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科举文风生水起 > 第20章 摆摊

在科举文风生水起 第20章 摆摊

作者:悯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23:57:13 来源:文学城

除夕熬一宿,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走亲,初三后头基本就是打扫剩菜剩饭。

一年到头就这点空闲日子,嗑瓜子唠唠嗑,就盼十五闹元宵呢。

过了初五,沈慕林就要去县里去做准备。

他这几天准备各种食材,也不多准备,每日青菜白菜各带一筐,玉米土豆装一筐,竹笋干蘑又是一筐。

另一筐里装的是腊肠,猪下水之类的荤菜,还有一个筐里放着冻的硬邦邦的辣锅底料,再有就是各色调味品。

年前在那老伯家订的东西,他昨日跑了一趟,那村子和他们只隔了条河,可惜没有桥,只能稍远路。

老伯家里有的全给了沈慕林,其余人家也做了些准备。

沈慕林挑拣要了些,说好了元宵后再去收,另着有什么菜啊干货的都要。

还有麻酱,是昨日去问的。

县里一共三家,一家杂七杂八的酱都做,一家辣椒酱做的绝,还有一家就是专门做麻酱的。

其实沈慕林也能做,可要做麻酱,还得要一系列工序,尤其是芝麻,得找专门种植人家,比不上辣椒来源广,倒不如直接买成品。

沈慕林带着小爹与姑姑跑了三家,各自尝了味道。

最后还是选订了第三家,毕竟是多年手艺,直接买了五斤的,够吃几天,若是客人吃的惯,再来定。

另外,季雨做好了豆腐,连带着这几日做的冻豆腐和豆皮一块带上。

顾湘竹也跟着一块去,他敷了十多天药,打算让纪郎中看看,总觉得眼前有了丝丝缕缕白光。

不过他没敢说,怕是他胡思乱想,让林哥儿和小爹白欢喜。

许三木和友人年前就约好了酒,因此赶车任务就交给了许念归。

许念归年纪不大,个子却高,又格外壮实,顾小篱也存了让他镇场子的心思。

可不嘛,一个尤其漂亮的夫郎带个眼盲的相公,头一天做生意,万一碰上欺软怕硬的,挨欺负了怎么办?

沈慕林是年前打听好了,那条小吃街的摊位基本都是固定好的。

不过到过年这时候,总有一两个空出来,要么就是赚大钱了,要么就是租不起了。

他昨天特意跑了一趟,还真有个空余的灶,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几乎靠最里面,但好歹是有了,直接交了一个月租金。

租金月租年租都行,一年下来得五六两,单月租却要一两银子。

没见进的,手里的钱已经花了七七八八。

沈慕林上辈子兜里就没这么干净过。

他咬牙鼓劲儿,今天一定得把名头打出去!

早上起的早,走的早,到摊位时还很冷清,除了收拾灶台打算做生意的,几乎瞧不见人影。

沈慕林和许念归合伙卸下东西,又跑去尽头的水井打了几桶水。

顾湘竹忙着洗洗涮涮,许念归就负责擦桌椅,三人分工明确,倒是井井有条。

食客用的碗筷、摊位上的四五张桌子以及配套的凳子是租的。

租一个月花了一百七十文钱,不过省劲儿,碗筷不用洗,第二日等着送干净的就成。

沈慕林打着以后长期合作的心思,家里人口不多,雇个人专门洗碗也不便宜,还不如直接租碗筷。

旁边的大哥头一次见这么大阵仗,他瞧着有肉有菜的,光是竹筐都要七八个。

再看自家的,光面粉占了一大半位置,忍不住拉住自家娘子,小声嘀咕道:“他莫不是要在这里开饭馆吧?”

沈慕林租下这个摊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灶台够大,光锅灶都有两个。

他托姑父找熟悉的铁匠打了口新锅,中间又多了个隔断,似鸳鸯锅的样子,正好一边放辣汤,一边放骨汤。

头一晚再把要在汤里煮的穿成串。

沈慕林便寻了几家婶婶,付了些工钱,图个清闲。

另一个锅烧清水,放入葱段、生姜,白糖、食盐、红枣、枸杞。

那些蔬菜豆腐不好下锅的,多备几个口深的勺子,就等客人点了放到勺子里在清汤锅里煮,

原先是琢磨弄些街边放菜的漏勺,到底是工艺不行,做不成细丝网,只好做了深点的勺子,弄了几个小孔排汤,暂且用着。

沈慕林暗暗鼓劲,撸起袖子开始干活,刷锅烧水放底料,顾湘竹摸好灶台口,点火添柴。

两人配合默契,没多久汤就开始咕噜咕噜冒泡,赶紧把昨晚上处理好的串串放进去。

这会儿没什么人,还不算忙。

沈慕林和旁边的大哥搭话。

那大哥是个健谈的,抓了把瓜子给沈慕林,边嗑边道:“你这是做什么呢?咋啥都往里放啊。”

沈慕林乐呵呵道:“麻辣烫,大哥,等会儿捞点给你尝尝。”

“我姓何,你叫我何大哥就成,”何大勇拉了拉择菜的娘子,“歇会儿,这会儿还早呢,不上人,这是我家娘子,姓王。”

坐在他脚边的顾湘竹拿帕子净了手,又拿出块干净的沾了水递给沈慕林:“我去趟纪兄家。”

沈慕林立马道:“你自己去哪儿成啊,这路你也不熟,要不我陪你去……”

可摊子刚开,他没法挪开手。

“纪兄今日午间要陪嫂嫂去寺庙上香,一会儿便要走了,”顾湘竹安抚他,“此处离纪兄家并不远。”

一旁的许念归便道:“我带竹子去。”

沈慕林一时无法,只能同意。

待两人走后,何大勇才凑上前问:“那两位是你弟弟?”

沈慕林才想起来,刚被打岔,还没介绍自家呢,赶忙道:“递帕子的是我相公,另一个是相公姑姑家的弟弟。”

何大勇咻的一下脸热起来,只是他黑一些,旁人看不出来。

这……这还真是个哥儿啊!

他结结巴巴应付道:“挺好……挺好。”

手却去扒拉自家娘子。

沈慕林看不出来,自以为是人家夫妻二人感情好:“我姓沈,何大哥不介意叫我小沈就好,我夫家姓顾,那位弟弟姓许。”

何大勇见自家娘子弯着嘴唇偷笑,就是不帮自己,只好接着道:“你家……同意你这样啊?”

他嘴笨,还常常被娘子说脑子不够用,心里想啥就秃噜着说啥,话刚落地,被娘子扇了一巴掌。

王春花拍拍手站起来:“小哥儿别恼,他是个笨的——人家夫婿弟弟一块来的,怎能不许?”

沈慕林看锅翻了几个滚,已有熟的,赶紧捞出几串盛到碗里递过去:“自家折腾的,嫂子尝尝。”

王春花也不客气,挑出个土豆片子就吃。

她吃的是骨汤锅里的,刚一吃就觉得鲜的很,简直要把舌头咬掉。

又吃了串猪肝猪肠,正是辣汤的,不腥不臭,那辣椒麻香有余,只叫人回味无穷。

“这……这是何种吃食?”王春花直接抢了丈夫吃了一半的干菇,“小哥儿,这个锅做什么?能否卖我两串?”

沈慕林直笑:“哪能啊,嫂嫂,今日您是我家第一个试吃的,你挑就是,不要你钱。”

“不能,不能,”王春花见他真不要,“这样,等头一锅炊饼出来,我拿给你吃!”

沈慕林道:“成,那日跟着人来看摊位,听说你家炊饼好吃了,皮薄馅多的,听得我都馋了。”

王春花也不客气,直接要了白菜豆腐各一份,又添了串腊肠冻豆腐,看着那黄澄澄似粉状薄薄一层的东西,问道:“那是何物?”

“我给你下一份尝尝。”

她说的正是沈慕林加班加点做出来的豆皮,做法倒不难,就是颇费功夫。

要把大豆磨浆烧煮后,过滤掉渣,从锅中挑起薄薄一层皮、捋直,之后还要经过晾晒才能制成。

还好这些天没再下雨下雪。

另着就是腐竹,制作方法类似,不过是从中间捏起,直接晾晒而成,比豆皮口感稍厚重些。

沈慕林没藏私,直接教了季雨,他做起麻辣烫后没那么多功夫做豆皮腐竹,算是技术入股。

往后他从季雨那里拿这两样比旁人要少三分。

到底是头一家,就是冲着新鲜去的。

沈慕林和季雨忙忙碌碌到现在,总算是弄出第一批来。

往后雇人还是怎么着,全靠季雨自己琢磨。

季雨心思也算活络,他知晓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要做豆腐、豆皮、腐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直接找了顾小篱商量,顾小篱问了许念念意见,然后拍板决定,她和许念念都去帮工,加上季家奶奶,后来又拉扯上二柱和他娘。

几人好歹供应沈慕林到开了店,届时这东西不算新鲜了,再找学徒来做。

工钱当然是给的,季雨手笔颇大,他算的准,往后自己也是许家人,不必分那么清楚,拿下的订单给她们母女二人三成利。

顾小篱推让不得,只好收下,存下许念念那份,又从剩的拿出些,用来置办新房。

沈慕林有心思弄粉条,可惜木薯粉不多见,工坊也没寻着,只能暂且放下,只能待日后再说。

清汤锅里咕嘟咕嘟,拿筷子将勺子里的东西翻滚几下,稍稍等待片刻,便可捞出,沈慕林拿了碗盛上。

“嫂嫂,吃哪种酱?”

王春花不错眼盯着,何大勇闻着香,刚才只吃了一串半,还没解馋,拉着娘子,想让她给自己分点。

“麻酱!”王春花道,她瞧着那调的麻酱就香,淡褐色,不算浓郁,也没见多稀散,比例兑的应当是刚刚好。

沈慕林便添上一勺麻酱,另着问了有无忌口,一应放好,递过去。

两人拿了筷子,圂囵吞枣似的,三两口就剩了最后一根腊肠。

何大勇抿唇忍了又忍:“娘子,你吃吧。”

王春花拍他一巴掌:“你吃。”

何大勇美滋滋抱着碗走了,王春花满脸堆笑,看着沈慕林,大拇指竖起来:“真是好吃极了,林哥儿,你这手艺真不错,我瞧着会有不少人喜欢呢!”

两人闲谈,今日初七,正是县里头一个大集。

这条街和卖货的街只隔了一条巷子,距离近,又便宜实惠,因此常常有人来吃。

日头渐渐升起,今日天儿挺好。

沈慕林原有心做些面条饼子之类的主食,可光是切菜穿串卤下水一类的活计就要做不过来。

只好先存心里,等以后开了店雇人再弄。

王小年今日是和娘子女儿来镇上卖过年时攒的编织货,他娘子手艺好,也闲不住,王小年无法,陪着来摆摊。

没到中午全卖了出去,两人高兴收摊,带着姑娘来这边寻些好吃的打打牙祭。

王小年来的多,他过去攒货摆摊,没少来这里吃东西。

从街头走到快街尾,还是那些老样子,面条,馄饨,包子,最好的是炖菜。

他不欲返回,寻摸着周围店铺。

“老何家炊饼做的好,给的料也多,再拿一碗胡辣汤,保准能吃得饱饱的。”

说着,便领着娘子拉着女儿往何家炊饼处走,没走几步,小姑娘拽不动了,王小年低头一看,自家姑娘眼巴巴盯着一个哥儿看。

得,明白了,爱看美人的毛病犯了。

王燕颇为无语,想抱起女儿走,下意识顺着小姑娘目光看了过往,还真是个标致极了的美人。

普普通通褐色短揭,头发稍短些,只拿了条发带绑在脑后,高高一条马尾,随着走动不时摆着,再寻常不过的动作,却格外生动。

王小年哪里想不到,他闺女真就是随了亲娘,瞧着娘俩,他当即拍板,就吃这家汤面了!

只是不知锅里煮的是啥配菜。

莫不是猪脚一类的,也不见旁的配菜,应当是提前卤上了。

还是家新开的店,那便尝尝吧,不好吃再也不来就是。

于是找了张小桌子坐下。

沈慕林赶紧洗净手拿菜单递上。

王小年多少识一两个字,颇觉新奇,来这里卖东西的多数都卖一两种,菜单真是少见的。

他不想看,塞给娘子,直接道:“你这儿最好吃的是什么面?”

沈慕林这才得知他误会了,笑着道:“我家卖的这叫麻辣烫,您想吃什么,挑几串尝尝?“

“麻辣烫?”王小年没听说过,“好吃吗?”

沈慕林爽快道:“不好吃不要钱。”

“那来两串吧。”

“好嘞,这边和您讲一下,一串素的一文钱,一串荤菜两文钱,另着清汤锅里煮的,菜类豆腐都是一文钱一份,豆皮腐竹要贵些,两文钱一份,再者酱料你随意要,每碗只收一文钱。”

王小年头一次听说这么收费的,当下来了兴趣,招呼自家姑娘道:“跟着这个哥哥,想吃什么叫他跟你拿。”

王丫丫蹦蹦跳跳跟着去了,沈慕林拿出碗:“想吃什么呀?”

她扒着灶台踮起脚才能看清锅里的东西,沈慕林干脆把她抱起来。

一只手端着娃,一只手拿串,动作迅速,往往是王丫丫话音刚落,他就挑了出来。

小孩被教养的好,不贪多,只要了四五串,她这边挑着,王小年见她活泼,心里欢喜。

老家人说他拿着早晚要外嫁的丫头当宝贝疙瘩,不如赶紧生个小子。

可他在外做活计,都赶不及回家,她家娘子在大暴雨天,拼了一条命生下丫丫,他怎能不疼?

又听见王燕惊呼,王小年收回目光,顺着王燕指的看去,那菜单上竟然画了画。

不算多复杂的画,寥寥几笔,勾勒出各色菜品,明明只是水墨,却栩栩如生。

便是不识字的也能知道有什么菜。

再一看,还真是新奇了,卖的都是食材,没一个是囫囵菜品的。

“你这菜单还真是不错,自己弄的?”

沈慕林回道:“不是,我家相公琢磨的。”

他习惯了现代九年义务教育,没考虑到这里的人识字有限,倒是顾湘竹,说能画些花样上去。

沈慕林一听便明了,还真是找了个大宝贝,当即扑上去照着顾湘竹脑门亲了一大口。

弄得后头几天,顾湘竹写菜单时还时不时要脸红。

这么想着,便望去街口,没瞧见顾湘竹,倒是看见了许念归。

一问才知,顾湘竹不放心他一人在此,怕忙不过来。

许念归却是知道,他哥是怕有人见嫂子一个哥儿,受了欺负。

沈慕林迎着人进来,何家刚做好炊饼,给他拿了两个。

沈慕林也没客气,这会儿直接拿了一个塞给许念归:“跑了一遭,先填填肚子。”

王小年要了油碟,王燕便给自己和姑娘要了麻酱,又给王丫丫添了份菠菜,小丫头苦着脸,是不爱吃菜的。

沈慕林依要求做好,不过五六分钟,三份麻辣烫上了桌子,王小年食量大,还从何家摊子要了两个炊饼。

王丫丫不喜欢吃什么,就要留到最后,可王燕不惯着她,最后也得吃。

她看着那几缕菠菜,撅着小嘴,绿油油的菜都泛苦,不可能好吃,不情不愿塞了一口。

敷衍着了嚼了几下,想要喝些汤吞下。

突然发现,那绿菜叶裹满汤汁麻酱,又鲜又香,好吃极了,又塞了好几口,竟是把筷子伸进了王燕碗里。

王小年也是头一次见豆皮腐竹这种东西,他是个好奇心重的人,什么新鲜就要试试。

入口一尝,不似豆腐那样绵软,加着油碟麻油,吃着劲道利落,赶紧给王燕丫丫分了点。

三人就这样各自分着吃完了。

因为是头一单,沈慕林还额外每人送了一签,荤素不忌,随意挑,最后算账,共计二十八文。

王小年摸着肚皮,打了个饱嗝。

早知道不想吃炊饼了,还想在再吃点,肚子里也没地方了。

花了不足三十文,王小年算着账,真是算不上贵。

吃份素面还得七八文呢,他这吃的有荤有素还有豆皮这类新品,尤其是酱料,明明是常见的东西,拼一块简直是美味极了。

这会儿人渐渐上来,闻到沈慕林摊子上飘着的香气,好几人留下瞧。

但太过新鲜,没人敢上前。

这会儿见王小年一家个个满足的模样,也不再踌躇,赶紧占位置,没占到位置的只好先在外面等一等。

沈慕林笑容越发真诚,许念归三五口吞下炊饼,身上满是劲儿,分发菜单,拿着炭笔做标记,等沈慕林做好帮忙端上桌。

两人忙忙碌碌,竟是一个时辰没停,准备的东西也下了一半。

待到了正午,人越发多,顾湘竹这时已经回来,自然接了点单的活儿。

若是照着许念归那般勾画架势,他写多少菜单也是不够用的。

不过好在先前考虑过,和沈慕林商量后,拿黄纸裁成手掌宽大小,他拿着炭笔记下点的菜,写上桌子上的序号,到时候按序号拿单子送菜。

至于木牌以及任凭客人挑选菜品,等开店了再弄,也算是新鲜。

顾湘竹记性好,方向感好,早上沈慕林扶着他细细辨认了各个桌子的位置。

一共五张桌,挨得紧凑,十分好记,怕着出错,他每次再提一句桌号。

三人各负责一道工序,配合默契无比,竟是过了午时,也没人发现顾湘竹是看不见的。

这会儿几乎都卖差不多了,可算能歇一歇。

沈慕林趴在桌上,拎着顾湘竹写字的手按揉:“手酸不?”

人多起来,纯靠手写太累人,却也没其他办法,只盼着早些日子开店。

“不累,”顾湘竹道。

他不过写了几个字,为着速度,基本都只写字眼。

难写的挑同音字写,例如“白菜“就写个“白”,豆腐写“豆”,豆皮写“皮”,腐竹写“付”,沈慕林与他默契,也能看懂。

“小兄弟,还有吗?”

原来是王小年,他回家后还觉得馋,问了问,娘子和姑娘也想吃,干脆从家里端了个碗,要些拿回去吃。

沈慕林抻着腰站起来:“就剩这些了,王大哥要多少?”

王小年数了数,荤菜七八串,素菜十一二串,他大手一挥,直接包圆,又问道:“豆皮腐竹还有吗?”

“卖完了。”

沈慕林也没想到,他想着到底是新鲜东西,头一天多是观望的。

可几乎每人都点了份,到后面已经卖的一干二净,好些人扫兴而归,约了明日再来。

“那冻豆腐呢?还有多少?”

他娘子说这个入味,一定要再吃些。

“不足三份了。”

别说冻豆腐,连菜叶子都不剩啥了。

王小年干脆全要了,零散加起来能有六十多文,沈慕林直接抹了零头。

此时太阳还半挂在天上,他们已无货可卖,干脆收摊。

麻辣烫开始营业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摆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