说,薛敬也没细问,重新将花灯摆回了床头,又往里换了一支新红烛,眼角眉梢写满欢喜,将磨好的新刀回鞘,正准备出帐。

二爷坐起身,随口问,“今日怎么这么早?”

“是二爷起晚了。”薛敬笑了笑,重新帮他斟了杯暖茶,“东岗哨卡那边今早抓了一个敌军的细作,老万一早就来喊我。”

二爷一瞧帐外的阳光,果然已日上三竿,“出事了么?”

“他口不能言,三哥去找了个会鹘语的,想叫他写下来。”

二爷思索了片刻,一针见血道,“是被断了舌?”

“断了一半,我这就去看看。”薛敬说着就要起身,忽然又想到什么,笑着说,“我找了条发带给你绑了发,昨夜那条……我有别的用。”

二爷下意识摸了一下脑后束紧的发髻,低声警告他,“莫恃宠而骄,今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么?”殿下凑到唇边,蜻蜓点水般又碰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二爷宠我,我在您这里,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将“很长”两字故意拖长了尾音,竟将一句正经话说得孟浪不堪,甚至还扶着二爷的后腰,在他腰眼里轻轻按了一下。

二爷刚要制止,胡立深那大嗓门就没眼色地传了进来,“报——”

薛敬吓了一跳,连忙将脸色摆正,朝二爷眨了眨眼,“送交叛军的人是今早到的,胡立深随着一起,和三哥那边刚做好交接。”随即冲门外道,“进来。”

胡立深大步迈进来,一见二爷的面,立时眉开眼笑,扑过去就要跪。

“慢着,现在都是小兵长了,怎么还冒冒失失的,跪我是什么体统?”

胡立深使劲摇头,偏要跪下磕这一个响,“是您救了我的命,帮我报了仇,还教了我很多道理,给您磕个头算什么?我还得把命卖给您呢!”

二爷苦笑不得,示意薛敬把人捞起来,“你既已进了行伍,留着命打仗要紧,卖给我作甚?行了,快禀报吧,什么事。”

“哦,是这样!”胡立深这才爬起来,对薛敬道,“禀王爷,豆大夫……”

“豆子?”薛敬微微皱眉,“不是叫你带他去看看那个细作的舌头么?”

“他……他去看个舌头,看出个老朋友来……”

薛敬一愣,“老朋友?”

“那个,我也说不明白!”胡立深挠了挠头,“要不您去看看吧。”

薛敬立刻要走,二爷提醒道,“仔细观察一下那人的神色,是不是细作,一看便知。”

“好。”

薛敬不再耽搁,立刻随胡立深来到了关押细作的大帐。

那“细作”正蹲在角落里,身上的北鹘兵甲上满身血污,乱发铺了满脸,根本看不清模样,豆子正拿着帕子,沾着水,认认真真地帮他清理。

“怎么回事?”薛敬问旁侧两名鸿鹄的兄弟。

“回六爷,豆子说他们是故交。”

豆子见薛敬满脸狐疑地走进来,忙扔了帕子,眼含泪光地跪在地上,不说话。

薛敬蹲下身,用刀柄撑着那“习作”的下巴,仔细看了看,原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和豆子差不多的年纪,眼神时而木然,时而惊恐,看见生人会颤抖地往后缩。薛敬又掀开他的衣衫,瞧他颈窝里赫然用鹘语刺着一个“奴”字。

豆子突然开口,“王爷,他叫连笙……不是坏人。”

薛敬转头瞧了豆子一眼,“立深。”

“末将在!”

薛敬面无表情地站起来,“将这人看好,带军医到生杀帐,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他们见面。”

“是!”

回到生杀帐后,豆子就一直无声无息的,轻手轻脚地给二爷煮药。

薛敬始终注视着他,片晌后才开口,“豆子,我记得你之前跟本王说过,这几年随着师父奔走于南北军营之间,很多年没有回过伦州了。”

豆子点头,“是,有三年。”

薛敬轻声问,“三年时光,足不足以另一人改变?”

豆子坚定道,“不会的,阿笙不是这样的人。”

“你检查过他的舌头?什么时候掉的?”

“看伤口,有两个月。”

“那他识字么?”

豆子摇了摇头,“不识。”

“口不能言,笔不能写,目不识丁。”二爷接口道,“那他是如何在敌军那中活下来的?”

豆子缩在碳炉边,无声摇头。

薛敬同二爷对视片刻,神色平静,“你先回去,一会儿本王再找你。”

豆子求情似的看着二爷,往他手里塞了一块糖,又转身对薛敬道,“王爷,我知道,您怀疑阿笙做了叛徒,是从他们手里逃出来的,但我相信他不会的,我只希望您查清楚了再做定论,不要枉杀好人。”

“你放心。”薛敬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为了避嫌,私下里就暂时不要同他见面了。”

豆子应了一声,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生杀帐。

薛敬转头,见二爷将那半粒麦芽糖捏在指尖,正若有所思,“在想什么?”

二爷将糖放进嘴里,笑道,“没什么,忽然想起来,流星那小子也是这样,给一半藏一半的。”

薛敬走过去坐在榻边,将盖在他腿上的被子向上扶了扶,“送给那小胖子的玉佩,什么时候拿回来?”

二爷听出他话音里有兴师问罪的意味,不太想接话,又听薛敬道,“何时接他回来?你身边有人照顾,我去汇军也安心一点。”

“等战事暂平,再将他接回来。”

薛敬“咝”了一声,奇道,“二爷对流星,仿佛格外好?”

二爷一语双关地说,“你与他,都是我当年捡回来的祸害,我对谁不好?”

殿下一口气没上来,差点被他噎死,“我是祸害?那我和他两个‘祸害’便只能这样死皮赖脸地赖着你了,毕竟二爷床上床下都不好伺候。”

“……又胡说八道。”

二爷见他今日益发猖狂,话音尾总暗含丝许得逞的坏笑,若不立时打断,还不知他要拐到什么没羞没臊的地方去,于是连忙问,“你相信豆子的话么?”

薛敬收起笑,“一面之词,不好全信。况且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

“人若改变,无非是遇见了人生中不可调和之难。”二爷缓缓道,“两个月前,你算算是什么时间。”

“伦州献城之时。”

“不错,他若是从伦州跑出来的,那距离可很远,你打算怎么办?”

薛敬学巧卖乖,不禁反问,“二爷说呢?”

二爷心知肚明地笑了笑,“既然殿下想让我出马,那便与殿下谈个交易吧。”

薛敬握着他的手,歪着头,“本王全身上下都是你的,已是身无旁物了。”

“再胡说,腿打断。”

薛敬这一早过够了嘴瘾,绝不敢继续惹他,忙摆正态度,“二爷想要什么?”

“殿下的亲笔信。”

“通行令么,这不难。”

竟是早就准备好的,薛敬立刻从怀里掏出一段青色的绢纱,二爷接过后微微一愣,立时明白过来这“通行令”是拿什么东西写的,脸瞬间黑了,“什么东西?”

“二爷要的啊,”薛敬理直气壮道,“我手绘的私印,有了它,北疆各关口畅行无阻。”

“……”

刹那间,昨夜一幕一幕如叠了重影,水浪般冲进脑海。二爷攥紧那条发带,发觉带纱湿润,上头的王印还透着湿墨,回想起昨夜蒙上它时,透过刃锋看见的人影,浑身如火烧。

那“人影”此刻还不知死活地凑过来犯贱,“二爷总善做主张,做事从来不计后果,这条发带浸过你的水潮,我没洗。”

“……”一想到这玩意沾过什么,二爷的耳尖几欲滴血,“现在去洗——”

“现在洗,王印就消了。”薛敬朝他眨了眨眼,将无辜的眼神发挥到淋漓尽致,“交易只谈这一次,爱要不要。”

“你!”二爷一瞬间失语,当这人行路的轨迹开始不受控制,自己就也只能心甘情愿、莫名其妙地跟着他往前走,因为他昨夜说过,他会疼,会难过,会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

“我偏要留着它,是想你每次过关渡时拿出来,自己都会在脑海里过一遍昨夜我对你说过的话,我怕到时离你太远……会来不及。所以,你必须知道自保。”

二爷拿他无可奈何,骂不得,打不得,现在连谈交易都尽是憋屈,不过好在这封令信已经到手,届时启程云州,一路行关过渡会少许多麻烦。

这时,雪鹰的叫声从上空传来,薛敬立刻起身,不一会儿取回了一封战信。

“谁的信?”

“是陈大将军!”薛敬展开信扫了一眼,快步走了过来,扬声道,“太好了!狼平溪谷大捷。”

“西线的狼平溪谷,这场仗不好打。”二爷喜从心来,“难为他了。”

薛敬好笑道,“这是天大的好事,你怎么这么酸。”

二爷轻笑,“陈寿平叛了左右将军,失了伦州,还累你差点死于回头岭不能回援,他若再不打场胜仗回来,有什么脸跟我提娶亲的事。”

次日,刘贺青送来了第一封募兵信,从定县募到的第一批新兵已整装完毕,总计四千人,询问该送去给谁?薛敬原本想将这些人送来九则峰,一并交给陆荣调|教,二爷却按住他,让他全部丢给林竟。

殿下在灯下犯起愁,“林竟那边缺粮缺钱,自己带去的人还饿着肚子,我再送他这么多新兵,他不得撂挑子。”

“他敢。”二爷懒懒地翻着兵书,那海棠花灯一到深夜就直晃眼,烦得他直皱眉,“过不了两天,幽州的粮库就能充上新粮,你尽管送。”

薛敬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扑过去抽|出他手里的书,不许他看了,说是红烛下看书,费眼,遂将被子一扯,将两人蒙进被子里。

不一会儿,灯熄了,骂停了,情词浪语再是伤风败俗,殿下点到为止,只用手揉到他尽兴,绝不学饕餮贪食。

人烟熙攘,月色深深。

三天后,幽州果然来了信,是林竟用鸽子送到山口,由薛敬亲自接的。

“你让五哥去临郡的霄久县点了他们的火器门?!”殿下刚还没在生杀帐里坐稳,一封信差点从手里飞出去。

“只炸了五十石,老五记着数呢。”二爷抬起眼皮,波澜不惊地瞥了他一眼,“你怎么这么大反应?”

薛敬头皮直发麻,在虎头椅前来回踱步,“不是,这要是被河北府发现——”

“查不到你幽州府头上,”二爷阖上兵书,斜靠在软椅上,“我让老五亲自去了一趟霄久县的黑市,找到了那些倒卖火器的领头人,用了些手段,‘请’他们的人去炸的,只要那火器门的烟一点,河北府就得亲自上门求人,你去信丁奎,让他最近几日别出门,在家中等客吧。”

薛敬心里直打突,好半天才将这条线捋顺——借霄久县自己养出的黑市点火器门的烟,查出后非但没法甩锅,这护火不周的大罪还得地方府自己背,若不想办法尽快将这烫手山芋转交出去,说不定来年连身家性命都得连坐,和河北接壤的临郡只有幽州正在打仗,河北府可不得提着大礼,前来敲丁大人家的门么。

“二爷,五哥在人家的黑市上,没闹出人命吧?”

二爷低笑起来,“没有,我让他们悠着来,你四哥做事有分寸。”

薛敬长舒一口气,什么都没再问,转身便去回信。

信写完,拿回给二爷看,二爷看完,有点不悦,“少了点。”

“五万石还少?”殿下愁得眉头直紧,“二爷,同僚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河北府在幽州危难之际坐视不管,用郭业槐的兵印调两万兵马去中京郡运贡酒的时候,怎么没念及丁奎是他的同僚?”二爷一针见血道,“河北府要想把火器门这烫手山芋甩来幽州,他就必须把幽州府的粮仓填满,少一石,丁奎那府门就别开。殿下,你是要打仗,真到了危急关头,这些个临郡官府个个明哲保身,生怕沾北疆一丁点浑水,还没到你一碗水端平的时候,替他们省什么?”

薛敬脸色难看,“运酒这事,你怎么没告诉我?你找郭业槐借兵,他拒你了?”

“……”二爷一顿,没留神说走了嘴,原是没想告诉他的。

薛敬立刻转头,重写了一封回信,信送走后,二爷才知道,殿下在信中提到的“礼金”直接将五万石粮提了三倍,还吩咐林竟亲自去一趟霄久县,将他们的黑市给端了——要将那些黑商全部移来幽州杀门井,将他们手里攥着的钱银、火器全部充了幽州府的库房。

二爷有些惊讶,“你这是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将他们本地的油水掏净了,还说我狠。”

殿下闷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他们可以欺负我,但不能欺负你。”

又过两日,薛敬突然收到极北阴山的边防令,说是那边筑造的烽火台起了变数,先遣军离得最近,命他亲自带兵前往云台支援。

寨里便暂时只剩万八千和陆荣管事。陆荣将叛军圈在山谷里,当夜就逃了上百人,两人速又带人快马加鞭地去追,抓回来一半,跑了一半。隔日,又有人逃,无奈之下,两人只能去找二爷想对策。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耗人耗力,还练不出几个能用的。”

二爷问万八千,“你将他们放在什么地方?”

“九则峰北坡。”万八千立即回道,“二爷,您记不记得走马坡下头有一处裂谷,夏天是草场,老四喜欢在那里放马。”

二爷道,“那里地势低洼,夏日雨多潮湿,遮天蔽日的树木,暗无天日,就像是囚笼,你们这是困兽之斗,激他们逃跑。”

陆荣为难道,“可这些叛军不是小数目,就这样还得多加人手看管,若只是寻常新兵还好说,都是逃过一次的孬种,不看着,谁知道会生出什么祸端。”

二爷了然地笑了笑,“能有什么祸事?别说的你们两个像是吃素的一样。”

万八千犹豫道,“那……您的意思……”

二爷对万八千道,“在幽州的时候,我就传过信给你,让你在寨子外扩五十里以内加设平题箭阵,如今修得怎么样了?”

万八千一愣,心里打了十八个响鼓,怎么都想不到来汇报个募军的事,这祖宗还能扯到平题箭阵上去,于是手脚都没处搁了,斜眉找陆荣求救,发现陆老三根本不搭理自己,心眼里更是发怵。

二爷皱起眉,“问你话呢,没修?”

“没没没……”万八千连忙摆手,“北边的初见规模,抵御外敌没有任何问题,南边的……还在修。”

“都半年了,才修了北部的?”二爷看了眼万八千,不怒自威的声音中分明冷去三分,“老万,你这半年干什么去了?”

万八千喉间一紧,低头去扯陆荣的袖子。

陆荣瞧这架势,若是再不帮老万说几句话,怕是今夜他就要被送去山谷里喂野狼了,于是连忙解释道,“许是建寨子花了些功夫。”

二爷笑了笑,幽幽道,“很好,寨子毁过一次,我说的话就越来越没分量了。”

万八千腿一软,倏地跪了下来,陆荣往前迈了一步,低声道,“二爷,老万这事没做明白,您再给他个机会。”

万八千匍匐在地上,大气不敢出,少顷,二爷才微微敛怒,“老万,收收你那急色性子,隔壁塞上的姑娘美么?”

万八千被呛得全身一抖,“二爷说的什么,我怎么都……都听不明白。”

“听不明白就算了,”二爷攒了攒袖筒,又道,“半个月内不将东南西北四部建成,就不用再来见我了。”

万八千连声答应,头都不回地,屁滚尿流地奔出了生杀帐。

陆荣抹了把冷汗,杵在一旁没敢说话。

“把那些叛军交给万八千,你的手腾出来。”

陆荣上前一步,“您是要让老万带着那帮叛军去修平题箭阵?可是……那群孬货,修得明白吗?”

“修不明白我就找他老万的麻烦。”二爷浅笑道,“溃堤宜疏不宜堵,你一味囚着他们,定然还得跑,还不如给他们找点活计,每日按工时换米面,吃饱穿暖了,人自然也就踏实了,养熟了再训兵。”

“还是您高明。”

“还有那个叫阿笙的,”二爷又道,“这些日子你亲自带着他,若是想逃跑就由着他,别跑丢就行。”

陆荣问,“跑多远?”

“能跑多远就多远,抓回来后也别绑,叫他继续跑。”

“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